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9-29  106



    1.本技术涉及风电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低风速和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叶片的尺寸不断增加,增加叶片尺寸是捕获更多风能提高风机发电效率重要手段。因此,大型叶片的设计和制造是风电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由于风力发电机场分布广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大型风机叶片的运输难度大、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将大型叶片在工厂分段制造,然后分段运输到风场,然后再组装连接成整体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中分段叶片主承力结构的组装连接是其中的关键技术。
    3.现有的分段叶片主承力结构组装方式主要是螺栓连接和斜面搭接。机械连接易装配,但接头重量大。斜面粘接连接的风电叶片接头具有质量轻的优势。这两种接头均存在传载路线单一,可靠性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旨在提高风电叶片的可靠性和连接强度,本技术采用机械和胶接混合连接,其中机械连接用于提升接头的可靠性,优化的粘接连接提供更高的连接强度。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包括:第一叶片段,第一叶片段上设置有第一梁帽段,第一梁帽段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叶片段,与第一叶片段沿展向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叶片段具有第二梁帽段,第二梁帽段包括第二开口,第一梁帽段沿靠近第二叶片段的方向,第一梁帽段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段,第二梁帽段沿靠近第一叶片段的方向,第二梁帽段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相互重叠;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梁帽段远离第二梁帽段的一侧,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二梁帽段远离第一梁帽段的一侧;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接第一梁帽段和第二梁帽段。
    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倾斜段和/或第二倾斜段的长径比为20:1至200:1。
    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倾斜段和/或第二倾斜段的长径比为50:1至100:1。
    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开口沿展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沿弦向方向的长度,第二开口沿展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沿弦向方向的长度。
    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开口填充有填充材料,第二开口填充有填充材料。
    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梁帽段、第二梁帽段。
    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开口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倾斜段,第二开口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倾斜段,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至少部分重叠。
    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第一开口与第一梁帽段的端部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二梁帽段的端部连通,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连通。
    1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方式,还包括粘接剂,粘接剂位于第一连接板、第一梁帽段、第二梁帽段和第二连接板中至少相邻的两者之间。
    15.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包括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和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包括:沿展向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叶片段和第二叶片段,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叶片段上设置有第一梁帽段,第一梁帽段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叶片段具有第二梁帽段,第二梁帽段包括第二开口。第一梁帽段沿靠近第二叶片段的方向,第一梁帽段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段,第二梁帽段沿靠近第一叶片段的方向,第二梁帽段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相互重叠;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梁帽段远离第二梁帽段的一侧,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二梁帽段远离第一梁帽段的一侧;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接第一梁帽段和第二梁帽段。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提高风电叶片的可靠性和连接强度,第一梁帽段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梁帽段的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相互重叠可减轻风电叶片的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爆炸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局部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局部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梁帽段和第二梁帽段连接的示意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开口的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开口的示意图;
    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开口的示意图;
    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应力变化的示意图;
    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组合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第一叶片段;2、第二叶片段;
    29.11、第一梁帽段;12、第一开口;121、第二连接孔;13、第一连接板;131、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板;141、第四连接孔;
    30.21、第二梁帽段;22、第二开口;221、第三连接孔;
    31.x、弦向方向;y、展向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36.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风电叶片包括:第一叶片段1,第一叶片段1上设置有第一梁帽段11,第一梁帽段11包括第一开口12;第二叶片段2,与第一叶片段1沿展向方向y并排设置,第二叶片段2具有第二梁帽段21,第二梁帽段21包括第二开口22;第一梁帽段11沿靠近第二叶片段2的方向,第一梁帽段1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段,第二梁帽段21沿靠近第一叶片段1的方向,第二梁帽段2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x相互重叠;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第一连接板13位于第一梁帽段11远离第二梁帽段21的一侧,第二连接板14位于第二梁帽段21远离第一梁帽段11的一侧;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通过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连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
    37.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叶片段1和第二叶片段2通过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相互连接,第一梁帽段11沿靠近第二叶片段2的方向,第一梁帽段1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段;第二梁帽段21沿靠近第一叶片段1的方向,第二梁帽段21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x上,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相互重叠,也就是说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是由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搭接连接,这样可减轻风电叶片的质量。第一梁帽段11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2,第二梁帽段2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22,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通过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连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提高了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的连接强度。
