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2-10  136



    1.本实用新型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涉及半导体加工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2.整流桥,一种将ac电源转换为dc电源的半导体。现有生产整流桥的企业在对整流桥外壳注塑时,大部分采用的是摆盘式模具进行注塑,由于摆盘式模具在注塑之前需要将整流桥焊接脚按一定尺寸进行剪切、然后摆入模具托盘当中、盖好上盖、最后放入注塑机当中进行注塑、注塑过后还得脱模,费工费时、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自动定位循环注塑的设施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解决了上述困难,采用长方形的机架,在机架上面右边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下模、在下模的上面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上模、在上模的前方及后方的两端分别水平设置了一个长方形的托架、四个托架的底部分别通过一个升降油缸与下方的机架连接,在上模上面的中央垂直设置了圆筒状的下料管、在下料管的上面垂直设置了进料油缸,在机架上面左边的后方横向垂直设置了长方形的立板、在立板后面的上方纵向设置了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前方的中轴上面设置了圆柱形的主动轮、在立板前面的下方纵向设置了圆柱形的从动轮。
    4.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包括机架、下模、上模、托架、升降油缸、进料管、进料油缸、下料管、料斗、加热环、立板、主动轮、从动轮、伺服电机、带状焊接脚、进料通道、电控换向阀、高压油管、控制箱、电源、多路控制器、显示屏、电源线;
    5.所述机架为长方形、横向水平设置于地面,机架上面右边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下模,机架上面左边的后方横向垂直设置了立板;
    6.所述下模为长方体形状、上面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条状的凹槽、凹槽内部的后方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模槽;
    7.所述上模为长方体形状、底部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条状的凹槽、凹槽内部的后方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模槽,上模内部后方的下方横向水平设置了圆筒状的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前方分别通过直径0.5-2mm的小孔与上模底部的所有模槽连接、进料通道中部的上方为中空圆锥形的椎管并且延伸至上模的顶部,上模前面及后面的两边分别纵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托架、四个托架底部的中央分别通过一根圆柱形的升降油缸垂直向下与机架的上面连接;
    8.所述进料管为圆筒状、垂直设置于进料通道椎管的上面,进料管的上面垂直设置了圆柱形的进料油缸、进料油缸下方的活塞杆向下延伸至进料管的内部;
    9.所述下料管为圆筒状、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于进料管的中部,下料管的底部与进料管的内部相通,下料管中部的上面设置了螺旋形的加热环,下料管顶端的上面垂直设置了圆锥形的料斗;
    10.所述立板为长方形、后面上方的中央纵向设置了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前面的中轴向前延伸至立板的前面、中轴的上面设置了橡胶制成的圆柱形主动轮,立板前面下方的中央纵向设置了橡胶制成的圆柱形从动轮、从动轮的内部通过两个轴承及一根中轴与立板连接;
    11.所述带状焊接脚为长条状、上面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缺口,带状焊接脚的左边与剪切机连接、中部穿过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隙、右边穿过下模和上模之间的凹槽、右顶端与托盘连接;
    12.所述电控换向阀设置于机架的内部,电控换向阀的前通道及后通道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四根升降油缸以及进料油缸的上腔和下腔连接,电控换向阀的进油口通过高压油管与泵站连接;
    13.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流水线的配电柜上面,控制箱的前面设置了显示屏、内部设置了电源、多路控制器;
    14.所述电源通过电源线与多路控制器连接,多路控制器分别通过电源线与显示屏、加热环、伺服电机、电控换向阀连接。
    15.进一步,所述上模底部的模槽与下模上面的模槽相互垂直、并且尺寸大小及数量均相等。
    16.进一步,所述四根升降油缸的下腔通过高压油管并联,四根升降油缸的上腔通过高压油管并联。
    17.进一步,所述进料油缸的活塞杆直径与进料管的内部直径相等。
    18.进一步,所述主动轮的底部与从动轮的上面之间的间隙为1-5mm。
