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爆裂骨折下肢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7  102



    1.本发明涉及骨折康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腰椎爆裂骨折下肢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2.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骨折,其多是由于外伤中脊柱遭受轴性暴力引起,导致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迫在1/2以上或多个椎体呈楔形改变,棘间韧带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脊椎多有后凸畸形,使椎管内的脊髓受压形成不同程度的瘫痪,病人多通过行脊柱减压内固定手术,予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而当病情稳定后,即应开始瘫痪下肢的被动训练,需要由医护人员辅助使患者下肢抬高并保持一段时间,以预防神经纤维粘连,同时还需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屈膝伸展训练,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加快下肢肌肉力量的恢复,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医护人员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腰椎爆裂骨折下肢康复训练器,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费时费力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内部中空的床体,床体上侧壁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让位槽,床体后侧壁上开设有左低右高且与床体内部连通的弧形槽,床体内左侧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矩形块,矩形块可左右往复滑动,矩形块上端左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矩形块右侧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后贯通的竖槽,床体内设有上下方向且可插入竖槽内的支撑杆,支撑杆下端面可与矩形块上端面接触,支撑杆左端面可与推板右端面接触,支撑杆下端后侧设有与弧形槽滑动连接的插柱,支撑杆上端伸出让位槽且经前后轴向的转轴铰接有固定盒,固定盒上端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夹板,两个夹板可相对或相背移动;
    5.所述的支撑杆后侧设有位于矩形块后方且位于插柱上方的连接块,连接块右侧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倒l形的滑杆,滑杆上端铰接有摆杆,摆杆上端伸出让位槽且与固定盒右端铰接连接,床体后侧壁上开设有位于滑杆与连接块之间的矩形槽,矩形槽内铰接有档杆,档杆前端伸出矩形槽且其下端可与滑杆接触。
    6.本发明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代替医护人员辅助患者进行抬腿屈膝及伸展训练,避免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加快下肢肌肉力量的恢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8.图2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11.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12.图6是本发明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13.图7是本发明中固定盒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4.图8是本发明中固定盒内部的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6.由图1至图8给出,包括内部中空的床体1,床体1上侧壁上开设有左右方向且上下贯通的让位槽2,床体1后侧壁上开设有左低右高且与床体1内部连通的弧形槽3,床体1内左侧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矩形块4,矩形块4可左右往复滑动,矩形块4上端左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推板5,矩形块4右侧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前后贯通的竖槽6,床体1内设有上下方向且可插入竖槽6内的支撑杆7,支撑杆7下端面可与矩形块4上端面接触,支撑杆7左端面可与推板5右端面接触,支撑杆7下端后侧设有与弧形槽3滑动连接的插柱8,支撑杆7上端伸出让位槽2且经前后轴向的转轴9铰接有固定盒10,固定盒10上端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夹板11,两个夹板11可相对或相背移动;
