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18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头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


    背景技术:

    2.炉头作为炉灶燃烧器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影响整个炉灶燃烧器的性能,且燃料的热效率受限于燃料在燃烧时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气化后的燃料比气化前的燃料更容易燃烧。在现有炉头结构中,燃料从喷头高速喷出后,没有经过与空气充分地混合,就开始燃烧,燃烧不够充分,燃烧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提高燃料的气化比例,进一步提高燃料的热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包括:炉头内胆、炉头外壳和分火器;
    5.所述炉头内胆置于所述炉头外壳内,所述炉头内胆外壁与炉头外壳内壁之间具有空腔,且所述炉头内胆外壁与炉头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助燃室,且在所述炉头内胆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导通孔,所述导通孔与所述助燃室相导通设置;炉头内胆和炉头外壳底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助燃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的内圈通气孔和多个的外圈通气孔,所述外圈通气孔环绕所述内圈通气孔的外周设置,所述内圈通气孔的高度等于或者低于或者高于外圈通气孔的高度,所述内圈通气孔和所述外圈通气孔都设置所述炉头内胆顶部的壁上或者所述内圈通气孔和所述外圈通气孔都设置所述炉头外壳顶部的壁上或者所述内圈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炉头内胆顶部的壁上且所述外圈通气孔设置所述炉头外壳顶部的壁上,所述分火器置于炉头内胆上且正对所述进料口。
    6.进一步地,还包括聚火圈,所述聚火圈环绕所述外圈通气孔设置且置于所述助燃室的顶部上表面。
    7.进一步地,还包括间隔圈,所述间隔圈置于所述内圈通气孔与外圈通气孔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炉头内胆的下半部为上宽下窄且侧壁为弧形的碗形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分火器置于炉头内胆的顶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炉头内胆分为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上层内胆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内圈通气孔置于上层内胆上,所述上层内胆底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下层内胆上或者上层内胆底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炉头外壳顶部的壁上。
    11.进一步地,还包括:喷头;所述喷头固定于所述进料口下方,且所述喷头喷出的燃料从炉头的进料口进入至所述炉头内胆内,喷头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间隙。
    12.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片,所述喷头通过所述隔热片与所述炉头外壳的外壁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片套设在所述喷头上,且所述隔热片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炉头外壳底部上。
    14.进一步地,所述炉头为压缩空气汽化燃料燃烧炉头。
    15.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助燃腔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的内圈通气孔和多个的外圈通气孔,通过两圈的通气孔,增大了燃料与气体的混合,使得燃料可以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炉头内胆;
    23.2、炉头外壳;
    24.20、分火器;
    25.3、助燃室;
    26.4、导通孔;
    27.5、进料口;
    28.6、内圈通气孔;
    29.7、外圈通气孔;
    30.8、聚火圈;
    31.9、间隔圈;
    32.11、下层内胆;
    33.12、喷头;
    34.13、隔热片;
    35.14、螺栓;
    36.15、固定片;
    37.16、进气管;
    38.17、点火针。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40.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包括:炉头内胆1和炉头外壳2和分火器20。
    41.所述炉头内胆1置于所述炉头外壳2内,所述炉头内胆1外壁与炉头外壳2内壁之间具有空腔,且所述炉头内胆1外壁与炉头外壳2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助燃室3,且在所述炉头内胆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导通孔4,所述导通孔4与所述助燃室3相导通设置;炉头内胆1和炉头外壳2底部设置有炉头的进料口5,所述助燃室3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的内圈通气孔