    19.有益效果:现有生产整流桥的企业在对整流桥外壳注塑时,大部分采用的是摆盘式模具进行注塑,由于摆盘式模具在注塑之前需要将整流桥焊接脚按一定尺寸进行剪切、然后摆入模具托盘当中、盖好上盖、最后放入注塑机当中进行注塑、注塑过后还得脱模,费工费时、效率低下。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采用长方形的机架,在机架上面右边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下模、在下模的上面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上模、在上模的前方及后方的两端分别水平设置了一个长方形的托架、四个托架的底部分别通过一个升降油缸与下方的机架连接,在上模上面的中央垂直设置了圆筒状的下料管、在下料管的上面垂直设置了进料油缸,在机架上面左边的后方横向垂直设置了长方形的立板、在立板后面的上方纵向设置了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前方的中轴上面设置了圆柱形的主动轮、在立板前面的下方纵向设置了圆柱形的从动轮,上述实现了可以自动定位循环注塑的设施。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的主视图;
    21.图2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上模、进料管、进料油缸、下料管、进料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升降油缸、进料油缸、电控换向阀、高压油管的连接示意图;
    24.图5为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的电路示意图;
    25.图中标记为,机架1、下模2、上模3、托架4、升降油缸5、进料管6、进料油缸7、下料管8、料斗9、加热环10、立板11、主动轮12、从动轮13、伺服电机14、带状焊接脚15、进料通道16、
    电控换向阀17、高压油管18、控制箱19、电源20、多路控制器21、显示屏22、电源线23。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及构造进行详细描述:
    27.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下模2、上模3、托架4、升降油缸(16mpa、>3t)5、进料管6、进料油缸(16mpa、>1t)7、下料管8、料斗9、加热环(ac220v/2-5kw)10、立板11、主动轮12、从动轮13、伺服电机(ac220v/0.3-1kw)14、带状焊接脚15、进料通道16、电控换向阀(16mpa、dc12v/5a)17、高压油管(16mpa)18、控制箱19、电源(ac220v/30a)20、多路控制器(ac220v/30a/dc12v/10a)21、显示屏(dc12v/2a)22、电源线23;
    28.所述机架1为长方形、横向水平设置于地面,机架1上面右边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下模2,机架1上面左边的后方横向垂直设置了立板11;
    29.所述下模2为长方体形状、上面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条状的凹槽、凹槽内部的后方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模槽;
    30.所述上模3为长方体形状、底部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条状的凹槽、凹槽内部的后方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模槽,上模3内部后方的下方横向水平设置了圆筒状的进料通道16、进料通道16的前方分别通过直径0.5-2mm的小孔与上模3底部的所有模槽连接、进料通道16中部的上方为中空圆锥形的椎管并且延伸至上模3的顶部,上模3前面及后面的两边分别纵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托架4、四个托架4底部的中央分别通过一根圆柱形的升降油缸5垂直向下与机架1的上面连接;
    31.所述进料管6为圆筒状、垂直设置于进料通道16椎管的上面,进料管6的上面垂直设置了圆柱形的进料油缸7、进料油缸7下方的活塞杆向下延伸至进料管6的内部;
    32.所述下料管8为圆筒状、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于进料管6的中部,下料管8的底部与进料管6的内部相通,下料管8中部的上面设置了螺旋形的加热环10,下料管8顶端的上面垂直设置了圆锥形的料斗9;
    33.所述立板11为长方形、后面上方的中央纵向设置了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前面的中轴向前延伸至立板11的前面、中轴的上面设置了橡胶制成的圆柱形主动轮12,立板11前面下方的中央纵向设置了橡胶制成的圆柱形从动轮13、从动轮13的内部通过两个轴承及一根中轴与立板11连接;
    34.所述带状焊接脚15为长条状、上面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缺口,带状焊接脚15的左边与剪切机连接、中部穿过主动轮12与从动轮13之间的间隙、右边穿过下模2和上模3之间的凹槽、右顶端与托盘连接;
    35.所述电控换向阀17设置于机架1的内部,电控换向阀17的前通道及后通道分别通过高压油管18与四根升降油缸5以及进料油缸7的上腔和下腔连接,电控换向阀17的进油口通过高压油管18与泵站连接;
    36.所述控制箱19设置于流水线的配电柜上面,控制箱19的前面设置了显示屏22、内部设置了电源20、多路控制器21;
    37.所述电源20通过电源线23与多路控制器21连接,多路控制器21分别通过电源线23与显示屏22、加热环10、伺服电机14、电控换向阀17连接。
    38.进一步,所述上模3底部的模槽与下模2上面的模槽相互垂直、并且尺寸大小及数
    量均相等。
    39.进一步,所述四根升降油缸5的下腔通过高压油管18并联,四根升降油缸5的上腔通过高压油管18并联。
    40.进一步,所述进料油缸7的活塞杆直径与进料管6的内部直径相等。
    41.进一步,所述主动轮12的底部与从动轮13的上面之间的间隙为1-5mm。
