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挡墙护岸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2-14  96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挡墙护岸。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越来越重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众多河道护岸开始改造优化,河道护岸的建设也由传统的硬质护岸向生态型护岸过渡。生态型护岸是指在硬质护岸上设置生态框的护岸结构,生态框可以为鱼类提供栖息地,也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条件。生态型护岸不仅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施工便捷和经济性因素,综合发挥生态护岸的环保优势。
    3.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1272650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挡墙护岸,包括边坡、砼基础、边坡底部、夯实土层、碎石反滤层、无纺土工布层和生态垫层;生态垫层包括铺设在夯实土层上的预制砼框架,每个预制混凝土框上均安装有预制生态框;预制混凝土框整体上呈长方体形结构,且预制混凝土框的拐角处连接有插入至夯实土层内的紧固件,预制混凝土框内设有生态框槽,预制生态框通过预制混凝土框安装在预制砼框架上,在预制混凝土框的四个侧边中,有两个侧边上设有框架定位槽,另两个侧边上设有与所述框架定位槽对应的框架定位凸起。该护岸结构稳定性较高,施工成本较低,施工周期较短,人力成本较低,非常适合于生态旅游项目。但是该护岸的生态框需要使用预制混凝土框进行固定,增加了护岸的建设成本。
    4.另外还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11048536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水土流失阶梯式生态框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设置于河道岸边,护岸结构包括钢筋砼护岸底座,底座上设置一种抗水土流失阶梯式生态框,生态框上设置有绿化景观,生态框顶标高和护岸顶标高齐平,坡顶设置有防汛通道。该护岸包括一种抗水土流失的生态框,生态框能种植绿化,外形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生态框外部前缘设有挡土结构,内部固定有三维水土保护毯,能够有效防止护岸水土流失情况的产生;生态框设置有2级抗滑齿坎,可以形成不同阶梯组合,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坡比的护岸。但是该护岸没有考虑到河道水位的变化,进而需要设置不同的生态框。
    5.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生态挡墙护岸,既能满足护岸的结构安全性要求,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生态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挡墙护岸。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生态挡墙护岸,包括边坡、砼基础和生态框挡墙,所述生态框挡墙沿所述边坡的斜面设置,所述砼基础设置于所述边坡和所述生态框挡墙的底部;所述砼基础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底部的部分为斜面,用于支撑所述生态框挡墙;
    9.所述边坡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回填层和碎石反滤层,所述生态框挡墙包括若干生态
    框,自下而上每两行生态框设置一层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的一端延伸至被上下两个生态框叠压住,所述土工格栅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回填层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砼基础的斜面与所述边坡的斜面垂直。
    11.进一步地,所述砼基础靠近河道的一侧设置抛石护脚,所述抛石护脚内铺设石块,增加护岸底部的重量;所述砼基础下方设置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下方设置换填块石充砂层。
    12.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框包括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上部的植草式生态框和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下部的鱼巢式生态框,所述鱼巢式生态框内回填碎石,所述植草式生态框内回填种植土。
    13.更进一步地,所述鱼巢式生态框远离边坡的侧面设置过鱼孔。
    14.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框的水平方向采用防腐螺栓连接,竖直方向采用插销定位。
    15.进一步地,所述回填层包括位于下部的回填砂层和位于上部的回填土层,所述回填砂层内铺设回填砂,所述回填砂使用土工布砂袋包裹。
    16.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框挡墙的顶部设置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延伸至所述碎石反滤层顶部。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在生态框之间设置土工格栅,土工格栅被上下两个生态框叠压住,土工格栅另一端延伸至回填层;土工格栅起到了预埋紧固件的作用,利用土工格栅与生态框之间的摩擦力,配合生态框之间的嵌合,防止生态框向外偏移,增加生态框的安全性。相比现有技术,省去了预埋件以及固定生态框的预制混凝土框,节省建设成本,减少施工时间。
    19.2.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框挡墙包括鱼巢式生态框和植草式生态框,不仅可以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位于常水位以上设置植草式生态框还可以提供绿植的生长环境,增加护岸的环保功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生态框挡墙,101-鱼巢式生态框,102-植草式生态框,2-碎石反滤层,3-回填层,301-回填砂层,302-回填土层,4-土工格栅,5-砼基础,6-碎石垫层,7-抛石护脚,8-换填块石充砂层,9-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左”、“右”、“前”、“后”、“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
