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18  89



    1.本发明涉及濒危红树植物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


    背景技术:

    2.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是茜草科(rubiaceae) 瓶花木属(scyphiphora)的乔木红树植物,主要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马来群岛、中国海南、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和帕劳等地区。其木为叶革质,倒卵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7.5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楔形,常下延,上面常有光泽。花序腋生,有花多朵,长1.5-3 厘米,宽2-2.5厘米,总花梗长0.5-1厘米;花白色或淡黄色。核果长8-11毫米,直径3-5毫米,有明显的纵棱6-8条,顶部冠以宿存的萼檐。主要生长在有淡水输入的热带海岸高潮带滩涂地区。
    3.我国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020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的通知明确规定保护珍稀濒危红树物种,扩大珍稀濒危红树物种面积。2006年,瓶花木被列入《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红树林生态修复中,珍稀濒危物种资源的恢复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需要加强种群生境恢复、人工繁育和扩种等措施的研究。瓶花木是我国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红树植物之一,且其分布范围十分的狭小,天然分布于仅限于文昌八门湾红树林保护区和三亚青梅港红树林保护区。
    4.拯救濒危植物的关键是扩大其种群数量,而现有的人工濒危红树育苗方法针对性较强,难以适用瓶花木的抚育,虽可使瓶花木种子萌发,但瓶花木种子萌发率低,并且从种子萌发到幼苗开始木质化的周期长,现有的抚育方法无法良好的抚育瓶花木幼苗,导致幼苗在抚育过程中大量死亡,存活率低,无法实现大量得到瓶花木幼苗。因此,研究瓶花木幼苗培育和抚育,以提高瓶花木的种群数量,对于我国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s1、种子处理:选取1-2月份收集瓶花木植株上成熟种子,进行组合浸泡灭菌处理;
    9.s2、种子萌发: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每天浇淡水,以苗床保持湿润不积水为准,且苗床无太阳直射;
    10.s3、育苗块培育:待幼苗高度0.4-0.6cm时,将幼苗连同根部周围0.4-0.5cm 的苗床基质,移栽至含有营养基质1的育苗块中,并将育苗块放入育苗盘,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0.5-1.0cm的稀释海水,进行瓶花木的育苗块培育,控制遮阴率为50-60%;
    11.s4、杀菌和预防病虫:每隔1-2周,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溶液喷洒幼苗,待植株
    茎部木质化以后,停止杀菌剂和杀虫剂喷施;
    12.s5、幼苗抚育: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将幼苗连同育苗块装入含有营养基质2的营养袋中,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2-3cm的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待植株茎部木质化2-3个月后,去除遮阳;
    13.s6、野外炼苗:待幼苗长至10cm以上时,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练苗过程中,每天喷洒淡水,持续7-14天,待幼苗长至30cm以上时,移植至野外种植。
    14.进一步说明,步骤6中,所述红树林苗圃的条件为,选择位于能够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高潮带弱浪区,高潮位淹没苗床底部10-15cm,海水盐度在15%以下。
    15.进一步说明,步骤3和5中,所述稀释海水是由日晒海盐为溶质,自来水为溶液,配制为质量浓度为0.5%的稀释海水。
    16.进一步说明,步骤5中,在幼苗转入营养袋的第一周,采用淡水每日滴加至营养基质2表面,每日滴加量为20-30ml/袋,控制遮阴率为50-60%。
    17.进一步说明,步骤2中,所述苗床是由海沙、红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 1:1:1混合而成,苗床厚度为10-15cm。
    18.进一步说明,步骤2和6中,所述淡水为自来水。
    19.进一步说明,步骤4中,所述杀菌剂为以多菌灵为溶质,稀释海水为溶液,按照1:2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所述杀虫剂为氯氟氰菊酯为溶质,稀释海盐水为溶液,按照1-2:1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
    20.进一步说明,步骤1中,所述浸泡灭菌处理为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10min 后,放入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h,得到处理后的种子。
