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兼性厌氧、不产芽孢、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和其他风味物质的细菌。乳酸菌作为重要的发酵微生物,具有抑制胃肠道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其粘附能力,从而改善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调节肠道粘膜免疫能力,维持肠道屏障的功能,在食品、饮料和微生态制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aracasei)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兼性厌氧菌,细菌宽度为2.0~4.0μm,长度为0.8~1.0μm,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存活在大多数环境中,例如乳制品、植物产品、口腔以及肠道等环境。副干酪乳杆菌因具有较强的抗胃肠道消化能力及其诸多益生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益生乳酸菌,特别是在发酵剂或微生态制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4.对于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而言,一方面,受溶氧含量、生长温度、p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以及培养基的碳源、氮源等组成成分的影响;另一方面,副干酪乳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会使其所处环境的ph急剧下降从而严重抑制自身的生长。因此,获得大批量、高密度、高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以进行工业化应用的前提是需要找到适合该菌的增殖培养基。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密度、高活性副干酪乳杆菌的培养基。
6.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
7.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酸杆菌培养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副干酪乳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配置以上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对种子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重悬后按照1%~5%(v/v)接种量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
8.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项:
10.(1)本发明的培养基成分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幅度降低副干酪乳杆菌在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
11.(2)本发明培养基的初始培养条件比传统的培养基ph高,可能避免使用传统培养基培养过程中代谢产物快速积累导致ph急剧下降的问题;
12.(3)本发明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对多种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显著,可以获得高密度、高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液,与传统的mrs培养基相比,其培养的副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提高了10-70倍,同时也为副干酪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菌粉的制备提供了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13.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14.图1为不同种类碳源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15.图2为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16.图3为不同种类氮源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17.图4为不同种类生长因子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18.图5为不同浓度玉米浆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19.图6为不同接种量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20.图7为不同初始接种ph的培养液对副干酪乳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比对图;
21.图8为本发明的培养基与基本mrs培养基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od
600nm
值比对图;
22.图9为本发明的培养基与基本mrs培养基培养副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比对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
24.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在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所述碳源可以选自葡萄糖、果糖、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氮源可以选自酵母浸粉和牛肉浸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优选地,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例如,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15.0g/l~82.0g/l葡萄糖,27.2g/l~31.6g/l酵母浸粉,3.3g/l~6.9g/l乙酸钠,0.84g/l~2.5g/l柠檬酸二铵,1.3g/l~2.7g/l吐温80,0.28g/l~0.73g/l玉米浆,0.44g/l~0.75g/l硫酸镁以及0.14g/l~0.33g/l硫酸锰。再例如,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10.0g/l~80.0g/l葡萄糖,28.9g/l~32.7g/l酵母浸粉,3.8g/l~7.1g/l乙酸钠,0.91g/l~2.7g/l柠檬酸二铵,1.5g/l~2.8g/l吐温80,0.4g/l~0.7g/l玉米浆,0.42g/l~0.72g/l硫酸镁以及0.15g/l~0.32g/l硫酸锰。
25.以上,适宜的培养基组分配方能够提供适合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环境,进而可以获得高密度、高活性的副干酪乳杆菌。具体地,对于碳源而言,碳源作为必不可缺的一类营养物质,能够为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代谢及产物提供细胞碳架和能量,不同的碳源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具有重要影响。本发明选用葡萄糖、果糖和/或乳糖作为碳源,相比于蔗糖
