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基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是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用于控制电路,继电器在安装时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基座之间进行组装,继电器基座随社会不断的发展,其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
3.目前的继电器的基座,如公开号cn20150409u的专利,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继电器的基座,在该基座内开有分别供接触系统中的动触片插脚、静触片嵌入的第一、第二定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定位槽中至少其中之一定位槽的侧面比开有供胶水渗透的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定位槽侧面上的缺口,在嵌入动触片插脚、静触片后,可以往各缺口中注入胶水,等注入的胶水凝固后,即可以起到固定静触片、动触片插脚的作用,以进一步稳定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不便对继电器安装后与基座之间的进行稳定,后期使用时若继电器出现松动后,不利于继电器使用;
5.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基座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6.1.现有的此类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在使用时由于不便对所安装的继电器进行稳固,后期易出现松动问题,影响继电器使用;
7.2.现有的此类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在与外部支架之间进行安装时,通常采用多个螺钉将其与之间之间进行固定,使其不便安装;
8.3.现有的此类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在后期遇到与其他物体之间出现相互撞击时,由于基座采用塑料制作,在强有力的撞击或挤压下,易使其出现损坏,若出现损坏不可继续使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基座稳固性不佳、不便安装以及强度不佳的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包括本体和插接孔,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本体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稳固结构,所述本体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结构。
11.优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弹簧、波动板、插销以及连杆,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本体底端的两侧,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贯穿有连杆,且连杆的一端固定有波动板,且波动板的底端固定有插销,所述固定板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弹簧。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宽度与本体的宽度相适配,所述连杆通过第一弹簧构成复位结构。
13.优选的,所述稳固结构包括连接杆、夹持板、固定架、第二弹簧以及安装孔,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本体两端的顶端,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均贯穿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架下方连接杆的底端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连接杆的顶端活动有夹持板,且夹持板内部贯穿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安装孔。
14.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俯视为圆形设置,所述夹持板通过第二弹簧构成复位结构。
15.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节点、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的交叉处设置有节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不仅实现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带有稳定结构、实现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便于安装以及增强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的强度;
17.(1)通过设置有连接杆、夹持板、固定架以及第二弹簧,通过在本体的两端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连接杆,造成本体上方设置有四个夹持板,先将夹持板向外旋转,再将继电器安装,完成后,将夹持板上拉,再将其旋转复位,夹持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与继电器的顶端相贴合,通过四个夹持板共同的作用下,提高继电器安装的稳定性,实现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带有稳定结构;
18.(2)通过设置有固定板、第一弹簧、波动板、插销以及连杆,通过在本体底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两端均安装有波动板和插销,在需要安装时通过对波动板波动缩小插销与本体之间距离,当本体摆放在合适位置后,松开波动板,使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波动板和插销同时向外延伸,插销插入至安装架的卡槽中,实现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便于安装;
19.(3)通过设置有节点、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通过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为网格状分布,第二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交叉处通过节点进行固定,在后期遇到物体撞击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抗击性,从而并受到撞击出现损坏问题,增强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的强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本体;2、安装结构;201、固定板;202、第一弹簧;203、波动板;204、插销;205、连杆;3、稳固结构;301、连接杆;302、夹持板;303、固定架;304、第二弹簧;305、安装孔;4、加强结构;401、节点;402、第一加强筋;403、第二加强筋;5、紧固螺钉;6、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包括本体1和插接孔6,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4,加强结构4包括节点401、第一加强筋402以及第二加强筋403,第一加强筋402设置于本体1的内部,第一加强筋4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03,第二加强筋403和第一加强筋402的交叉处设置有节点401;
28.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在后期遇到强有力的撞击时,通过第二加强筋403和第一加强筋402共同的作用下,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抗击性,第一加强筋402和第二加强筋403之间通过节点401固定,提高第一加强筋402和第二加强筋403之间的牢固性,因此通过节点401、第一加强筋402以及第二加强筋403共同的作用下,避免受外部一定程度下撞击或挤压时,本体1出现损坏,后期不可继续使用;
