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泵作为一种混凝土浇筑送料设备,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能减轻人工浇筑混凝土的负担,房屋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泵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难以将支腿收起,容易导致移动时支腿随意刮蹭地面,不利于对混凝土泵进行移动,此外,房屋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泵不易对混凝土泵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不利于混凝土泵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以解决难以将支腿收起,导致移动时支腿随意刮蹭地面,不利于对混凝土泵进行移动,此外,房屋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泵不易对混凝土泵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4.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所述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包括:
5.底盘,所述底盘下端前后侧均设有两块底板,所述底板下端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端设有支腿,所述底板上表面固定有多根缓冲弹簧,所述底板外表面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表面下端固定有两块上下分布的限位块,所述固定柱外表面下端开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限位槽,所述底板外表面外侧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内端前后侧均固定有插杆,所述限位杆外表面嵌套有弹簧。
6.特别的,所述底盘上表面固定有设备箱,所述底盘上表面前端固定有料斗,所述底盘下端中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所述底盘下表面前后端均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底板上端,且所述缓冲弹簧上端与连接板下表面固定。
7.特别的,所述料斗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部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混凝土中大颗粒碎石。
8.特别的,所述支腿下表面固定有多根防滑顶,所述支腿外表面开有多个上下分布的卡槽二,所述支腿上端嵌入固定柱内,所述限位板位于固定柱外侧,两个所述限位槽与其中两个所述卡槽二相对应,所述限位块内端依次卡入限位槽和卡槽二内。
9.特别的,所述底板下表面开有贯通其前后表面的通槽,所述弹簧外端与底板内壁固定,所述插杆内端贯穿至通槽内。
10.特别的,所述固定柱上端嵌入通槽内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上端外表面开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一,且所述插杆卡入卡槽一内。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2.通过将限位板向上翻转一百八十度,并让限位块移出卡槽二和限位槽,之后将支腿向下移动,在将支腿向下移动且达到对混凝土泵所需的支撑高度,两个限位槽与其中两个卡槽二相对应时,接着再次向下翻动限位板,并让限位块依次卡入限位槽和卡槽二内,以此便能完成对混凝土泵支撑高度的调节,操作便捷,较为实用,通过将限位板向上翻转一百
八十度,且限位块移出卡槽二和限位槽内,随后将支腿从固定柱上取下,之后把限位杆向外拉动并让插杆移出卡槽一,且弹簧受拉产生形变,之后将固定柱向上翻动,并让固定柱与自身初始位置垂直,接着松开限位杆,并让插杆在弹簧的带动下重新插入卡槽一内,以此对固定柱进行固定,能解决传统混凝土泵难以将支腿收起,导致在混凝土泵移动过程中出现支腿刮蹭地面,影响混凝土泵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与支腿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与底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记:底盘1、设备箱2、料斗3、过滤网4、滚轮5、固定柱6、卡槽一61、底板7、通槽71、支腿8、卡槽二81、防滑钉9、连接板10、缓冲弹簧 11、限位板12、限位块121、限位杆13、弹簧131、插杆132、限位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是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所述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包括:
18.底盘1,所述底盘1下端前后侧均设有两块底板7,所述底盘1下表面前后端均固定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位于底板7上端,且所述缓冲弹簧11上端与连接板10下表面固定,通过缓冲弹簧11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在混凝土泵运行时缓冲部分输送混凝土所产生的冲力,减少混凝土泵自身的晃动,使得混凝土泵较好的运行;
19.所述底板7下端设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下端设有支腿8,所述底板7 上表面固定有多根缓冲弹簧11,所述底板7外表面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有限位板 12,所述限位板12内表面下端固定有两块上下分布的限位块121,所述固定柱 6外表面下端开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限位槽14,所述底板7外表面外侧设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内端前后侧均固定有插杆132,所述限位杆13外表面嵌套有弹簧131;