    38.可选的,第一叶片段1和第二叶片段2可由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和环氧树脂等热固性基体树脂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通过手工铺放或树脂注入等成型工艺复合制作形成。其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天然纤维、聚酯纤维以及聚酯纤维至少任一种纤维的混合物。
    39.可选的,第一梁帽段11可以是第一叶片段1的主梁帽段、副梁帽段、前缘梁帽段或后缘梁帽段,第二梁帽段21可以是第二叶片段2的主梁帽段、副梁帽段、前缘梁帽段或后缘梁帽段。这些部位是第一叶片段1和第二叶片段2的主要承力结构。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的载荷传递路径是:第一梁帽段11、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梁帽段21。其中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可采用多轴向织物,最大程度降低了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引起的应力集中。理论研究表明,采用单向层压板的应力集中系数在4.5~7,而采用多向层压板的应力集中系数在2.5~4。
    41.可选的,第一叶片段1与第一梁帽段11一体成型,可减少第一叶片段1与第一梁帽段11的二次粘接工序,可减少工时,提高风电叶片在实际组装时的工作效率。第一叶片段1与第一梁帽段11一体成型,同时还可以改善第一叶片段1和第一梁帽段11之间出现位移或变形,导致后续组装无法对应。第一叶片段1与第一梁帽段11一体成型还可使第一叶片段1与第一梁帽段11保持预期的形状,保证其连接强度。第二叶片段2与第二梁帽段21一体成型,可减少第二叶片段2与第二梁帽段21的二次粘接工序,可减少工时,提高风电叶片在实际组装时的工作效率。第二叶片段2与第二梁帽段21一体成型,同时还可以改善第二叶片段2和第二梁帽段21之间出现位移或变形,导致后续组装无法对应。第二叶片段2与第二梁帽段21一体成型还可使第二叶片段2与第二梁帽段21保持预期的形状,保证其连接强度。
    42.可选的,第一叶片段1与第一梁帽段11分体拼接形成,可在不同的生产步骤中分别生产第一叶片段1和第一梁帽段11,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结构更稳定,并提高组装的精度。第二叶片段2与第二梁帽段21分体拼接形成,可在不同的生产步骤中分别生产第二叶片段2和第二梁帽段21,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结构更稳定,并提高组装的精度。
    43.请参阅图3,可选的,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x,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可完全重叠,且第一开口12和第一开口12完全重叠,可使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更好地提高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的结构强度。
    44.可选的,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重叠部分的总厚度与第一梁帽段11或第二梁帽段21的最大厚度相同或相近。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重叠部分的总厚度与第一梁帽段11或第二梁帽段21的最大厚度相同或相近可使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连接
    更稳定。
    45.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的宽度可部分或完全覆盖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或者,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可与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等宽。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等宽2可更好地为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提供弦向约束,并承载第一叶片段1和第二叶片段2的载荷。
    46.为了使第一叶片段1和第一梁帽段11、第二叶片段2和第二梁帽段21、第一叶片段1和第二叶片段2连接更加精准,可在第一叶片段1和第一梁帽段11、第二叶片段2和第二梁帽段21连接处设置多个对位标记(图中未示出)辅助进行对位连接。
    47.展向方向y是指沿风电叶片从其根端到其末梢端的方向,弦向方向x是指沿风电叶片前缘到其后缘的方向。
    4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倾斜段和/或第二倾斜段的长径比为20:1至200:1。
    49.请参阅图4,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长径比指的是第一梁帽段11的第一倾斜段长度与厚度的比值,第二梁帽段21的第二倾斜段长度与厚度的比值。第一梁帽段11的第一倾斜段长径比为l1:l2,在第二梁帽段21的第二倾斜段长径比为l3:l4,l1:l2和l3:l4在20:1至200:1的范围之间。
    5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倾斜段和/或第二倾斜段的长径比为50:1至100:1。
    51.在实际制造过程中,长径比的比值根据两方面进行优化:(1)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粘接胶的力学性能以及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的力学性能;(2)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制造难度。目前风电叶片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材料在厚度方向的强度许用值在225~700mpa范围,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粘接材料许用剪切强度5~15mpa范围。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在厚度方向的应力为300mpa为例,给出不同长径比比值下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粘接许用应力的需求值,如下表。
    52.表1不同长径比下的粘接许用应力需求值
    53.厚度长度粘接许用应力需求值(mpa)11467.211030.112015.01506.01754.011003.012001.5
    54.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长径比的比值的增加,粘接许用应力需求值逐渐减小,20:1至200:1范围均可以使用,较优的取值介于50:1至100:1之间。当长径比大于100之后,即以40mm厚的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为例,将在4000mm范围内加工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这个范围内的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将非常难于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加工和装配,因此不建议选用。
    55.请一并参阅图5-图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沿展向方向y的长度大于沿弦向方向x的长度,第二开口22沿展向方向y的长度大于沿弦向方向x的长度。
    56.对比例1
    57.以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为边缘开半径10mm半圆孔,或,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为中心开半径10mm圆孔为对比例1。
    58.实施例1
    59.以第一开口12弦向方向x长度为10mm,沿弦向方向x和展向方向y长度比为1:50,展向方向y长度为500mm,第二开口22弦向方向x长度为10mm,沿弦向方向x和展向方向y长度比为1:50为实施例1。
    60.请参阅图8,横坐标代表相对于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重叠的中部位置的轴向坐标,纵坐标代表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应力大小,不同形状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使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承受的的应力变化分布如图所示。实施例1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应力集中比对比例1圆形开口的应力集中小3倍以上。由此,第一开口12沿展向方向y的长度大于沿弦向方向x的长度,第二开口22沿展向方向y的长度大于沿弦向方向x的长度,对减小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应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6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填充有填充材料,第二开口22填充有填充材料。
    62.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内填充的填充材料可以为低模量填充材料,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比。低模量填充材料易于弯曲和拉伸。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由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内的填充材料连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
    63.对于由风电叶片的主承力结构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而言,直接在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上开孔连接,应力集中将非常严重。本实施例分别在第一梁帽段11的第一开口12和第二梁帽段21的第二开口22填充填充材料,并在填充材料上开孔,避免了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的直接开孔,可减轻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连接强度的降低。
