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12-23  96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齐全。通过电子设备可以拍摄图像、观看视频等。
    3.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柔性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柔性屏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
    4.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即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需要用户手动展开电子设备,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即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时,即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需要用户手动展开电子设备,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处于展开状态,即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以及电致伸缩件;
    8.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磁性组件以及所述电致伸缩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中,且所述电致伸缩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组件连接,所述电致伸缩件可驱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中;
    9.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磁力的情况下,所述电致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电子设备折叠或展开。由于第一磁性组件以及电致伸缩件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中,且电致伸缩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中,因此,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性组件与第二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磁力,可以通过电致伸缩件带动第一磁性组件旋转,使得第二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开,即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即使得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也即是,在本技术实施例
    中,通过在第一壳体中设置第一磁性组件以及电致伸缩件,且电致伸缩件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在第二壳体中设置第二磁性组件,使得在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可以带动第一磁性组件旋转,以使第二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组件的磁极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得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避免用户手动展开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11.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一;
    12.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二;
    13.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伸缩件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的示意图之一;
    14.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复位扭簧位于第一磁性组件上的第一容纳槽中的示意图之一;
    15.图5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伸缩件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的示意图之二;
    16.图6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复位扭簧位于第一磁性组件上的第一容纳槽中的示意图之二;
    17.图7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伸缩件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的示意图之三;
    18.图8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复位扭簧位于第一磁性组件上的第二容纳槽中的示意图之一;
    19.图9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伸缩件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的示意图之四;
    20.图10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复位扭簧位于第一磁性组件上的第二容纳槽中的示意图之二;
    21.图1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之三。
    22.附图标记:
    23.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柔性屏;40:第一磁性组件;50:第二磁性组件;60:电致伸缩件;70:角度检测件;80:导线;41:第一连接柱;42:第一绝缘绳;43:第一复位扭簧;44:第二连接柱;45:齿轮组件;46:转动柱;47:第二绝缘绳;48:第二复位扭簧;101:控制按键;401:第一容纳槽;402:第二容纳槽;451:第一齿轮;452: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26.如图1至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第一磁性组件40、第二磁性组件50以及电致伸缩件60。
    27.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中,且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件组件连接,电致伸缩件60可驱动第一磁性组件40转动,第二磁性组件50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中。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且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以使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电子设备折叠或展开。由于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中,且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第二磁性组件50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中,因此,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可以通过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二磁性组件50与第一磁性组件40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得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开,即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即使得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也即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10中设置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且电致伸缩件60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在第二壳体20中设置第二磁性组件50,使得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可以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以使第二磁性组件50与第一磁性组件40的磁极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避免用户手动展开电子设备。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致伸缩件60的第二端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另外,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柔性屏30,柔性屏30分别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从而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折叠或展开时,使得柔性屏10可以折叠或展开。
    30.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使得柔性屏30分别与第一壳体10以及第二壳体20连接,即将柔性屏30分别粘接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其中,可以通过粘接件,例如光学胶,双面胶等,将柔性屏30粘接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
    31.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时,此时,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可以为位置相对,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6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之后可以使得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60之间具有第二磁力。
    32.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力与第二磁力不同,第一磁力可以为吸力,即第一磁性组件40的磁极与第二磁性组件50的磁极相反,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吸力。第二磁力可以为斥力,即第一磁性组件40的磁极与第二磁性组件50的磁极相同,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斥力。
