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2-22  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穿戴式智能设备于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史蒂夫
    ·
    曼基于apple-ii 6502型计算机研制的可穿戴计算机原型即是代表。随着物联网、智能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3.现有的穿戴式机器人多为半身式,穿戴不稳定,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全身式穿戴机器人,有助于骨骼的养护,可帮助腿部残疾的人行走、测量体温、心率等问题,通过控制器显示到智能显示屏或者智能设备,控制方便稳定。
    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包括脊椎调整板、肩带、腰带、腿侧调节装置、小腿调节装置、脚部穿戴装置,所述肩带正面设置有心率心跳检测装置,所述肩带固定于脊椎调整板顶端,所述脊椎调整板与腰带后侧连接,所述腰带上设置有主控制器,所述腿侧调节装置内侧设置有束缚带,所述腿侧调节装置连接于腰带两侧,所述小腿调节装置与腿侧调节装置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小腿调节装置垂直固定于脚部穿戴装置上方。
    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控制稳定,关节处弯曲灵活,对脊椎起到保保护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腰带上设置有带有卡止装置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下方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腿侧调节装置旋转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调节两侧滑块位置方便。
    9.进一步的,所述腿侧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旋转杆、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旋转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杆沿旋转杆与第一连接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沿第二旋转杆方向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腿部连接稳定,长度可调,起到支撑连接作用,所述第三伸缩杆与第二旋转杆之间设置有卡止结构,有助于滑动与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伸缩杆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连接有第四连接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旋转调整下方腿部的位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杆与小腿调节装置旋转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膝盖处弯曲方便。
    15.进一步的,所述小腿调节装置包括曲面滑动杆,纵向滑槽,所述曲面滑动杆沿纵向滑槽滑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调节小腿高度方便。
    17.进一步的,所述脚部穿戴装置上设置有束脚带,所述束脚带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粘贴脚步方便。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身腰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身腿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脊椎调整板;2、肩带;21、心率心跳检测装置;3、腰带;31、主控制器;32、滑动块;4、腿侧调节装置;41、第一连接杆;42、第二旋转杆;43、第三伸缩杆;44、第四连接杆;5、小腿调节装置;51、曲面滑动杆;52、纵向滑槽;6、脚部穿戴装置;61、束脚带;7、束缚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脊椎调整板1、肩带2、腰带3、腿侧调节装置4、小腿调节装置5、脚部穿戴装置6,所述肩带2正面设置有心率心跳检测装置21,所述肩带2固定于脊椎调整板1顶端,所述脊椎调整板1与腰带3后侧连接,所述腰带3上设置有主控制器31,所述腰带3上设置有带有卡止装置的滑动块32,所述滑动块32下方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腿侧调节装置4旋转连接,使得调节两侧滑块位置方便。
    26.所述腿侧调节装置4内侧设置有束缚带7,所述腿侧调节装置4连接于腰带3两侧,所述腿侧调节装置4包括第一连接杆41、第二旋转杆42、第三伸缩杆43,所述第一连接杆41与旋转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1底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杆42沿旋转杆与第一连接杆41旋转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43沿第二旋转杆42方向滑动连接,腿部连接稳定,长度可调,起到支撑连接作用,所述第三伸缩杆43与第二旋转杆42之间设置有卡止结构,有助于滑动与固定。所述第三伸缩杆43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连接有第四连接杆44,可旋转调整下方腿部的位置。
    27.所述小腿调节装置5与腿侧调节装置4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小腿调节装置5垂直固定于脚部穿戴装置6上方,控制稳定,关节处弯曲灵活,对脊椎起到保保护效果。所述第四连接杆44与小腿调节装置5旋转固定连接,膝盖处弯曲方便。所述小腿调节装置5包括曲面滑动杆51,纵向滑槽52,所述曲面滑动杆51沿纵向滑槽52滑动,调节小腿高度方便。
    28.所述脚部穿戴装置6上设置有束脚带61,所述束脚带61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粘贴脚步方便。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脊椎调整板、肩带、腰带、腿侧调节装置、小腿调节装置、脚部穿戴装置,所述肩带正面设置有心率心跳检测装置,所述肩带固定于脊椎调整板顶端,所述脊椎调整板与腰带后侧连接,所述腰带上设置有主控制器,所述腿侧调节装置内侧设置有束缚带,所述腿侧调节装置连接于腰带两侧,所述小腿调节装置与腿侧调节装置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小腿调节装置垂直固定于脚部穿戴装置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上设置有带有卡止装置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下方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腿侧调节装置旋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腿侧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旋转杆、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旋转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杆沿旋转杆与第一连接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沿第二旋转杆方向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伸缩杆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连接有第四连接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杆与小腿调节装置旋转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调节装置包括曲面滑动杆,纵向滑槽,所述曲面滑动杆沿纵向滑槽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穿戴装置上设置有束脚带,所述束脚带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机器人,包括脊椎调整板、肩带、腰带、腿侧调节装置、小腿调节装置、脚部穿戴装置,所述肩带正面设置有心率心跳检测装置,所述肩带固定于脊椎调整板顶端,所述脊椎调整板与腰带后侧连接,所述腰带上设置有主控制器,所述腿侧调节装置内侧设置有束缚带,所述腿侧调节装置连接于腰带两侧,所述小腿调节装置与腿侧调节装置旋转固定连接,所述小腿调节装置垂直固定于脚部穿戴装置上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全身式穿戴机器人,有助于骨骼的养护,可帮助腿部残疾的人行走、测量体温、心率等问题,通过控制器显示到智能显示屏或者智能设备,控制方便稳定。控制方便稳定。控制方便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杨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宁极其健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4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