    21.进一步说明,步骤3中,所述育苗块是以无纺布包裹营养基质构成,营养基质1由泥炭藓组成,高度为3-4cm,移栽前对育苗块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2.进一步说明,步骤5中,所述营养袋为可降解塑料材质,直径为9-10cm,底部设有3-4个直径1cm的孔洞,所述营养基质2由等体积的泥炭藓、海泥和海沙配制而成。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1)本发明一方面选择了以1-2月份的瓶花木种子作为原料,经过组合浸泡灭菌处理和苗床的淡水萌发,控制种子萌发的潮湿条件下,充分提高花木种子萌发率;另一方面,针对瓶花木幼苗的生长特性,在进行瓶花木育苗块培育方式下,将育苗块、营养袋与育苗盘结合,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利用不同水位的低浓度的稀释海水,对瓶花木幼苗进行分段性强化培育,有利于增强瓶花木幼苗的抗盐能力,而且保证根部的呼吸作用,避免长期浸泡而导致幼苗死亡,为瓶花木幼苗生长提供最佳条件,显著提高幼苗存活率,同时,联合一定水位的高盐度海水条件进行瓶花木炼苗处理,得到生长稳定的瓶花木幼苗植株,从而实现了从采种到幼苗抚育,对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实现了高萌发率高存活率的稳定抚育。
    25.(2)本发明瓶花木幼苗的抚育方法,可达到18.70%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可达到40%以上,有效克服了幼苗木质化周期对其生长的局限性,实现了瓶花木幼苗良好的生长稳定的状态,本发明通过对幼苗的抚育,方法流程简单,易操作,所有的材料成本低,易于得到,操作具有大规模推广的潜质,可大量得到瓶花木幼苗,解决现有瓶花木无法自然更新的困难。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苗床萌发种子情况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育苗块培育幼苗情况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营养袋培育幼苗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30.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31.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32.实施例1
    33.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1)种子处理:选取1月份收集瓶花木植株上成熟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10min后,将种子放入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h;
    35.(2)种子萌发: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苗床是由海沙、红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而成,使用前进行蒸汽灭菌处理,苗床厚度为 10-13cm,配有排水设施,使水分快速排出;每天浇自来水,以苗床保持湿润,且苗床无太阳直射;
    36.(3)育苗块培育:待幼苗高度0.4-0.5cm时,将幼苗连同根部周围0.4-0.5cm 的苗床基质,移栽至含有营养基质1的育苗块中,育苗块是以无纺布包裹营养基质构成,营养基质1由泥炭藓组成,高度为3-4cm,植物的根可以穿破无纺布伸出,育苗块上部有直径1cm左右的孔洞用于放置植物幼苗,移栽前对育苗块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37.将育苗块放入育苗盘,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0.5-1.0cm的0.5%稀释海水,形成瓶花木生长的低水位半咸水环境,进行瓶花木的育苗块培育;并由遮阳网控制遮阴率,遮阳网为黑色聚乙烯材质构成,控制遮阴率为50~60%;
    38.(4)杀菌和预防病虫:每隔1周,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溶液喷洒幼苗,待植株茎部木质化以后,停止杀菌剂和杀虫剂喷施;杀菌剂为以多菌灵为溶质,稀释海水为溶液,按照1:2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杀虫剂为以氯氟氰菊酯为溶质,稀释海盐水为溶液,按照1:1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
    39.(5)幼苗抚育: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将幼苗连同育苗块装入含有营养基质2的营养袋中,营养袋为可降解塑料材质,直径为9cm,底部设有3-4 个直径1cm的孔洞,所述营养基质2由等体积的泥炭藓、海泥和海沙配制而成;
    40.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2-3cm的0.5%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待植株茎部木质化2个月后,去除遮阳;
    41.(6)野外炼苗:选择位于能够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高潮带弱浪区,高潮位淹没苗床底部10-15cm,海水盐度在15%以下作为红树林苗圃,待幼苗长至10cm 以上时,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练苗过程中,每天喷洒自来水,持续7天,待幼苗长至30cm以上时,移植至野外种植。
