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微型扬声器制造与组装是自动化设备进行,而自动化设备主要靠输送带进行输送。传统的输送带只有单向输送,如果生产工序较多时,会导致输送带过长,占地较大,不方便设备的摆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解决了设备占地较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流道及与第一输送流道间隔设置的第二输送流道,所述第一输送流道用于对治具进行定位并输送治具,所述第二输送流道用于输送治具并将治具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所述第一输送流道与第二输送流道的输送方向相反。
6.其中,所述第一输送流道包括输送底座、均设于输送底座的输送驱动组件、多个定位驱动组件及多个滑动组件,位于滑动组件的上方所述输送底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用于放置治具,所述定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滑动组件升降,所述滑动组件用于与将治具抵触,所述滑动组件与定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于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输送驱动组件包括输送驱动件及滑块,所述输送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块横移,所述滑块与滑动组件于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
7.其中,所述第一滑槽阵列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动组件的上端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用于插入治具;所述定位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穿过输送底座的上端还设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一侧凸伸出第一滑槽的上方,所述联动板的一侧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插入治具。
8.其中,所述第二输送流道包括流道输送带、用于驱动流道输送带运转的流道输送带驱动件及用于将治具从流道输送带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的流道推入组件,所述流道输送带设于机架,所述流道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流道的一侧。
9.其中,位于第一输送流道的末端,所述机架设有不良品排出机构,所述不良品排出机构用于将治具转移至不良品排出机构内并存储治具。
10.其中,所述不良品排出机构包括均设于机架的第一暂存滑槽、第二暂存滑槽、分离驱动组件及不良品推入驱动件,所述第一暂存滑槽的一端与第一输送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暂存滑槽的一侧与第一暂存滑槽的一侧连通,所述分离驱动组件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滑槽的治具推至第二暂存滑槽,所述不良品推入驱动件用于将位于第二暂存滑槽的治具往远离不良品推入驱动件的方向推离。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解决了微型扬声器的零件组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输送流道与第二输送流道,通过第一输送流道的开端与第二输送流道的末端相连,实现治具在本实用新型上的回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比同样长度的输送带少一半的长度,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解决了设备占地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第一输送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第一输送流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第一输送流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第二输送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不良品排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机架
‑‑
100,治具
‑‑
101,
22.第一输送流道
‑‑
201,输送底座
‑‑
202,输送驱动组件
‑‑
203,定位驱动组件
ꢀ‑‑
204,滑动组件
‑‑
205,第一滑槽
‑‑
206,输送驱动件
‑‑
207,滑块
‑‑
208,
23.第二输送流道
‑‑
209,流道输送带
‑‑
210,流道输送带驱动件
‑‑
211,流道推入组件
‑‑
212,第一通孔
‑‑
213,第一定位柱
‑‑
214,联动板
‑‑
215,第二定位柱
ꢀ‑‑
216,
24.不良品排出机构
‑‑
700,第一暂存滑槽
‑‑
701,第二暂存滑槽
‑‑
702,分离驱动组件
‑‑
703,不良品推入驱动件
‑‑
704。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流道201及与第一输送流道201间隔设置的第二输送流道209,所述第一输送流道201用于对治具101进行定位并输送治具101,所述第二输送流道209用于输送治具101 并将治具101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201,所述第一输送流道201与第二输送流道209的输送方向相反。
30.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通过设置有第一输送流道201与第二输送流道209,通过第一输送流道的开端与第二输送流道的末端相连,实现治具在本实用新型上的回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比同样长度的输送带少一半的长度,从而减少了占地面积,解决了设备占地较大的问题。
31.从图2可知,所述第一输送流道201包括输送底座202、均设于输送底座202 的输送驱动组件203、多个定位驱动组件204及多个滑动组件205,位于滑动组件205的上方所述输送底座202设有第一滑槽206,所述第一滑槽206用于放置治具101,所述定位驱动组件204用于驱动滑动组件205升降,所述滑动组件205 用于与将治具101抵触,所述滑动组件205与定位驱动组件204的输出端于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输送驱动组件203包括输送驱动件207及滑块208,所述输送驱动件207用于驱动滑块208横移,所述滑块208与滑动组件205于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
32.在本实施例中,输送驱动件207包括由电机、同步轮、同步带、螺杆及螺母,由上述部件组成并实现对滑块208的横向驱动,定位驱动组件204包括气缸和连接块,由上述部件组成并实现对滑动组件205的升降驱动。滑块208则带动滑动组件205横向移动,同时由于滑块208与滑动组件205于竖直方向的滑动连接,则滑动组件205于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不会对滑块208造成影响。同时,定位驱动组件204由于与滑动组件205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故定位驱动组件204可驱动滑动组件205升降,同时不会受滑动组件205水平方向移动的影响。使得滑动组件205上升与治具101抵触,同时输送驱动组件203驱动滑块208横移带动滑动组件205横移,从而带动治具101在第一滑槽206上的移动。
33.具体的,所述第一滑槽206阵列设置有第一通孔213,所述滑动组件205的上端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214,所述第一定位柱214与第一通孔213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214用于插入治具101;所述定位驱动组件204的输出端穿过输送底座202的上端还设有联动板215,所述联动板215的一侧凸伸出第一滑槽206 的上方,所述联动板215的一侧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定位柱216,所述第二定位柱216用于插入治具101。定位驱动组件204驱动滑动组件205上升后,第一定位柱214穿过第一通孔213后插入治具101的对应位置,即可实现与治具101 的抵触。另外,当治具101移动至待加工的相应位置后,定位驱动组件204驱动滑动组件205下降,第一定位柱214与治具101分离,同时联动板215带动第二定位柱216插入治具101的相应位置,使得治具101固定于第一滑槽206上,方便对治具101上的零件进行相应的