    33.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磁性组件40具有n极和s极,第二磁性组件50具有n极和s极,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时,即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位置相对,第一磁性组件40的n极朝向第二磁性组件50的s极,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吸力。在需要电子设备展开时,电致伸缩件60通电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的s极朝向第二磁性组件50的s极,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斥力,从而电子设备展开。
    34.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即第一壳体10上可以设置连接臂,第二壳体20上也可以设置连接臂,第一壳体10的连接臂与第二壳体20的连接臂均可以连接在转轴上,使得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转轴实现转动连接,且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可以相对转动。
    35.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在电子设备展开之后,电致伸缩件60可以断电,即不再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
    36.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致伸缩件60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的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方式。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5所示,第一磁性组件40可以连接有第一连接柱41,第一连接柱41上绕设有第一绝缘绳42,第一绝缘绳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柱41上,第一绝缘绳42的另一端与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连接。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通过第一绝缘绳42带动第一连接柱41旋转,以使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
    38.由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有第一连接柱41,第一连接柱41上绕设有第一绝缘绳42,第一绝缘绳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柱41上,因此,在向第一绝缘绳42的另一端施力拉动第一绝缘绳42时,会使得第一连接柱41旋转,从而第一连接柱41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由于第一绝缘绳42的另一端与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连接,电致伸缩件60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因此,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时,电致伸缩件60的第二端保持不动,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会向第一绝缘绳42施加拉力,使得第一绝缘绳42带动第一连接柱41旋转,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柱41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为第二磁力,使得电子设备打开。
    3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绝缘绳42,可以使得在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时,电能不会传递至第一绝缘绳42,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绝缘绳42导电,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漏电的问题。另外,第一绝缘绳42的材质可以为尼龙、氨纶等绝缘材质。第一绝缘绳42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柱41上,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第一连接柱41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绝缘绳42的第一端捆绑在安装孔中,使得第一绝缘绳42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柱41上。对于第一绝缘绳42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柱41上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40.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复位扭簧43。第一复位扭簧43套设在第一连接柱41上,第一磁性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01,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纳槽401中,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
    41.当第一复位扭簧43套设在第一连接柱41上,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纳槽401中,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时,此时,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
    缩短时,第一连接柱41上的第一绝缘绳42受到电致伸缩件60的拉力,使得第一连接柱41转动时,第一连接柱41会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上的第一容纳槽401的槽壁会带动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移动。
    42.由于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因此,在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随着第一容纳槽401的槽壁移动时,使得第一复位扭簧43受力,即第一复位扭簧43可以被压缩或者被拉伸,从而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之后在电致伸缩件60断电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停止向第一绝缘绳42施力,从而第一绝缘绳42停止向第一连接柱41施力,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停止向第一复位扭簧43施力,从而第一复位扭簧43便会恢复至初始状态,即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便会向第一磁性组件40施力,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反向旋转,即第一磁性组件40在第一复位扭簧43的作用下的旋转方向与在第一连接柱41的作用下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第一复位扭簧43会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但由于电子设备已经展开,因此,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的距离较大,即使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电子设备也不会在第一磁力的作用下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第一磁性组件40在第一复位扭簧43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时,此时,第一磁性组件40带动第一连接柱41反向旋转,使得第一连接柱41带动第一绝缘绳42移动,第一绝缘绳42带动电致伸缩件60移动,使得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
    43.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复位扭簧43,从而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电致伸缩件60断电时,第一复位扭簧43可以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便于在电子设备折叠之后,通过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使得电子设备展开。
    44.例如,在电子设备需要展开时,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电致伸缩件60缩短,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一绝缘绳42使得第一连接柱41顺时针旋转,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顺时针旋转,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且在第一磁性组件40顺时针旋转的过程,第一磁性组件40向第一复位扭簧43施力,使得第一复位扭簧43拉伸或者收缩。在电子设备展开之后,停止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此时,电致伸缩件60停止向第一绝缘绳42施力,第一复位扭簧43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一复位扭簧43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带动第一连接柱41逆时针旋转,第一连接柱41通过第一绝缘绳42向电致伸缩件60施力,使得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组件40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柱41,从而两个第一连接柱41上均可以套设有第一复位扭簧43,此时,两个第一复位扭簧43可以向第一磁性组件40施力,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在两个第一复位扭簧43的作用下,可以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得电致伸缩件60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当然,第一磁性组件40的一端可以连接有第一连接柱41,此时,在该第一连接柱41上可以套设第一复位扭簧43,该第一复位扭簧43也可以向第一磁性组件40施力,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对此,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46.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或图6所示,第一容纳槽401的宽度大于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的宽度,第一容纳槽401的宽度为第一容纳槽401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47.由于第一容纳槽401的宽度大于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的宽度,因此,在第一磁性组件40在第一连接柱41的带动下旋转时,第一磁性组件40首先会旋转,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一定的角度之后,第一磁性组件40上的第一容纳槽401的槽壁才会与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接触,从而向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施力,使得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随着第一磁性组件40移动。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容纳槽401的宽度大于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的宽度,使得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与第一容纳槽401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时,第一磁性组件40并不是直接带动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移动,从而可以避开同时驱动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第一复位扭簧43移动的最大力,减少旋转第一磁性组件40所需的初始力,从而便于电致伸缩件60在通电缩短时,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
