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12  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管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


    背景技术:

    2.水泥制管机,顾名思义就是制作水泥管的机械,俗语又称作水泥制管机械和水泥制管设备,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又称作涵管机械,主要构造分机械和模具两大部分,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悬辊式制管机和离心式制管机,主要用于生产长度2-5m,内径300-2500mm的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管道接口有平口、企口、承插口。
    3.现有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在使用过程中多采用地坑式结构,进而需要当水泥管成型后需要将其吊起,但是在吊起过程中由于底坑空间的限制以及外模受到的起吊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因外模倾斜而出现卡死的现象,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降低装置实用性,此外,现有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在喂料过程中是通过电机带动喂料斗旋转进行喂料,此方式不仅需要电力,浪费电能,而且机构比较复杂,降低装置功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解决现有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在使用过程中多采用地坑式结构,进而需要当水泥管成型后需要将其吊起,但是在吊起过程中由于底坑空间的限制以及外模受到的起吊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因外模倾斜而出现卡死的现象,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降低装置实用性,以及现有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在喂料过程中是通过电机带动喂料斗旋转进行喂料,此方式不仅需要电力,浪费电能,而且机构比较复杂,降低装置功能性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包括套筒、外模、内模和承载板,所述套筒内安装有所述外模,所述外模内安装有所述内模,所述外模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成型有空腔,所述承载板底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底端设置有液压杆二,所述内模内固定连接有振动机,所述振动机上固定连接有振动芯模,所述套筒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转盘,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电机,所述转盘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液压杆一,所述液压杆一底端一侧壁上设置有加强杆,所述液压杆一一端连接有导料罩,所述导料罩内设置有十字架,所述十字架上端安装有球面罩。
    8.进一步的,所述外模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所述内模与所述套筒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外模通过螺栓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所述外模与所述内模之间的空隙中成型,所述承载板可在起吊时对成型的水泥管底端进行支撑。
    10.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与所述液压杆二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杆二与所述套筒通
    过螺栓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起吊时,所述液压杆二推动所述托板移动,进而将水泥管以及所述外模一同顶出,当顶出后再采用吊机吊起,此方式可避免所述套筒的空间限制,以及可防止因外模受到的起吊力不均而导致出现卡死现象,操作过程简单,提高装置实用性。
    12.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机与所述内模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振动芯模与所述振动机通过螺栓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喂料过程中,所述振动机通过所述振动芯模使混凝土振动,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
    14.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转盘键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转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杆一与所述支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液压杆一以及所述转盘均通过螺栓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液压杆一推动所述导料罩移动,进而将所述导料罩处于所述套筒上方,同时装置采用双工位设计,当一个所述套筒内的混凝土喂料完成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盘带动所述导料罩转动,进而使其处于另一个所述套筒上方继续进行喂料。
    16.进一步的,所述导料罩与所述液压杆一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十字架与所述导料罩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球面罩与所述十字架通过螺钉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喂料过程中,所述球面罩与所述十字架相结合可将落入的混凝土均匀分散到其侧面上,进而使其均匀落到所述外模与所述内模之间的缝隙中,无需采用电机带动喂料罩旋转,不仅节约电能,而且结构简单,提高装置功能性。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为解决现有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在使用过程中多采用地坑式结构,进而需要当水泥管成型后需要将其吊起,但是在吊起过程中由于底坑空间的限制以及外模受到的起吊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因外模倾斜而出现卡死的现象,不便于工作人员操作,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杆二和推板,在起吊时,液压杆二推动托板移动,进而将水泥管以及外模一同顶出,当顶出后再采用吊机吊起,此方式可避免套筒的空间限制,以及可防止因外模受到的起吊力不均而导致出现卡死现象,操作过程简单,提高装置实用性。
