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裹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0-30  84



    1.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pack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裹膜。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一体化发展成为主流后,对内置可拆卸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软包电池包括侧边胶纸、电池及尾部绝缘胶纸,侧边胶纸用于绝缘电池的侧封边,防止电池与电池仓内壁接触产生短路,尾部绝缘胶纸用于固定粘接在电池的尾部,其中,电池的尾部容易被磨损,磨损后的电池的尾部与电池仓的内壁之间直接接触会产生短路,因此在电池的尾部设置尾部绝缘胶纸,以防止磨损后的电池的尾部与电池仓的内壁之间直接接触。
    3.电池粘贴侧边胶纸及尾部胶纸,装入整机后不利于电池拆卸,且由于侧边胶纸及尾部胶纸独立设置,因此需要不同的设备分别对侧边及尾部胶纸进行加工,使得加工工序较为复杂,包裹后胶纸有起翘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电池的侧边胶纸及尾部胶纸分别加工,从而导致加工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裹膜。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裹膜,包括包裹膜主体、第一侧边胶纸、第二侧边胶纸和尾部胶纸,所述第一侧边胶纸、所述尾部胶纸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围绕所述包裹膜主体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侧边胶纸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的两侧,所述尾部胶纸位于所述第一侧边胶纸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之间;
    6.所述包裹膜主体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边胶纸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侧边胶纸用于包裹电池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尾部胶纸用于包裹电池的第三侧面;
    7.所述第一侧边胶纸包括用于提起电池的提手部。
    8.可选地,所述尾部胶纸包括第一网状胶区和第一强胶区,所述第一网状胶区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和所述第一强胶区之间,所述第一网状胶区粘贴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所述第一强胶区的靠近所述第一网状胶区的一侧粘贴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一强胶区的远离所述第一网状胶区的一侧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
    9.可选地,所述包裹膜主体包括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上的点胶区和贴合在电池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无胶区,所述第一侧边胶纸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的所述第一无胶区上。
    10.可选地,所述点胶区包括第一点胶区、第二点胶区和第三点胶区,所述第一点胶区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无胶区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点胶区位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三点胶区之间。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点胶区的胶点直径为0.2~1.2mm,所述第二点胶区的胶点直径为0.4~1.4mm,所述第三点胶区的胶点直径为0.5~1.5mm。
    12.可选地,所述第一侧边胶纸还包括第一提拉部和第二提拉部,所述提手部位于所
    述第一提拉部和所述第二提拉部之间,所述第一提拉部和所述第二提拉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无胶区上,所述提手部穿过所述第一无胶区延伸至所述点胶区中。
    13.可选地,所述提手部包括第二强胶区和第二无胶区,所述第二强胶区位于所述点胶区中,所述第二无胶区绕过电池的第一侧面后贴合在电池的上表面上。
    14.可选地,所述提手部的周缘绕设有第二网状胶区。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提拉部和第二提拉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提手部的所述第二无胶区的两侧,所述第一提拉部包括第三强胶区和第三无胶区,所述第三强胶区位于所述第一无胶区和所述第三无胶区之间,所述第二提拉部包括第四强胶区和第四无胶区,所述第四强胶区位于所述第一无胶区和所述第四无胶区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第二侧边胶纸包括粘贴在电池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三网状胶区和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的第五强胶区。
    17.本实用新型中,电池外包裹有包裹膜,能够粘贴电池的侧边和尾部,简化电池的加工工序,解决现有软包电池pack需要分别包装侧边胶纸和尾部胶纸使得加工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
    18.其中,所述包裹膜的第二侧边胶纸粘贴在电池的侧面,所述包裹膜主体能够贴合在电池的第一侧面上,通过所述包裹膜主体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对电池的侧边进行绝缘,防止电池与电池仓内壁接触,所述尾部胶纸粘贴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防止电池的尾部磨损后与电池仓直接接触产生短路,减少电池与电池仓磨损造成的短路风险。另外,所述第一侧边胶纸上的提手部能够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拉出,使得包裹膜包裹电池实现绝缘外,还能够实现电池的易拆卸效果,减少电池损坏。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裹膜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裹膜的背面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裹膜包裹在电池上的示意图。
    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23.1、包裹膜主体;11、点胶区;111、第一点胶区;112、第二点胶区;113、第三点胶区;12、第一无胶区;
    24.2、第一侧边胶纸;21、提手部;211、第二强胶区;212、第二无胶区;22、第一提拉部;221、第三强胶区;222、第三无胶区;23、第二提拉部;231、第四强胶区;232、第四无胶区;24、第二网状胶区;
    25.3、第二侧边胶纸;31、第三网状胶区;32、第五强胶区;
    26.4、尾部胶纸;41、第一网状胶区;42、第一强胶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裹膜,包括包裹膜主体
    1、第一侧边胶纸2、第二侧边胶纸3和尾部胶纸4,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所述尾部胶纸4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围绕所述包裹膜主体1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1的两侧,所述尾部胶纸4位于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之间。