    48.另外,由于第一容纳槽401的宽度大于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的宽度,因此,在装配第一复位扭簧43时,也便于装配第一复位扭簧43,即便于将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磁性组件40上。
    49.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柱41以及第一复位扭簧43,第一连接柱41不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第一复位扭簧43套设在第一连接柱上41上,且第一复位扭簧43与第一连接柱41过盈配合,第一磁性组件4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01,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纳槽401中,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第一连接柱41上绕设有第一绝缘绳42,第一绝缘绳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柱41上,第一绝缘绳42的另一端与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连接。此时,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时,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会向第一绝缘绳42施加拉力,使得第一绝缘绳42带动第一连接柱41旋转,第一连接柱41带动第一复位扭簧43旋转,第一复位扭簧43在旋转之后会带动第一容纳槽401的槽壁,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
    50.其中,第一连接柱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第一复位扭簧4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第一连接柱41位于第一磁性组件40的一端,一个第一复位扭簧43套设在第一连接柱上41上,且该第一复位扭簧43与第一连接柱41过盈配合,第一磁性组件4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容纳槽401,两个第一容纳槽401分别与第一磁性组件40相对的两端,两个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容纳槽401中,两个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二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此时,可以通过设置两个第一复位扭簧43,在第一连接柱41旋转时,套设在第一连接柱41上的第一复位扭簧43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第一磁性组件40带动另一个扭簧的第一端移动,使得另一个扭簧受到扭力。当第一连接柱41停止旋转时,此时,另一个扭簧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复位,且第一磁性组件40通过套设在第一连接柱41上的第一复位扭簧43,使得第一连接柱41复位。
    5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复位扭簧43以及第一连接柱41,第一连接柱41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磁性组件40的第一容纳槽401中,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即第一复位扭簧43不套设在第一连接柱41上。此时,在第一磁性组件40在第一连接柱41的带动下旋转时,第一磁性组件40可以带动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复位扭簧43受到扭力,从而在第一连接柱41停止旋转时,即第一磁性组件40停止旋转时,第一复位扭簧43的第一端可以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复位。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或图9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齿轮组件45,第一磁性组件40可以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4,第二连接柱44与齿轮组件45的一端连接,齿轮组件45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柱46,转动柱46上绕设有第二绝缘绳47,第二绝缘绳47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柱46上,第二绝缘绳47的另一端与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连接。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通过第二绝缘绳47带动转动柱46旋转,以使齿轮组件45转动,齿轮组件45带动第二连接柱44旋转,以使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
    53.由于第一磁性组件4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柱44,第二连接柱44与齿轮组件45一端连接,齿轮组件45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柱46,转动柱46上绕设有第二绝缘绳47,第二绝缘绳47的一端固定在转动柱46上,因此,在向第二绝缘绳47的另一端施力拉动第二绝缘绳47时,会使得转动柱46旋转,从转动柱46会带动齿轮组件45转动,齿轮组件45会带动第二连接柱44旋转,从而第二连接柱44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由于第二绝缘绳47的另一端与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连接,电致伸缩件60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因此,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时,电致伸缩件60的第二端保持不动,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会向第二绝缘绳47施加拉力,使得第二绝缘绳47带动转动柱46旋转,从而转动柱46带动齿轮组件45转动,齿轮组件45带动第二连接柱44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柱44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为第二磁力,使得电子设备打开。
    5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二绝缘绳47,可以使得在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时,电能不会传递至第二绝缘绳47,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绝缘绳47导电,导致电子设备出现漏电的问题。另外,第二绝缘绳47的材质可以为尼龙、氨纶等绝缘材质。第二绝缘绳47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转动柱46上,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转动柱46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二绝缘绳47的第一端捆绑在安装孔中,使得第二绝缘绳47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柱44上。对于第二绝缘绳47的第一端固定在转动柱46上的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55.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复位扭簧48。第二复位扭簧48套设在第二连接柱44上,第一磁性组件40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402,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位于第二容纳槽402中,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
    56.当第二复位扭簧48套设在第二连接柱44上,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位于第二容纳槽402中,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时,此时,在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时,转动柱46上的第二绝缘绳47受到电致伸缩件60的拉力,使得转动柱46旋转时,转动柱46带动齿轮组件45转动,齿轮组件45带动第二连接柱44旋转时,第二连接柱44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上的第二容纳槽402的槽壁会带动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移动。
    57.由于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中,因此,在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随着第二容纳槽402的槽壁移动时,使得第二复位扭簧48受力,即第一复位扭簧43可以被压缩或者被拉伸,从而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之后在电致伸缩件60断电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停止向第二绝缘绳47施力,从而第二绝缘绳47停止向转动柱46施力,转动柱46停止向齿轮组件45施力,齿轮组件45停止向第二连接柱44施力,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停止向第二复位扭簧48施力,从而第二复位扭簧48便会恢复至初始状态,即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便会向第一磁性组件40施力,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反向旋转,即第一磁