    42.实施例2
    43.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4.(1)种子处理:选取2月份收集瓶花木植株上成熟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
    10min后,将种子放入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h;
    45.(2)种子萌发: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苗床是由海沙、红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而成,使用前进行蒸汽灭菌处理,苗床厚度为 12-15cm,配有排水设施,使水分快速排出;每天浇自来水,以苗床保持湿润,且苗床无太阳直射;
    46.(3)育苗块培育:待幼苗高度0.5-0.6cm时,将幼苗连同根部周围0.4-0.5cm 的苗床基质,移栽至含有营养基质1的育苗块中,育苗块是以无纺布包裹营养基质构成,营养基质1由泥炭藓组成,高度为3-4cm,植物的根可以穿破无纺布伸出,育苗块上部有直径1cm左右的孔洞用于放置植物幼苗,移栽前对育苗块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47.将育苗块放入育苗盘,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0.5-1.0cm的0.5%稀释海水,形成瓶花木生长的低水位半咸水环境,进行瓶花木的育苗块培育;并由遮阳网控制遮阴率,遮阳网为黑色聚乙烯材质构成,控制遮阴率为50~60%;
    48.(4)杀菌和预防病虫:每隔2周,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溶液喷洒幼苗,待植株茎部木质化以后,停止杀菌剂和杀虫剂喷施;杀菌剂为以多菌灵为溶质,稀释海水为溶液,按照1:2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杀虫剂为以氯氟氰菊酯为溶质,稀释海盐水为溶液,按照2:1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
    49.(5)幼苗抚育: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将幼苗连同育苗块装入含有营养基质2的营养袋中,营养袋为可降解塑料材质,直径为10cm,底部设有3-4 个直径1cm的孔洞,所述营养基质2由等体积的泥炭藓、海泥和海沙配制而成;
    50.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2-3cm的0.5%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待植株茎部木质化3个月后,去除遮阳;
    51.(6)野外炼苗:选择位于能够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高潮带弱浪区,高潮位淹没苗床底部10-15cm,海水盐度在15%以下作为红树林苗圃,待幼苗长至10cm 以上时,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练苗过程中,每天喷洒自来水,持续14天,待幼苗长至30cm以上时,移植至野外种植。
    52.实施例3
    53.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4.(1)种子处理:选取2月份收集瓶花木植株上成熟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10min后,将种子放入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h;
    55.(2)种子萌发: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苗床是由海沙、红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而成,使用前进行蒸汽灭菌处理,苗床厚度为 13-15cm,配有排水设施,使水分快速排出;每天浇自来水,以苗床保持湿润,且苗床无太阳直射;
    56.(3)育苗块培育:待幼苗高度0.5-0.6cm时,将幼苗连同根部周围0.4-0.5cm 的苗床基质,移栽至含有营养基质1的育苗块中,育苗块是以无纺布包裹营养基质构成,营养基质1由泥炭藓组成,高度为3-4cm,植物的根可以穿破无纺布伸出,育苗块上部有直径1cm左右的孔洞用于放置植物幼苗,移栽前对育苗块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57.将育苗块放入育苗盘,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0.5-1.0cm的0.5%稀释海水,形成瓶花木生长的低水位半咸水环境,进行瓶花木的育苗块培育;并由遮阳网控制遮阴率,遮阳网为黑色聚乙烯材质构成,控制遮阴率为50~60%;
    58.(4)杀菌和预防病虫:每隔1周,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溶液喷洒幼苗,待植株茎
    部木质化以后,停止杀菌剂和杀虫剂喷施;杀菌剂为以多菌灵为溶质,稀释海水为溶液,按照1:2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杀虫剂为以氯氟氰菊酯为溶质,稀释海盐水为溶液,按照1.5:1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
