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21  95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粉还原炉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水雾化铁粉是指,利用高压雾化水通过特制的喷嘴将高温铁水击打成极细的铁粉粒子,然后通过分选、脱水、干燥、还原、破碎、筛分、合批、包装等工艺形成钢铁粉末。其中,经过干燥处理后的毛粉需要进行高温还原才能达到良好的压缩性和成形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在对水雾化铁粉还原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将铁粉放入还原炉中进行还原,但是现有的还原炉体积较为高大,由于水雾化铁粉往还原炉内进料较多时,也较为笨重,因此给进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加大了工作难度,以及加料完成后需要人工对加料口进行关闭,需要爬上爬下,存在一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铁粉还原炉一般体积较为高大,给进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及需要人工爬上爬下来关闭加料口,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包括还原炉,所述还原炉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加料口,所述还原炉后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前端面通过翻转机构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还原炉前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通过调节机构滑动连接有储料筒,所述储料筒内腔设置有进料机构。
    7.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架板、驱动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动座、转动板、固定框、限位轴与限位座,所述t形板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板,所述机架板上端面右侧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通过转轴与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前端面通过转轴与位于加料口后侧的所述固定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框之间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加料口左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固定框内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轴。
    8.优选的,所述t形板前端面上部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动座通过第一滑槽与t形板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滑动座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转动板通过转轴配合第二滑槽与滑动座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限位座上端设置有半圆槽,所述限位轴通过半圆槽与限位座转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丝杆、限位杆、顶板、调节电机与升降板,所述底座上端
    面转动连接有丝杆与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外侧壁上部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丝杆与限位杆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顶板,所述底座下端面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端与丝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储料筒。
    12.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电机、输送绞龙、进料筒、漏料斗、第一固定块、电动伸缩杆与第二固定块,所述储料筒后端面连通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后端面滑动连接有漏料斗,所述漏料斗内腔中部转动连接有输送绞龙,所述漏料斗外侧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储料筒前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
    13.优选的,所述储料筒前端面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进料电机,所述进料电机的输出轴端与输送绞龙固定连接,所述漏料斗内表面设置有斜面。
    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中,工作时,使用人员将待还原铁屑加入储料筒内腔后,通过启动调节电机使丝杆转动,由于丝杆与升降板螺纹连接,升降板与限位杆滑动连接,从而在丝杆转动的同时,升降板能够得到上升,从而储料筒得到上升,当升降板上升的高度高于加料口的高度后,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使漏料斗向进料筒外侧壁后部移动,直至漏料斗处于加料口上方时停止,此时通过启动进料电机使输送绞龙转动,能够使储料筒内铁粉通过进料筒落入漏料斗上,由于漏料斗内表面设置有斜面,铁粉能够在漏料斗上滑落,并加入至还原炉内,在向还原炉内加入适量铁粉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使第一连杆转动,由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通过转轴与滑动座转动连接,从而第二连杆能够带动滑动座在t形板上左右移动,通过滑动座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转动板通过转轴配合第二滑槽与滑动座滑动连接,从而在第二连杆带动滑动座在t形板上向右滑动时,固定框左侧的限位轴能够卡在限位座上的半圆槽内,固定框能够带动盖板沿着左侧的限位轴顺时针转动,此时盖板能够对加料口进行封闭,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关闭加料口,提高了铁粉还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还原炉;2、加料口;3、t形板;31、第一滑槽;4、翻转机构;41、机架板;42、驱动电机;43、第一连杆;44、第二连杆;45、滑动座;451、第二滑槽;46、转动板;47、固定框;48、限位轴;49、限位座;5、盖板;6、底座;7、调节机构;71、丝杆;72、限位杆;73、顶板;74、调节电机;75、升降板;8、储料筒;9、进料机构;91、进料电机;92、输送绞龙;93、进料筒;94、漏料斗;95、第一固定块;96、电动伸缩杆;97、第二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包括还原炉1,还原炉1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加料口2,还原炉1后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板3,t形板3前端面通过翻转机构4固定连接有盖板5,还原炉1前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底座6,底座6上端面通过调节机构7滑动连接有储料筒8,储料筒8内腔设置有进料机构9,翻转机构4包括机架板41、驱动电机4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滑动座45、转动板46、固定框47、限位轴48与限位座49,t形板3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板41,机架板41上端面右侧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3,第一连杆43远离驱动电机4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44,第二连杆44通过转轴与滑动座45转动连接,滑动座45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动板46,转动板46前端面通过转轴与位于加料口2后侧的固定框47转动连接,两个固定框47之间固定连接有盖板5,加料口2左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座49,固定框47内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轴48,t形板3前端面上部设置有第一滑槽31,滑动座45通过第一滑槽31与t形板3滑动连接,滑动座45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451,转动板46通过转轴配合第二滑槽451与滑动座45滑动连接,限位座49上端设置有半圆槽491,限位轴48通过半圆槽491与限位座49转动连接,调节机构7包括丝杆71、限位杆72、顶板73、调节电机74与升降板75,底座6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丝杆71与限位杆72,限位杆72外侧壁上部螺纹连接有升降板75,丝杆71与限位杆72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顶板73,底座6下端面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74,调节电机74的输出轴端与丝杆71固定连接,升降板75与限位杆72滑动连接,升降板75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储料筒8,进料机构9包括进料电机91、输送绞龙92、进料筒93、漏料斗94、第一固定块95、电动伸缩杆96与第二固定块97,储料筒8后端面连通有进料筒93,进料筒93后端面滑动连接有漏料斗94,漏料斗94内腔中部转动连接有输送绞龙92,漏料斗94外侧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5,储料筒8前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7,第一固定块95与第二固定块97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6,储料筒8前端面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进料电机91,进料电机91的输出轴端与输送绞龙92固定连接,漏料斗94内表面设置有斜面。
