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采用聚氨酯树脂和连续的玻璃纤维拉挤复合而成,高含量的连续玻璃纤维和拉挤工艺使型材得到了非常高的纵向受拉强度和刚度。另外,玻纤增强聚氨酯拉挤型材的导热系数低,有很好的耐气候性、耐腐蚀性。
3.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传统的制备方式,大都将生产线设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设置相应的机器进行生产,同时每个环节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员进行工作,并且每个环节的关联性不强,需要工作人员将材料反复搬运至各个环节进行对应的加工,不仅不方便管理,同时,耗费大量的的人力,浪费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若设备发生故障,工作人员肉眼不能观察到,可能导致材料加工不充分就直接进入下一加工环节,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却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需要对所有设备依次进行排查,工作量大,耗费时间,且检修成本较高。
4.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中心、智能检测系统、网关、发泡机、加热装置、混合机、预热模具和成型装置,所述监控管理中心包括显示器、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服务器,所述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中央处理器、继电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和第五检测模块,所述发泡机上设有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加热装置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所述混合机上设有第三检测模块和第四通信模块,所述预热模具上设有第四检测模块和第五通信模块,所述成型装置上设有第五检测模块和第六通信模块。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网关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第四通信模块、第五通信模块和第六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和第五检测模块之间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存储模块、第一通信模块和继电器之间电性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发泡机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第二检测模块和第三通信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机分别与第三检测模块和第四通信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预热模具分别与第四检测模块和第五通信模块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成型装置分别与第五检测模块和第六通信模块之间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数据云平台、显示器和物联网服务器,根据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工艺,设置工艺流程,通过数据云平台发送工作指令,物联网服务器将指令通过网关传递给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发泡机,发泡机接收指令并开始工作,同时发泡机工作状态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当发泡机完成工作会通过第二通信模块发送完成信号,通过网关将完成信号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物联网服务器接收指令并通过数据云平台分析计算,并通过物联网服务器和网关发送工作指令给第三通信模块,第三通信模块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加热装置,进一步使加热装置进行工作,同时将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显示在显示器上,依此类推,依次启动混合机、预热模具和成型装置完成剩余加工工作,能够提高机器的关联性,且智能化程度较高,每个环节无需配备大量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智能检测系统,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相应的环节的机器会通过相应的通信模块发送故障指令,通过网关将指令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物联网服务器通过数据云平台对指令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出现故障的机器,并发通过网关发送检测指令给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对指令进行分析,确定待检测机器,并通过继电器将检测指令传递给相应的检测模块,相应的检测模块对该故障机器进行故障检测并生成故障检测报告并通过继电器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接收故障报告并将报告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和网关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物联网服务器将报告传递给数据云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报告和解决方案显示在显示器上,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快速对故障位置进行定位,方便检修,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材料成本和检修成本,方便对生产线进行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控管理中心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检测系统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流程图。
20.图中:1、监控管理中心;2、智能检测系统;3、存储模块;4、第一通信模块;5、中央处理器;6、继电器;7、第一检测模块;8、第二检测模块;9、第三检测模块;10、第四检测模块;11、第五检测模块;12、发泡机;13、加热装置;14、混合机;15、预热模具;16、成型装置;17、第二通信模块;18、第三通信模块;19、第四通信模块;20、第五通信模块;21、第六通信模块;22、显示器;23、数据云平台;24、物联网服务器;25、网关。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实施例1,请参照图1、2、3和4,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中心1、智能检测系统2、网关25、发泡机12、加热装置13、混合机14、预热模具15和成型装置16,监控管理中心1包括显示器22、数据云平台23和物联网服务器24,智能检测系统2包括第一通信模块4、存储模块3、中央处理器5、继电器6、第一检测模块7、第二检测模块8、第三检测模块9、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检测模块11,发泡机12上设有第一检测模块7和第二通信模块17,加热装置13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8和第三通信模块18,混合机14上设有第三检测模块9和第四通信模块19,预热模具15上设有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通信模块20,成型装置16上设有第五检测模块11和第六通信模块21;根据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工艺,设置工艺流程,通过数据云平台23发送工作指令,物联网服务器24将指令通过网关25传递给第二通信模块17,第二通信模块17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发泡机12,发泡机12接收指令并开始工作,同时发泡机12工作状态通过显示器22进行显示,当发泡机12完成工作会通过第二通信模块17发送完成信号,通过网关25将完成信号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24,物联网服务器24接收指令并通过数据云平台23分析计算,并通过物联网服务器24和网关25发送工作指令给第三通信模块18,第三通信模块18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加热装置13,进一步使加热装置13进行工作,同时将加热装置13的工作状态显示在显示器22上,依此类推,依次启动混合机14、预热模具15和成型装置16完成剩余加工工作。