    6和多个的外圈通气孔7,所述外圈通气孔7环绕所述内圈通气孔6的外周设置,所述内圈通气孔6的高度等于或者低于或者高于外圈通气孔7的高度,所述内圈通气孔6和所述外圈通气孔7都设置所述炉头内胆1顶部的壁上或者所述内圈通气孔6和所述外圈通气孔7都设置所述炉头外壳2顶部的壁上或者所述内圈通气孔6设置在所述炉头内胆1顶部的壁上且所述外圈通气孔7设置所述炉头外壳2顶部的壁上,所述分火器20置于炉头内胆1上且正对所述进料口5。
    4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圈通气孔6的高度等于或者低于或者高于外圈通气孔7的高度,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所述内圈通气孔6高度等于外圈通气孔7高度,在图3中,所述内圈通气孔6高度小于外圈通气孔7高度,即内圈通气孔6所在的壁相对于外圈通气孔7所在的壁更靠近所述进料口5,这样更便于燃烧。
    4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燃料通过进料口5进入到炉头内胆1后,会在冲击到分火器20后进行扩散,会扩散到助燃室3内,在助燃室3和炉头内胆1内进行燃烧,火焰从顶部的内圈通气孔6和外圈通气孔7内喷出。由于所述助燃腔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的内圈通气孔6和多个的外圈通气孔7,通过两圈的通气孔,增大了燃料与气体的混合,使得燃料可以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
    44.在实际使用时,在外圈通气孔7外周也会放置一个聚火圈8,聚火圈8为圆柱状,所述聚火圈8环绕所述外圈通气孔7设置且置于所述助燃室3的顶部上表面,实现火焰的汇聚,避免火焰和燃烧的热量跑到外侧。
    45.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两圈的通气孔(内圈通气孔6和外圈通气孔7)之间放置一个间隔圈9,可以分隔开内圈通气孔6和外圈通气孔7的气流,使得二者气流不会互相影响,避免对燃烧产生影响。间隔圈9的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间隔圈9,所述间隔圈9置于所述内圈通气孔6与外圈通气孔7之间。
    46.如图1所示,炉头内胆1的下半部可以是圆柱形,而后放置在炉头外壳2内部。进一步地,如图3-图5所示,所述炉头内胆1的下半部为上宽下窄且侧壁为弧形的碗形结构,这样燃料气流会顺着弧形的侧壁散开,避免燃料气流紊乱,从而使得燃料气流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
    47.为了实现燃料气体在炉头内充分地扩散且与空气混合,优先地,如图1和图3到图5所示,所述分火器20置于炉头内胆1顶部。这样高速的燃料气体会经过顶部的分火器20的撞击和扩散,实现燃料气体充满整个炉头内胆,实现充分与空气混合。
    48.正如上述实施例提到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内圈通气孔6和外圈通气孔7具体设置在炉头内胆1或者炉头外壳2上,可以是都设置在炉头内胆1或者都设置在炉头外壳2上,还可以是所述内圈通气孔6设置在所述炉头内胆1顶部的壁上且所述外圈通气孔7设置所述炉头外壳2顶部的壁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内圈通气孔6或者外圈通气孔7可以做在一个单独的环形片上,而后盖在所述炉头内胆1和炉头外壳2的顶部,此时,该环形片可以看成是炉头内胆1的一部分。此时,如图5所示,可以将所述炉头内胆1分为上层内胆10和下层内胆11,上层内胆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内圈通气孔6置于上层内胆上,此时外圈通气孔7可以置于上层内胆上或者置于炉头外壳2上。为了支撑所述环形片状结构的上层内胆,所述上层内胆底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下层内胆11上或者上层内胆底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炉头外壳2顶部的壁上。连接件可以是炉头外壳2顶部的凹槽、上层内胆的外周的凹槽或者连接杆、连接
    片、连接柱等结构,只要能实现上层内胆与炉头外壳2或者下层内胆11相对位置的固定即可。由于上层内胆与下层内胆11没有形成一体,就存在间隙,如与下层内胆11之间的连接件之间的空隙,则这些间隙也形成了炉头内胆1与助燃室3的导通,可以看做是导通孔4的一部分。将炉头内胆1分成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11,这样可以降低炉头制造的难度,便于快速制造。
    49.进一步地,还包括:喷头12;所述喷头12固定于所述进料口5下方,且所述喷头12喷出的燃料从炉头的进料口5进入至所述炉头内胆1内,喷头12与进料口5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使得炉头的温度不会传递到喷头12,停止燃烧后燃料不会在喷头12出结焦,延长喷头12使用寿命。
    50.为了进一步提高喷头12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还包括隔热片13,所述喷头12通过所述隔热片13与所述炉头外壳2的外壁连接。通过隔热片13,可以避免炉头外壳2的热量通过与喷头12之间的连接件传导到喷头12上,延长喷头12使用寿命。
    51.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隔热片13套设在所述喷头12上,且所述隔热片13通过螺栓14固定于所述炉头外壳2底部上。当然,螺栓14可以直接与所述炉头外壳2底部连接,所述再通过一个固定片15与所述炉头外壳2底部连接,这样可以降低隔热片13的面积,提高固定支撑强度。
