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14  91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轧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


    背景技术:

    2.轧辊磨削加工形位公差要求精度较高,由于轧辊两端具有大直径的螺纹孔,要求采用双顶尖磨削加工,即利用两个顶尖顶在轧辊两端螺纹孔上,再进行磨削加工,使得加工精度保持在0.02mm以下。但是因为磨床双顶尖尺寸是一定的,个别规格轧辊中心孔直径大于磨床顶尖尺寸,而无法直接采用双顶尖加工方式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包括连接体、螺纹柱和扭转件,连接体一侧设有中心孔,中心孔的最大孔径小于轧辊的中心螺孔;螺纹柱与连接体的另一侧连接,且设有与轧辊的中心螺孔配合的外螺纹;扭转件与连接体连接,用来将螺纹柱拧紧在轧辊的中心螺孔上。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扭转件为设在连接体上的外六角结构、内六角结构、杠杆孔结构、套头扳手连接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扭转件包括扭转扳手,扭转扳手一端与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连接体外部。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扭转扳手至连接体外部的一端设有通孔;扭转扳手两侧设有互相平行的平行面。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体外径大于轧辊的中心螺孔的内径。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体与螺纹柱连接的部位为锥台状结构,锥台状结构的顶部与螺纹柱连接,锥台状结构外部套设有软钢垫片,软钢垫片的内表面与锥台状结构的外表面配合。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孔的内壁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并互相连接的内孔段、第一锥孔段、第二锥孔段和第三锥孔段,第一锥孔段、第二锥孔段和第三锥孔段的内壁均为锥面、且锥面的锥度逐渐增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孔还包括若干凹槽,每个凹槽均沿母线方向从内孔段延伸至第三锥孔段,若干凹槽绕周向均匀分布在中心孔的内壁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心孔还包括软钢垫层,软钢垫层铺设在中心孔的内壁。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0,第一锥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第二锥孔段过
    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75
    °
    至50
    °
    ,第三锥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扭转件将螺纹柱拧紧在轧辊的中心螺孔内,使连接体上的中心孔朝外,使得顶尖能够顶在中心孔上,进而实现对这些较大规格的轧辊的磨削加工,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在使用状态的主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中心孔部位的主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中心孔部位的主视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的中心孔部位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23.10、连接体;11、通孔;12、软钢垫片;
    24.20、螺纹柱;
    25.30、扭转件;
    26.40、中心孔;41、内孔段;42、第一锥孔段;43、第二锥孔段;
    27.44、第三锥孔段;45、凹槽;46、软钢垫层;
    28.50、中心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进行说明。
    31.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包括连接体10、螺纹柱20和扭转件30,连接体10一侧设有中心孔40,中心孔40的最大孔径小于轧辊的中心螺孔50;螺纹柱20与连接体10的另一侧连接,且设有与轧辊的中心螺孔50配合的外螺纹;扭转件30与连接体10连接,用来将螺纹柱20拧紧在轧辊的中心螺孔50上。
    32.本实施例提供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通过扭转件30将螺纹柱20拧紧在轧辊的中心螺孔50内,使连接体10上的中心孔40朝外,使得顶尖能够顶在中心孔40上,进而实现对这些较大规格的轧辊的磨削加工,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实用方便。
    33.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4.扭转件30为设在连接体10上的外六角结构、内六角结构、杠杆孔结构、套头扳手连接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35.扭转件30包括扭转扳手,扭转扳手一端与连接体10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连接体10外部。
    36.扭转扳手至连接体10外部的一端设有通孔11,以便于挂设钩子等工具将螺纹柱20拧紧;扭转扳手两侧设有互相平行的平行面,以供钳子或扳手钳住便于扭转扭转扳手。
    37.连接体10外径大于轧辊的中心螺孔50的内径,以使连接体10能够与螺纹柱20外螺纹的牵拉配合,牢靠地抵在轧辊的中心螺孔50外,形成稳固的连接。