    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挡墙护岸,包括边坡、砼基础5和生态框挡墙1,所述生态框挡墙1沿所述边坡的斜面设置,所述砼基础5设置于所述边坡和所述生态框挡墙1的底部;所述砼基础5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1底部的部分为斜面,用于支撑所述生态框挡墙1;
    26.所述边坡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回填层3和碎石反滤层2,所述生态框挡墙5包括若干生态框,自下而上每两行生态框设置一层土工格栅4,所述土工格栅4的一端延伸至被上下两个生态框叠压住,所述土工格栅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回填层3内。
    27.为了防止回填层3的材料流入生态框内,所述生态框挡墙1与所述碎石反滤层2之间还可以增加一层土工布。
    28.生态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每个生态框的底部设置凸台,生态框的顶部设置与所述凸台对应的凹槽,所述凸台恰好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土工格栅4被生态框叠压住,利用土工格栅4与生态框之间的摩擦力牵制生态框向外偏移,所述土工格栅4起到了预埋紧固件的作用。
    29.进一步地,所述砼基础5的斜面与所述边坡的斜面垂直,所述砼基础5采用c25混凝土一体成型。
    30.进一步地,所述砼基础5靠近河道的一侧设置抛石护脚7,所述抛石护脚7内铺设石块,增加护岸底部的重量;所述砼基础5下方设置碎石垫层6,所述碎石垫层6下方设置换填块石充砂层8。
    31.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框包括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上部的植草式生态框102和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下部的鱼巢式生态框101,所述鱼巢式生态框101内回填碎石,所述植草式生态框102内回填种植土。
    32.鱼巢式生态框101内回填碎石的粒径为200mm,以便提供足够的缝隙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如果不考虑鱼类栖息,鱼巢式生态框内回填碎石的粒径根据科学计算获得,使用150mm-200mm粒径的河卵石。植草式生态框102内回填种植土之前需在开口处铺设土工布,防止水土流失。
    33.更进一步地,所述鱼巢式生态框101远离边坡的侧面设置过鱼孔。
    34.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框的水平方向采用防腐螺栓连接,生态框的顶部设置连接孔,相邻两个连接孔内穿过双头螺柱,双头螺柱两侧使用螺母、防腐合金垫片和橡胶垫片进行紧固,所述生态框的竖直方向采用插销定位。
    35.进一步地,所述回填层3包括位于下部的回填砂层301和位于上部的回填土层302,所述回填砂层301内铺设回填砂,所述回填砂使用土工布砂袋包裹。
    36.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框挡墙1的顶部设置混凝土层9,所述混凝土层9延伸至所述碎石反滤层2顶部,混凝土层9的上表面为水平面。
    37.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挡墙护岸,包括边坡、砼基础和生态框挡墙,所述生态框挡墙沿所述边坡的斜面设置,所述砼基础设置于所述边坡和所述生态框挡墙的底部;所述砼基础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底部的部分为斜面,用于支撑所述生态框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回填层和碎石反滤层,所述生态框挡墙包括若干生态框,自下而上每两行生态框设置一层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的一端延伸至被上下两个生态框叠压住,所述土工格栅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回填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基础的斜面与所述边坡的斜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基础靠近河道的一侧设置抛石护脚,所述抛石护脚内铺设石块,增加护岸底部的重量;所述砼基础下方设置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下方设置换填块石充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包括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上部的植草式生态框和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下部的鱼巢式生态框,所述鱼巢式生态框内回填碎石,所述植草式生态框内回填种植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式生态框远离边坡的侧面设置过鱼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的水平方向采用防腐螺栓连接,竖直方向采用插销定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包括位于下部的回填砂层和位于上部的回填土层,所述回填砂层内铺设回填砂,所述回填砂使用土工布砂袋包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挡墙的顶部设置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延伸至所述碎石反滤层顶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挡墙护岸,包括边坡、砼基础和生态框挡墙,所述生态框挡墙沿所述边坡的斜面设置,砼基础设置于边坡和生态框挡墙的底部;砼基础的上表面位于所述生态框挡墙底部的部分为斜面;边坡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回填层和碎石反滤层,所述生态框挡墙包括若干生态框,自下而上每两行生态框设置一层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的一端延伸至被上下两个生态框叠压住,所述土工格栅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回填层内。本实用新型利用土工格栅与生态框之间的摩擦力,配合生态框之间的嵌合,防止生态框向外偏移,增加生态框的安全性。相比现有技术,省去了预埋件以及固定生态框的预制混凝土框,节省建设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 詹细松 邓繁 周李 詹晓敏 温宇 陈科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3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