或者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和乳糖能够更好的被副干酪乳杆菌利用以促进其生长,优选地,碳源可以为葡萄糖。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最为有利。另外,碳源的添加量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碳源浓度在10.0g/l时,副干酪乳杆菌的od
600nm
值可以达到1.0以上,随着碳源浓度的增大,副干酪乳杆菌的od值会逐渐增加,当碳源浓度达到20.0g/l时,此时的od值会达到最大值,表明20.0g/l浓度的碳源最有利于副干酪乳杆菌生长;碳源浓度大于20.0g/l后,od值会逐渐降低。当碳源为葡萄糖,浓度为20.0g/l使,od
600nm
值最大,可以达到1.3以上。
26.针对氮源而言,作为有机氮源的酵母浸粉、牛肉浸粉比无机氮源的营养种类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副干酪乳杆菌生长繁殖。另外,酵母浸粉和牛肉浸粉相比于蛋白胨、大豆蛋白胨,以酵母浸粉和牛肉浸粉为碳源时,副干酪乳杆菌生长量最高。优选氮源为酵母浸粉,其原因是酵母浸粉能够提供除了副干酪乳杆菌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外,还含较多富含b族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和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并且在偏酸性环境中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副干酪乳杆菌生长也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27.针对作为生长因子的玉米浆而言,相比于低聚果糖、低聚木糖或者水苏糖作为生长因子,其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好。优选地,玉米浆为精制玉米浆。另外,培养基中所含玉米浆的浓度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玉米浆浓度的增大,副干酪乳杆菌菌液的od值会增大,当玉米浆浓度达到0.5g/l时,此时的od值达到最大值;但随着玉米浆浓度的持续增大,副干酪乳杆菌菌液的od值在逐渐变小。因此,将玉米浆的浓度设置在0.2g/l~0.9g/l,优选地,玉米浆的浓度为0.5g/l。
28.进一步地,综合以上说明,优选地,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可以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20.0g/l葡萄糖,30.0g/l酵母浸粉,5.0g/l乙酸钠,2.0g/l柠檬酸二铵,2.0g/l吐温80,0.5g/l玉米浆,0.5g/l硫酸镁以及0.25g/l硫酸锰。
29.进一步地,副干酪乳杆菌可以是市售或已公开的副干酪乳杆菌,例如,可以是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731、cgmcc no.1.9089、cgmcc no.1.9088、cgmcc no.1.574、cgmcc no.1.570和cgmcc no.1.539的副干酪乳杆菌。当然,本发明的副干酪乳杆菌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1、cgmcc no.1.3112、cgmcc no.1.3107、cgmcc no.1.2884、cgmcc no.1.2744以及cgmcc no.1.2468等的副干酪乳杆菌。
30.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酸杆菌培养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1.s01,将副干酪乳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
32.s02,按以上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组分进行培养基配置;
33.s03,对种子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重悬后按照1%~5%(v/v)(体积比)接种量接种至以上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
34.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步骤s01可以包括:取少量冻干菌粉(副干酪乳杆菌)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基本mrs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接种量将副干酪乳杆菌接种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35.进一步地,对于上述步骤s02可以包括:按照以上所述组分配比进行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进行配置,然后在110℃~130℃下灭菌后得到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待用。例如,可以在121℃下灭菌15min。
36.进一步地,对于步骤s03接种培养可以包括:将步骤s01制备得到的种子培养液进
行离心处理,例如,在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预定接种量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培养温度可以为30℃~45℃。
37.进一步地,不同的初始接种量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初始接种量超过5%(v/v)时,可能会导致副干酪乳杆菌快速生长而提早进入衰亡期。优选地,初始接种量可以为2%(v/v),在该接种量下,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最好。
38.进一步地,初始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接种的ph可以为5.8~6.8。培养基的初始ph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过低或过高的酸性条件会降低或抑制副干酪乳杆菌的生命活动。优选地,当初始ph为6.6时,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情况最好。
39.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上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例如在发酵乳制品中作为发酵菌种、在肉制品中抑制和杀死腐败菌及致病菌以及在生产乳酸菌制剂中的应用。
40.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示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示例。
41.示例1
42.副干酪乳杆菌选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731(以下用ty-1表示)、cgmcc no.1.9089(以下用ty-2表示)的乳酸菌。
43.培养方法包括:
44.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45.步骤2,培养基配置;25.0g/l碳源,32.0g/l酵母浸粉,5.5g/l乙酸钠,2.5g/l柠檬酸二铵,2.2g/l吐温80,0.6g/l玉米浆,0.6g/l硫酸镁以及0.28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其中碳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和麦芽糖。
