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测量腿围的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腿围工具。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测量病人的腿围测量工具都是医生根据自己的手法通过皮尺进行测量的,每次测量不同的病人同一位置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不同医生测量结果也不尽相同,这使得测量会产生误差,为了更加准备地对病人的腿围进行有效测量,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使用方便可靠的测腿围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测腿围工具,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靠,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腿部各个部位的腿围,进而能够为所有需要进行腿围测量的疾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测腿围工具,包括主尺、卡槽、软尺和卡扣,主尺的底部设置有与脚底定位的弯钩,主尺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卡扣滑动配合,卡扣设置在软尺的背面,软尺的正面和主尺正面均设置有刻度。
5.作为优选,所述的软尺设置有三个,分别为髌骨处的可移动软尺、小腿处的可移动软尺和脚踝处的可移动软尺。
6.作为优选,所述的卡槽的截面为t型,卡槽与卡扣卡接滑动配合。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靠,能够准确测量病人下肢的三个部位的腿围,并且下次测量时能够迅速定位、更快更准确测量三个相同的位置,为医生的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准确依据,为病情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本实用新型不仅节约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而且最大限度降低了不同医护人员测量产生的误差,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尺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软尺的主视图;
12.图4为图3的仰视图;
13.图5为图3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5.参照图1-5,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测腿围工具,包括主尺1、卡槽2、软尺3和卡扣4,主尺1的底部设置有与脚底定位的弯钩5,主尺1上设置有卡槽2,卡槽2与卡扣4滑动配合,卡扣4设置在软尺3的背面,软尺3的正面和主尺1正面均设置有刻度。
16.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软尺3设置有三个,分别为髌骨处的可移动软尺、小腿处的可移动软尺和脚踝处的可移动软尺。
17.此外,所述的卡槽2的截面为t型,卡槽2与卡扣4卡接滑动配合。
1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测量方法如下:首先将主尺1的弯钩定位在脚底,然后将软尺移动到三个需要测量的地方,对着三个对方的腿围进行测量,可以记录下主尺的三个测量的位置,方便下次测量的时候一步准确到位,测量效果好,准确高效,为医生的正确的诊断提供了正确依据,也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使用效果好,实用性强。
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测腿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尺(1)、卡槽(2)、软尺(3)和卡扣(4),主尺(1)的底部设置有与脚底定位的弯钩(5),主尺(1)上设置有卡槽(2),卡槽(2)与卡扣(4)滑动配合,卡扣(4)设置在软尺(3)的背面,软尺(3)的正面和主尺(1)正面均设置有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腿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尺(3)设置有三个,分别为髌骨处的可移动软尺、小腿处的可移动软尺和脚踝处的可移动软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腿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2)的截面为t型,卡槽(2)与卡扣(4)卡接滑动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腿围工具,它涉及测量腿围的工具技术领域。包括主尺、卡槽、软尺和卡扣,主尺的底部设置有与脚底定位的弯钩,主尺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卡扣滑动配合,卡扣设置在软尺的背面,软尺的正面和主尺正面均设置有刻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靠,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腿部各个部位的腿围,进而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进而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进而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丽英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