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2.热泵式洗干一体机的烘干系统主要包括风道以及设置于风道内的风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在烘干过程中,筒内的潮湿空气在风机风扇的带动下进入风道内,潮湿空气流经蒸发器后湿度降低,继续流经冷凝器后转变为干热空气,干热空气进入筒内,流通过程中携带衣物上的水分并再次进入风道中,如此循环往复,达到烘干衣物的目的。
3.在烘干衣物的过程中,衣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线屑,线屑会随着空气流进入风道,进而附着在风扇、换热器等部件的表面,若线屑得不到及时清理,有可能会堵塞风道,减小过流面积,导致风量下降,影响衣物的烘干效果,甚至有可能引起明火,存在安全隐患。
4.现有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在风道内风扇的上游设置过滤网,借助于过滤网拦截风道内的线屑。但是现有的过滤网的功能区域与风道对应于过滤网的位置处的截面积相当,过滤能力有限,且过滤后的线屑不容易清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即,至少解决现有烘干系统的过滤网过滤效果差、不易清洗的问题之一。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构件,所述过滤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部分,其具有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共同构造形成阻挡部,以便:夹杂于用于对衣物处理设备进行烘干作业的空气中的线屑在流经所述过滤组件时,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共同作用下被截留至所述阻挡部,
7.其中,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的情形下,至少一部分相邻的过滤结构之间非共面。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至少包括一个过滤构件,每个过滤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结构,每个过滤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第一表面,第二部分具有第二表面,通过将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共同构造形成用于截留线屑的阻挡部,在空气流经过滤组件的过程中通过构造形成的阻挡部截留空气中的线屑,进而实现过滤的目的。这样构造形成的过滤构件与现有的过滤网结构相比,过滤构件上实现过滤功能的区域面积大大增加,进而大幅度提升了过滤构件的过滤性能,进而提升其过滤效果。此外,该过滤构件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更便捷。
9.本发明提供的过滤组件可以仅包括一个过滤构件,可以同时包括多个过滤构件。对于每个过滤构件,其至少包括一个过滤结构。当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的情形下,相邻的过滤结构的至少一部分非共面。举例而言,至少两个过滤结构中的第一部分非共面。进一步地,
相邻的两个过滤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为非共面结构。第一部分对应于第一表面的部分和第二部分对应于第二表面的部分共同构造形成用于拦截线屑的阻挡部,该阻挡部可以是仅通过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连接形成的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夹出的空间区域。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通过过渡面过渡连接。
10.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自所述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侧。
11.这样,提供了第二部分的一种较为具体的实现方式。当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时,可以增大过滤构件的功能区域,进而提升过滤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还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靠近下游侧的位置。此处的功能区域指在截留线屑过程中与空气流直接接触的区域。
12.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的面。
13.通过这样设置,当携带有线屑的空气流进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构造形成的阻挡部后,气流能够充分与阻挡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发生碰撞,从而使线屑粘附于阻挡部的表面,而且,由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阻挡,能够减缓气流的速度,从而防止已拦截的线屑在之后的气流的作用下脱落,这样既实现了线屑的充分捕捉,又使截留下来的线屑能够稳定地处于阻挡部,保证了过滤组件的线屑吸附能力。
14.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中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的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9mm。
15.通过将第二表面中与第一表面平行的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mm-9mm,既使过滤组件具有较佳的线屑截留能力,又可以保证过滤组件的结构的合理性,避免第二部分的结构过大而加大风道内的空气流的阻力。
16.优选地,第二表面中与第一表面平行的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mm-8mm,在该尺寸范围内,线屑截留效果与线屑保持效果均为较佳或最佳。
17.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延伸自所述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
18.这样,提供了主体部分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二部分的主体部分设置于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既能够引导空气顺利流通,又可以充分捕捉空气中夹杂的线屑。
19.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部分除主体部分外,还可以自主体部分延伸形成其他有利于捕捉线屑的结构,例如主体部分上还可形成用于阻挡被拦截的线屑被气流裹挟再次进入烘干通道的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可以为延伸自主体部分的边缘的连续或不连续的平板结构或弧形板结构。
20.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沿空气流通方向观察,所述主体部分的尺寸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的10%-50%。