46.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2%(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不同碳源培养基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47.不同碳源下的od
600nm
值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作为碳源时,对ty-1、ty-2增殖效果最好,此时菌的生长量最大,od
600nm
分别为1.42和1.23,乳糖次之,说明葡萄糖能更好的被副干酪乳杆菌利用并促进其生长。
48.示例2
49.副干酪乳杆菌与示例1相同。
50.培养方法包括:
51.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52.步骤2,培养基配置;不同浓度的葡萄糖,31.0g/l酵母浸粉,5.2g/l乙酸钠,2.1g/l柠檬酸二铵,2.2g/l吐温80,0.5g/l玉米浆,0.5g/l硫酸镁以及0.25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葡萄糖的浓度分别为0.25%(2.5g/l)、0.5%(5g/l)、1%
(10g/l)、1.5%(15g/l)、2%(20g/l)、4%(40g/l)、6%(60g/l)、8%(80g/l)和10%(100g/l)。
53.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2%(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54.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测定菌液的od
600nm
,其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葡萄糖的添加量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添加量的增大,od值逐渐增加;当葡萄糖添加量达到2%(浓度为20g/l)时od值达到最高,之后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大,od值反而逐渐降低,说明葡萄糖的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因此,优选地,选取2%作为葡萄糖的最佳添加量。
55.示例3
56.副干酪乳杆菌与示例1相同。
57.培养方法包括:
58.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59.步骤2,培养基配置;24g/l的葡萄糖,33.0g/l氮源,6.2g/l乙酸钠,2.6g/l柠檬酸二铵,1.9g/l吐温80,0.56g/l玉米浆,0.52g/l硫酸镁以及0.31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氮源分别选取大豆蛋白胨、酵母浸粉、蛋白胨、牛肉浸粉、酪蛋白、示蛋白胨(蛋白胨)。
60.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2%(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不同氮源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61.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下测定菌液的od
600nm
,其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副干酪乳杆菌以酵母浸粉为碳源时,其生长量最高。牛肉浸粉作为氮源时副干酪乳杆菌生长情况良好,次于酵母浸粉。蛋白胨和酪蛋白作为氮源时ty-1、ty-2生长状况不佳,可能是因为这两种氮源成分单一,缺少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优选地,氮源为酵母浸粉。
62.示例4
63.副干酪乳杆菌与示例1相同。
64.培养方法包括:
65.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66.步骤2,培养基配置;30g/l的葡萄糖,28.0g/l酵母浸粉,4.9g/l乙酸钠,2.7g/l柠檬酸二铵,2.4g/l吐温80,0.54g/l生长因子,0.50g/l硫酸镁以及0.33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生长因子分别为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水苏
糖和精制玉米浆。
67.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2%(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不同种类生长因子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68.在不同生长因子培养基下测定菌液的od
600nm
,其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精制玉米浆作为生长因子时生物量最高,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和水苏糖作为生长因子时有一定的增殖效果,但增殖效果一般。因此,优选地,以精制玉米浆作为最佳生长因子。
69.示例5
70.副干酪乳杆菌与示例1相同。
71.培养方法包括:
72.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73.步骤2,培养基配置;27g/l的葡萄糖,32g/l酵母浸粉,3.2g/l乙酸钠,2.1g/l柠檬酸二铵,2.1g/l吐温80,不同浓度的玉米浆,0.51g/l硫酸镁以及0.33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玉米浆的浓度分别为0.01%(0.1g/l)、0.05%(0.5g/l)、0.1%(1g/l)、0.5%(5g/l)、1%(10g/l)和5%(50g/l)。
74.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2%(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不同浓度玉米浆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75.在不同浓度的精制玉米浆下进行培养,测定菌液的od
600nm
,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精制玉米浆添加量的增大,od值并不呈现正相关;当添加量达到0.05%时,od值达到最高。玉米浆的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因此,优选地,选取0.05%作为玉米浆的最佳添加量。
76.示例6
77.副干酪乳杆菌与示例1相同。
78.培养方法包括:
79.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80.步骤2,培养基配置;19g/l的葡萄糖,28g/l酵母浸粉,5.8g/l乙酸钠,2.4g/l柠檬酸二铵,2.7g/l吐温80,0.58g/l玉米浆,0.48g/l硫酸镁以及0.30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
81.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分别按照1%(v/v)、2%(v/v)、3%(v/v)、4%(v/v)和5%(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82.在不同接种量下进行培养,测定菌液的od
600nm
,结果如图6所示。不同接种量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有影响,在2%的接种量下,其副干酪乳杆菌生长量最高。因此,优选地,2%接种量为最佳接种量。