    17.所述的支撑杆7后侧设有位于矩形块4后方且位于插柱8上方的连接块12,连接块12右侧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倒l形的滑杆13,滑杆13上端铰接有摆杆14,摆杆14上端伸出让位槽2且与固定盒10右端铰接连接,床体1后侧壁上开设有位于滑杆13与连接块12之间的矩形槽15,矩形槽15内铰接有档杆16,档杆16前端伸出矩形槽15且其下端可与滑杆13接触。
    18.为了使矩形块4在床体1内左右往复滑动,所述的床体1内左侧壁与矩形块4右端分别铰接有两个摆动杆17,两个摆动杆17呈v形分布且左右对称,左侧的两个摆动杆17自由端经多个x形单元与右侧的两个摆动杆17铰接连接,x形单元包括两个转动杆19,两个转动杆19呈x形交错分布且其交叉点经传动轴20铰接连接,每两个相邻的x形单元互相铰接连接。
    19.为了使x形单元伸长或收缩,所述的床体1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板21,滑板2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腰型槽22,最右侧的传动轴20经上下方向的直杆23与滑板21固定连接,床体1内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24,电机2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倒l形的连接杆25,连接杆25下端插入腰型槽22内。
    20.为了便于固定盒10及档杆16复位,所述的转轴9上设有扭簧,扭簧的自由端与固定盒10下端固定,档杆16下端经弧形的弹性片34与矩形槽15底部连接。
    21.为了使两个夹板11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固定盒10上侧壁上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上下贯通的滑槽26,两个夹板11下端插入滑槽26内,固定盒10左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的推杆27,推杆27右端插入固定盒10内且设有前后方向的横杆28,横杆28上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回形的滑块29,两个滑块29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转杆30,同一侧的两个转杆30呈v形分布,下侧的两个转杆30自由端分别与固定盒10侧壁固定连接,上侧的两个连杆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夹板11铰接连接。
    22.为了对推杆27进行限位,所述的推杆27上开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且开口朝前的半球形槽31,固定盒10底部设有位于推杆27前方的限位筒32,限位筒32底面经弹簧连接有限位柱33,限位柱33后端为半球形且可插入半球形槽31内。
    23.为了使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更加舒适,所述的床体1上端右侧设有枕垫,固定盒10上
    设有位于两个夹板11之间且左右方向的海绵垫35,固定盒10上表面为弹性材质。
    24.本发明在使用时,设置在扭簧的作用力下固定盒10处于水平位置,设置初始状态为限位柱33插在半球形槽31内,支撑杆7插在竖槽6内,此时矩形块4在床体1内滑动至最左端,使患者躺在床体1上,将患者的头部放在枕垫上,将患者的小腿放在固定盒10上,使海绵垫35位于患者的两个小腿之间,向右推动推杆27,推杆27带动半球形槽31向右移动,半球形槽31挤压限位柱33使其向前滑动并压缩弹簧,随着推杆27继续向右移动,使得限位柱33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后移动并插入相邻的半球形槽31内,随着推杆27的向右移动,使得限位柱33前后往复移动,同时推杆27带动横杆28向右移动,横杆28带动两个滑块29向右移动,因两个滑块29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转杆30,下侧的两个转杆30自由端分别与固定盒10侧壁固定连接,上侧的两个转杆30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夹板11铰接连接,使得下侧的两个转杆30绕与固定盒10内壁的铰接点向右摆动,使得两个滑块29相对滑动,同时两个滑块29分别带动上侧的两个转杆30相对摆动,使上侧的两个转杆30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夹板11在滑槽26内相对移动,当夹板11将患者的小腿夹紧至海绵垫35时,松开推杆27,此时限位柱33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后插入至对应的半球形槽31内,患者的小腿与固定盒10固定;
    25.开启电机24,电机24顺时针转动,电机24输出端带动连接杆25顺时针转动,使连接杆25下端在腰型槽22内滑动,连接杆25经腰型槽22带动滑板21向右滑动,滑板21经直杆23带动最右侧的传动轴20向右移动,传动轴20带动最右侧的两个摆动杆摆动,使最右侧的x形单元收缩,最右侧的x形单元带动相邻的x形单元收缩,多个x形单元经左侧的摆动杆17带动矩形块4在床体1内向右滑动,矩形块4推动支撑杆7向右移动,同时支撑杆7带动插柱8在弧形槽3内滑动,支撑杆7相对于矩形块4在竖槽6内向上滑动,支撑杆7向上并向右移动,支撑杆7经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向上向右移动,使患者的大腿向上摆动,同时固定盒10经连接块12带动滑杆13向上并向右移动,当滑杆13阶梯面与档杆16下端接触时,随着固定盒10继续向上移动并向右移动,滑杆13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滑杆13相对于档杆16向右水平移动,滑杆13经摆杆14带动固定盒10绕转轴9逆时针摆动并收缩扭簧,使得固定盒10带动患者小腿向上并向右移动的同时,并带动患者的小腿绕膝盖向上摆动使患者抬腿,当支撑杆7上端滑出竖槽6时,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绕膝盖向上摆动至与患者大腿共线位置;