21.通过这样设置,既使过滤组件具有较佳的线屑截留能力,又可以保证过滤组件的结构的合理性,避免第二部分的结构过大而加大风道内的空气流的阻力。
22.优选地,主体部分的尺寸为第一部分的尺寸的25%-50%,在该尺寸范围内,线屑截留效果与线屑保持效果均为较佳或最佳。
23.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分的外缘以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式延伸形成有翻边。
24.通过设置翻边,既可以借助该翻边阻挡已被截留的线屑在后续气流的裹挟作用下二次进入烘干风道,又可以在对阻挡部进行清洁时借助于该翻边引导冲洗介质在阻挡部内的流通,从而使冲洗阻挡部内线屑的冲洗介质能够顺利排出。
25.可以理解的是,该翻边可以是平板状结构,可以是弧形板状结构,或者可以是两种结构的结合等等。
26.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边包括平直表面,所述平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表面垂直的面。
27.当翻边为平板状结构时,通过将平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与主体部分的第一表面垂直的面,即将翻边设置成与主体部分垂直的结构,既方便加工,又能够提升过滤结构的线屑拦截能力。
28.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翻边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延伸的方向观察,所述翻边的尺寸为3mm-4mm。
29.通过这样设置,即将翻边的尺寸设置为3mm-4mm,保证了过滤结构的合理性,避免翻边尺寸过大而对空气流造成过多阻碍,从而保证过滤组件具有较佳的线屑截留能力。
30.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板状结构,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的情形下,相邻的两个过滤结构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
°‑
150
°
。
31.通过这样设置,构造形成的曲折的风道既能够很好地截留线屑,又不会对气流造成过多阻碍,保证了气流的顺畅流通。
32.优选地,相邻的两个过滤结构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夹角为100
°‑
120
°
,在该角度范围内,线屑截留效果与线屑保持效果均为较佳或最佳。
33.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靠近下游侧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表面共同构造形成所述阻挡部。
34.这样,提供了阻挡部的一种构造形式,即第一表面中的一部分用于结合第二表面构造形成阻挡部,换言之,第一表面中的另一部分不用于构造形成阻挡部,而可以作为引导空气流通的部分,以及构造形成曲折通道的部分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部分对应于第一表面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的宽度时,就会形成若干种位置结构,通过变换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可获得若干种过滤构件的结构。例如第二部分可以设置于第一部分对应于第一表面的下游侧,或者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部分对应于第一表面的靠近下游侧的位置。
35.对于上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部形成有线屑容纳空间,被截留的线屑中的至少一部分附着于所述阻挡部对应于所述线屑容纳空间的位置。
36.阻挡部的作用是拦截空气中的线屑,阻挡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均为平直面,二者彼此连接并具有夹角,进而构造形成简单的具有夹角的表面结
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洗干一体机1,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烘干系统和筒组件10。烘干系统包括风道组件20、风机组件30、换热器等。风机组件30包括蜗壳以及设置于蜗壳内的风扇、电机。换热器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上还连接有压缩机、膨胀阀等以形成供制冷剂循环流通的制冷剂回路。蒸发器连接有第一冲洗构件50,第一冲洗构件50连接有水源,该水源可以是自来水管,也可以是蒸发器工作产生的冷凝水。第一冲洗构件包括多个喷头,多个喷头的喷射范围基本可以覆盖蒸发器的换热区域。风道组件20包括多个风道构件,风道构件连接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风机组件30和换热器设置于风道中。筒组件10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相对于壳体固定设置,内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外筒,筒组件10的筒口101供用户取放衣物。
55.风道组件20构造形成的风道用于供空气在筒外流通。本实施例中,风道组件20包括第一风道构件210、第二风道构件220、第三风道构件230和第四风道构件240。如图1-图4所示,第四风道构件240、第一风道构件210、蜗壳、第二风道构件220和第三风道构件230顺次连接后形成供空气流通的风道。蒸发器和冷凝器设置于第二风道构件220内,沿空气流通方向观察,蒸发器位于冷凝器的上游侧,空气流经换热器的过程中,先在蒸发器处除湿,后在冷凝器处升温。由于蒸发器吸附线屑的能力高于其他部件,因此本实施例中为蒸发器单独配置了第一冲洗构件50,冲洗后的污水随蒸发器的冷凝水一起经由冷凝水管道40排出。
56.具体地,外筒的背部形成有供筒内空气流出的出口,该出口与第四风道构件240的一端连接,第四风道构件240的另一端与第一风道构件210的进风口2101连接,第一风道构件210的出风口2106与蜗壳的空气入口连接,蜗壳的空气出口与第二风道构件220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二风道构件220的空气出口与第三风道构件230的空气入口连接,第三风道构件230的空气出口连接到筒组件10的进风口,该进风口位于筒口101处靠近顶部的位置。通过这样设置筒组件10和风道组件20,能够构造形成供空气循环流通的风道,筒内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从筒的背部出口进入构造形成的风道内,在风道内经历除湿、加热后转变为干热空气,然后从筒组件10的进风口进入筒内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过程中会带走衣物上的水分和脱落的线屑,并再次进入风道内,以进入下一轮循环。
5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风道组件20的构成仅仅是示例性的,例如第四风道构件240与第一风道构件210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或者第二风道构件220与第三风道构件230可以设置为一体结构,或者还可将第二风道构件220设置为分体结构等等。
58.参照图1、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构件210竖直设置于筒组件10的后方,第一风道构件210具有中空的腔室,在第一风道构件210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组件60,借助于该过滤组件60对循环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截留空气中的线屑,防止线屑粘附在风扇、