20.所述底盘1上表面固定有设备箱2,所述底盘1上表面前端固定有料斗3,所述底盘1下端中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5,所述料斗3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部放置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用于过滤混凝土中大颗粒碎石,设备箱2用于混凝土泵的运行,通过料斗3被的过滤网4,能在送料的过程中过滤混凝土中颗粒较大的碎石,通过滚轮5便于移动混凝土泵;
21.所述支腿8下表面固定有多根防滑顶9,所述支腿8外表面开有多个上下分布的卡槽二81,所述支腿8上端嵌入固定柱6内,所述限位板12位于固定柱6 外侧,两个所述限位槽14与其中两个所述卡槽二81相对应,所述限位块121 内端依次卡入限位槽14和卡槽二81内,所述底板7下表面开有贯通其前后表面的通槽71,所述弹簧131外端与底板7内壁固定,所述插杆132内端贯穿至通槽71内,所述固定柱6上端嵌入通槽71内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6上端外表面开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一61,且所述插杆132卡入卡槽一 61内;
22.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需要对混凝土泵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时,先将限位板12向
上翻转一百八十度,并让限位块121移出卡槽二81和限位槽14,之后将支腿8向下移动,在将支腿8向下移动且达到对混凝土泵所需的支撑高度,两个限位槽14与其中两个卡槽二81相对应时,接着再次向下翻动限位板12,并让限位块121依次卡入限位槽14和卡槽二81内,以此便能完成对混凝土泵支撑高度的调节,操作便捷,较为实用,其中,通过支腿8下表面的防滑钉9 能在支撑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泵随意滑动,能让混凝土泵较好的运行送料;
23.此外,在需要将固定柱6和支腿8收起时,通过将限位板12向上翻转一百八十度,且限位块121移出卡槽二81和限位槽14内,随后将支腿8从固定柱6 上取下,之后把限位杆13向外拉动并让插杆132移出卡槽一61,且弹簧131受拉产生形变,之后将固定柱6向上翻动,并让固定柱6与自身初始位置垂直,接着松开限位杆13,并让插杆132在弹簧131的带动下重新插入卡槽一61内,以此对固定柱6进行固定,能解决传统混凝土泵难以将支腿8收起,导致在混凝土泵移动过程中出现支腿8刮蹭地面,影响混凝土泵移动的问题,便于移动混凝土泵。
技术特征:
1.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下端前后侧均设有两块底板(7),所述底板(7)下端设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下端设有支腿(8),所述底板(7)上表面固定有多根缓冲弹簧(11),所述底板(7)外表面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内表面下端固定有两块上下分布的限位块(121),所述固定柱(6)外表面下端开有两个上下分布的限位槽(14),所述底板(7)外表面外侧设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内端前后侧均固定有插杆(132),所述限位杆(13)外表面嵌套有弹簧(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上表面固定有设备箱(2),所述底盘(1)上表面前端固定有料斗(3),所述底盘(1)下端中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5),所述底盘(1)下表面前后端均固定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位于底板(7)上端,且所述缓冲弹簧(11)上端与连接板(10)下表面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3)上表面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部放置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用于过滤混凝土中大颗粒碎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8)下表面固定有多根防滑顶(9),所述支腿(8)外表面开有多个上下分布的卡槽二(81),所述支腿(8)上端嵌入固定柱(6)内,所述限位板(12)位于固定柱(6)外侧,两个所述限位槽(14)与其中两个所述卡槽二(81)相对应,所述限位块(121)内端依次卡入限位槽(14)和卡槽二(8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下表面开有贯通其前后表面的通槽(71),所述弹簧(131)外端与底板(7)内壁固定,所述插杆(132)内端贯穿至通槽(71)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6)上端嵌入通槽(71)内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6)上端外表面开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一(61),且所述插杆(132)卡入卡槽一(61)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技术领域,房屋建筑用混凝土泵包括:底盘,底盘下端前后侧均设有两块底板,底板下端设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下端设有支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限位板向上翻转一百八十度,且限位块移出卡槽二和限位槽内,随后将支腿从固定柱上取下,之后把限位杆向外拉动并让插杆移出卡槽一,且弹簧受拉产生形变,之后将固定柱向上翻动,并让固定柱与自身初始位置垂直,接着松开限位杆,并让插杆在弹簧的带动下重新插入卡槽一内,以此对固定柱进行固定,能解决传统混凝土泵难以将支腿收起,导致在混凝土泵移动过程中出现支腿刮蹭地面,影响混凝土泵移动的问题。影响混凝土泵移动的问题。影响混凝土泵移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力三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