    38.连接体10与螺纹柱20连接的部位为锥台状结构,锥台状结构的顶部与螺纹柱20连接,锥台状结构外部套设有软钢垫片12,软钢垫片12的内表面与锥台状结构的外表面配合。由于软钢垫片12受压后会发生相对明显的变形,因此这样的结构能够便于将连接体10更牢靠地抵在轧辊的中心螺孔50外,而且还能在螺纹柱20受到过大扭矩沿锥台状结构的外表面滑动,避免螺纹柱20滑丝。
    39.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40.中心孔40的内壁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并互相连接的内孔段41、第一锥孔段42、第二锥孔段43和第三锥孔段44,第一锥孔段42、第二锥孔段43和第三锥孔段44的内壁均为锥面、且锥面的锥度逐渐增大。
    41.本文所指的锥面的锥度是指锥面的直径与锥面的高度的比值。
    42.中心孔40还包括若干凹槽45,每个凹槽45均沿母线方向从内孔段41延伸至第三锥孔段44,若干凹槽45绕周向均匀分布在中心孔40的内壁上。这种贯通的凹槽45能够起到防滑和排气排油的作用,避免油污尘土等杂质进入中心孔后将导致顶尖顶得不够紧。
    43.中心孔40还包括软钢垫层46,软钢垫层46铺设在中心孔40的内壁。由于软钢垫层46受压后会发生相对明显的变形,而且与凹槽45配合后,能够使得顶尖能够更好得进行贴合,更好地顶紧。
    44.内孔段41过中心孔40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0,第一锥孔段42过中心孔40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第二锥孔段43过中心孔40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75
    °
    至50
    °
    ,第三锥孔段44过中心孔40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一侧设有转换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最大孔径小于轧辊的中心螺孔;螺纹柱,与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连接,且设有与轧辊的中心螺孔配合的外螺纹;扭转件,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用来将所述螺纹柱拧紧在所述轧辊的中心螺孔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件为设在所述连接体上的外六角结构、内六角结构、杠杆孔结构、套头扳手连接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连接体外径大于轧辊的中心螺孔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件包括扭转扳手,所述扭转扳手一端与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体外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扳手至连接体外部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扭转扳手两侧设有互相平行的平行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螺纹柱连接的部位为锥台状结构,所述锥台状结构的顶部与螺纹柱连接,所述锥台状结构外部套设有软钢垫片,所述软钢垫片的内表面与所述锥台状结构的外表面配合。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的内壁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并互相连接的内孔段、第一锥孔段、第二锥孔段和第三锥孔段,所述第一锥孔段、所述第二锥孔段和所述第三锥孔段的内壁均为锥面、且锥面的锥度逐渐增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还包括若干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均沿母线方向从所述内孔段延伸至第三锥孔段,若干所述凹槽绕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还包括软钢垫层,所述软钢垫层铺设在所述中心孔的内壁。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0,所述第一锥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所述第二锥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75
    °
    至50
    °
    ,所述第三锥孔段过中心孔轴线的纵截面上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为120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直径中心孔转换头,属于轧辊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连接体、螺纹柱和扭转件,连接体一侧设有中心孔,中心孔的最大孔径小于轧辊的中心螺孔;螺纹柱与连接体的另一侧连接,且设有与轧辊的中心螺孔配合的外螺纹;扭转件与连接体连接,用来将螺纹柱拧紧在轧辊的中心螺孔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扭转件将螺纹柱拧紧在轧辊的中心螺孔内,使连接体上的中心孔朝外,使得顶尖能够顶在中心孔上,进而实现对这些较大规格的轧辊的磨削加工,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成本较低,实用方便。便。便。


    技术研发人员:付振佳 赵利辉 剧冬青 王盼合 孙万胜 鞠庆红 李润杰 刘强 王小龙 陈旭 田佳宾 赵海员 齐欣 王永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津西钢铁集团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5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