    27.本实施例中,工作时,使用人员将待还原铁屑加入储料筒8内腔后,通过启动调节电机74使丝杆71转动,由于丝杆71与升降板75螺纹连接,升降板75与限位杆72滑动连接,从而在丝杆71转动的同时,升降板75能够得到上升,从而储料筒8得到上升,当升降板75上升的高度高于加料口2的高度后,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96使漏料斗94向进料筒93外侧壁后部移动,直至漏料斗94处于加料口2上方时停止,此时通过启动进料电机91使输送绞龙92转动,能够使储料筒8内铁粉通过进料筒93落入漏料斗94上,由于漏料斗94内表面设置有斜面,铁粉能够在漏料斗94上滑落,并加入至还原炉1内,在向还原炉1内加入适量铁粉后,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2使第一连杆43转动,由于第一连杆43与第二连杆44转动连接,第二连杆44通过转轴与滑动座45转动连接,从而第二连杆44能够带动滑动座45在t形板3上左右移
    动,通过滑动座45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451,转动板46通过转轴配合第二滑槽451与滑动座45滑动连接,从而在第二连杆44带动滑动座45在t形板3上向右滑动时,固定框47左侧的限位轴48能够卡在限位座49上的半圆槽471内,固定框47能够带动盖板5沿着左侧的限位轴48顺时针转动,此时盖板5能够对加料口2进行封闭,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关闭加料口2,提高了铁粉还原的工作效率。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还原炉(1),所述还原炉(1)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加料口(2),所述还原炉(1)后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板(3),所述t形板(3)前端面通过翻转机构(4)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还原炉(1)前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底座(6),所述底座(6)上端面通过调节机构(7)滑动连接有储料筒(8),所述储料筒(8)内腔设置有进料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机架板(41)、驱动电机(42)、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4)、滑动座(45)、转动板(46)、固定框(47)、限位轴(48)与限位座(49),所述t形板(3)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板(41),所述机架板(41)上端面右侧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2),所述驱动电机(42)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3),所述第一连杆(43)远离驱动电机(42)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44),所述第二连杆(44)通过转轴与滑动座(45)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座(45)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转动板(46),所述转动板(46)前端面通过转轴与位于加料口(2)后侧的所述固定框(47)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框(47)之间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加料口(2)左右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座(49),所述固定框(47)内侧壁转动连接有限位轴(4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板(3)前端面上部设置有第一滑槽(31),所述滑动座(45)通过第一滑槽(31)与t形板(3)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45)前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451),所述转动板(46)通过转轴配合第二滑槽(451)与滑动座(45)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49)上端设置有半圆槽(491),所述限位轴(48)通过半圆槽(491)与限位座(49)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丝杆(71)、限位杆(72)、顶板(73)、调节电机(74)与升降板(75),所述底座(6)上端面转动连接有丝杆(71)与限位杆(72),所述限位杆(72)外侧壁上部螺纹连接有升降板(75),所述丝杆(71)与限位杆(72)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顶板(73),所述底座(6)下端面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调节电机(74),所述调节电机(74)的输出轴端与丝杆(71) 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75)与限位杆(7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75)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储料筒(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9)包括进料电机(91)、输送绞龙(92)、进料筒(93)、漏料斗(94)、第一固定块(95)、电动伸缩杆(96)与第二固定块(97),所述储料筒(8)后端面连通有进料筒(93),所述进料筒(93)后端面滑动连接有漏料斗(94),所述漏料斗(94)内腔中部转动连接有输送绞龙(92),所述漏料斗(94)外侧壁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5),所述储料筒(8)前后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7),所述第一固定块(95)与第二固定块(97)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6)。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筒(8)前端面通过机架固定连接有进料电机(91),所述进料电机(91)的输出轴端与输送绞龙(92)固定连接,所述漏料斗(94)内表面设置有斜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粉还原炉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铁粉还原炉用进料装置,包括还原炉,所述还原炉上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加料口,所述还原炉后端面左侧固定连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前端面通过翻转机构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还原炉前端面下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面通过调节机构滑动连接有储料筒,所述储料筒内腔设置有进料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铁粉还原炉一般体积较为高大,给进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及需要人工爬上爬下来关闭加料口,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郗士河 郗宗彬 杨成军 郗未鹏 郗高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竺泰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6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