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子产品的结构设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6  242



    1.本发明属于工具类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子产品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2.在农村以及传统使用的登高工具多为竹梯,由两根竖向竹筒和若干节横向梯杆踏管组成,这种技术的梯子具有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由于梯子的底面都要以平整坚硬的地面为支撑,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特别在野外作业时,有些地面是高低不平又比较松软的泥地,普通的梯子放上去后,梯子的一个脚会陷进泥土内,造成整套梯子会倾斜,存在很大危险性的,如果硬要爬上去,在攀爬时由于重心的上移,容易造成梯子滑倒,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适应地面不平整且是软泥地的梯子。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梯子产品的结构设计,包括由两根竖向竹筒和若干节横向梯杆踏管组成的梯子本体,在所述梯子本体的竖向竹筒的底部套装有调节支撑座,所述调节支撑座与所述梯子本体通过横销固定,其中,所述调节支撑座包括调节部与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一个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的外圈通过斜边延伸到所述支撑部的外圈,所述支撑部的底面沿周线均衡地设有支撑钉。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增加调节支撑柱,使用时拉出调节支撑柱,再用固定销穿过调节柱使之固定于梯子本体上,可以在不平整的地面,特别是软泥地上,将调节支撑柱底面的支撑钉插入软泥地后,达到稳固的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梯子,能够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特别是不平整的软泥地上,也能稳稳地固定住,在攀爬时不会造成梯子的滑倒,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调节支撑柱分为调节部与支撑部,根据横销插入固定孔的位置不同,从而可以用来调节高低;支撑部直接与地面相接触,作为整套梯子的基础。一体成型可以将整个部件的牢固性能更好,而且制造安装方便。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平面的外圈直径与所述梯子本体的竖向竹筒的外圈直径相等。选用该设计的目的:调节支撑柱是插入到梯子的竖向竹筒内部的,调节部与竖向竹筒是相互间隙配合,保证不能有晃动。竖向竹筒的底面与支撑平面相接触,如果支撑平面的外圈直径过小,就不能全部碰到竖向竹筒的底面,造成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如果支撑平面的外圈直径过于大的,在没能增加稳定性的同时,反而浪费材料。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部设有用于所述横销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为四个且等距均布。选用该设计的目的:通孔开设有四个,可以适应不同的高低不平的地面,当地面平整度差值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将横销插入离底面高一点的固定孔中,最终达到两
    边一样平行或者至少差不多平行。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钉有四个,所述支撑钉的底面设有倒角。选用该设计的目的:在支撑钉的底面设置倒角,让支撑钉形成锥头状的外形,可以让支撑钉能够插入轮泥地中,从而做到更好的固定。
    附图说明
    10.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1.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梯子的立体图。
    12.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梯子的爆炸图。
    13.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调节支撑柱的立体图。
    14.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调节支撑柱的零件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梯子本体;2、调节支撑柱;3、横销;4、调节部;5、支撑部;6、固定孔;7、支撑钉;8、倒角;9、斜边;10、支撑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18.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1.实施例1
    22.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子,由梯子本体1、调节支撑柱2、横销3组成。
    23.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梯子本体1由两根竖向竹筒和若干节横向梯杆踏管组成,在两根竖向竹筒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可以让横销3刚好能穿过的通孔,通孔的离竖向竹筒底面距离为6cm。
    24.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调节支撑柱2由调节部4与支撑部5一体成型组成,调节部4上设有四个等距排列的固定孔6,孔的大小刚好能让横销3穿过。调节部4总高度20cm,第一个固定孔6离开底部的距离为6cm,另外三个固定孔6的间距都为2cm等距离排列。支撑部5由上面的支撑平面10,再往外延伸出斜边9到支撑部5的外圈边上,在支撑部5的底面设有四个支撑钉7,支撑钉7沿圆周丝均布,每个支撑钉7的端面设有倒角8形成锥形状,在工作时,能够插入软泥地里面,从而固定住梯子。
    25.在本发明申请的实施例中,横销3为一段圆柱销,两个端面各设有倒圆,为了能够顺畅地插入竖向竹筒的通孔以及调节支撑柱2的固定孔6。
    2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梯子,它们是如下连接的,两根调节支撑柱2分别插入梯子本体1的两根竖向竹筒的底孔内,再用横销3穿过梯子本体1的通孔与调节支撑柱2的固定孔6,即完成组装。
    2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定的梯子,平常使用时,如果地面是平整的,就不需要抽出调节支撑柱2;当地面有高低且又是软泥地时,先大概估算一下地面高低相差多少高度,再决定要抽出多少高度的调节支撑柱2,从而弥补地面的高低,梯子就可以正常使用。
    2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稳定的梯子,由于在梯子本体的底部设置了两根调节支撑柱,使梯子能够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特别是不平整的软泥地上,也能稳稳地固定住,在攀爬时不会造成梯子的滑倒,从而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29.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