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
背景技术:
2.流体控制是利用流体的各种控制元件(例如:泵、阀门、油缸)及液压系统附件(例如:过滤器、管路接头、液位计、压力仪表等),组成控制闭式回路,以进行自动控制,流体控制分为液压控制和气动控制。在流通控制系统中,阀门起到重要作用。
3.现有技术中,介质输送装置将介质通过流通口输送到阀体内腔中,再通过阀体内腔后从排出口中排出。如何将介质输送装置和阀体外壳快速固定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能将介质输送装置定位到阀体外壳上,方便快速地将介质输送装置和阀体外壳固定连接。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包括阀体外壳,阀体外壳的内部设有阀体内腔,阀体外壳设有流通口,流通口用于流入介质,流通口和阀体内腔连通,阀体外壳设有排出口,排出口用于排出介质,阀体内腔和排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阀体外壳设有上下分布的槽口,处于上方的槽口设于流通口的上方,处于下方的槽口设于流通口的下方。当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口和流通口对接连通时,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上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上方的槽口中,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下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下方的槽口中,就可将介质输送装置定位到阀体外壳上,方便快速地将介质输送装置和阀体外壳固定连接,提高了介质输送装置在阀体外壳上的稳定性。
7.进一步,阀体外壳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和槽口相互连通,当凸起部卡入到槽口中时,凸起部上的定位柱通入到定位孔中,可进行定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质输送装置在阀体外壳上的稳定性。
8.进一步,阀体外壳设有凹槽,凹槽和定位孔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定位柱设置在定位孔中时,定位柱的侧面紧贴在凹槽的内侧上,使得定位柱通入到定位孔中顺畅。
9.进一步,定位孔采用圆孔,凹槽呈圆弧形状,凹槽的圆心和定位孔的圆心处于同一点,便于对定位孔和凹槽在模具中整体成型,同时使定位柱通入到定位孔中更加顺畅,而且增加和定位柱的接触面积,避免定位柱断裂。
10.进一步,阀体外壳设有限位槽,流通口在限位槽中向外凸出,形成边缘部,输送口嵌入到限位槽中,使得边缘部伸入到输送口中,提高输送口和流通口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介质泄漏。
11.进一步,阀体外壳通过螺丝和介质输送装置固定连接,方便阀体外壳和介质输送
装置固定连接,操作简单。
12.进一步,采用三个流通口,相邻两个流通口在水平方向上保持设定间距设置,同时采用三个输送口,输送口和流通口相对应连通,增加介质单位时间内介质的流入量。
13.进一步,阀体外壳设有介质流动通道,介质流动通道和处于中间的流通口对应设置,介质流动通道设于阀体内腔中,介质流动通道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截面积小于阀体内腔的截面积,处于中间的流通口、空腔和阀体内腔之间相互连通,使得中间的流通口流入的介质的流速降低,提高三个流通口流入的介质在阀体内腔中流动的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阀体外壳设有上下分布的槽口,处于上方的槽口设于流通口的上方,处于下方的槽口设于流通口的下方。当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口和流通口对接连通时,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上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上方的槽口中,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下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下方的槽口中,就可将介质输送装置定位到阀体外壳上,方便快速地将介质输送装置和阀体外壳固定连接,提高了介质输送装置在阀体外壳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主视图;
19.图3为图1的左视图。
20.图中,1-阀体外壳;2-阀体内腔;3-流通口;4-排出口;5-槽口;6-定位孔;7-凹槽;8-限位槽;9-边缘部;10-介质流动通道;11-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包括阀体外壳1,阀体外壳1的内部设有阀体内腔2,阀体外壳1设有流通口3,流通口3用于流入介质,流通口3和阀体内腔2连通,阀体外壳1设有排出口4,排出口4用于排出介质,阀体内腔2和排出口4连通。
22.阀体外壳1设有上下分布的槽口5,处于上方的槽口5设于流通口3的上方,处于下方的槽口5设于流通口3的下方。当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口和流通口3对接连通时,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上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上方的槽口5中,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下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下方的槽口5中,就可将介质输送装置定位到阀体外壳1上,方便快速地将介质输送装置和阀体外壳1固定连接,提高了介质输送装置在阀体外壳1上的稳定性。