    64.填充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巴沙木、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等材料中一种或多种。这些材料质量轻且具有优良的韧性,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具有更高的抗压缩强度和抗压缩模量。同时这些材料成本较低,容易获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6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和填充材料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连接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
    66.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3包括第一连接孔131,第一开口12内的填充材料包括第二连接孔121、第二开口22内的填充材料包括第三连接孔221,第二连接板14包括第四连接孔141。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通过第一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121、第三连接孔221和第四连接孔141可由螺栓或铆钉连接。第一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121、第三连接孔221和第四连接孔141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孔131、第二连接孔121、第三连接孔221和第四连接孔141可提高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的连接强度。
    67.请参阅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倾斜段,第二开口22至少部分设于第二倾斜段,且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2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x至少部分重叠。
    68.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部分设于第一倾斜段,第二开口22部分设于第二倾斜段,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通过第一倾斜段的第一开口12以及第二倾斜段
    的第二开口22连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由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连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后,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由第一倾斜段的第一开口12、第二倾斜段的第二开口22进行连接,可提高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的可靠性和连接强度。
    6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与第一梁帽段11的端部连通,第二开口22与第二梁帽段21的端部连通,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22相互连通。
    70.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与第一梁帽段11的一个端部连通,第二开口22与第二梁帽段21的一个端部连通,且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22相互连通。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在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22连通的端部进行连接,可降低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的长度过长导致的运输不便,同时减小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的制造成本,提高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连接的便利性能。
    71.可选的,第一开口12可与第一梁帽段11的两端都连通,第二开口22与第二梁帽段21的两端都连通,第一梁帽段11相当于由多个部分通过填充材料连接组成的,第二梁帽段21相当于由多个部分通过填充材料连接组成的。如此可减少制造第一梁帽段11、第二梁帽段21的原料,节省了制造成本。需要较长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连接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较长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可以更好地起到加强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连接强度的作用。
    7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风电叶片还包括粘接剂(图中未示出),粘接剂位于第一连接板13、第一梁帽段11、第二梁帽段21和第二连接板14中至少相邻的两者之间。
    73.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连接处用粘接剂进行粘接可以起到加强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连接的效果,并增强第一梁帽段11和第二梁帽段21的稳定性。在第一连接板13、第一梁帽段11、第二梁帽段21和第二连接板14中至少相邻的两者之间用粘接剂进行粘接可以起到加强连接的效果,并增强第一连接板13、第一梁帽段11、第二梁帽段21和第二连接板14中至少相邻的两者的稳定性。
    74.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发电机组,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7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叶片段,所述第一叶片段上设置有第一梁帽段,所述第一梁帽段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叶片段,与所述第一叶片段沿展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叶片段具有第二梁帽段,所述第二梁帽段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梁帽段沿靠近所述第二叶片段的方向,所述第一梁帽段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二梁帽段沿靠近所述第一叶片段的方向,所述第二梁帽段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中,其中一者包括朝向另一者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所述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相互重叠;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梁帽段远离所述第二梁帽段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梁帽段远离所述第一梁帽段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所述第一梁帽段和所述第二梁帽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或所述第二倾斜段的长径比为20:1至20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或所述第二倾斜段的长径比为50:1至10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展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沿所述弦向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展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沿所述弦向方向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填充有填充材料,所述第二开口填充有所述填充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填充材料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倾斜段,所述第二开口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倾斜段,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垂直于所述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至少部分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梁帽段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梁帽段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互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剂,所述粘接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梁帽段、所述第二梁帽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至少相邻的两者之间。10.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和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叶片主承力结构连接接头包括:沿展向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叶片段和第二叶片段,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叶片段上设置有第一梁帽段,第一梁帽段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叶片段具有第二梁帽段,第二梁帽段包括第二开口,第一梁帽段具有第一倾斜段、第二梁帽段具有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在垂直于风电叶片的弦向方向至少部分重叠,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连接。本申请不仅能减轻风电叶片的应力集中,而且能提高风电叶片的连接强度。而且能提高风电叶片的连接强度。而且能提高风电叶片的连接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锋 李占营 杨玉荣 徐俊 贾瑞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2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