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15  84


    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vdc涂布膜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


    背景技术:

    2.pvdc涂布膜的应用便逐渐的被推广和宣传,pvdc涂布膜是通过加工复合技术将pvdc乳胶涂抹于基材上,再通过加热干燥制作而成的,能够起到阻隔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保质期。
    3.但是由于传统的pvdc涂布膜本身具有透光性,在用于包装食品时,外界的光容易通过pvdc涂布膜集中照射于食品上,导致食品受热而使食品的保质期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以克服现有技术光容易通过pvdc涂布膜集中照射于食品上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包括有基材薄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填充薄膜2,所述填充薄膜2的另一面均设有底胶层3,所述底胶层3的另一面均设有pvdc薄膜4,所述基材薄膜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外凸的连接柱11,所述基材薄膜1上下表面的连接柱11交错设置,所述填充薄膜2对应连接柱11的位置贯穿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柱11穿过连接孔21,所述填充薄膜2远离基材薄膜1的一面为褶皱结构22,所述底胶层3对应基材薄膜1的一面设有褶皱的连接面31,所述pvdc薄膜4远离底胶层3的一面设有若干个等距向内凹的散光槽41,所述散光槽41的内表面为圆弧状,其中从上下两层pvdc薄膜的横截面厚度由散光槽41的边缘逐渐向散光槽41的槽底逐渐变薄。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填充薄膜2为聚氨酯纤维制作而成。
    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材薄膜1与填充薄膜2相粘结。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与底胶层3的表面相配合。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接面31与pvdc薄膜4的表面相配合。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材薄膜1每间隔一个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设有一个连接柱11,其中填充薄膜2的连接孔21与连接柱11一一对应。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本身相对较高的横截面厚度为1.5
    ±
    0.5μm,褶皱结构22本身相对较低的横截面厚度为1
    ±
    0.5μm。
    1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基材薄膜1的上下表面设置填充薄膜2,同时将基材薄膜1上设置连接柱11,由填充薄膜2的连接孔21与连接柱11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增加填充薄膜2与基材薄膜1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底胶层3的褶皱结构22与pvdc薄膜4相配合,能够增加pvdc薄膜4的延展性,同时由两侧pvdc薄膜4表面的散光槽41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在外界射入pvdc涂布膜的光线,由散光槽41组成的两边厚中间薄的作用将光线形成散开,从而避免光线集中于食品
    上,以保证食品表面的不被集中的光线照射至温度升高,从而避免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7.如附图1至2所示,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包括有基材薄膜1,所述基材薄膜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填充薄膜2,所述填充薄膜2为聚氨酯纤维制作而成,所述基材薄膜1与填充薄膜2相粘结,所述填充薄膜2的另一面均设有底胶层3,所述填充薄膜2与底胶层3相粘结,所述底胶层3的另一面均设有pvdc薄膜4,所述底胶层3与pvdc薄膜4相粘结。
    18.如附图2至3所示,所述基材薄膜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外凸的连接柱11,所述基材薄膜1上下表面的连接柱11交错设置,通过交错设置的连接柱11,能够使基材薄膜1整体能够得到平衡,避免基材薄膜1出现局部过厚的现象,所述填充薄膜2对应连接柱11的位置贯穿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柱11穿过连接孔21,通过连接柱11与连接孔21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增加填充薄膜2与基材薄膜1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基材薄膜1每间隔一个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设有一个连接柱11,其中填充薄膜2的连接孔21与连接柱11一一对应,通过连接柱11的间隔设置,能够减少占用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部分,以增加褶皱结构22的面积。
    19.如附图2至3所示,所述填充薄膜2远离基材薄膜1的一面为褶皱结构22,所述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与底胶层3的表面相配合,所述填充薄膜2的褶皱结构22本身相对较高的横截面厚度为1.5
    ±
    0.5μm,褶皱结构22本身相对较低的横截面厚度为1
    ±
    0.5μm,通过褶皱结构22相对较高与较低的横截面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增加薄膜的延展性能;所述底胶层3对应基材薄膜1的一面设有褶皱的连接面31,所述连接面31与pvdc薄膜4的表面相配合,通过连接面31与pvdc薄膜4的表面配合,能够增加pvdc薄膜4表面与底胶层3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加pvdc薄膜4与底胶层3连接的稳定性;所述pvdc薄膜4远离底胶层3的一面设有若干个等距向内凹的散光槽41,所述散光槽41的内表面为圆弧状,其中从上下两层pvdc薄膜的横截面厚度由散光槽41的边缘逐渐向散光槽41的槽底逐渐变薄,通过两层pvdc薄膜的散光槽41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在外界射入pvdc涂布膜的光线,由散光槽41组成的两边厚中间薄的作用将光线形成散开,从而避免光线集中于食品上,以保证食品表面的不被集中的光线照射至温度升高,从而避免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
    20.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包括有基材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填充薄膜,所述填充薄膜的另一面均设有底胶层,所述底胶层的另一面均设有pvdc薄膜,所述基材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外凸的连接柱,所述基材薄膜上下表面的连接柱交错设置,所述填充薄膜对应连接柱的位置贯穿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穿过连接孔,所述填充薄膜远离基材薄膜的一面为褶皱结构,所述底胶层对应基材薄膜的一面设有褶皱的连接面,所述pvdc薄膜远离底胶层的一面设有若干个等距向内凹的散光槽,所述散光槽的内表面为圆弧状,其中从上下两层pvdc薄膜的横截面厚度由散光槽的边缘逐渐向散光槽的槽底逐渐变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薄膜为聚氨酯纤维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与填充薄膜相粘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薄膜的褶皱结构与底胶层的表面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与pvdc薄膜的表面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每间隔一个填充薄膜的褶皱结构设有一个连接柱,其中填充薄膜的连接孔与连接柱一一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薄膜的褶皱结构本身相对较高的横截面厚度为1.5
    ±
    0.5μm,褶皱结构本身相对较低的横截面厚度为1
    ±
    0.5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PVDC涂布膜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包装的PVDC涂布膜,包括有基材薄膜,基材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填充薄膜,填充薄膜的另一面均设有底胶层,底胶层的另一面均设有PVDC薄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填充薄膜的连接孔与基材薄膜的连接柱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增加填充薄膜与基材薄膜连接的稳定性;通过底胶层的褶皱结构与PVDC薄膜相配合,能够增加PVDC薄膜的延展性,同时由两侧PVDC薄膜表面的散光槽相配合的作用下,能够在外界射入PVDC涂布膜的光线,由散光槽组成的两边厚中间薄的作用将光线形成散开,从而避免光线集中于食品上,以保证食品表面的不被集中的光线照射至温度升高,从而避免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从而避免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从而避免影响到食品的保质期。


    技术研发人员:陈慰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市勃力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0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