换热器等位置。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在风道内设置有至少包括一个过滤构件的过滤组件60,每个过滤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结构,每个过滤结构包括第一部分6110和第二部分6120,第一部分6110具有第一表面61101,第二部分6120具有第二表面,通过将第一表面61101与第二表面共同构造形成用于截留线屑的阻挡部,在空气流经过滤组件60的过程中通过构造形成的阻挡部截留空气中的线屑,进而实现过滤的目的。这样构造形成的过滤构件与现有的过滤网结构相比,过滤构件上实现过滤功能的区域面积大大增加,进而大幅度提升了过滤构件的过滤性能,进而提升其过滤效果。此外,该过滤构件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更便捷。
6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60进行详细说明。
61.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组件60包括至少一个过滤构件。当过滤构件的个数为多个时,各个过滤构件之间沿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过滤组件60设置于风道内,过滤组件60包含的过滤构件在风道截面上的投影几乎可以覆盖风道截面。当过滤构件为多个时,空气主要在相邻的两个过滤构件之间构造形成的曲折通道内流通,空气中的线屑在空气流经该曲折通道的过程中被过滤构件的阻挡部截留。曲折通道的结构如图6中所示。
62.参照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60包括两个过滤构件,分别为第一过滤构件610和第二过滤构件620。第一过滤构件610和第二过滤构件620的结构相同,二者沿与空气流通方向垂直的方向间隔排布。为了更好地理解,以图3的方位为例,第一过滤构件610和第二过滤构件620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间隔排布。
6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构件610和第二过滤构件620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例如仅在第一过滤构件610和第二过滤构件620彼此相对的一侧设置延伸自第一表面61101的第二部分6120,在二者彼此相背的一侧不设置第二部分6120,安装时,第一过滤构件610与第二过滤构件620彼此相背的一侧的棱边与风道的内壁面相抵接,这样空气主要在相邻的过滤构件构造形成的曲折通道内流通。优选地,过滤构件的个数为2~5个,这样构造形成的曲折通道为1~4个,这样可以保证过滤组件60既具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又不会过多地阻碍空气流通。
64.每个过滤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结构。当每个过滤构件包含多个过滤结构时,至少一部分过滤结构之间非共面。具体地,每个过滤结构包括彼此连接或形成为一体结构的第一部分6110和第二部分6120。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第一部分6110的具体结构,例如第一部分6110可以是平板状结构、弧形板状结构、三棱柱结构等等,其上形成有第一表面61101,第一表面61101主要用于构造曲折通道,以及用于构造用于截留线屑的阻挡部,此外第一表面61101还具有引导空气流通的作用。第二部分6120设置于第一部分6110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第二部分6120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61101靠近下游侧的部分共同构造形成前述阻挡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第二部分6120的具体结构,例如第二部分6120可以为平板状结构、折弯板状结构等等,只要其具有的第二表面能够与第一表面61101构造形成阻挡部即可。
65.具体地,如图6所示,以第一过滤构件610为例,其包括彼此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的五个过滤结构。每个过滤结构包括第一部分6110和第二部分6120,第二部分6120延伸自第一
部分6110的第一表面61101的下游侧。第一部分6110呈平板状结构,第一表面61101位于该第一部分6110的迎风侧。第二部分6120为折弯板状结构。第二部分6120包括主体部分61201,本实施例中的主体部分61201包括第一主体部分(未标示)和第二主体部分(未标示),第一主体部分延伸自第一表面61101,第二主体部分延伸自第一主体部分的外缘。将第一主体部分上与第一表面61101相邻的表面定义为第一子表面(未标示),第一子表面与第一表面61101之间具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将第二主体部分与第一表面61101相对的表面定义为第二子表面(未标示),第二子表面与第一表面61101平行。第一子表面与第二子表面共同构造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61101的一部分、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围设形成阻挡部。由于烘干过程中风道内流通的空气为潮湿空气,因此会使阻挡部的表面保持湿润,进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当潮湿空气在第一表面61101的引导下进入该阻挡部后,气流受阻并改变流通方向,此过程中携带有线屑的潮湿空气与阻挡部的表面发生碰撞,进而使空气中的线屑粘附在阻挡部的表面,线屑被截留,进而达到过滤效果。
6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一表面61101的夹角仅仅是示例性的,二者之间的夹角还可以是直角或钝角。第二主体部分与第一表面61101之间还可以具有夹角。总之,第一表面61101、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之间可以有任意的位置关系,只要能够构造形成可以截留线屑的阻挡部即可。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部分6120的主体结构也是示例性的,该主体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板结构连接形成。进一步地,第二主体部分的边缘还延伸形成有朝向第一表面61101延伸的翻边61202,以进一步增强阻挡线屑的能力。翻边61202与第二表面中与第一表面61101平行的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
67.此外,当过滤构件包含至少两个过滤结构时,例如包含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第一过滤结构与第二过滤结构相同,第一过滤结构的下游侧与第二过滤结构的上游侧连接,则第一过滤结构的第一部分6110与第二过滤结构的第一部分6110之间非共面,二者具有夹角,该夹角的范围为100
°
~120
°
。
68.如图6所示,当第一部分6110与第二部分6120的第二主体部分平行时,沿空气流通方向观察,第一部分6110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6120的尺寸,该尺寸是指一个过滤结构中,第一部分6110延伸形成第二部分的位置处的根部与其自由端之间的距离。第二部分6120的尺寸的丈量方式同理。为了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将第二部分6120的尺寸设置为第一部分6110的尺寸的25%~50%,如为30%。进一步地,第二子表面与第一表面61101之间的距离为6~8mm,如为6mm。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截留空气中的线屑,又不会过多地阻碍空气流通。