    性组件40在第二复位扭簧48的作用下的旋转方向与在第二连接柱44的作用下的旋转方向相反。从而第二复位扭簧48会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但由于电子设备已经展开,因此,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的距离较大,即使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电子设备也不会在第一磁力的作用下由展开状态变为折叠状态。第一磁性组件40在第二复位扭簧48的作用下反向旋转时,此时,第一磁性组件40带动第二连接柱44反向旋转,使得第二连接柱44带动齿轮组件45反向转动,从而齿轮组件45带动转动柱46向旋转,转动柱46带动第二绝缘绳47移动,第二绝缘绳47带动电致伸缩件60移动,使得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
    58.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复位扭簧48,从而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电致伸缩件60断电时,第二复位扭簧48可以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便于在电子设备折叠之后,通过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使得电子设备展开。
    59.例如,在电子设备需要展开时,向电致伸缩件60通电,电致伸缩件60缩短,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二绝缘绳47使得转动柱46顺时针旋转,转动柱46带动齿轮组件45转动,齿轮组件45带动第二连接转顺时针旋转,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顺时针旋转,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且在第一磁性组件40顺时针旋转的过程,第一磁性组件40向第二复位扭簧48施力,使得第二复位扭簧48拉伸或者收缩。在电子设备展开之后,停止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此时,电致伸缩件60停止向第二绝缘绳47施力,第二复位扭簧48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二复位扭簧48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第一磁性组件40带动第二连接柱44逆时针旋转,第二连接柱44带动齿轮组件45转动,使得转动柱46逆时针转动,转动柱46通过第二绝缘绳47向电致伸缩件60施力,使得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组件40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4,从而两个第二连接柱44上均可以套设有第二复位扭簧48,此时,两个第二复位扭簧48可以向第一磁性组件40施力,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在两个第二复位扭簧48的作用下,可以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使得电致伸缩件60快速恢复至初始状态。当然,第一磁性组件40的一端可以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4,此时,在该第二连接柱44上可以套设第二复位扭簧48,该第二复位扭簧48也可以向第一磁性组件40施力,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对此,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61.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8或图10所示,第二容纳槽402的宽度大于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的宽度,第二容纳槽402的宽度为第二容纳槽402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
    62.由于第二容纳槽402的宽度大于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的宽度,因此,在第一磁性组件40在第二连接柱44的带动下旋转时,第一磁性组件40首先会旋转,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一定的角度之后,第一磁性组件40上的第二容纳槽402的槽壁才会与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接触,从而向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施力,使得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随着第一磁性组件40移动。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二容纳槽402的宽度大于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的宽度,使得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与第二容纳槽402的槽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时,第一磁性组件40并不是直接带动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移动,
    从而可以避开同时驱动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第二复位扭簧48移动的最大力,减少旋转第一磁性组件40所需的初始力,从而便于电致伸缩件60在通电缩短时,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
    63.另外,由于第二容纳槽402的宽度大于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的宽度,因此,在装配第二复位扭簧48时,也便于装配第二复位扭簧48,即便于将第二复位扭簧48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磁性组件40上。
    64.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齿轮组件45可以包括第一齿轮451以及第二齿轮452。第一齿轮451连接在第二连接柱44上,第一齿轮451与第二齿轮452啮合,第二齿轮452连接在转动柱46上。
    65.由于第一齿轮451连接在的第二连接柱44上,第一齿轮451与第二齿轮452啮合,第二齿轮452连接在转动柱46上,因此,在需要电子设备展开时,即电致伸缩件60带动转动柱46上的第二绝缘绳47受力使得转动柱46转动时,转动柱46带动第二齿轮452转动,从而第二齿轮452带动第一齿轮451转动,第一齿轮451带动第二连接柱4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在第二复位扭簧48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恢复至初始状态时,第一磁性组件40带动第二连接柱44转动,第二连接柱44带动第一齿轮451转动,第一齿轮451带动第二齿轮452转动,第二齿轮452带动转动柱46转动,使得转动柱46上的第二绝缘绳47向电致伸缩件60施力,使得电致伸缩件60恢复至初始状态。也即是,通过设置第一齿轮451以及第二齿轮452,可以便于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二绝缘绳47使得通过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从而使得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电子设备展开。
    6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451以及第二齿轮452均可以为锥齿轮,当然,第一齿轮451与第二齿轮452还可以为其他类型,例如,第一齿轮451以及第二齿轮452还可以为直齿轮,对于第一齿轮451与第二齿轮452的类型,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当齿轮组件45包括第一齿轮451和第二齿轮452时,此时,第一齿轮451可以为齿轮组件45的一端,第二齿轮452可以为齿轮组件45的另一端。
    67.另外,齿轮组件45还可以包括三个齿轮,即齿轮组件45包括第一齿轮451、第二齿轮452以及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451和第二齿轮452啮合,第一齿轮451连接在第二连接柱44上,第二齿轮452连接在转动柱46上,此时,在第一齿轮451转动时,第一齿轮451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452转动。对于齿轮组件45中齿轮的数量,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68.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角度检测件70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位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中,角度检测件70分别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且角度检测件70与控制器电连接。角度检测件70用于检测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角度值,且将角度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角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控制电致伸缩件60断电。
    69.当角度检测件70分别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连接,且角度检测件70与控制电连接时,此时,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展开时,即电子设备展开时,角度检测件70可以实时检测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的角度至,并且将角度值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角度值之后,控制器便会将角度值与预设角度阈值比较,当角度值大于或等于角度阈值时,表明电子设备已经处于展开状态,无需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从而控制器可以
    控制电致伸缩件60断电。也即是,通过设置角度检测件70,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之后,停止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可以节约电子设备的电能。