    59.(5)幼苗抚育: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将幼苗连同育苗块装入含有营养基质2的营养袋中,营养袋为可降解塑料材质,直径为10cm,底部设有3-4 个直径1cm的孔洞,所述营养基质2由等体积的泥炭藓、海泥和海沙配制而成;
    60.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2-3cm的0.5%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待植株茎部木质化2个月后,去除遮阳;
    61.(6)野外炼苗:选择位于能够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高潮带弱浪区,高潮位淹没苗床底部10-15cm,海水盐度在15%以下作为红树林苗圃,待幼苗长至10cm 以上时,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练苗过程中,每天喷洒自来水,持续10天,待幼苗长至30cm以上时,移植至野外种植。
    62.实施例4
    63.不同的瓶花木种子处理条件对其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根据实施例3的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在瓶花木种子处理的过程:选取2月份收集瓶花木植株上成熟种子,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10min后,将种子放入45℃温水中浸泡3h,后续步骤相同。
    64.统计上述实施例1-4的瓶花木种子萌发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65.表1
    [0066][0067][0068]
    由上表1可知,实施例1-3中的瓶花木种子萌发率均可在17.0%以上,而实施例4中未采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其瓶花木种子萌发率有所降低。
    [0069]
    对比例1
    [0070]
    根据实施例3的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进行不同的瓶花木稀释海水处理方式试验:在幼苗高度0.5-0.6cm时,连同根部周围0.4-0.5cm的苗床基质移栽到含有营养基质的育苗块中,将育苗块放入育苗盘,并分别进行以下处理:
    [0071]
    对比例1-1:以每天浇稀释海水,以保持育苗块湿润为主;
    [0072]
    对比例1-2:控制育苗盘中稀释海水的深度为1.0-2.0cm,
    [0073]
    对比例1-3:控制育苗盘中稀释海水的深度为2.0-3.0cm;其余后续步骤相同,统计其萌发的幼苗存活率如下表2:
    [0074]
    表2
    [0075][0076]
    由上表2可知,实施例1-3的瓶花木幼苗抚育存活率可40%以上,其实施例 3中的幼苗存活率可达到45.45%,而在对比例中可以看出,其瓶花木幼苗在不同的稀释海水方式下,其存活率明显不同,对比例1-1、1-2和1-3中的幼苗成活率均出现降低,表明保持育苗盘有深度0.5-1.0cm的稀释海海水,存活率最高。
    [0077]
    对比例2
    [0078]
    根据实施例3的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区别在于:步骤3中,待幼苗高度0.5-0.6cm时,连同根部周围0.4-0.5cm的苗床基质移栽到营养袋中,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保持育苗盘中有深度1.0-2.0cm的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待茎部木质化2个月后去除遮阳;其余后续步骤相同;其萌发的幼苗的存活率仅为25.15%;表明本发明利用育苗块与营养袋组合的,不同水位的低浓度的稀释海水,对瓶花木幼苗进行分段性强化培育,有利于增强瓶花木幼苗的抗盐能力,显著提高瓶花木幼苗存活率。
    [0079]
    对比例3
    [0080]
    根据实施例3的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区别在于,幼苗抚育条件不同: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连同育苗块装入营养袋中,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保持育苗盘中有深度2-3cm的稀释海水,控制不同的遮阴率:
    [0081]
    对比例3-1:不使用遮阳网;
    [0082]
    对比例3-2:遮阴率为20~30%;其他步骤相同。统计其萌发的幼苗的存活
    [0083]
    率如下表3:
    [0084]
    表3
    [0085][0086]
    由上表3可知,在采用分段低浓度的稀释海水处理的同等条件下,控制不同光照条件,对幼苗的存活率具有重要影响,控制过低的遮阴率,容易限制幼苗的生长,延缓生长,且存活率将低。
    [0087]
    实施例5
    [0088]
    根据实施例3的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区别在于:步骤5中,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将幼苗连同育苗块装入含有营养基质2的营养袋中,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并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2-3cm的0.5%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并在幼苗转入营养袋的第一周,采用淡水每日滴加至营养基质2表面,每日滴加量为25ml/袋,待植株茎
