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养殖鱼大多采用池塘养殖,水面大,水质控制难,由于饵料的投入,鱼的排泄物以及各种渣子富集等原因,沉入池塘底饲料很快腐烂变质,导致鱼池水体环境恶化,需要更新水质。现有的方法是挖设进水沟和排水沟来进行换水。这种换水的方法中的进水沟和排水沟均是设置在鱼池壁的上部的,只能更换鱼池上部的水质,底层的污物无法得到处理,而且现在的养殖系统大多数都是建立在空旷的场地上,其不适用于各种丘陵地带,应用度较低,无法满足不同生活环境中人们的养殖需求,因此,如何利用山坡地形实现高产、无公害、绿色养殖是生态养殖急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节能环保的循环养殖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圈养池,圈养池建在山坡中部或山坡顶部,所述圈养池底部设置有防逃栅栏且防逃栅栏下方设置有与圈养池底部相连的斜面状排污口,排污口底端连接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底部设置有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线路连接蓄电电池,排污管道末端连接有固液分离机,固液分离机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发酵处理池和水生植物养殖池,发酵处理池和水生植物养殖池均建在山坡底部,水生植物养殖池内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抽水管道与圈养池连接;水生植物养殖池一侧设置有充氧泵,充氧泵通过充氧管道分别连接抽水管道和微孔充气管,微孔充气管位于圈养池底部,圈养池内还设置有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圈养池上端设置有撒饵机,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撒饵机、充氧泵、潜水泵均与蓄电电池线路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圈养池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为圈养池横截面的二分之一,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电池线路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充氧管道呈水平状切入抽水管道内且其切入夹角为38度。
8.进一步的,所述圈养池呈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且其高度为2~2.5米,圈养池的内径为15~30米。
9.进一步的,所述圈养池内的水位低于圈养池顶端20~30cm。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污口底端与排污管道顶端之间设置有排污控制阀。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圈养池与水生植物养殖池相结合的设计,使得循环养殖系统不需要源源不断的供水即可完成养殖工作,同时,该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完全适用于建立在山坡上,加大了山坡利用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山坡上不能够进行水产养殖工作的问题;另
一方面,其通过在排污管道中设置水轮发电机的设计,使得循环养殖系统在不断工作的同时,也将排污水的势能转化为了电能,从而加以利用,减小了循环养殖系统的工作消耗,并且圈养池内设置有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完全实现了循环养殖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使得不需要太多管控人员即可完成养殖管理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支出,给水产养殖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6.如图1所示,一种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圈养池2,圈养池2呈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且其高度为2~2.5米,圈养池2的内径为15~30米,圈养池2内的水位低于圈养池顶端20~30cm,圈养池2建在山坡中部或山坡顶部,所述圈养池2底部设置有防逃栅栏14且防逃栅栏14下方设置有与圈养池2底部相连的斜面状排污口15,排污口15底端连接排污管道19,排污管道19底部设置有水轮发电机18,水轮发电机18线路连接蓄电电池17,排污管道19末端连接有固液分离机11,固液分离机11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发酵处理池20和水生植物养殖池10,固液分离机11与水生植物养殖池10之间的管道内可以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过滤装置(图中未画出)以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发酵处理池20和水生植物养殖池10均建在山坡底部,水生植物养殖池10内放置有潜水泵9,潜水泵9通过抽水管道6与圈养池2连接;水生植物养殖池10一侧设置有充氧泵8,充氧泵8通过充氧管道7分别连接抽水管道6和微孔充气管5,微孔充气管5位于圈养池2底部,圈养池2内还设置有水位监控仪3、水温控制器4、溶氧检测仪13,圈养池2上端设置有撒饵机1,水位监控仪3、水温控制器4、溶氧检测仪13、撒饵机1、充氧泵8、潜水泵9均与蓄电电池17线路连接。
17.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圈养池中的鱼类排泄物均从排污口进入排污管道,经过固液分离机的分离操作后,液体进入水生植物养殖池进行水生植物养殖,固体进入发酵处理池发酵成为农用化肥等物质,水生植物养殖池底部的潜水泵将水生植物养殖池内的水重新泵入圈养池内,完成水流循环,在进行了水产养殖的同时增加了水生植物等副产品,促进了养殖水的流动性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8.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圈养池与水生植物养殖池相结合的设计,使得循环养殖系统不需要源源不断的供水即可完成养殖工作,同时,该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完全适用于建立