    26.随着矩形块4继续向右移动,使支撑杆7下端与矩形块4上端面接触,矩形块4不再推动支撑杆7向右移动,矩形块4相对于支撑杆7向右滑动,当矩形块4带动推板5使其右端面与支撑杆左端面接触时,此过程支撑杆7下端始终与矩形块4上端面接触,支撑杆7保持静止,患者抬腿保持了一段时间,然后推板5带动支撑杆7及插柱8在弧形槽3内继续向右滑动,使支撑杆7继续带动固定盒10向上并向右移动,固定盒10经连接块12带动滑杆13向右移动,使滑杆13与档杆16脱离接触,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摆动至水平位置。
    27.矩形块4经推板5带动支撑杆7继续向右移动,支撑杆7经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继续向上移并向右移动,使患者大腿向上摆动,当矩形块4滑动至最右端时,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向上并向右移动至与患者大腿垂直位置,使患者下肢完成屈膝;
    28.随着电机24继续转动,使电机24输出端带动连接杆25顺时针转动,连接杆25下端在腰型槽22内滑动,连接杆25经腰型槽22带动滑板21向左滑动,滑板21经直杆23带动最右侧的传动轴20向左移动,传动轴20带动最右侧的两个摆动杆摆动,使最右侧的x形单元伸
    长,最右侧的x形单元带动相邻的x形单元伸长,多个x形单元经左侧的摆动杆17带动矩形块4在床体1内向左滑动,矩形块4开始带动推板5向左滑动不再推支撑杆7,支撑杆7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插柱8在弧形槽3内向左滑动,使支撑杆7左端面与推板5右端面保持接触,支撑杆7相对于推板5向下滑动,支撑杆7经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向左移并向下移动,使患者的下肢由屈膝状态逐渐伸展,当支撑杆7下端与矩形块4上端面接触后,支撑杆7保持静止,推板5相对于支撑杆7向左移动;
    29.当矩形块4带动竖槽6移动至支撑杆7下方时,支撑杆7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插入竖槽6内,使支撑杆7经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下肢继续伸展,当支撑杆7经固定盒10带动滑杆13下端与档杆上端接触时,滑杆1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动挡杆16向下摆动并压缩弹性片34,当滑杆13向下移至矩形槽15下方时,滑杆13与档杆16脱离接触,在弹性片34作用力下使挡杆16向上摆动着至初始水平位置,当矩形块4在床体1内移动至最左端时,支撑杆7下端与竖槽6底部接触,支撑杆7经固定盒10带动患者的小腿移动至初始位置完成下肢伸展,随着电机24转动使矩形块4在床体1内不断往复运动,使固定板带动患者的下肢抬升并完成屈膝和伸展训练;
    30.训练结束后向左拉动推杆27,推杆27带动半球形槽31向左移动,半球形槽31挤压限位柱33使其在横槽内向前滑动并压缩弹簧,随着推杆27继续向左移动,使得限位柱33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后移动并插入相邻的半球形槽31内,随着推杆27的向左移动,使得限位柱33前后往复移动,同时推杆27带动横杆28向左移动,横杆28带动两个滑块29向左移动,使得下侧的两个转杆30绕与固定盒10内壁的铰接点向左摆动,使得两个滑块29相背滑动,同时两个滑块29分别带动上侧的两个转杆30相背摆动,使上侧的两个转杆30分别带动其对应侧的夹板11在滑槽26内相背移动,当夹板11不再夹紧患者的小腿时,松开推杆27,此时限位柱33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向后插入至对应的半球形槽31内,取出患者的小腿即可。
    31.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使用性强,设置有固定盒、夹板、推杆、横杆、滑块及转杆,推动推杆左右移动,使推杆经滑块及转杆带动两个夹板相对或相背移动便于将患者的小腿固定至固定盒上,设置有电机、连接杆、滑板、腰型槽、摆动杆,电机带动连接杆下端在腰型槽内滑动,使腰型槽带动滑板左右往复移动,滑板经直杆带动x形单元及矩形块在床体内左右往复移动,设置有竖槽、推板、支撑杆、插柱及弧形槽,矩形块经竖槽带动支撑杆及固定盒向上并向右移动,使固定盒带动患者的小腿向上并向右移动,带动患者的大腿向上摆动,帮助患者被动完成抬升和屈膝训练,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加快下肢肌肉力量的恢复,设置有转轴、连接杆、滑杆、摆杆及档杆,可使固定盒带动患者抬腿的过程中,使固定盒绕转轴逆时针摆动,便于帮助患者在抬腿的过程中使小腿摆动至同大腿共线位置并保持一段时间,避免了神经纤维粘连。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3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