    21.2、为解决现有的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在喂料过程中是通过电机带动喂料斗旋转进行喂料,此方式不仅需要电力,浪费电能,而且机构比较复杂,降低装置功能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球面罩和十字架,在喂料过程中,球面罩与十字架相结合可将落入的混凝土均匀分散到其侧面上,进而使其均匀落到外模与内模之间的缝隙中,无需采用电机带动喂料罩旋转,不仅节约电能,而且结构简单,提高装置功能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中套筒的背剖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中底座的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6.1、套筒;2、外模;3、内模;4、十字架;5、球面罩;6、导料罩;7、液压杆一;8、加强杆;9、支架;10、转盘;11、底座;12、振动芯模;13、承载板;14、托板;15、液压杆二;16、振动机;17、空腔;1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包括套筒1、外模2、内模3和承载板13,套筒1内安装有外模2,外模2内安装有内模3,外模2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3,承载板13上成型有空腔17,混凝土在外模2 与内模3之间的空隙中成型,承载板13可在起吊时对成型的水泥管底端进行支撑,承载板13底端设置有托板14,托板14底端设置有液压杆二15,在起吊时,液压杆二15推动托板14移动,进而将水泥管以及外模2一同顶出,当顶出后再采用吊机吊起,此方式可避免套筒1的空间限制,以及可防止因外模2受到的起吊力不均而导致出现卡死现象,操作过程简单,提高装置实用性,内模3 内固定连接有振动机16,振动机16上固定连接有振动芯模12,在喂料过程中,振动机16通过振动芯模12使混凝土振动,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套筒1一侧设置有底座11,底座11上端安装有转盘10,底座11内安装有电机18,转盘 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9,支架9一侧设置有液压杆一7,液压杆一7底端一侧壁上设置有加强杆8,液压杆一7推动导料罩6移动,进而将导料罩6处于套筒 1上方,同时装置采用双工位设计,当一个套筒1内的混凝土喂料完成后,电机 18通过转盘10带动导料罩6转动,进而使其处于另一个套筒1上方继续进行喂料,液压杆一7一端连接有导料罩6,导料罩6内设置有十字架4,十字架4上端安装有球面罩5,在喂料过程中,球面罩5与十字架4相结合可将落入的混凝土均匀分散到其侧面上,进而使其均匀落到外模2与内模3之间的缝隙中,无需采用电机18带动喂料罩旋转,不仅节约电能,而且结构简单,提高装置功能性。
    2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模2与套筒1滑动连接,内模3与套筒 1通过螺栓连接,承载板13与外模2通过螺栓连接,托板14与液压杆二15通过螺栓连接,液压杆二15与套筒1通过螺栓连接,振动机16与内模3通过螺栓连接,振动芯模12与振动机16通过螺栓连接。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转盘10与底座11转动连接,电机18与转盘10键连接,支架9与转盘10通过螺栓连接,液压杆一7与支架9通过螺栓连接,加强杆8与液压杆一7以及转盘10均通过螺栓连接,导料罩6与液压杆一7通过螺钉连接,十字架4与导料罩6通过螺钉连接,球面罩5与十字架4 通过螺钉连接。
    31.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将装置与外界电源相连,然后通过液压杆一7对导料罩6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混凝土经导料罩6落入外模2与内模3之间的缝隙中成型,在落料过程中,球面罩5与十字架4相结合可将落入的混凝土均匀分散到其侧面上,进而使其均匀落到外模2与内模3之间的缝隙中,无需采用电机18带动喂料罩旋转,不仅节约电能,而且结构简单,同时振动机16通过振动芯模12使混凝土振动,进而使混凝土更加密
    实,当喂料完成后,由于装置采用双工位设计,此时电机18通过转盘10带动导料罩6 转动,进而使其处于另一个套筒1上方继续进行喂料,最后,在起吊时,液压杆二15推动托板14移动,进而将水泥管以及外模2一同顶出,当顶出后再采用吊机吊起,此方式可避免套筒1的空间限制,以及可防止因外模2受到的起吊力不均而导致出现卡死现象,操作过程简单,再将水泥管吊到合适位置,接着使承载板13与外模2分离,同时使外模2与水泥管分离进行脱模。
    32.上面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外模(2)、内模(3)和承载板(13),所述套筒(1)内安装有所述外模(2),所述外模(2)内安装有所述内模(3),所述外模(2)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上成型有空腔(17),所述承载板(13)底端设置有托板(14),所述托板(14)底端设置有液压杆二(15),所述内模(3)内固定连接有振动机(16),所述振动机(16)上固定连接有振动芯模(12),所述套筒(1)一侧设置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端安装有转盘(10),所述底座(11)内安装有电机(18),所述转盘(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一侧设置有液压杆一(7),所述液压杆一(7)底端一侧壁上设置有加强杆(8),所述液压杆一(7)一端连接有导料罩(6),所述导料罩(6)内设置有十字架(4),所述十字架(4)上端安装有球面罩(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2)与所述套筒(1)滑动连接,所述内模(3)与所述套筒(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承载板(13)与所述外模(2)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4)与所述液压杆二(1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杆二(15)与所述套筒(1)通过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16)与所述内模(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振动芯模(12)与所述振动机(16)通过螺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0)与所述底座(11)转动连接,所述电机(18)与所述转盘(10)键连接,所述支架(9)与所述转盘(10)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液压杆一(7)与所述支架(9)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加强杆(8)与所述液压杆一(7)以及所述转盘(10)均通过螺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罩(6)与所述液压杆一(7)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十字架(4)与所述导料罩(6)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球面罩(5)与所述十字架(4)通过螺钉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工位芯模振动制管机,包括套筒、外模、内模和承载板,所述套筒内安装有所述外模,所述外模内安装有所述内模,所述外模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成型有空腔,所述承载板底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底端设置有液压杆二,所述内模内固定连接有振动机,所述振动机上固定连接有振动芯模。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杆二和推板,在起吊时,液压杆二推动托板移动,进而将水泥管以及外模一同顶出,当顶出后再采用吊机吊起,此方式可避免套筒的空间限制,以及可防止因外模受到的起吊力不均而导致出现卡死现象,操作过程简单,提高装置实用性。提高装置实用性。提高装置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军 赵守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汇缘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9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