    70.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角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预设角度阈值可以为90度,还可以为120度。对于预设角度阈值的具体数值,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7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导线80以及电源(图中未示出)。电源位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中,导线80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导线80的另一端连接在电致伸缩件60上,电源用于通过导线80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
    72.当导线80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导线80的另一端连接在电致伸缩件60上时,此时,电源可以通过导线80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从而使得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使得电子设备展开。也即是,通过设置导线80和电源,可以便于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
    73.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包括控制器时,此时,电源可以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控制电源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控制器也可以控制电源停止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
    74.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壳体10上或第二壳体20上设置有控制按键101。控制按键101与电源电连接,控制按键101用于控制电源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
    75.由于控制案件与电源电连接,因此,在需要电子设备展开时,可以通过按压控制按键101,从而控制按键101便可以控制电源向电致伸缩件60供电,使得电致伸缩件60通电缩短,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展开。也即是,通过设置控制按键101,可以便于控制电子设备的展开。
    7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致伸缩件60可以为记忆合金线,还可以为压电陶瓷制作的线状结构,当然,电致伸缩件60还可以由其他电致伸缩材质制成,对此,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7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转动连接,因此,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可以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使得电子设备折叠或展开。由于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0中,且电致伸缩件60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第二磁性组件50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中,因此,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磁性组件40与第二磁性组件50之间具有第一磁力,可以通过电致伸缩件60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使得第二磁性组件50与第一磁性组件40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得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分开,即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即使得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也即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10中设置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电致伸缩件60,且电致伸缩件60与第一磁性组件40连接,在第二壳体20中设置第二磁性组件50,使得在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电致伸缩件60可以带动第一磁性组件40旋转,以使第二磁性组件50与第一磁性组件40的磁极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得第一壳体10相对于第二壳体20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避免用户手动展开电子设备。
    78.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9.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
    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80.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以及电致伸缩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磁性组件以及所述电致伸缩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中,且所述电致伸缩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组件连接,所述电致伸缩件可驱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转动,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磁力的情况下,所述电致伸缩件带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旋转,以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第二磁力,使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磁性组件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绕设有第一绝缘绳,所述第一绝缘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一绝缘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致伸缩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电致伸缩件通电缩短的情况下,所述电致伸缩件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绳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柱旋转,以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复位扭簧;所述第一复位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复位扭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中,所述第一复位扭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复位扭簧的第一端的宽度,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容纳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齿轮组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与所述齿轮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齿轮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绕设有第二绝缘绳,所述第二绝缘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柱上,所述第二绝缘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致伸缩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电致伸缩件通电缩短的情况下,所述电致伸缩件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绳带动所述转动柱旋转,以使所述齿轮组件转动,所述齿轮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柱旋转,以使所述第一磁性组件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复位扭簧;所述第二复位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复位扭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所述第二复位扭簧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连接在所述转动柱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角度检测件以及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角度检测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角度检测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角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值,且将所述角度值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角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电致伸缩件断电。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导线以及电源;所述电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电致伸缩件上,所述电源用于通过所述导线向所述电致伸缩件供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或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电致伸缩件供电。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以及电致伸缩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以使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磁性组件以及电致伸缩件均设置于第一壳体中,且电致伸缩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磁性件组件连接,电致伸缩件可驱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转动,第二磁性组件设置于第二壳体中。置于第二壳体中。置于第二壳体中。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 王鹏 张博文 孙煜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4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