    部木质化2个月后,去除遮阳;后续步骤相同,其萌发的幼苗的存活率为46.23%,表明幼苗转入营养袋的第一周,淡水每日滴加有利于提高幼苗的生长的抗逆性。
    [0089]
    实施例6
    [0090]
    根据实施例3的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区别在于:选择位于能够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高潮带弱浪区,高潮位淹没苗床底部10-15cm,海水盐度在15%以下作为红树林苗圃,待幼苗长至10cm以上时,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练苗过程中,未喷洒自来水,其萌发的幼苗存活率为 40.08%。
    [009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种子处理:选取1-2月份收集瓶花木植株上成熟种子,进行组合浸泡灭菌处理;s2、种子萌发:将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每天浇淡水,以苗床保持湿润不积水为准,且苗床无太阳直射;s3、育苗块培育:待幼苗高度0.4-0.6cm时,将幼苗连同根部周围0.4-0.5cm的苗床基质,移栽至含有营养基质1的育苗块中,并将育苗块放入育苗盘,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0.5-1.0cm的稀释海水,进行瓶花木的育苗块培育,控制遮阴率为50-60%;s4、杀菌和预防病虫:每隔1-2周,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溶液喷洒幼苗,待植株茎部木质化以后,停止杀菌剂和杀虫剂喷施;s5、幼苗抚育:待幼苗长出4-5片叶子时,将幼苗连同育苗块装入含有营养基质2的营养袋中,将营养袋放入育苗盘中,保持育苗盘中含有深度2-3cm的稀释海水,控制遮阴率为50-60%,待植株茎部木质化2-3个月后,去除遮阳;s6、野外炼苗:待幼苗长至10cm以上时,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练苗过程中,每天喷洒淡水,持续7-14天,待幼苗长至30cm以上时,移植至野外种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红树林苗圃的条件为,选择位于能够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高潮带弱浪区,高潮位淹没苗床底部10-15cm,海水盐度在15%以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5中,所述稀释海水是由日晒海盐为溶质,自来水为溶液,配制为质量浓度为0.5%的稀释海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在幼苗转入营养袋的第一周,采用淡水每日滴加至营养基质2表面,每日滴加量为20-30ml/袋,控制遮阴率为50-6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苗床是由海沙、红土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而成,苗床厚度为10-15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6中,所述淡水为自来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杀菌剂为以多菌灵为溶质,稀释海水为溶液,按照1:2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所述杀虫剂为氯氟氰菊酯为溶质,稀释海盐水为溶液,按照1-2:1000的质量比例配制而成。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浸泡灭菌处理为放入0.5%高锰酸钾溶液10min后,放入3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浸泡3h,得到处理后的种子。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育苗块是以无纺布包裹营养基质构成,营养基质1由泥炭藓组成,高度为3-4cm,移栽前对育苗块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营养袋为可降解塑料材质,直径为9-10cm,底部设有3-4个直径1cm的孔洞,所述营养基质2由等体积的泥炭藓、海泥和海沙配制而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幼苗抚育方法,包括:(1)种子处理,(2)种子萌发;(3)育苗块培育:将幼苗移栽至育苗块中,放入育苗盘,保持育苗盘中深度0.5-1.0cm稀释海水,遮阴率50-60%;(4)杀菌和预防病虫;(5)幼苗抚育:将幼苗装入营养袋中,放入育苗盘,保持育苗盘中深度2-3cm稀释海水,遮阴率50-60%;(6)野外炼苗:将幼苗连同营养袋转移至红树林苗圃中炼苗;每天喷洒淡水,移植至野外种植;本发明瓶花木幼苗的抚育方法,可达到18.70%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可达到40%以上,实现了从采种到幼苗抚育,对濒危红树植物瓶花木实现了高萌发率高存活率的稳定抚育。率高存活率的稳定抚育。率高存活率的稳定抚育。


    技术研发人员:靳翔 杨勇 王伟 曾德华 洪文君 刘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师范大学 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0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