    42.根据上述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在使用时,工人先向料斗里面加入树脂颗粒,然后开启电源、点击显示屏上面的工作键,此时、多路控制器控制加热环开始对下料管及下料管内部的树脂颗粒进行加热,5-8分钟后、多路控制器控制电控换向阀通过液压油驱动四根升降油缸的上腔迫使活塞杆拉动上模向下运行使上模将下模压紧、多路控制器再控制电控换向阀通过液压油驱动进料油缸的上腔迫使活塞杆向下运行将进入进料管内部已融化的树脂颗粒推入进料通道里面、树脂经进料通道分别进入到下模及上模之间的模槽里面将带状焊接脚的端部及芯片包裹住,10-20s过后、多路控制器控制电控换向阀通过液压油驱动进料油缸的下腔迫使活塞杆向上运行退回原位、多路控制器再控制电控换向阀通过液压油驱动四根升降油缸的下腔迫使活塞杆推动上模向上复位同时松开下模及已注好的连体整流桥,15-20s后、已注好的连体整流桥稍作冷却与模槽脱离、多路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主动轮顺时针缓慢旋转、主动轮在旋转时拉动连体整流桥向左移动一个下模的长度然后急停,此时、多路控制器再次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控制电控换向阀及伺服电机工作。
    43.上述未详细描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包括机架、下模、上模、托架、升降油缸、进料管、进料油缸、下料管、料斗、加热环、立板、主动轮、从动轮、伺服电机、带状焊接脚、进料通道、电控换向阀、高压油管、控制箱、电源、多路控制器、显示屏、电源线;所述机架为长方形、横向水平设置于地面,机架上面右边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下模,机架上面左边的后方横向垂直设置了立板;所述下模为长方体形状、上面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条状的凹槽、凹槽内部的后方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模槽;所述上模为长方体形状、底部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条状的凹槽、凹槽内部的后方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模槽,上模内部后方的下方横向水平设置了圆筒状的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前方分别通过直径0.5-2mm的小孔与上模底部的所有模槽连接、进料通道中部的上方为中空圆锥形的椎管并且延伸至上模的顶部,上模前面及后面的两边分别纵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托架、四个托架底部的中央分别通过一根圆柱形的升降油缸垂直向下与机架的上面连接;所述进料管为圆筒状、垂直设置于进料通道椎管的上面,进料管的上面垂直设置了圆柱形的进料油缸、进料油缸下方的活塞杆向下延伸至进料管的内部;所述下料管为圆筒状、左高右低倾斜设置于进料管的中部,下料管的底部与进料管的内部相通,下料管中部的上面设置了螺旋形的加热环,下料管顶端的上面垂直设置了圆锥形的料斗;所述立板为长方形、后面上方的中央纵向设置了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前面的中轴向前延伸至立板的前面、中轴的上面设置了橡胶制成的圆柱形主动轮,立板前面下方的中央纵向设置了橡胶制成的圆柱形从动轮、从动轮的内部通过两个轴承及一根中轴与立板连接;所述带状焊接脚为长条状、上面均匀设置了长方形的缺口,带状焊接脚的左边与剪切机连接、中部穿过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隙、右边穿过下模和上模之间的凹槽、右顶端与托盘连接;所述电控换向阀设置于机架的内部,电控换向阀的前通道及后通道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四根升降油缸以及进料油缸的上腔和下腔连接,电控换向阀的进油口通过高压油管与泵站连接;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流水线的配电柜上面,控制箱的前面设置了显示屏、内部设置了电源、多路控制器;所述电源通过电源线与多路控制器连接,多路控制器分别通过电源线与显示屏、加热环、伺服电机、电控换向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上模底部的模槽与下模上面的模槽相互垂直、并且尺寸大小及数量均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四根升降油缸的下腔通过高压油管并联,四根升降油缸的上腔通过高压油管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进料油缸的活塞杆直径与进料管的内部直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其特征是主动轮的底部与从动轮的上面之间的间隙为1-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整流桥外壳循环注塑设施涉及半导体加工设施领域,采用长方形的机架,在机架上面右边的中央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下模、在下模的上面横向水平设置了长方形的上模、在上模的前方及后方的两端分别水平设置了一个长方形的托架、四个托架的底部分别通过一个升降油缸与下方的机架连接,在上模上面的中央垂直设置了圆筒状的下料管、在下料管的上面垂直设置了进料油缸,在机架上面左边的后方横向垂直设置了长方形的立板、在立板后面的上方纵向设置了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前方的中轴上面设置了圆柱形的主动轮、在立板前面的下方纵向设置了圆柱形的从动轮。向设置了圆柱形的从动轮。向设置了圆柱形的从动轮。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君 蒋金敏 吴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力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2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