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2.配电柜是一种电设备,是各种电器的总控制中心。外线先进入柜内主控开关,然后进入分控开关,各分路按其需要设置。
3.配电柜多位于室外,在风雨较大时,雨水会经柜门或散热孔进入到柜体内部,从而容易导致线路短路、器件老化加快、柜体外壳或者器件生锈的情况发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一)实用新型目的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散热效果好,实用性较强,在遇到降水天气时,通过驱动配重框移动到配电箱主体的底端,此时防水软膜对整个配电箱主体的四周形成包覆的结构,避免了雨水进入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防护效果好。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包括配电箱主体;配电箱主体上转动设置有箱门,配电箱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与配电箱主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块,配电箱主体的正上方设置有防水壳体,安装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立杆,且防水壳体通过两侧的支撑立杆与安装底板连接,防水壳体的内侧转动设置有卷料辊,且防水壳体内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卷料辊转动的动力组件,卷料辊上设置有防水软膜,防水软膜的底端设置有配重框,配重框为矩形框架的结构并且活动设置在配电箱主体的外侧,防水壳体的外部设置有雨滴传感器,配电箱主体内部设置有控制器。
8.优选的,动力组件包括伺服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防水壳体的内部,主动齿轮设置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设置在卷料辊的转轴上,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9.优选的,配电箱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扇和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风扇、温度传感器、雨滴传感器和伺服电机均电性连接。
10.优选的,配电箱主体上倾斜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散热孔由顶端向配电箱主体外部倾斜。
11.优选的,散热孔内设置有防尘网。
12.优选的,配电箱主体、防水壳体、支撑立杆和安装底板上均涂刷有防腐材料。
13.优选的,防水壳体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斜面,两侧斜面均由邻近防水壳体中部一侧向底端倾斜。
14.优选的,安装底板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实用性较强,当有雨水滴落到防水壳体上时,设置的雨滴传感器将检测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再由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驱动卷料辊转动并使得配重框向下移动,配重框又带动防水软膜的移动,当配重框移动到配电箱主体的底端时,此时防水软膜对整个配电箱主体的四周形成包覆的结构,避免了雨水进入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的爆炸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9.附图标记:1、配电箱主体;101、箱门;2、防水壳体;3、防水软膜;4、配重框;5、卷料辊;6、伺服电机;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支撑立杆;10、安装底板;11、支撑块;12、温度传感器;13、控制器;14、散热孔;141、防尘网;15、缓冲垫;16、雨滴传感器;1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包括配电箱主体1;配电箱主体1上转动设置有箱门101,配电箱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板10,安装底板10与配电箱主体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块11,配电箱主体1的正上方设置有防水壳体2,安装底板10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立杆9,且防水壳体2通过两侧的支撑立杆9与安装底板10连接,防水壳体2的内侧转动设置有卷料辊5,且防水壳体2内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卷料辊5转动的动力组件,卷料辊5上设置有防水软膜3,防水软膜3的底端设置有配重框4,配重框4为矩形框架的结构并且活动设置在配电箱主体1的外侧,防水壳体2的外部设置有雨滴传感器16,配电箱主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3。
2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伺服电机6、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伺服电机6固定设置在防水壳体2的内部,主动齿轮7设置在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8设置在卷料辊5的转轴上,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啮合连接。
2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风扇17和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与风扇17、温度传感器12、雨滴传感器16和伺服电机6均电性连接。
2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配电箱主体1上倾斜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4,散热孔14由顶端向配电箱主体1外部倾斜。
2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孔14内设置有防尘网141。
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配电箱主体1、防水壳体2、支撑立杆9和安装底板10上均涂刷有防腐材料。
2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防水壳体2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斜面,两侧斜面均由邻近防
水壳体2中部一侧向底端倾斜。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底板10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15。
29.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当有雨水滴落到防水壳体2上时,设置的雨滴传感器16将检测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13,由控制器13启动伺服电机6工作,伺服电机6再驱动卷料辊5转动并使得配重框4向下移动,配重框4又带动防水软膜3的移动,直至配重框4移动到配电箱主体1的底端即可,此时防水软膜3对整个配电箱主体1的四周形成包覆的结构,能够避免雨水进入到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防护效果好,雨停之后,控制器13再驱动卷料辊5进行反向转动,从而可对防水软膜3进行收卷工作,当配重框4移动到配电箱主体1的顶端后即可停止伺服电机6的驱动工作,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2能够对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配电箱主体1内部的温度上升超过设定的范围值时,由控制器13启动风扇17工作,可快加速热气的排出,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配电箱主体1内部电气设备的损坏,设置的支撑块11能够对配电箱主体1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了配电箱主体1的底端着地,防水效果更好。
30.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箱主体(1);配电箱主体(1)上转动设置有箱门(101),配电箱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板(10),安装底板(10)与配电箱主体(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块(11),配电箱主体(1)的正上方设置有防水壳体(2),安装底板(10)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立杆(9),且防水壳体(2)通过两侧的支撑立杆(9)与安装底板(10)连接,防水壳体(2)的内侧转动设置有卷料辊(5),且防水壳体(2)内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卷料辊(5)转动的动力组件,卷料辊(5)上设置有防水软膜(3),防水软膜(3)的底端设置有配重框(4),配重框(4)为矩形框架的结构并且活动设置在配电箱主体(1)的外侧,防水壳体(2)的外部设置有雨滴传感器(16),配电箱主体(1)内部设置有控制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动力组件包括伺服电机(6)、主动齿轮(7)和从动齿轮(8),伺服电机(6)固定设置在防水壳体(2)的内部,主动齿轮(7)设置在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从动齿轮(8)设置在卷料辊(5)的转轴上,主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啮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配电箱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风扇(17)和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与风扇(17)、温度传感器(12)、雨滴传感器(16)和伺服电机(6)均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配电箱主体(1)上倾斜设置有多个散热孔(14),散热孔(14)由顶端向配电箱主体(1)外部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散热孔(14)内设置有防尘网(14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配电箱主体(1)、防水壳体(2)、支撑立杆(9)和安装底板(10)上均涂刷有防腐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防水壳体(2)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斜面,两侧斜面均由邻近防水壳体(2)中部一侧向底端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安装底板(10)的底端设置有缓冲垫(15)。
技术总结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配电柜,包括配电箱主体;配电箱主体上转动设置有箱门,配电箱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底板,安装底板与配电箱主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块,配电箱主体的正上方设置有防水壳体,安装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立杆,防水壳体通过两侧的支撑立杆与安装底板连接,防水壳体的内侧转动设置有卷料辊,防水壳体内侧设置有用于驱动卷料辊转动的动力组件,卷料辊上设置有防水软膜,防水软膜的底端设置有配重框。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实用性较强,在遇到降水天气时,通过驱动配重框移动到配电箱主体的底端,此时防水软膜对整个配电箱主体的四周形成包覆的结构,避免了雨水进入到配电箱主体的内部,防护效果好。防护效果好。防护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辛张翊 张佩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汕头市电工设备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