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气制动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呼吸排气制动阀。
背景技术:
2.排气制动阀是一个辅助制动器,是汽车行车制动器的必要补充。排气制动阀将发动机作一个空气压缩机使用而产生制动力矩从而对汽车产生减速作用。一般安装在排气管中,在需要减速时关闭阀门以阻塞排气通道而达到制动效果。
3.现有排气制动阀,气缸在恶劣工况下,长时间工作,活塞杆来回伸缩运动,灰尘随气体极易进入缸体的前腔内,与缸体内的润滑脂混合,受排气管高温影响,易形成块状,导致活塞早期磨损,产生发卡、漏气,进而整个制动总成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呼吸排气制动阀,采用带滤芯的端盖对进入气缸前腔的气体进行过滤,可避免粉尘等影响。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包括支撑板1及支撑板1上的蝶阀2和气缸3,所述气缸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缸体4、缸体4内的活塞5、缸体4前端的端盖6、活塞5前侧且由端盖6向前穿出的活塞杆7和活塞5与端盖6之间的弹簧8,所述端盖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缸体4密封连接;所述端盖6上设有外呼吸结构,所述外呼吸结构包括环绕活塞杆7且沿前后向贯穿端盖6的多个呼吸孔和端盖6内且将呼吸孔遮蔽的滤芯9。
6.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芯9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所述缸体4内前部同轴设有台阶孔10;所述端盖6包括台阶孔10内且由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密封盖11、密封压环12和固定环13;所述密封盖11位于台阶孔10的台阶面的前方,其前侧同轴设有用于容置滤芯9的容置环槽,其后侧顶压在弹簧8的前端,其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台阶孔10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压环12的后侧顶压在滤芯9的前侧上,所述固定环13的外缘固定在台阶孔10上。
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盖11为与缸体4同轴设置的圆环结构,其外侧位于台阶孔10的相邻内侧且其上同轴设有外环槽,其内侧位于活塞杆7的相邻外侧且其内侧前部同轴设有沉孔;所述外环槽内设有外密封圈14,所述沉孔中设有内密封圈15,所述外密封圈14的外侧与台阶孔10密封连接,所述内密封圈15的内侧与活塞杆7密封连接;所述容置环槽位于沉孔外,所述密封压环12的后侧顶压在内密封圈15的前侧上。
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密封圈15的前侧和滤芯9的前侧均与密封盖11的前侧平齐。
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呼吸孔包括密封盖11上且位于滤芯9后侧的m个内呼吸孔16和密封压环12上且位于滤芯9前侧的n个外呼吸孔17,m个内呼吸孔16和n个外呼吸孔17均环绕活塞杆7设置,n与m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压环12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其外侧
位于台阶孔10的相邻内侧,其内侧位于活塞杆7的相邻外侧。
11.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台阶孔10的前部同轴设有与固定环13配合的固定环槽;所述固定环13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其位于外呼吸孔17外,其外缘嵌入固定环槽中。
1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盖11的后侧同轴设有凸台18,所述弹簧8的前端套设在凸台18上,所述内呼吸孔16环绕凸台18设置,所述活塞杆7贯穿凸台18。
1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呼吸孔16和外呼吸孔17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圆孔;所述内呼吸孔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内呼吸孔16均匀分布;所述外呼吸孔17的数量大于等于八个,多个外呼吸孔17均匀分布。
1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芯9为毛毡片。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呼吸排气制动阀,采用带滤芯的端盖对进入气缸前腔的气体进行过滤,可避免粉尘等影响。同时,本专利的端盖采用了一种便于密封、拆装的结构。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1支撑板、2蝶阀、3气缸、4缸体、5活塞、6端盖、7活塞杆、8弹簧、9滤芯、10台阶孔、11密封盖、12密封压环、13固定环、14外密封圈、15内密封圈、16内呼吸孔、17外呼吸孔、18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0.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包括支撑板1及支撑板1上的蝶阀2和气缸3等,蝶阀2和气缸3分别位于支撑板1的两侧。其中,气缸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缸体4、缸体4内的活塞5、缸体4前端的端盖6、活塞5前侧且由端盖6向前穿出的活塞杆7(与缸体4同轴设置)、活塞5与端盖6之间的弹簧8(设于活塞杆7与缸体4之间)和缸体4后部的电磁阀(其上设有进气口与排气口,可选通)等。端盖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缸体4密封连接。前述结构与现有的排气制动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端盖6上设有外呼吸结构,外呼吸结构包括环绕活塞杆7且沿前后向贯穿端盖6的多个呼吸孔和端盖6内且将呼吸孔遮蔽的滤芯9(滤芯9要求能避免粉尘进入,且具有耐高温和使用寿命高等优点)。
21.其中,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芯9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缸体4内前部同轴设有台阶孔10(直径较缸体4的内径大)。端盖6包括台阶孔10内且由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密封盖11、密封压环12和固定环13等。密封盖11位于台阶孔10的台阶面的前方,其前侧同轴设有用于容置滤芯9的容置环槽(与滤芯9的形状配合,具体为矩形槽),其后侧顶压在弹簧8的前端,其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台阶孔10密封连接。端盖6与台阶面具有距离,以便于密封盖11可稍微向后运动(以便于端盖6安装)。密封压环12的后侧(同时顶压
在密封盖11的前侧上)顶压在滤芯9的前侧上(同时),固定环13的外缘固定在台阶孔10上且其后侧顶压在密封压环12的前侧外缘。
