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06  19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架现浇梁贝雷架吊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铁路桥梁作为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架现浇简支梁和支架现浇连续梁大多采用贝雷架,贝雷架可在跨越河道、道路时满足现场施工。
    3.在贝雷架吊装时,一般采用钢丝绳兜吊,钢丝绳在吊装贝雷架前,需要对贝雷架进行捆绑,在吊装完成后需要将钢丝绳从贝雷架上解绑,工序复杂,比较浪费时间,而且钢丝绳受力后常常缠绕紧固一起不好拆卸,在钢丝绳与贝雷架接触部位容易磨损钢丝绳造成安全隐患,是贝雷架吊装时的一大的难题。
    4.因此,一种能够快速装卸、且避免脱钩隐患的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贝雷梁吊装结构中,吊装工序复杂、钢丝绳解绑困难、易磨损造成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在双层贝雷梁左右两侧上弦杆上设置有两组吊具,上弦杆的槽钢梁卡在吊具的托槽中,将双层贝雷梁稳稳托起,拆装时,只需将吊具下降或上升一段位置,再转动90度提升,即可完成拆卸和安装。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包括双层贝雷梁,双层贝雷梁由两道并排设置的贝雷架单元拼接而成,贝雷架单元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贝雷架,贝雷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腹杆,上弦杆包括两道相连接的槽钢梁;双层贝雷梁上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吊具,每组吊具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前后相对的两个上弦杆上,吊具的截面为山字形,上弦杆的两道槽钢梁的底部分别卡接在吊具的两个托槽中,吊具的上端伸出上弦杆,且连接有卸扣,卸扣上连接有钢丝绳,同一组吊具对应的两个钢丝绳连接在同一起吊装置的吊钩上。
    7.优选地,吊具为板状结构,包括中间的吊柄和两侧的直角钩,吊柄的上部具有与卸扣连接的圆孔,吊柄的下部与直角钩围成两个用于承托槽钢梁的托槽。
    8.优选地,卸扣为d型卸扣,包括扣环和连接螺栓,钢丝绳的下端穿设在扣环内,连接螺栓穿过圆孔将扣环锁紧在吊具上。
    9.优选地,托槽的深度小于槽钢梁的高度,吊柄的长度大于托槽的深度和槽钢梁的高度之和,托槽的槽长与槽钢梁的宽度相匹配。
    10.优选地,两组吊具相对于双层贝雷梁的中心点对称布置,同一组的两个吊具前后相对布置。
    11.优选地,槽钢梁的下端对应吊具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挡块,直角钩的水平段贴合嵌设在两个挡块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
    果:
    13.1. 本实用新型在双层贝雷梁左右两侧上弦杆上设置有两组吊具,上弦杆的槽钢梁卡在吊具的托槽中,将双层贝雷梁稳稳托起,拆装时,只需将吊具下降或上升一段位置,再转动90度辅助提升,即可完成拆卸和安装。
    14.2. 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拆装便捷、稳定性高,避免了在吊装时出现脱钩的隐患。
    1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的吊具和卸扣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施例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21.图5为本实施例中加装挡块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双层贝雷梁;1.11-槽钢梁;1.2-下弦杆;1.3-腹杆;2-吊具;2.1-吊柄;2.11-圆孔;2.2-直角钩;2.3-托槽;3-卸扣;3.1-扣环;3.2-连接螺栓;4-钢丝绳;5-吊钩;6-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
    26.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包括双层贝雷梁1,双层贝雷梁1由两道并排设置的贝雷架单元拼接而成,贝雷架单元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贝雷架,贝雷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1.2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腹杆1.3,上弦杆包括两道相连接的槽钢梁1.11,本实施例中,双层贝雷梁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
    27.双层贝雷梁1上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吊具2,两组吊具2相对于双层贝雷梁1的中心点对称布置,每组吊具2为两个,前后相对设置在两个上弦杆上,吊具2的截面为山字形,上弦杆的两道槽钢梁1.11的底部分别卡接在吊具2的两个托槽2.3中,吊具2的上端伸出上弦杆,且连接有卸扣3,卸扣3上连接有钢丝绳4,同一组吊具2对应的两个钢丝绳
    4连接在同一起吊装置的吊钩5上。
    28.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吊具2为板状结构,由4cm厚的钢板一体切割而成,包括中间的吊柄2.1和两侧的直角钩2.2,吊柄2.1的上端具有与卸扣3连接的圆孔2.11,托槽2.3由吊柄2.1的下部与直角钩2.2围成,托槽2.3的深度小于槽钢梁1.11的高度,吊柄2.1的长度大于托槽2.3的深度和槽钢梁1.11的高度之和,保证吊柄2.1可以取出和放入上弦杆的两个槽钢梁1.11之间,并通过托槽2.3将槽钢梁1.11托举;托槽2.3的槽长与槽钢梁1.11的宽度相匹配,可以在吊装双层贝雷梁1过程中保证槽钢梁1.11与吊具2卡紧,防止掉落,水平吊装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吊具2一般不会发生滑动。