上料、组装或加工。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流道209包括流道输送带210、用于驱动流道输送带210运转的流道输送带驱动件211及用于将治具101从流道输送带210 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201的流道推入组件212,所述流道输送带210设于机架 100,所述流道输送带210位于第一输送流道201的一侧。在实际使用时,治具 101上的零件经加工后,通过流道输送带210反向输送下料。优选的,流道输送带驱动件211由电机、张紧轮等部件组成,其驱动输送带的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5.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输送流道201的末端,所述机架100设有不良品排出机构700,所述不良品排出机构700包括均设于机架100的第一暂存滑槽701、第二暂存滑槽702、分离驱动组件703及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所述第一暂存滑槽701的一端与第一输送流道201连通,所述第二暂存滑槽702的一侧与第一暂存滑槽701的一侧连通,所述分离驱动组件703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滑槽701 的治具101推至第二暂存滑槽702,所述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用于将位于第二暂存滑槽702的治具101往远离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的方向推离。
36.在实际使用时,治具101上的零件经组装后或点胶后输送至第一输送流道 201的末端,此时由相应的装置对治具101内的零件进行检测,经检测后判断是否存在缺陷,当检测到治具101上的零件存在缺陷时,待该治具101移动至第一暂存滑槽701时,由分离驱动组件703将该治具101推至第二暂存滑槽702,并由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将治具101推向第二暂存滑槽702更远的位置,使得放有不良零件的治具101在第二暂存滑槽702内堆积,待第二暂存滑槽702装满后再由机械手或人工搬出;若检测不到治具101上的零件存在缺陷时,该治具101 则直接经过第一暂存滑槽701和第二暂存滑槽702,进入下一工序进行加工。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分离驱动组件703及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均优选为气缸,可加快对治具101的分拣。
38.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治具101通过第一输送流道201进行驱动横移,由于第一输送流道201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即上述实施例中,可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要求,安装数量不等的上料组装机构300、点胶机构400及aoi检测机构800,如图2所示,该图中设置有一组上料组装机构300、点胶机构400 及aoi检测机构800;如图1所示,该图中设置有两组上料组装机构300、点胶机构400及aoi检测机构800,即可通过再设置相应的第一输送流道201及第二输送流道209,即可实现不同零件的加工、组装及加热;另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不同功能的加工机构。也就是说,通过多台这样模块化设计的设备,可满足同一产品不同零件的同时加工,最终在末端的设备处完成成品的组装,并由实施例1中的下料机构600进行下料分拣。
3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包括机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送流道(201)及与第一输送流道(201)间隔设置的第二输送流道(209),所述第一输送流道(201)用于对治具(101)进行定位并输送治具(101),所述第二输送流道(209)用于输送治具(101)并将治具(101)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201),所述第一输送流道(201)与第二输送流道(209)的输送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流道(201)包括输送底座(202)、均设于输送底座(202)的输送驱动组件(203)、多个定位驱动组件(204)及多个滑动组件(205),位于滑动组件(205)的上方所述输送底座(202)设有第一滑槽(206),所述第一滑槽(206)用于放置治具(101),所述定位驱动组件(204)用于驱动滑动组件(205)升降,所述滑动组件(205)用于与治具(101)抵触,所述滑动组件(205)与定位驱动组件(204)的输出端于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输送驱动组件(203)包括输送驱动件(207)及滑块(208),所述输送驱动件(207)用于驱动滑块(208)横移,所述滑块(208)与滑动组件(205)于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06)阵列设置有第一通孔(213),所述滑动组件(205)的上端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214),所述第一定位柱(214)与第一通孔(213)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柱(214)用于插入治具(101);所述定位驱动组件(204)的输出端穿过输送底座(202)的上端还设有联动板(215),所述联动板(215)的一侧凸伸出第一滑槽(206)的上方,所述联动板(215)的一侧设有向下凸伸的第二定位柱(216),所述第二定位柱(216)用于插入治具(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流道(209)包括流道输送带(210)、用于驱动流道输送带(210)运转的流道输送带驱动件(211)及用于将治具(101)从流道输送带(210)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201)的流道推入组件(212),所述流道输送带(210)设于机架(100),所述流道输送带(210)位于第一输送流道(20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输送流道(201)的末端,所述机架(100)设有不良品排出机构(700),所述不良品排出机构(700)用于将治具(101)转移至不良品排出机构(700)内并存储治具(1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良品排出机构(700)包括均设于机架(100)的第一暂存滑槽(701)、第二暂存滑槽(702)、分离驱动组件(703)及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所述第一暂存滑槽(701)的一端与第一输送流道(201)连通,所述第二暂存滑槽(702)的一侧与第一暂存滑槽(701)的一侧连通,所述分离驱动组件(703)用于将位于第一暂存滑槽(701)的治具(101)推至第二暂存滑槽(702),所述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用于将位于第二暂存滑槽(702)的治具(101)往远离不良品推入驱动件(704)的方向推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该设备包括机架、第一输送流道及与第一输送流道间隔设置的第二输送流道,所述第一输送流道用于对治具进行定位并输送治具,所述第二输送流道用于输送治具并将治具转移至第一输送流道,所述第一输送流道与第二输送流道的输送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流式输送机构,解决了设备占地较大的问题。备占地较大的问题。备占地较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圣平 李曾荣 祖羚 冷江涛 钟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纳声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