    5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炉头为压缩空气汽化燃料燃烧炉头。一般为液态燃料(如植物油),通过压缩空气汽化后通过进料口5进入到炉头内胆1和助燃室3内进行燃烧。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还包括:进气管16;所述进气管16置于所述炉头外壳2上,且所述进气管16与所述助燃室3相导通设置。空气通过所述进气管16进入至所述助燃室3内,同时所述助燃室3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炉头内胆1侧壁上的所述导通孔4进入至所述上层内胆中;所述进气管16与导通孔4用于提供氧气,实现助燃。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还包括:点火针17,所述点火针17贯穿所述炉头内胆1和炉头外壳2设置,且所述点火针17与所述炉头外壳2通过螺栓14连接;所述点火针17的点火端置于所述下层内胆11内,实现点火。
    55.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内胆、炉头外壳和分火器;所述炉头内胆置于所述炉头外壳内,所述炉头内胆外壁与炉头外壳内壁之间具有空腔,且所述炉头内胆外壁与炉头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助燃室,且在所述炉头内胆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导通孔,所述导通孔与所述助燃室相导通设置;炉头内胆和炉头外壳底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助燃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的内圈通气孔和多个的外圈通气孔,所述外圈通气孔环绕所述内圈通气孔的外周设置,所述内圈通气孔的高度等于或者低于或者高于外圈通气孔的高度,所述内圈通气孔和所述外圈通气孔都设置所述炉头内胆顶部的壁上或者所述内圈通气孔和所述外圈通气孔都设置所述炉头外壳顶部的壁上或者所述内圈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炉头内胆顶部的壁上且所述外圈通气孔设置所述炉头外壳顶部的壁上,所述分火器置于炉头内胆上且正对所述进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火圈,所述聚火圈环绕所述外圈通气孔设置且置于所述助燃室的顶部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圈,所述间隔圈置于所述内圈通气孔与外圈通气孔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内胆的下半部为上宽下窄且侧壁为弧形的碗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置于炉头内胆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内胆分为上层内胆和下层内胆,上层内胆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内圈通气孔置于上层内胆上,所述上层内胆底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下层内胆上或者上层内胆底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炉头外壳顶部的壁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头;所述喷头固定于所述进料口下方,且所述喷头喷出的燃料从炉头的进料口进入至所述炉头内胆内,喷头与进料口之间设置有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片,所述喷头通过所述隔热片与所述炉头外壳的外壁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套设在所述喷头上,且所述隔热片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炉头外壳底部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为压缩空气汽化燃料燃烧炉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燃烧效率的炉头,炉头内胆和炉头外壳;所述炉头内胆置于所述炉头外壳内,所述炉头内胆外壁与炉头外壳内壁之间具有空腔,且所述炉头内胆外壁与炉头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为助燃室,且在所述炉头内胆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导通孔,所述导通孔与所述助燃室相导通设置;炉头内胆和炉头外壳底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助燃室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的内圈通气孔和多个的外圈通气孔,所述外圈通气孔环绕所述内圈通气孔的外周设置,所述内圈通气孔的高度等于或者低于或者高于外圈通气孔的高度。本方案通过两圈的通气孔,增大了燃料与气体的混合,使得燃料可以更加充分地燃烧,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提高了燃烧的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谢常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常英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0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