    29.在吊装过程中,若出现倾角过大的情况,吊具2会出现一定距离的滑动(在腹杆1.3的竖杆和斜杆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图5所示,在槽钢梁1.11的下端对应吊具2的位置设置两个挡块6,直角钩2.2的水平段贴合嵌设在两个挡块6之间,可以对吊具2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倾角过大时发生滑动,而且在吊具2托举槽钢梁1.1之前,可以将吊具2的直角钩2.2嵌入挡块6之间,避免了起吊瞬间吊具2发生倾斜,长期倾斜会对直角钩2.2的刚性造成一定的破坏。
    30.本实施例中,吊具2与钢丝绳4之间通过卸扣3连接,承载能力较高,起吊过程不产生转动,能够很好保证连接的紧固,卸扣3为d型卸扣,包括扣环3.1和连接螺栓3.2,钢丝绳4的下端穿设在扣环3.1内,连接螺栓3.2穿过圆孔2.11将扣环3.1锁紧在吊具2上。
    31.具体操作步骤:
    32.1. 将同一组吊具2对应的两条钢丝绳4的上端连接在同一起吊装置的吊钩5上(起吊装置为汽车吊),将钢丝绳4的下端连接在卸扣3的扣环3.1内,将扣环3.1通过连接螺栓3.2连接在吊柄2.1的圆孔2.11中;
    33.2. 通过人工牵引将吊具2放入上弦杆的两横梁1.11之间的间隙中,待吊具2的直角钩2.2位于槽钢梁1.11下方时,将吊具2水平转动90度,再通过缓慢起吊吊具2,两个的托槽2.3将两槽钢梁1.11牢固拖住;
    34.3. 将双层贝雷梁1通过起吊装置吊运至安装场地,带动吊具2下降,待双层贝雷梁1落在安装位置后,缓慢将吊具2下降一定高度,再人工将吊具2水平转动90度,即可辅助将吊具2调离双层贝雷梁1,完成脱钩。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贝雷梁(1),双层贝雷梁(1)由两道并排设置的贝雷架单元拼接而成,贝雷架单元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贝雷架,贝雷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1.2)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腹杆(1.3),上弦杆包括两道相连接的槽钢梁(1.11);双层贝雷梁(1)上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吊具(2),每组吊具(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前后相对的两个上弦杆上,吊具(2)的截面为山字形,上弦杆的两道槽钢梁(1.11)的底部分别卡接在吊具(2)的两个托槽(2.3)中,吊具(2)的上端伸出上弦杆,且连接有卸扣(3),卸扣(3)上连接有钢丝绳(4),同一组吊具(2)对应的两个钢丝绳(4)连接在同一起吊装置的吊钩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2)为板状结构,包括中间的吊柄(2.1)和两侧的直角钩(2.2),吊柄(2.1)的上部具有与卸扣(3)连接的圆孔(2.11),托槽(2.3)由吊柄(2.1)的下部与直角钩(2.2)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扣(3)为d型卸扣,包括扣环(3.1)和连接螺栓(3.2),钢丝绳(4)的下端穿设在扣环(3.1)内,连接螺栓(3.2)穿过圆孔(2.11)将扣环(3.1)锁紧在吊具(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2.3)的深度小于槽钢梁(1.11)的高度,吊柄(2.1)的长度大于托槽(2.3)的深度和槽钢梁(1.11)的高度之和,托槽(2.3)的槽长与槽钢梁(1.11)的宽度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吊具(2)相对于双层贝雷梁(1)的中心点对称布置,同一组的两个吊具(2)前后相对布置,吊具(2)位于腹杆(1.3)的相邻的竖杆和斜杆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梁(1.11)的下端对应吊具(2)的位置设置有两个挡块(6),直角钩(2.2)的水平段贴合嵌设在两个挡块(6)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架现浇梁贝雷架吊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贝雷梁吊装结构中,吊装工序复杂、钢丝绳解绑困难、易磨损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层贝雷梁吊装结构,包括双层贝雷梁,双层贝雷梁由两道并排设置的贝雷架单元拼接而成,贝雷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腹杆,上弦杆包括两道相连接的槽钢梁;双层贝雷梁上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吊具,吊具的截面为山字形,上弦杆的两道槽钢梁的底部分别卡接在吊具的两个托槽中,吊具的上端伸出上弦杆,且连接有卸扣,卸扣上连接有钢丝绳,同一组吊具对应的两个钢丝绳连接在同一起吊装置的吊钩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便捷、稳定性高,避免了在吊装时出现脱钩的隐患。现脱钩的隐患。现脱钩的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琳 姚家贵 王新刚 王维国 王志全 高宏伟 李晓飞 胡宏搏 张言 王晓腾 魏巍 张培祥 梁卿恺 冯索印 王浩 王康伊 王晋 赵清泰 刘亚峰 徐东岳 张艳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3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