29.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孔6,本体1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钉5,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稳固结构3,稳固结构3包括连接杆301、夹持板302、固定架303、第二弹簧304以及安装孔305,固定架303固定于本体1两端的顶端,固定架303的两侧均贯穿有连接杆301,固定架303下方连接杆301的底端缠绕有第二弹簧304,连接杆301的顶端活动有夹持板302,且夹持板302内部贯穿有与连接杆301相适配的安装孔305,夹持板302俯视为圆形设置,夹持板302的底端设置有防护垫,通过防护垫对继电器进行防护,避免夹持力度过大,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夹持板302通过第二弹簧304构成复位结构;
30.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将夹持板302向外旋转,再将继电器进行安装,继电器完成安装后,将夹持板302上拉,第二弹簧304呈收缩状态,再将夹持板302旋转复位,松开夹持板302使其在第二弹簧304的作用下与继电器的上表面紧密贴合,由于夹持板302的底端设置有防护软胶,从而避免对继电器的上表面造成损坏,通过将四个夹持板302均与继电器上表面的两端的两侧进行夹持,提高继电器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在后期使用时,若出现松动,不利于继电器运作;
31.本体1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结构2,安装结构2包括固定板201、第一弹簧202、波动板203、插销204以及连杆205,固定板201固定于本体1底端的两侧,固定板201的两端均贯穿有连杆205,且连杆205的一端固定有波动板203,且波动板203的底端固定有插销204,插销204上表面的一侧为斜面设置,能够提高插接的准确性,固定板201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弹簧202,固定板201的宽度与本体1的宽度相适配,连杆205通过第一弹簧202构成复位结构;
32.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在安装时,对波动板203向本体1波动,插销204与本体1之间距离缩小,将本体1摆放在安装位置处时,松开波动板203,波动板203在第一弹簧202的作用下通过连杆205复位,复位后插销204插入至外部安装架的卡槽中,通过多个插销204与外部安装架之间相互卡接的情况下,完成本体1安装,同时提高本体1安装后的稳固性。
33.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本体1与继电器之间进行安装,安装时,先将多个夹持板302均旋转向外,再将继电器通过与插接孔6插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完成安装后,将夹持板
302向上拉动,再将夹持板302旋转部分处于继电器的上方,缓慢松开夹持板302,使其在第二弹簧304的作用下向外移动,直至夹持板302与继电器紧密贴合,通过多个夹持板302共同的作用下,提高继电器安装的稳定性;
34.其次在将本体1与外部安装架之间进行安装,安装前,将波动板203向本体1波动,缩小第二弹簧304与本体1之间的距离,再将本体1摆放至外部安装架上方,使插销204与安装架上方的卡槽一一对应,随后松开波动板203,在第一弹簧202的作用下使插销204插入至外部安装架上方的卡槽中,通过多个插销204共同的作用下提高本体1安装后的稳固性;
35.最后将继电器与外部电源连接,继电器开始正常运作,若后期与外部其它物体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挤压下,通过节点401、第一加强筋402以及第二加强筋403共同的作用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挤压效果,避免本体1出现损坏,不可继续使用,最终完成该继电器用基座的使用工作。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包括本体(1)和插接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4),所述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孔(6),所述本体(1)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钉(5),所述本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稳固结构(3),所述本体(1)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结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固定板(201)、第一弹簧(202)、波动板(203)、插销(204)以及连杆(205),所述固定板(201)固定于本体(1)底端的两侧,所述固定板(201)的两端均贯穿有连杆(205),且连杆(205)的一端固定有波动板(203),且波动板(203)的底端固定有插销(204),所述固定板(201)内部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弹簧(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1)的宽度与本体(1)的宽度相适配,所述连杆(205)通过第一弹簧(202)构成复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结构(3)包括连接杆(301)、夹持板(302)、固定架(303)、第二弹簧(304)以及安装孔(305),所述固定架(303)固定于本体(1)两端的顶端,所述固定架(303)的两侧均贯穿有连接杆(301),所述固定架(303)下方连接杆(301)的底端缠绕有第二弹簧(304),所述连接杆(301)的顶端活动有夹持板(302),且夹持板(302)内部贯穿有与连接杆(301)相适配的安装孔(30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302)俯视为圆形设置,所述夹持板(302)通过第二弹簧(304)构成复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4)包括节点(401)、第一加强筋(402)以及第二加强筋(403),所述第一加强筋(402)设置于本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加强筋(4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403),所述第二加强筋(403)和第一加强筋(402)的交叉处设置有节点(4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包括本体和插接孔,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结构,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插接孔,本体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紧固螺钉,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稳固结构,本体底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连接杆、夹持板、固定架以及第二弹簧,通过在本体的两端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两侧设置有连接杆,造成本体上方设置有四个夹持板,先将夹持板向外旋转,再将继电器安装,完成后,将夹持板上拉,再将其旋转复位,夹持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与继电器的顶端相贴合,通过四个夹持板共同的作用下,提高继电器安装的稳定性,实现了该继电器用稳定结构的基座带有稳定结构。的基座带有稳定结构。的基座带有稳定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兵 王小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川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