69.为了能够方便地清除过滤组件60截留下来的线屑,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组件60还配置有第二冲洗构件70,以便通过冲洗的方式实现过滤组件60的清洁。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进一步通过人工拆装的方式清洗过滤组件60。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组件60连接有第二冲洗构件70,其连接到第一风道构件210的一个侧壁上,例如通过插接或卡接等方式与第一风道构件210连接。第二冲洗构件70具有腔室701,过滤构件的其中一个端部穿过第二冲洗构件70对应于腔室701的一个侧壁并延伸至腔室701内部。腔室还连接有进水口702,进水口702与进水管连接,当水通过进水口702进入腔室701后,腔室701内的水能够从过滤构件对应于腔室701的一端进入第一表面61101和第二表面构造形成的线屑容纳
空间内,进而对阻挡部表面的线屑进行冲洗,实现过滤组件60的清洁。
70.进一步地,为了促进水流顺利流通,在安装过滤构件时,使其整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0~45
°
,优选为15
°
~45
°
。如图3中所示,过滤构件的右端部的高度高于左端部的高度,过滤构件自右上方向左下方倾斜。在右端部进水的情形下,水流能够在倾斜设置的过滤构件的引导下顺畅地流动至左端部,进而提高清洗效率。
71.可以理解的是,冲洗介质可以是清水、洗涤水等等。
72.现有技术中,烘干系统配置有供冷凝水排出的管道,筒组件10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道80,冷凝水管道40接入底部的排污管道80,使得冷凝水随着排污管道80排至一体机外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风道构件210内同时形成有排污通道2103和空气通道2104。过滤组件60的主体部分置于空气通道2104内,过滤构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延伸至第二冲洗构件70的腔室内,另一个端部延伸至排污通道2103内,这样,用于冲洗线屑的冲洗介质在过滤构件的引导下即可进入排污通道2103,该排污通道2103与筒底的排污管道80连通,进而污水可以排出至一体机外。参照图3所示,第一风道构件210的内部隔离形成供污水流通的排污通道2103,排污通道2103的顶部设置有冷凝水入口2105,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102,排污口2102通过排污管道80连接至外环境。为了缩短冷凝水管道40的长度,将冷凝水管道40的出水端连接到排污通道2103的冷凝水入口2105。可以理解的是,冷凝水管道40的出水端还可以连接到第二冲洗构件70的进水口,利用产生的冷凝水冲洗过滤构件,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73.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构件,所述过滤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其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部分,其具有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共同构造形成阻挡部,以便:夹杂于用于对衣物处理设备进行烘干作业的空气中的线屑在流经所述过滤组件时,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共同作用下被截留至所述阻挡部,其中,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的情形下,至少一部分相邻的过滤结构之间非共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延伸自所述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的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中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的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9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延伸自所述第一表面沿空气流通方向的下游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空气流通方向观察,所述主体部分的尺寸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尺寸的10%-5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缘以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式延伸形成有翻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包括平直表面,所述平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与所述主体部分的第一表面垂直的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翻边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延伸的方向观察,所述翻边的尺寸为3mm-4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板状结构,在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多个的情形下,相邻的两个过滤结构的第一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
°‑
150
°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以解决现有烘干系统的过滤网过滤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构件,过滤构件包括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其具有第一表面;第二部分,其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共同构造形成阻挡部,以便空气流在流经过滤组件时,空气中的线屑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共同作用下被截留至阻挡部,其中,在过滤结构包括多个时,至少一部分相邻的过滤结构之间非共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组件,能够大幅度提升过滤构件的过滤性能,提升其过滤效果,此外,该过滤构件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更便捷。使用更便捷。使用更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方相九 杨龙 李涛 刘思璇 潘永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