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2-16  1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粘布混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


    背景技术:

    2.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既有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混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毛纺织物的成本,又不使毛纺织物的风格因粘胶纤维的混入而降低。
    3.混纺涤粘布使用较为广泛,但是大部分都是采用单层的形式,其本身的弹力性能不佳,导致其强度较小,使用寿命较短,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且其功能单一,长时间使用之后,布料表面容易破损,且穿戴的舒适度差,因此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包括保温层、上弹力层、下弹力层、上涤锦棉层、下涤锦棉层、上功能层和下功能层,所述上弹力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顶部,所述上涤锦棉层设置在所述上弹力层的顶部,所述上功能层设置在所述上涤锦棉层的顶部,所述下弹力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底部,所述下涤锦棉层设置在所述下弹力层的底部,所述下功能层设置在所述下涤锦棉层的底部。
    6.优选的,所述上功能层由耐磨层、隔水层和上抗菌层组成,所述隔水层设置在所述上抗菌层的顶部,所述耐磨层设置在所述隔水层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下功能层由下抗菌层、吸湿透气层和亲肤层组成,所述吸湿透气层设置在所述亲肤层的顶部,所述下抗菌层设置在所述吸湿透气层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上弹力层和所述下弹力层均通过涤纶纤维、氨纶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而成,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棉纤维。
    9.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为碳纤维纺织层,所述隔水层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层。
    10.优选的,所述下抗菌层采用竹炭纤维制作而成,所述吸湿透气层采用亚麻纤维制作而成,所述亲肤层采用蛋白纤维制作而成。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在上涤锦棉层和下涤锦棉层之间设置有上弹力层、保温层和下弹力层,使得本面料的弹性恢复能力强,强度高,且具有保温性能,同时通过设置有上功能层和下功能层,使得本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强,使用寿命长且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保温层;2、上弹力层;3、下弹力层;4、上涤锦棉层; 5、下涤锦棉层;6、上功能层;7、下功能层;61、耐磨层;62、隔水层;63、上抗菌层;71、下抗菌层;72、吸湿透气层;73、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技术方案,包括保温层1、上弹力层2、下弹力层3、上涤锦棉层4、下涤锦棉层5、上功能层6和下功能层7,上弹力层2 设置在保温层1的顶部,上涤锦棉层4设置在上弹力层2的顶部,上功能层6设置在上涤锦棉层4的顶部,下弹力层3设置在保温层1的底部,下涤锦棉层5设置在下弹力层3的底部,下功能层7设置在下涤锦棉层5的底部。
    18.优选的,上功能层6由耐磨层61、隔水层62和上抗菌层63组成,隔水层62设置在上抗菌层63的顶部,耐磨层61设置在隔水层62的顶部。
    19.优选的,下功能层7由下抗菌层71、吸湿透气层72和亲肤层73 组成,吸湿透气层72设置在亲肤层73的顶部,下抗菌层71设置在吸湿透气层72的顶部。
    20.优选的,上弹力层2和下弹力层3均通过涤纶纤维、氨纶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而成,进而可有效的提高面料的回弹性,增强其使用强度,保温层1的材质为棉纤维,使得面料保暖的效果好。
    21.优选的,耐磨层61为碳纤维纺织层,提高面料的耐磨性,隔水层62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层,隔水的效果好。
    22.优选的,下抗菌层71采用竹炭纤维制作而成,竹炭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的特点,进而能提高面料底层的抗菌性,吸湿透气层72采用亚麻纤维制作而成,亚麻的吸湿性好,能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20倍的水分,亲肤层73采用蛋白纤维制作而成,导湿透气,亲肤性能好。
    2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涤锦棉层和下涤锦棉层之间设置有上弹力层、保温层和下弹力层,上弹力层2和下弹力层3均通过涤纶纤维、氨纶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而成,保温层1的材质为棉纤维,使得本面料的弹性恢复能力强,强度高,且具有保温性能,同时通过设置有上功能层6和下功能层7,上功能层6由耐磨层61、隔水层 62和上抗菌层63组成,耐磨层61为碳纤维纺织层,隔水层62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层,上抗菌层63采用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的合成物制作而成,下功能层7由下抗菌层71、吸湿透气层72和亲肤层73 组成,下抗菌层71采用竹炭纤维制作而成,吸湿透气层72采用亚麻纤维制作而成,亲肤层73采用蛋白纤维制作而成,使得本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强,使用寿命长且舒适度高。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且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而且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包括保温层(1)、上弹力层(2)、下弹力层(3)、上涤锦棉层(4)、下涤锦棉层(5)、上功能层(6)和下功能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力层(2)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的顶部,所述上涤锦棉层(4)设置在所述上弹力层(2)的顶部,所述上功能层(6)设置在所述上涤锦棉层(4)的顶部,所述下弹力层(3)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的底部,所述下涤锦棉层(5)设置在所述下弹力层(3)的底部,所述下功能层(7)设置在所述下涤锦棉层(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功能层(6)由耐磨层(61)、隔水层(62)和上抗菌层(63)组成,所述隔水层(62)设置在所述上抗菌层(63)的顶部,所述耐磨层(61)设置在所述隔水层(62)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功能层(7)由下抗菌层(71)、吸湿透气层(72)和亲肤层(73)组成,所述吸湿透气层(72)设置在所述亲肤层(73)的顶部,所述下抗菌层(71)设置在所述吸湿透气层(7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力层(2)和所述下弹力层(3)均通过涤纶纤维、氨纶纤维和羊毛纤维混纺而成,所述保温层(1)的材质为棉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61)为碳纤维纺织层,所述隔水层(62)为聚四氟乙烯薄膜层。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抗菌层(71)采用竹炭纤维制作而成,所述吸湿透气层(72)采用亚麻纤维制作而成,所述亲肤层(73)采用蛋白纤维制作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纺双层涤粘锦棉弹力布,包括保温层、上弹力层、下弹力层、上涤锦棉层、下涤锦棉层、上功能层和下功能层,所述上弹力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顶部,所述上涤锦棉层设置在所述上弹力层的顶部,所述上功能层设置在所述上涤锦棉层的顶部,所述下弹力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底部,所述下涤锦棉层设置在所述下弹力层的底部,所述下功能层设置在所述下涤锦棉层的底部,所述上功能层由耐磨层、隔水层和上抗菌层组成,所述隔水层设置在所述上抗菌层的顶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弹性恢复能力强、强度高和在使用过程中,功能性强,使用寿命长且舒适度高的特点。度高的特点。度高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少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华兆林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3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