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04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搪瓷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


    背景技术:

    2.搪瓷反应釜是将含高二氧化硅的玻璃,衬在钢制容器的内表面,经高温灼烧而牢固地密着于金属表面上成为复合材料制品。它具有玻璃的稳定性和金属强度的双重优点,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农药、食品等工业中。
    3.目前,搪瓷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其出料口位置常会出现搪瓷层破损、腐蚀釜坯体的现象,经设计者分析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4.1、搪瓷反应釜坯体在制作过程中釜体形状突变处容易产生内应力,尤其在罐釜体和下料管连接处的内应力更为集中,这些应力在搪瓷前未彻底消除,搪瓷的搪瓷层表面硬而脆,机械强度很低,表面硬度比较大,一旦集中应力释放会造成局部搪瓷层破损,加之釜内料液的搅拌冲击,加速搪瓷层损坏,引起出料口坯体腐蚀;
    5.2、搪瓷反应釜的出料口一般为延伸出釜体外的一段管体,其本身强度满足要求,但刚性较差,易受到釜体的运行振动以及外接管道热胀冷缩影响,造成出料口内壁的搪瓷层出现微小裂纹,长时间运行造成搪瓷层破损;
    6.3、搪瓷反应釜的使用空间内具有易腐蚀的环境,而搪瓷反应釜出料口的连接法兰上通常采用防腐涂料处理,对于法兰安装孔防腐处理不易到位(紧固件安装孔加工时孔壁易粘上残余的切削液,防腐涂料不易附着;安装孔孔口过小,内壁防腐涂料喷涂不均匀甚至无法喷涂),这样就造成法兰易受到腐蚀,影响出料口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能够提高搪瓷反应釜的出料口防腐性能,延长反应釜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包括与釜坯体下侧圆弧连接的过渡体,过渡体下侧连接相通的出料管,出料管端头连接第一法兰,釜坯体内壁连接搪瓷层,其特征在于:
    10.所述过渡体内壁、出料管内壁以及第一法兰的配合端面上均连接材料为陶瓷胶泥的耐磨防腐层,耐磨防腐层与搪瓷层密封对接;
    11.所述第一法兰上均布一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密封连接密封套,第一法兰端面连接密封垫,固定螺栓穿入密封套与输送管道的第二法兰连接;所述第二法兰上设有与安装孔对应分布且等径的通孔,通孔内壁与对应的密封套密封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过渡体外壁、出料管外壁以及第一法兰的非配合端面上均布一组加强筋,加强筋与所述安装孔不干涉。
    1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与安装孔内壁、通孔内壁均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套两侧端面均低于相应配合孔的外端面。
    14.进一步地,所述耐磨防腐层与搪瓷层采用企口或斜口形式对接,对接处的耐磨防腐层与搪瓷层的表面过渡平顺、光滑。
    15.所述陶瓷胶泥为现有技术。
    16.本实用新型具的有益效果:
    17.本方案中采用陶瓷胶泥作为耐磨防腐层,相比于搪瓷层其硬度较低,同时也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对搪瓷反应釜坯体中的集中应力不敏感,耐磨防腐层不易破损;
    18.通过设有的一组加强筋,提高出料口的的刚度,减小釜体的运行振动以及外接管道热胀冷缩影响;
    19.通过在安装孔内密封连接密封套,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提高安装孔的防腐性能,延长出料口在腐蚀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的ⅰ处局部放大图;
    22.图3是耐磨防腐层与搪瓷层的对接形式一;
    23.图4是耐磨防腐层与搪瓷层的对接形式二;
    24.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1、过渡体; 12、出料管; 2、釜坯体;21、搪瓷层;3、耐磨防腐层; 4、第一法兰;41、安装孔; 5、密封套;6、第二法兰;61、通孔;7、密封垫;8、固定螺栓;9、加强筋;10、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稀硫酸的搪瓷反应釜,搪瓷反应釜的出料口包括与釜坯体2下侧圆弧连接的过渡体11,过渡体11下侧连接相通的出料管12。其中,釜坯体2采用搪瓷专用钢板制作,过渡体11和出料管12采用普通低碳钢板制成。在釜坯体2内壁连接搪瓷层21,在出料管12的下端头连接第一法兰4。所述过渡体11内壁、出料管12内壁以及第一法兰4的配合端面上均连接耐磨防腐层3,耐磨防腐层3与搪瓷层21密封对接。如图3所示,耐磨防腐层3与搪瓷层21采用企口对接的形式,即搪瓷层21边缘做成正置的台阶状,对应的耐磨防腐层3边缘做成反置的台阶状;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斜口对接形式。两种对接处的耐磨防腐层3与搪瓷层21的表面均应平顺、光滑。所述耐磨防腐层3为陶瓷胶泥层,可采用安徽陶博士环保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bst-j陶瓷胶泥。施工前需要将过渡体11和出料管12的内表面氧化层处理干净,达到干燥、无尘的状态。陶瓷胶泥固化后的硬度比搪瓷层21硬度低,同时具有优良的防腐耐冲击性能, 对搪瓷反应釜坯体中的集中应力不敏感,耐磨防腐层不易破损。