在山坡上,加大了山坡利用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山坡上不能够进行水产养殖工作的问题;另一方面,其通过在排污管道中设置水轮发电机的设计,使得循环养殖系统在不断工作的同时,也将排污水的势能转化为了电能,从而加以利用,减小了循环养殖系统的工作消耗,并且圈养池内设置有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完全实现了循环养殖系统的现代化管理,使得不需要太多管控人员即可完成养殖管理操作,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支出,给水产养殖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所述圈养池2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12,太阳能电池板12的面积为圈养池2横截面的二分之一,太阳能电池板12与蓄电电池17线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既可以对蓄电池进行供电,减少本实用新型运行过程中的电力消耗,又可以在夏天天气较热时供圈养池中的鱼躲在下面乘凉,一举两得,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20.所述充氧管道7呈水平状切入抽水管道6内且其切入夹角为38度。该设计使得可以给不断循环的水进行充氧,并且充氧管道斜切进入抽水管道可以加大抽水管道内圈养池水的溶氧率,从而增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效果。
21.所述排污口15底端与排污管道19顶端之间设置有排污控制阀16。排污控制阀可以控制排污水的排放速率,从而通过水轮发电机最大程度的将排污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提高了水轮发电机的发电量,进一步减少了循环养殖系统运行时的电力消耗。
22.养殖模式的设计与管理
23.以一个土地面积为700/800平米的圈养池为例,设计产量16-32吨,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重量及规格大小计算出放养密度,以目前常见的四大家鱼中的草鱼为例(本圈养系统可养殖、任何淡水驯化开口吃颗粒饲料的淡水鱼类,以浮游动物和浮游生物、为饵料的淡水鱼目前为止还在养殖实验阶段)。
24.步骤1、设定圈养池和水生植物池的水位;加注水到草鱼养殖所需的最佳水位。温度、容氧设定到本阶段鱼体规格大小、所需的最佳状态。水生植物池、种植当地草鱼适口的水生植物或水上蔬菜、如水葫芦、浮萍、空心菜、生菜等等。(不同品种规格的鱼类,对温度、容氧、水深等等指标各不相同)
25.步骤2、放苗;以一龄草鱼苗种150克~250克每尾最佳、每圈养池投放11200千克,在生长各阶段、保证最佳的温度、容氧、水位的情况下,按每天四次投喂;即7:30分、10:30分、13:30分、16:30分,做到每天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每天的投饵量按当地的、池塘养殖生长最高峰的投饵基数投喂,3个月可以出一批鱼,一年四批次。应用本系统养殖草鱼,年亩产量是常规池塘、水库养殖的8-32倍。
技术特征:
1.一种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圈养池,圈养池建在山坡中部或山坡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养池底部设置有防逃栅栏且防逃栅栏下方设置有与圈养池底部相连的斜面状排污口,排污口底端连接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底部设置有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线路连接蓄电电池,排污管道末端连接有固液分离机,固液分离机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发酵处理池和水生植物养殖池,发酵处理池和水生植物养殖池均建在山坡底部,水生植物养殖池内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抽水管道与圈养池连接;水生植物养殖池一侧设置有充氧泵,充氧泵通过充氧管道分别连接抽水管道和微孔充气管,微孔充气管位于圈养池底部,圈养池内还设置有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圈养池上端设置有撒饵机,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撒饵机、充氧泵、潜水泵均与蓄电电池线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养池上端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为圈养池横截面的二分之一,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电池线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氧管道呈水平状切入抽水管道内且其切入夹角为38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养池呈顶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状且其高度为2~2.5米,圈养池的内径为15~30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养池内的水位低于圈养池顶端20~30c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底端与排污管道顶端之间设置有排污控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以建在山坡上的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圈养池,圈养池建在山坡中部或山坡顶部,圈养池底部设置有防逃栅栏且防逃栅栏下方设置有与圈养池底部相连的斜面状排污口,排污口底端连接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底部设置有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线路连接蓄电电池,排污管道末端连接有固液分离机,固液分离机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发酵处理池和水生植物养殖池,发酵处理池和水生植物养殖池均建在山坡底部,水生植物养殖池内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抽水管道与圈养池连接;水生植物养殖池一侧设置有充氧泵,充氧泵通过充氧管道分别连接抽水管道和微孔充气管,圈养池内还设置有水位监控仪、水温控制器、溶氧检测仪,圈养池上端设置有撒饵机。设置有撒饵机。设置有撒饵机。
技术研发人员:罗在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在勇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