    29.电池放置在电池仓中,电池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和四个侧面,所述包裹膜主体1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一侧面上,电池的下表面即是电池的靠近电池仓的表面,电池的下表面与电池仓的底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与电池的第一侧面位于同侧,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自电池的第一侧面与上表面的交界处开始延伸,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用于包裹电池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尾部胶纸4用于包裹电池的第三侧面,即是所述尾部胶纸4包裹电池的尾部,电池的头部为电芯的极耳。
    30.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包括用于提起电池的提手部21,通过所述提手部21能够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拉出。
    31.本实用新型中,电池设置在电池仓中,电池外包裹有包裹膜,能够粘贴电池的侧边和尾部,简化电池的加工工序,解决现有软包电池pack需要分别包装侧边胶纸和尾部胶纸使得加工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
    32.其中,所述包裹膜的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粘贴在电池的侧面,所述包裹膜主体1除了电池的下表面外,还能贴合在电池的第一侧面上,通过所述包裹膜主体1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对电池的侧边进行绝缘,防止电池与电池仓内壁接触,所述尾部胶纸4粘贴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防止电池的尾部磨损后与电池仓直接接触产生短路,减少电池与电池仓磨损造成的短路风险。另外,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上的提手部21能够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拉出,使得包裹膜包裹电池实现绝缘外,还能够实现电池的易拆卸效果,减少电池损坏。
    33.优选地,所述包裹膜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包裹膜主体1、第一侧边胶纸2、第二侧边胶纸3和尾部胶纸4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不需要对电池的侧边和尾部分开加工,实现电池与电池仓的绝缘的同时还能实现电池的快速拆卸。
    34.在一实施例中,将电池可拆卸地粘接固定于电池仓内,电池仓的底壁上具有胶水等粘性物,电池放置在电池仓中后,包裹膜的所述包裹膜主体1的远离电池的一侧表面粘贴在电池仓中。
    35.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尾部胶纸4包括第一网状胶区41和第一强胶区42,所述第一网状胶区41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1和所述第一强胶区42之间,所述第一网状胶区41粘贴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所述第一强胶区42的靠近所述第一网状胶区41的一侧粘贴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一强胶区42的远离所述第一网状胶区41的一侧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
    36.所述第一网状胶区41具有不易起皱,不易留胶的优点,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粘贴所述第一网状胶区41,所述尾部胶纸4粘贴完成后,电池的尾部处胶纸不易出现褶皱,电池安装在电池仓后,能够减少磨损。所述第一强胶区42自所述电池下表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开始延伸,绕过所述第三侧面后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完全包裹着电池的尾部。
    37.如图1、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裹膜主体1包括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上的
    点胶区11和贴合在电池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无胶区12,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1的第一无胶区12上。所述第一无胶区12和电池的第一侧面的面积基本一致,在包裹电池时,所述包裹膜主体1弯折,第一无胶区12贴合在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就会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
    38.所述点胶区11为数行或数列排布的方式分布有胶点的区域,胶点与胶点之间为无胶区域,由于电池的下表面面积稍大,通过设置点胶区11来粘贴所述包裹膜主体1,利于包裹膜的粘贴,不易出现鼓包、打皱现象。且利于所述包裹膜从电池上的拆卸。
    3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胶区11包括第一点胶区111、第二点胶区112和第三点胶区113,所述第一点胶区111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无胶区12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点胶区112位于所述第一点胶区111和所述第三点胶区113之间。
    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点胶区111的胶点直径最小,设置在最靠近所述第一无胶区12的位置处,所述第一点胶区111的胶点直径为0.2~1.2mm,所述第二点胶区112的胶点直径为0.4~1.4mm,所述第三点胶区113的胶点直径最大,设置在距离所述第一无胶区12最远的位置处,所述第三点胶区113的胶点直径为0.5~1.5mm。通过设置三种不同直径的胶点,有利于提高包裹膜的粘贴效果,以及利于电池与包裹膜的分离。
    41.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点胶区111的胶点直径为0.7mm,所述第二点胶区112的胶点直径为0.9mm,所述第三点胶区113的胶点直径为1.0mm。
    42.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还包括第一提拉部22和第二提拉部23,所述提手部21位于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之间,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连接在所述第一无胶区12上,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均连接在所述第一无胶区12的远离所述点胶区11的一侧边缘,所述提手部21穿过所述第一无胶区12延伸至所述点胶区中。
    43.所述提手部21和所述第一提拉部22之间,以及所述提手部21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之间均是虚断线连接,利于分离,在提拉电池时,依次撕开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之后,拉动所述提手部21来带动电池,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拉出。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手部21包括第二强胶区211和第二无胶区212,所述第二强胶区211位于所述点胶区11中,所述第二强胶区211粘贴在电池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无胶区212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强胶区211,所述第二无胶区212的远离所述第二强胶区211的一侧绕过电池的第一侧面后贴合在电池的上表面上,依次撕开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之后,所述提手部21的第二无胶区212会脱离电池的上表面,提拉所述提手部21即能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拉出。