    28.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法兰4上圆周均布一组安装孔41,安装孔41为圆形通孔,在每个安装孔41内壁通过涂抹密封胶10连接密封套5。密封套5为非金属件,可采用尼龙材
    料或硬质聚氨酯材料加工而成,缓解外界的冲击或热胀冷缩的应力影响。第一法兰4端面的耐磨防腐层3上还连接密封垫7。一组固定螺栓8穿入密封套5与输送管道的第二法兰6连接。所述第二法兰6上设有与安装孔41对应分布且等径的通孔61,通孔61内壁与对应的密封套5通过密封胶10密封连接。采用密封胶10能够在安装孔41和通孔61的内壁上形成密封保护,防止外界环境腐蚀。
    29.其中,所述密封垫7为四氟乙烯垫片,可通过胶黏在法兰端面上,经过第一、第二法兰相互夹持进行固定,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一、第二法兰相互夹持进行固定,直接采用法兰相互夹持固定的方式应注意固定螺栓8的拧紧顺序及紧固力大小,防止密封垫7出现密封不严的现象;同时,密封垫7通过设置孔、槽等方式避让贯穿的密封套5。为了保证安装孔41和通孔61能够一一精确对准,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可将第一、第二法兰零时固结共同钻(铰)孔,来保证成孔的位置度和精度;安装孔41和通孔61与密封套5采用机械中的过渡配合。密封套5两侧端面均低于相应配合孔的外端面,防止固定螺栓8与螺母配合不到位,出现第一、第二法兰固定夹持力不足的问题。
    30.如图1、图5所示,所述过渡体11外壁、出料管12外壁以及第一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上均布一组加强筋9,加强筋9数量为6个且与所述安装孔41不干涉,其中加强筋9为类似三角形的钢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能有提高出料管12的刚度。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包括与釜坯体(2)下侧圆弧连接的过渡体(11),过渡体(11)下侧连接相通的出料管(12),出料管(12)端头连接第一法兰(4),釜坯体(2)内壁连接搪瓷层(2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体(11)内壁、出料管(12)内壁以及第一法兰(4)的配合端面上均连接材料为陶瓷胶泥的耐磨防腐层(3),耐磨防腐层(3)与搪瓷层(21)密封对接;所述第一法兰(4)均布一组安装孔(41),安装孔(41)内壁密封连接密封套(5),第一法兰(4)端面连接密封垫(7),固定螺栓(8)穿入密封套(5)与输送管道的第二法兰(6)连接;所述第二法兰(6)上设有与安装孔(41)对应分布且等径的通孔(61),通孔(61)内壁与对应的密封套(5)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体(11)外壁、出料管(12)外壁以及第一法兰(4)的非配合端面上均布一组加强筋(9),加强筋(9)与所述安装孔(41)不干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5)与安装孔(41)内壁、通孔(61)内壁均通过密封胶(10)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套(5)两侧端面均低于相应配合孔的外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防腐层(3)与搪瓷层(21)采用企口或斜口形式对接,对接处的耐磨防腐层(3)与搪瓷层(21)的表面过渡平顺、光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搪瓷反应釜出料口,包括与釜坯体(2)下侧圆弧连接的过渡体(11),过渡体下侧连接相通的出料管(12),出料管端头连接第一法兰(4),釜坯体内壁连接搪瓷层(21),过渡体内壁、出料管内壁以及第一法兰的配合端面上均连接耐磨防腐层(3),耐磨防腐层与搪瓷层密封对接;第一法兰上均布一组安装孔(41),安装孔内壁密封连接密封套(5),第一法兰端面连接密封垫(7),固定螺栓(8)穿入密封套与输送管道的第二法兰(6)连接;第二法兰上设有与安装孔对应分布等径的通孔(61),通孔内壁与对应的密封套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搪瓷反应釜出料口防腐的性能,延长反应釜使用寿命。延长反应釜使用寿命。延长反应釜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周敏 刘学红 向斌 战兴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陶博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3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