23.阀体外壳1设有定位孔6,定位孔6和槽口5相互连通,当凸起部卡入到槽口5中时,凸起部上的定位柱通入到定位孔6中,可进行定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介质输送装置在阀体外壳1上的稳定性。阀体外壳1设有凹槽7,凹槽7和定位孔6为一体成型结构,当定位柱设置在定位孔6中时,定位柱的侧面紧贴在凹槽7的内侧上,使得定位柱通入到定位孔6中顺畅。定位孔6采用圆孔,凹槽7呈圆弧形状,凹槽7的圆心和定位孔6的圆心处于同一点,便于对定位孔6和凹槽7在模具中整体成型,同时使定位柱通入到定位孔6中更加顺畅,而且增加和定位柱的接触面积,避免定位柱断裂。
24.阀体外壳1设有限位槽8,流通口3在限位槽8中向外凸出,形成边缘部9,输送口嵌
入到限位槽8中,使得边缘部9伸入到输送口中,提高输送口和流通口3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介质泄漏。
25.阀体外壳1通过螺丝和介质输送装置固定连接,方便阀体外壳1和介质输送装置固定连接,操作简单。
26.采用三个流通口3,相邻两个流通口3在水平方向上保持设定间距设置,同时采用三个输送口,输送口和流通口3相对应连通,增加介质单位时间内介质的流入量。阀体外壳1设有介质流动通道10,介质流动通道10和处于中间的流通口3对应设置,介质流动通道10设于阀体内腔2中,介质流动通道10内部设有空腔11,空腔11的截面积小于阀体内腔2的截面积,处于中间的流通口3、空腔11和阀体内腔2之间相互连通,使得中间的流通口3流入的介质的流速降低,提高三个流通口3流入的介质在阀体内腔2中流动的稳定性。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包括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的内部设有阀体内腔,所述阀体外壳设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用于流入介质,所述流通口和所述阀体内腔连通,所述阀体外壳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排出介质,所述阀体内腔和所述排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设有上下分布的槽口,处于上方的所述槽口设于所述流通口的上方,处于下方的所述槽口设于所述流通口的下方;当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口和所述流通口对接连通时,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上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上方的所述槽口中,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下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下方的所述槽口中,将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定位到所述阀体外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槽口相互连通,所述定位孔对所述凸起部上的定位柱进行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定位孔为一体成型结构,当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定位孔中时,所述定位柱的侧面紧贴在所述凹槽的内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采用圆孔,所述凹槽呈圆弧形状,所述凹槽的圆心和所述定位孔的圆心处于同一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设有限位槽,所述流通口在所述限位槽中向外凸出,形成边缘部,所述输送口嵌入到所述限位槽中,使得所述边缘部伸入到所述输送口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通过螺丝和所述介质输送装置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采用三个所述流通口,相邻两个所述流通口在水平方向上保持设定间距设置,同时采用三个所述输送口,所述输送口和所述流通口相对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外壳设有介质流动通道,所述介质流动通道和处于中间的所述流通口对应设置,所述介质流动通道设于所述阀体内腔中,所述介质流动通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阀体内腔的截面积,处于中间的所述流通口、所述空腔和所述阀体内腔之间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流体控制的汽车阀体,包括阀体外壳,阀体外壳的内部设有阀体内腔,阀体外壳设有流通口,流通口用于流入介质,流通口和阀体内腔连通,阀体外壳设有排出口,排出口用于排出介质,阀体内腔和排出口连通。阀体外壳设有上下分布的槽口,处于上方的槽口设于流通口的上方,处于下方的槽口设于流通口的下方。当介质输送装置的输送口和流通口对接连通时,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上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上方的槽口中,介质输送装置处于下方的凸起部卡入到处于下方的槽口中,就可将介质输送装置定位到阀体外壳上,方便快速地将介质输送装置和阀体外壳固定连接,提高了介质输送装置在阀体外壳上的稳定性。在阀体外壳上的稳定性。在阀体外壳上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海威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