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口罩的制造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布口罩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一般市面上常使用的口罩除过滤效果较佳的n95口罩之外,其他常用的口罩大至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医用口罩,也就是目前被广为使用的无纺布口罩,此种口罩因为具有带静电的无纺布层所以可以阻挡90%5微米以上的微粒并且对于细菌的过滤可达95%,但缺点是不能清洗不能多次使用。而另一种是棉/纱布口罩,此种口罩大多是以棉/纱布以人工车缝的方式制成,虽然可以清洗并可重复使用但是仅只能过滤大型颗粒的异物、飞沬或花粉,其过滤效果远不如医用口罩,而且在制造上也必须以人工车缝的方式一个一个的制造,无法快速大量的生产。因此,如何制造出具有医用口罩的过滤效果又可以清洗及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口罩制造方法,以制造出可清洗可多次重复使用并且具有与医用口罩相当的过滤效果的布口罩。
4.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公开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包含有:制备一底材,该底材是由一第一布料层上贴附一聚四氟乙烯膜所构成。该底材上再叠置一第二布料层,使该聚四氟乙烯膜位于该第一布料层与该第二布料层之间而形成一基材。将基材裁切成具适当宽度的加工料。将该加工料取适当的长度在其外围以超声波热压黏合,使第一布料层、聚四氟乙烯膜以及第二布料层可以被结合固定。将超声波热压黏合后的加工料加以裁切成一口罩单体,最后于该口罩单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耳挂,完成一布口罩成品。
5.由上述可知,本公开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可以以机械化大量且快速的制造出过滤效果与医用口罩相当的布口罩。
6.较佳地,该口罩单体40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5~50ml/cm2/s。
7.较佳地,该第一布料层所使用的布料可以是棉、纱或塑料以平织或针织所制成。
8.较佳地,该第二布料层所使用的布料可以是棉、纱或塑料以平织或针织所制成。
9.较佳地,该聚四氟乙烯膜的孔径尺寸为3~25μm。
10.有关本公开所提供的布口罩制造方法详细流程、特点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公开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公开,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公开口罩的外观立体图。
12.图2为本公开口罩的剖面示意图。
13.图3为本公开步骤a的示意图。
14.图4为本公开步骤b的示意图。
15.图5为本公开步骤c的示意图。
16.图6为本公开步骤d的示意图。
17.图7为本公开步骤e的示意图。
18.图8为本公开步骤f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
ꢀꢀ
底材
21.11
ꢀꢀ
第一布料层
22.12
ꢀꢀ
聚四氟乙烯膜
23.13
ꢀꢀ
第二布料层
24.20
ꢀꢀ
基材
25.30
ꢀꢀ
加工料
26.40
ꢀꢀ
口罩单体
27.50
ꢀꢀ
耳挂
具体实施方式
28.申请人首先在此说明,在整篇说明书中,包括以下介绍的实施例以及申请专利范围的请求项中,有关方向性的名词皆以图式中的方向为基准。其次,在以下将要介绍的实施例以及图式中,相同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近似的元件或其结构特征。
29.请参阅图3至图8,本公开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包含有:
30.步骤a,先制备一底材10,该底材10是由一第一布料层11上贴附一聚四氟乙烯膜12所构成。该第一布料层11所使用的布料可以是棉、纱或塑料以平织或针织所制成,该第一布料层11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100~900ml/cm2/s,而该聚四氟乙烯膜12的孔径尺寸为3~25μm。
31.步骤b,于该底材10上再叠置一第二布料层13,该第二布料层13所使用的布料可以是棉、纱或塑料以平织或针织所制成,该第二布料层13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100~900ml/cm2/s。该第二布料层13可以贴附于该底材10上或是单纯的叠置于该底材10上,使该聚四氟乙烯膜12位于该第一布料层11与该第二布料层13之间而形成一基材20,如图2所示。
32.步骤c,将该基材20进行裁切,配合口罩所需的尺寸进行裁切,使该基材20被裁切成复数份具有适当宽度的加工料30。