27.实施例2,请参照图1、2、3和4,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中心1、智能检测系统2、网关25、发泡机12、加热装置13、混合机14、预热模具15和成型装置16,监控管理中心1包括显示器22、数据云平台23和物联网服务器24,智能检测系统2包括第一通信模块4、存储模块3、中央处理器5、继电器6、第一检测模块7、第二检测模块8、第三检测模块9、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检测模块11,发泡机12上设有第一检
测模块7和第二通信模块17,加热装置13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8和第三通信模块18,混合机14上设有第三检测模块9和第四通信模块19,预热模具15上设有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通信模块20,成型装置16上设有第五检测模块11和第六通信模块21;网关25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4、第二通信模块17、第三通信模块18、第四通信模块19、第五通信模块20和第六通信模块21之间通信连接;继电器6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7、第二检测模块8、第三检测模块9、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检测模块11之间电性连接;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相应的环节的机器会通过相应的通信模块发送故障指令,通过网关25将指令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24,物联网服务器24通过数据云平台23对指令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出现故障的机器,并发通过网关25发送检测指令给第一通信模块4,第一通信模块4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中央处理器5,中央处理器5对指令进行分析,确定待检测机器,并通过继电器6将检测指令传递给相应的检测模块,相应的检测模块对该故障机器进行故障检测并生成故障检测报告并通过继电器6传递给中央处理器5,中央处理器5接收故障报告并将报告通过第一通信模块4和网关25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24,物联网服务器24将报告传递给数据云平台23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报告和解决方案显示在显示器22上,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28.实施例3,请参照图1、2、3和4,中央处理器5分别与存储模块3、第一通信模块4和继电器6之间电性连接;发泡机12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7和第二通信模块17之间电性连接,加热装置13分别与第二检测模块8和第三通信模块18之间通信连接;混合机14分别与第三检测模块9和第四通信模块19之间电性连接,预热模具15分别与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通信模块20之间电性连接,成型装置16分别与第五检测模块11和第六通信模块21之间电性连接。
29.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工艺,设置工艺流程,通过数据云平台23发送工作指令,物联网服务器24将指令通过网关25传递给第二通信模块17,第二通信模块17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发泡机12,发泡机12接收指令并开始工作,同时发泡机12工作状态通过显示器22进行显示,当发泡机12完成工作会通过第二通信模块17发送完成信号,通过网关25将完成信号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24,物联网服务器24接收指令并通过数据云平台23分析计算,并通过物联网服务器24和网关25发送工作指令给第三通信模块18,第三通信模块18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加热装置13,进一步使加热装置13进行工作,同时将加热装置13的工作状态显示在显示器22上,依此类推,依次启动混合机14、预热模具15和成型装置16完成剩余加工工作,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相应的环节的机器会通过相应的通信模块发送故障指令,通过网关25将指令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24,物联网服务器24通过数据云平台23对指令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出现故障的机器,并发通过网关25发送检测指令给第一通信模块4,第一通信模块4接收指令并将指令传递给中央处理器5,中央处理器5对指令进行分析,确定待检测机器,并通过继电器6将检测指令传递给相应的检测模块,相应的检测模块对该故障机器进行故障检测并生成故障检测报告并通过继电器6传递给中央处理器5,中央处理器5接收故障报告并将报告通过第一通信模块4和网关25传递给物联网服务器24,物联网服务器24将报告传递给数据云平台23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报告和解决方案显示在显示器22上,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中心(1)、智能检测系统(2)、网关(25)、发泡机(12)、加热装置(13)、混合机(14)、预热模具(15)和成型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管理中心(1)包括显示器(22)、数据云平台(23)和物联网服务器(24),所述智能检测系统(2)包括第一通信模块(4)、存储模块(3)、中央处理器(5)、继电器(6)、第一检测模块(7)、第二检测模块(8)、第三检测模块(9)、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检测模块(11),所述发泡机(12)上设有第一检测模块(7)和第二通信模块(17),所述加热装置(13)上设有第二检测模块(8)和第三通信模块(18),所述混合机(14)上设有第三检测模块(9)和第四通信模块(19),所述预热模具(15)上设有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通信模块(20),所述成型装置(16)上设有第五检测模块(11)和第六通信模块(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关(25)分别与第一通信模块(4)、第二通信模块(17)、第三通信模块(18)、第四通信模块(19)、第五通信模块(20)和第六通信模块(21)之间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6)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7)、第二检测模块(8)、第三检测模块(9)、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检测模块(11)之间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5)分别与存储模块(3)、第一通信模块(4)和继电器(6)之间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机(12)分别与第一检测模块(7)和第二通信模块(17)之间电性连接,所述加热装置(13)分别与第二检测模块(8)和第三通信模块(18)之间通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14)分别与第三检测模块(9)和第四通信模块(19)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预热模具(15)分别与第四检测模块(10)和第五通信模块(20)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成型装置(16)分别与第五检测模块(11)和第六通信模块(21)之间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于玻纤增强聚氨酯型材生产的终端智能管理系统,包括监控管理中心、智能检测系统、网关、发泡机、加热装置、混合机、预热模具和成型装置,所述监控管理中心包括显示器、数据云平台和物联网服务器,所述智能检测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存储模块、中央处理器、继电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第三检测模块、第四检测模块和第五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数据云平台、显示器和物联网服务器,能够提高机器的关联性,且智能化程度较高,每个环节无需配备大量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嘉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苏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