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用喷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20  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喷管。


    背景技术:

    2.在无人机领域中,水带用于实现将地面的液体建立通道在高空进行喷射,在建立高空喷射通道过程中,为避免水带在上升过程中被周围低空物体阻挡,往往将其设置其折叠到无人机底部,在到达指定位置后在进行水带的释放。
    3.常规的做法是将水带和刚性的直管相连通,通过直管将水带内的水向外喷射。为了方便水的喷射,直管的长度一般被设计的较长,这就导致在不使用无人机喷水的时候,还需要将直管进行拆卸,以减少占用空间;在使用无人机喷水前,还需要将直管安装到无人机上。这一拆一卸十分麻烦,浪费了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包括第一碳管、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所述第一碳管的后端用于和水带相连,所述第一碳管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二碳管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二碳管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三碳管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三碳管的后端连接有鸭嘴喷头;其中,在第一碳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套接有卡箍,所述卡箍的外侧通过鱼眼螺栓和支撑杆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杆能够以鱼眼螺栓为支轴转动至与第一碳管平行。
    5.作为优化,所述鱼眼螺栓沿卡箍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鱼眼螺栓的两端分别和一根支撑杆转动相连。
    6.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碳管和第二碳管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防护套,所述第一防护套的直径由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设置。
    7.作为优化,在所述第一防护套的后端外侧连接有第一紧固套。
    8.作为优化,所述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防护套,所述第二防护套的直径由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设置。
    9.作为优化,在所述第二防护套的后端外侧连接有第二紧固套。
    10.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碳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直筒接头,第一碳管通过该直筒接头与水带可拆卸相连,所述水带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铝弯接头,水带通过该铝弯接头与水带接头相连;其中,在铝弯接头和水带接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申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滑动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然后固定起来,来调节整个喷管的长度,当把喷管的长度调节到最短的时候,可以方便收纳;
    13.2、本申请的卡箍通过鱼眼螺栓和两根支撑杆转动相连,能让支撑杆灵活地收拢;
    14.3、本申请在第一防护套上设第一紧固套,在第二防护套上设第二紧固套,这样对第一碳管和第二碳管的连接处、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的连接处采用双层密封紧固,保证密
    封性,防止漏水,并且可以拆卸;
    15.4、本申请的第一碳管通过直筒接头与水带可拆卸连接,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及时与水带断开,保证无人机的安全;
    16.5、本申请的水带通过铝弯接头和水带接头相连,铝弯接头的设置可以在增加出水管道与无人机的固接点,结合铝弯接头的反作用力,进而实现分散减少释放的水带所带来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用喷管的伸展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用喷管的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第一碳管,2-第二碳管,3-第三碳管,4-水带,5-鸭嘴喷头,6-卡箍,7-鱼眼螺栓,8-支撑杆;
    22.11-第一防护套,12-第二防护套,13-第一紧固套,14-第二紧固套,15-直筒接头,16-铝弯接头,17-水带接头,1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包括第一碳管1、第二碳管2和第三碳管3。所述第一碳管1的后端用于和水带4相连,所述第一碳管1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二碳管2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二碳管2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三碳管3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三碳管3的后端连接有鸭嘴喷头5。其中,在第一碳管1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套接有卡箍6,所述卡箍6的外侧通过鱼眼螺栓7和支撑杆8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杆8能够以鱼眼螺栓7为支轴转动至与第一碳管1平行。
    25.这样,本申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滑动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然后固定起来,来调节整个喷管的长度,当把喷管的长度调节到最短的时候,可以方便收纳。
    26.实施时,第一碳管1的规格为40x780x1mm,第二碳管2的规格为35x855x1mm,第三碳管3的规格为30x920x1mm,鸭嘴喷头5的内径为31mm。
    27.实施时,第一碳管1和第二碳管2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相连,第二碳管2和第三碳管3之间通过螺纹配合相连。
    28.具体地,所述鱼眼螺栓7沿卡箍6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鱼眼螺栓7的两端分别和一根支撑杆8转动相连。这样,本申请的卡箍通过鱼眼螺栓和两根支撑杆转动相连,能让支撑杆灵活地收拢。
    29.具体地,所述第一碳管1和第二碳管2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防护套11,所述第一防护套11的直径由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护套11的后端外侧连接有第
    一紧固套13。
    30.具体地,所述第二碳管2和第三碳管3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防护套12,所述第二防护套12的直径由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护套12的后端外侧连接有第二紧固套14。
    31.这样,本申请在第一防护套上设第一紧固套,在第二防护套上设第二紧固套,这样对第一碳管和第二碳管的连接处、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的连接处采用双层密封紧固,保证密封性,防止漏水,并且可以拆卸。
    32.具体地,所述第一碳管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直筒接头15,第一碳管1通过该直筒接头15与水带4可拆卸相连,所述水带4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铝弯接头16,水带4通过该铝弯接头16与水带接头17相连;其中,在铝弯接头16和水带接头17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8。
    33.实施时,水带4长度为330mm。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后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后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碳管、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所述第一碳管的后端用于和水带相连,所述第一碳管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二碳管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二碳管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三碳管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三碳管的后端连接有鸭嘴喷头;其中,在第一碳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套接有卡箍,所述卡箍的外侧通过鱼眼螺栓和支撑杆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杆能够以鱼眼螺栓为支轴转动至与第一碳管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螺栓沿卡箍的径向延伸设置,所述鱼眼螺栓的两端分别和一根支撑杆转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管和第二碳管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一防护套,所述第一防护套的直径由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防护套的后端外侧连接有第一紧固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的连接处套设有第二防护套,所述第二防护套的直径由前至后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防护套的后端外侧连接有第二紧固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管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直筒接头,第一碳管通过该直筒接头与水带可拆卸相连,所述水带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铝弯接头,水带通过该铝弯接头与水带接头相连;其中,在铝弯接头和水带接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用喷管,包括第一碳管、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所述第一碳管的后端用于和水带相连,所述第一碳管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二碳管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二碳管的前端内侧和所述第三碳管的后端外侧滑动相连,所述第三碳管的后端连接有鸭嘴喷头;其中,在第一碳管上靠近前端的位置套接有卡箍,所述卡箍的外侧通过鱼眼螺栓和支撑杆转动相连,所述支撑杆能够以鱼眼螺栓为支轴转动至与第一碳管平行。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滑动第二碳管和第三碳管,然后固定起来,来调节整个喷管的长度,当把喷管的长度调节到最短的时候,可以方便收纳。可以方便收纳。可以方便收纳。


    技术研发人员:曹兵 杨万游 肖卫青 占士冬 曾德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中岳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6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