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11  1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轮架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2.行星齿轮是指转动轴线不固定,且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上。行星齿轮除了能像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转动。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3.现有的行星轮架大多通过三爪卡盘进行夹持固定,以便对轮架进行教工,而三爪卡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卡盘的三爪会出现磨损的情况,磨损会呈喇叭状,且三爪也会慢慢的偏离固定主轴的中心,使得形位公差增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行星轮架其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进行双面夹持的行星轮架加工夹具。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包括底座与行星轮架,所述底座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底部腔壁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盒体,空腔的中部设置有传动机构。
    6.优选的,所述盒体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杆体均匀设置有移动块,空腔顶部腔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均贯穿移动槽,并设置有第一抵接块。
    7.优选的,传动机构包括有短杆,所述短杆设置于空腔的后部腔壁,所述短杆的杆体设置有齿轮,所述移动块靠近所述齿轮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8.优选的,空腔的顶部腔壁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移动槽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杆中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端均设置有连接块。
    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工形件,所述工形件均匀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均贯穿移动槽,并分别与所述连接块铰接,且所述连接杆呈“x”状连接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滑块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通过转动盘、双向丝杆、抵接块、齿轮、齿轮、工形件和滑块的配合,实现能够代替现有的轮架夹持卡盘,对轮架的外壁与内壁进行双向夹持,有效的增强了夹持效果,同时也延长了行星轮架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1中的盒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底座,101-盒体,2-电机,3-转动盘,4-双向丝杆,5-移动块,51-第一抵接块,6-连接杆,61-第二抵接块,7-行星轮架,8-短杆,9-齿轮,10-第一齿条,11-限位杆,12-滑块,121-连接块,13-第二齿条,14-工形件。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包括底座1与行星轮架7,底座1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底部腔壁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设置有转动盘3,转动盘3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盒体101,空腔的中部设置有传动机构,盒体101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双向丝杆4,双向丝杆4的杆体均匀设置有移动块5,空腔顶部腔壁开设有移动槽,移动块5的顶部均贯穿移动槽,并设置有第一抵接块51。
    20.本实施例中,在作业时,双向丝杆4的右端贯穿盒体101所设空腔的右端腔壁,并开设有内六角槽,通过工作人员使用六角扳手,转动双向丝杆4,两组移动块5均与双向丝杆4螺纹连接,因此通过控制双向丝杆4的旋转方向,即可使得两组移动块5带动第一抵接块51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此对行星轮架7的外壁进行夹持定位。
    21.实施例二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传动机构包括有短杆8,短杆8设置于空腔的后部腔壁,短杆8的杆体设置有齿轮9,移动块5靠近齿轮9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0,第一齿条10与齿轮9啮合,空腔的顶部腔壁设置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设置于移动槽的前后两端,限位杆11中设置有滑块12,滑块12的内端均设置有连接块12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工形件14,工形件14均匀铰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底部均贯穿移动槽,并分别与连接块121铰接,且连接杆6呈“x”状连接设置,滑块12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条13,第二齿条13与齿轮9啮合。
    23.本实施例中,在两组移动块5移动的同时,移动块5内壁所设的第一齿条10会带动齿轮9进行旋转,从而齿轮9带动第二齿条13进行移动,当两组移动块5同时向内对行星轮架7进行夹持时,两组第二齿条13带动滑块12同时向外移动,使得连接块121带动连接杆6进行转动,连接杆6的外端均设置有第二抵接块61,第二抵接块61与行星轮架7的内壁抵接,对行星轮架7的内壁进行夹持,通过代替现有的轮架夹持卡盘,对轮架的外壁与内壁进行双向夹持,有效的增强了夹持效果,同时也延长了行星轮架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24.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包括底座(1)与行星轮架(7),所述底座(1)设置有内腔,其特征在于:内腔的底部腔壁设置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设置有转动盘(3),所述转动盘(3)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盒体(101),空腔的中部设置有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1)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双向丝杆(4),所述双向丝杆(4)的杆体均匀设置有移动块(5),空腔顶部腔壁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块(5)的顶部均贯穿移动槽,并设置有第一抵接块(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有短杆(8),所述短杆(8)设置于空腔的后部腔壁,所述短杆(8)的杆体设置有齿轮(9),所述移动块(5)靠近所述齿轮(9)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齿条(10),所述第一齿条(10)与所述齿轮(9)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空腔的顶部腔壁设置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设置于移动槽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杆(11)中设置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内端均设置有连接块(1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工形件(14),所述工形件(14)均匀铰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部均贯穿移动槽,并分别与所述连接块(121)铰接,且所述连接杆(6)呈“x”状连接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2)顶部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齿条(13),所述第二齿条(13)与所述齿轮(9)啮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轮架夹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轮架加工夹具。其技术方案包括:底座与行星轮架,底座设置有内腔,内腔的底部腔壁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内腔的顶部腔壁,并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机构,空腔的中部设置有传动机构,盒体设置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的杆体均匀设置有移动块,空腔顶部腔壁开设有移动槽,移动块的顶部均贯穿移动槽,并设置有第一抵接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盘、双向丝杆、抵接块、齿轮、齿轮、工形件和滑块的配合,实现能够代替现有的轮架夹持卡盘,对轮架的外壁与内壁进行双向夹持,有效的增强了夹持效果,同时也延长了行星轮架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延长了行星轮架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延长了行星轮架夹持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平 韩东里 李汞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工(福建)铸锻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4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