83.示例7
84.副干酪乳杆菌与示例1相同。
85.培养方法包括:
86.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87.步骤2,培养基配置;18g/l的葡萄糖,27.5g/l酵母浸粉,4.9g/l乙酸钠,1.9g/l柠檬酸二铵,2.7g/l吐温80,0.48g/l玉米浆,0.44g/l硫酸镁以及0.31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
88.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分别按照2%(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200ml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分别为5.8、6.0、6.2、6.4、6.6和6.8。
89.培养基的初始接种ph对副干酪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如图7所示。ty-1、ty-2的od
600nm
随着培养液初始ph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初始ph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其生长起抑制作用;起始ph低于5.8时,副干酪乳杆菌的生长量明显降低,这说明起始ph越低对其生长影响越大。初始ph为6.6时,副干酪乳杆菌生物量最大,此时生长情况最好,因此,优选地,副干酪乳杆菌的初始ph为6.6。
90.示例8
91.副干酪乳杆菌选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731(以下用ty-1表示)、cgmcc no.1.9089(以下用ty-2表示)、cgmcc no.1.9088(以下用ty-3表示)、cgmcc no.1.574(以下用ty-4表示)、cgmcc no.1.570(以下用ty-5表示)和cgmcc no.1.539(以下用ty-6表示)。
92.培养方法包括:
93.步骤1,菌种活化;取少量冻干菌粉接种于灭菌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h,连续活化3次至镜检无杂菌后,将不同种类的副干酪乳杆菌以2%(v/v)接种量接入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作为种子培养液。
94.步骤2,本发明的培养基配置;27.0g/l葡萄糖,31.0g/l酵母浸粉,5.7g/l乙酸钠,2.3g/l柠檬酸二铵,2.5g/l吐温80,0.6g/l玉米浆,0.6g/l硫酸镁以及0.28g/l硫酸锰,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
95.对比例的培养基配置(基本mrs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0g、牛肉浸粉10.0g、酵母浸粉5.0g、葡萄糖20.0g、乙酸钠5.0g、柠檬酸二胺2.0g、吐温80 1.0g、磷酸氢二钾2g、硫酸镁0.5g、硫酸锰0.25g,加蒸馏水补充到1000ml,在121℃灭菌15min。
96.步骤3,接种培养,将步骤1制备的种子培养液于8000rpm离心10min,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重悬,按照2%(v/v)接种量分别接种至含有200ml本发明的培养液以及对比例培养液的500ml锥形瓶中,静置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的od
600nm
,每种碳源做三次重复,初始接种的培养基的浓度为6.6。
97.本发明的培养基对ty-1、ty-2、ty-3、ty-4、ty-5以及ty-6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与基本mrs液体培养基对ty-1、ty-2、ty-3、ty-4、ty-5以及ty-6副干酪乳杆菌的增殖效果的对比如图8和如图9所示,其中,图8为od
600nm
值比对,图9为活菌数比对,具体活菌数如表1所示。由图9可知,本发明的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多种副干酪乳杆菌的od
600nm
和活菌数,最高可提高70倍左右的活菌数(见表1),可以大大降低工业化生产菌粉以及大规模发酵的成本。
98.表1不同培养基下的活菌数对比表
[0099][0100][0101]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技术特征:
1.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碳源选自葡萄糖、果糖、乳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氮源选自酵母浸粉和牛肉浸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10.0g/l~80.0g/l葡萄糖,28.9g/l~32.7g/l酵母浸粉,3.8g/l~7.1g/l乙酸钠,0.91g/l~2.7g/l柠檬酸二铵,1.5g/l~2.8g/l吐温80,0.4g/l~0.7g/l玉米浆,0.42g/l~0.72g/l硫酸镁以及0.15g/l~0.32g/l硫酸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20.0g/l葡萄糖,30.0g/l酵母浸粉,5.0g/l乙酸钠,2.0g/l柠檬酸二铵,2.0g/l吐温80,0.5g/l玉米浆,0.5g/l硫酸镁以及0.25g/l硫酸锰。5.一种副干酪乳酸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副干酪乳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种子培养液;按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进行配置;对种子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重悬后按照1%~5%(v/v)的初始接种量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接种的ph为5.8~6.8。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接种的ph为6.6。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接种量为2%(v/v)。9.一种由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培养方法培养得到的副干酪乳杆菌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应用。增殖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5.0g/L~100.0g/L碳源,27.0g/L~34.0g/L氮源,3.0g/L~8.0g/L乙酸钠,0.8g/L~3.1g/L柠檬酸二铵,1.1g/L~3.2g/L吐温80,0.2g/L~0.9g/L玉米浆,0.32g/L~0.81g/L硫酸镁以及0.12g/L~0.37g/L硫酸锰。培养方法包括:配制种子培养液;按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进行配置;对种子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重悬后接种至副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中培养。本发明的培养基成分简单、价格低廉,可以大幅度降低副干酪乳杆菌在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 祁腾 王静 邓雅丹 唐甜 舒希 朱旭 李婉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