    4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提手部21的周缘绕设有第二网状胶区24,所述第二网状胶区24将所述提手部21与所述第一提拉部22、第二提拉部23、所述包裹膜主体1分隔开来,优选地,所述第二网状胶区24与所述提手部21、所述第一提拉部22、所述第二提拉部23、所述包裹膜主体1的连接处均为虚断线连接。
    46.所述第二网状胶区24相对于强胶区具有较小的粘接强度,利于将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所述第二提拉部23从电池的上表面分离。
    4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第二提拉部23对称设置在所述提手部21的所述第二无胶区212的两侧,所述第一提拉部22和第二提拉部23结构形状一致,所述第一提拉
    部22包括第三强胶区221和第三无胶区222,所述第三强胶区221位于所述第一无胶区12和所述第三无胶区222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三无胶区222,便于从电池的上表面撕取所述第一提拉部22。所述第二提拉部23包括第四强胶区231和第四无胶区232,所述第四强胶区231位于所述第一无胶区12和所述第四无胶区232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四无胶区232,便于从电池的上表面撕取所述第二提拉部23。
    48.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边胶纸2的远离电池的表面上可以印刷电池的拆卸操作信息,用于引导电池的拆卸操作。
    49.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包括粘贴在电池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三网状胶区31和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的第五强胶区32。所述第三网状胶区31的面积与电池的第二侧面的面积基本一致,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弯折后,所述第五强胶区32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
    50.粘贴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时,所述第三网状胶区31粘贴在第二侧面上,对于软包电池来说,电池的侧面具有一定的弧度,粘贴侧面时容易出现褶皱突出的情况,会影响电池与电池仓的配合和增加电池侧面的磨损,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粘贴所述第三网状胶区31,粘接强度小,不易打皱,不易留胶,能够撕开所述第二侧边胶纸3再次重新粘贴,利于包裹膜的返工。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裹膜主体、第一侧边胶纸、第二侧边胶纸和尾部胶纸,所述第一侧边胶纸、所述尾部胶纸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围绕所述包裹膜主体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侧边胶纸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的两侧,所述尾部胶纸位于所述第一侧边胶纸和所述第二侧边胶纸之间;所述包裹膜主体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侧边胶纸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侧边胶纸用于包裹电池的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尾部胶纸用于包裹电池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边胶纸包括用于提起电池的提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胶纸包括第一网状胶区和第一强胶区,所述第一网状胶区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和所述第一强胶区之间,所述第一网状胶区粘贴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三侧面的交接处,所述第一强胶区的靠近所述第一网状胶区的一侧粘贴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一强胶区的远离所述第一网状胶区的一侧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膜主体包括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上的点胶区和贴合在电池的第一侧面上的第一无胶区,所述第一侧边胶纸连接在所述包裹膜主体的所述第一无胶区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区包括第一点胶区、第二点胶区和第三点胶区,所述第一点胶区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无胶区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点胶区位于所述第一点胶区和所述第三点胶区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区的胶点直径为0.2~1.2mm,所述第二点胶区的胶点直径为0.4~1.4mm,所述第三点胶区的胶点直径为0.5~1.5m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胶纸还包括第一提拉部和第二提拉部,所述提手部位于所述第一提拉部和所述第二提拉部之间,所述第一提拉部和所述第二提拉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无胶区上,所述提手部穿过所述第一无胶区延伸至所述点胶区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包括第二强胶区和第二无胶区,所述第二强胶区位于所述点胶区中,所述第二无胶区绕过电池的第一侧面后贴合在电池的上表面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部的周缘绕设有第二网状胶区。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拉部和第二提拉部对称设置在所述提手部的所述第二无胶区的两侧,所述第一提拉部包括第三强胶区和第三无胶区,所述第三强胶区位于所述第一无胶区和所述第三无胶区之间,所述第二提拉部包括第四强胶区和第四无胶区,所述第四强胶区位于所述第一无胶区和所述第四无胶区之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胶纸包括粘贴在电池的第二侧面上的第三网状胶区和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的第五强胶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PACK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裹膜包括包裹膜主体、第一侧边胶纸、第二侧边胶纸和尾部胶纸,第一侧边胶纸、尾部胶纸和第二侧边胶纸围绕包裹膜主体的周缘设置,包裹膜主体贴合在电池的下表面和第一侧面上,第一侧边胶纸粘贴在电池的上表面上,第二侧边胶纸用于包裹电池的第二侧面,尾部胶纸用于包裹电池的第三侧面;第一侧边胶纸包括用于提起电池的提手部。本实用新型中,包裹膜粘贴在电池的侧边和尾部,简化电池的加工工序,通过包裹膜主体和第二侧边胶纸对电池的侧边进行绝缘,尾部胶纸粘贴在电池的第三侧面上,防止电池的尾部磨损后与电池仓接触短路。提手部能将电池从电池仓中拉出,实现电池的易拆卸效果。拆卸效果。拆卸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翟数敬 苏钟湖 雷激 韩晓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8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