33.步骤d,将该加工料30取适当的长度在其外围以超声波热压黏合,使第一布料层11、聚四氟乙烯膜12以及第二布料层13可以被结合固定。以制造一长形口罩为例,其四外围可以同时进行超声波热压黏合或是先将二长侧边超声波热压黏合再将二短侧边超声波热压黏合。
34.步骤e,将超声波热压黏合后的加工料30加以裁切成一口罩单体40,裁切之后的口罩单体40已具备一口罩的基本结构,而该口罩单体40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5~50ml/cm2/s。
35.步骤f,于各该口罩单体4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耳挂50,完成一布口罩成品,如图1及图8所示。
36.经由本公开方法所制成的布口罩其优点在于:因为本公开中布口罩的过滤效果主要来自于该第一布料层11与该第二布料层13之间所夹设的聚四氟乙烯膜12,利用其微小的孔径来达到阻隔微粒与细菌的效果,又,因为聚四氟乙烯膜12与布料层是贴合固定,所以可以稳定不易变形又能耐水洗,因此本公开的口罩可以多次清洗后重复使用,不同于一般无纺布的医用口罩不能洗清,不能多次重复使用而易造成回收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37.再者,传统上布口罩的制造都是采用人工车缝的方式一个一个的车缝制造,而本公开中以超声波热压黏合的方式可以快速而大量的制造,以提供使用者更舒适的佩戴感受与更环保的自我保护装备。
38.在前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聚四氟乙烯膜12虽然贴附于该第一布料层11但并不以此为限,该聚四氟乙烯膜12也可以贴附于该第二布料层13,再夹设于该第一布料层11与该第二布料层13之间,可以达成相同的效果。又或,于该步骤b中于该第二布料层13再贴设一聚四氟乙烯膜12,然后一再组合成该基材20,使该口罩的一侧到另一侧的材料堆栈排列为第一布料层聚四氟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第二布料层。
39.另外,为能让使用的效果更为提升,该第一布料层11可以由亲水性布料所制成或是加上亲水性表面处理,以使在接触使用者口鼻时减少水汽的堆积。而该第二布料层13则可用疏水性布料或加上疏水性表面处理,更可以再第二布料层13的外侧再加上抗菌药剂做抗菌处理,以增加抗菌抗病毒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步骤a,制备一底材,该底材是由一第一布料层上贴附一聚四氟乙烯膜所构成;一步骤b,于该底材上再叠置一第二布料层,使该聚四氟乙烯膜位于该第一布料层与该第二布料层之间而形成一基材;一步骤c,将该基材进行裁切,使该基材被裁切成多份具有适当宽度的加工料;一步骤d,将该加工料取适当的长度在其外围以超声波热压黏合,使第一布料层、聚四氟乙烯膜以及第二布料层可以被结合固定;一步骤e,将超声波热压黏合后的加工料加以裁切成一口罩单体,该口罩单体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5~50ml/cm2/s;一步骤f,于各该口罩单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耳挂,完成一布口罩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四氟乙烯膜的孔径尺寸为3~2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布料层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100~900ml/cm2/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布料层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100~900ml/cm2/s。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布料层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100~900ml/cm2/s。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布料层的透气量在125pa的压力下为100~900ml/cm2/s。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布料层所使用的布料可以是平织或针织所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布料层所使用的布料可以是平织或针织所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布料层的外侧再加上抗菌处理。
技术总结
本公开所提供的布口罩制造方法包含有:制备一底材,是由一第一布料层上贴附一聚四氟乙烯膜所构成。底材上再叠置一第二布料层形成一基材。将基材裁切成具适当宽度的加工料再取适当的长度在其外围以超声波热压黏合,使第一布料层、聚四氟乙烯膜以及第二布料层可以被结合固定。将超声波热压黏合后的加工料加以裁切成一口罩单体,最后于口罩单体的两侧分别设置一耳挂,完成一布口罩成品。完成一布口罩成品。完成一布口罩成品。
技术研发人员:黄柏浉 黄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