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29  7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子行业中,电子元件工作时所发出热量是不可估量的,热能会对元件本身造成损害,也会使周边器件老化,减少使用寿命。在此散热器应运而生。
    3.但是,现有的散热器存在以下缺陷:
    4.传统散热器中,热管作为热能传递中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热管结构中散热片的间距一般相同,在气流上,入风气流以固定、密集的气流空间流入散热片,产生较大的风阻,从而噪音较大,散热器难以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其能解决散热器风阻、噪音较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片、若干个中部间隔片、若干个安装杆、若干个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散热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间隔设置有中部间隔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凹陷部处形成大散热间距,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凸出部处形成小散热间距;所述安装杆插接于所述安装孔。
    8.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上部。
    9.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包括下侧倾斜臂、与下侧倾斜臂衔接的上侧竖直壁。
    10.进一步地,所述中部间隔片设置有若干个中部缺口,所述中部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凸出部相对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片设有若干个侧部通孔。
    12.进一步地,所述侧部通孔呈平行四边形。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所述凸出部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散热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间隔设置有中部间隔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凹陷部处形成大散热间距,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凸出部处形成小散热间距;所述安装杆插接于所述安装孔。采用大散热间距与所述小散热间距的配合,使气流更好的流入散热片,有效的降低气流风阻及气流产生的噪音。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2为图1所示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18.图3为图2所示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局部立体图;
    20.图5为另一局部立体图。
    21.图中:10、第一散热片;11、凸出部;111、凹陷部;12、安装孔;13、侧部通孔;101、大散热间距;102、小散热间距;20、中部间隔片;21、中部缺口;30、安装杆;40、第二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5,一种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片10、若干个中部间隔片20、若干个安装杆30、若干个第二散热片40,所述第一散热片10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出部11,所述凸出部11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凹陷部111;所述第一散热片10设有安装孔12;所述第一散热片10与所述第二散热片40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10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片40之间间隔设置有中部间隔片20,所述第一散热片10与所述第二散热片40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片10与所述第二散热片40在凹陷部111处形成大散热间距101,所述第一散热片10与所述第二散热片40在凸出部11处形成小散热间距102;所述安装杆30插接于所述安装孔12。采用大散热间距101与所述小散热间距102的配合,使气流更好的流入散热片,有效的降低气流风阻及气流产生的噪音。
    26.具体的,大散热间距101有效的减低气流入风风阻及噪音,小散热间距102有效的增加fin片的散热面积,到达更好的散热效果;交叉设计的方式维持一定的pitch空间排列,确保较好保留散热器在传热上的性能。
    27.优选的,所述凸出部11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10的上部。所述凸出部11包括下侧倾斜臂、与下侧倾斜臂衔接的上侧竖直壁,进一步提高了顺滑度。
    28.优选的,所述中部间隔片20设置有若干个中部缺口21,所述中部缺口21的位置与所述凸出部11相对应。所述第一散热片10设有若干个侧部通孔13。所述侧部通孔13呈平行四边形。整个装置结构紧凑,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便于推广。
    2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片、若干个中部间隔片、若干个安装杆、若干个第二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一散热片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间隔设置有中部间隔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凹陷部处形成大散热间距,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在凸出部处形成小散热间距;所述安装杆插接于所述安装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片的上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下侧倾斜臂、与下侧倾斜臂衔接的上侧竖直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间隔片设置有若干个中部缺口,所述中部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凸出部相对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设有若干个侧部通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通孔呈平行四边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低气流风阻及噪音的散热器,包括若干个第一散热片、若干个中部间隔片、若干个安装杆、若干个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设置有至少两个凸出部,凸出部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凹陷部;第一散热片设有安装孔;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间隔设置,第一散热片与相邻的第二散热片之间间隔设置有中部间隔片,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在凹陷部处形成大散热间距,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在凸出部处形成小散热间距;安装杆插接于安装孔。采用大散热间距与小散热间距的配合,使气流更好的流入散热片,有效的降低气流风阻及气流产生的噪音。有效的降低气流风阻及气流产生的噪音。有效的降低气流风阻及气流产生的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叶博森 余上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龙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7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