22.具体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盖11为与缸体4同轴设置的圆环结构,其外侧位于台阶孔10的相邻内侧且其上同轴设有外环槽(具体设于密封盖11的外侧中部,具体为与外密封圈14配合的矩形槽),其内侧位于活塞杆7的相邻外侧且其内侧前部同轴设有沉孔(直径较密封盖11的内径大,其具体为与内密封圈15配合的圆孔)。外环槽内设有外密封圈14,沉孔中设有内密封圈15,外密封圈14的外侧与台阶孔10密封连接,内密封圈15的内侧与活塞杆7密封连接。容置环槽位于沉孔外,密封压环12的后侧顶压在内密封圈15的前侧上,即密封压环12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顶压内密封圈15以保证密封效果,二是固定滤芯9。
23.优选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密封圈15(被密封压环12挤压后)的前侧和滤芯9(被密封压环12挤压后)的前侧均与密封盖11的前侧平齐,滤芯9将容置环槽充满以保证进入缸体4的气体都要经过滤芯9。
24.其中,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呼吸孔包括密封盖11上且位于滤芯9后侧的m个内呼吸孔16和密封压环12上且位于滤芯9前侧的n个外呼吸孔17,m个内呼吸孔16和n个外呼吸孔17均环绕活塞杆7设置,n与m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n与m相等或不相等。内呼吸孔16所在的圆位于外呼吸孔17所在的圆的正前方。
25.具体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压环12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其外侧位于台阶孔10的相邻内侧,其内侧位于活塞杆7的相邻外侧。
26.具体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台阶孔10的前部同轴设有与固定环13配合的固定环槽。固定环13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其位于外呼吸孔17外,其外缘嵌入固定环槽中。
27.优选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盖11的后侧同轴设有凸台18,弹簧8的前端套设在凸台18上以保证弹簧8的稳定性(活塞5的前侧也可以设置后凸台,弹簧8的后端套设在后凸台上),内呼吸孔16环绕凸台18设置,活塞杆7贯穿凸台18(其中部设有供活塞杆7穿过的圆孔(与活塞杆7间隙配合))。
28.具体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呼吸孔16和外呼吸孔17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圆孔。内呼吸孔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内呼吸孔16均匀分布。外呼吸孔17的数量大于等于八个,多个外呼吸孔17均匀分布。具体地,多个内呼吸孔16位于与活塞杆7同心的同一个圆上,多个外呼吸孔17位于与活塞杆7同心的同一个圆上。
2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滤芯9为毛毡片。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包括支撑板(1)及支撑板(1)上的蝶阀(2)和气缸(3),所述气缸(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缸体(4)、缸体(4)内的活塞(5)、缸体(4)前端的端盖(6)、活塞(5)前侧且由端盖(6)向前穿出的活塞杆(7)和活塞(5)与端盖(6)之间的弹簧(8),所述端盖(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缸体(4)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上设有外呼吸结构,所述外呼吸结构包括环绕活塞杆(7)且沿前后向贯穿端盖(6)的多个呼吸孔和端盖(6)内且将呼吸孔遮蔽的滤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9)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所述缸体(4)内前部同轴设有台阶孔(10);所述端盖(6)包括台阶孔(10)内且由后至前依次设置的密封盖(11)、密封压环(12)和固定环(13);所述密封盖(11)位于台阶孔(10)的台阶面的前方,其前侧同轴设有用于容置滤芯(9)的容置环槽,其后侧顶压在弹簧(8)的前端,其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台阶孔(10)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压环(12)的后侧顶压在滤芯(9)的前侧上,所述固定环(13)的外缘固定在台阶孔(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1)为与缸体(4)同轴设置的圆环结构,其外侧位于台阶孔(10)的相邻内侧且其上同轴设有外环槽,其内侧位于活塞杆(7)的相邻外侧且其内侧前部同轴设有沉孔;所述外环槽内设有外密封圈(14),所述沉孔中设有内密封圈(15),所述外密封圈(14)的外侧与台阶孔(10)密封连接,所述内密封圈(15)的内侧与活塞杆(7)密封连接;所述容置环槽位于沉孔外,所述密封压环(12)的后侧顶压在内密封圈(15)的前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圈(15)的前侧和滤芯(9)的前侧均与密封盖(11)的前侧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孔包括密封盖(11)上且位于滤芯(9)后侧的m个内呼吸孔(16)和密封压环(12)上且位于滤芯(9)前侧的n个外呼吸孔(17),m个内呼吸孔(16)和n个外呼吸孔(17)均环绕活塞杆(7)设置,n与m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压环(12)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其外侧位于台阶孔(10)的相邻内侧,其内侧位于活塞杆(7)的相邻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10)的前部同轴设有与固定环(13)配合的固定环槽;所述固定环(13)为与活塞杆(7)同轴设置的圆环,其位于外呼吸孔(17)外,其外缘嵌入固定环槽中。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1)的后侧同轴设有凸台(18),所述弹簧(8)的前端套设在凸台(18)上,所述内呼吸孔(16)环绕凸台(18)设置,所述活塞杆(7)贯穿凸台(18)。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呼吸孔(16)和外呼吸孔(17)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圆孔;所述内呼吸孔(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内呼吸孔(16)均匀分布;所述外呼吸孔(17)的数量大于等于八个,多个外呼吸孔(17)均匀分布。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9)为毛毡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呼吸排气制动阀,属于排气制动阀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1)及支撑板(1)上的蝶阀(2)和气缸(3),所述气缸(3)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缸体(4)、缸体(4)内的活塞(5)、缸体(4)前端的端盖(6)、活塞(5)前侧且由端盖(6)向前穿出的活塞杆(7)和活塞(5)与端盖(6)之间的弹簧(8),所述端盖(6)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活塞杆(7)和缸体(4)密封连接;所述端盖(6)上设有外呼吸结构,所述外呼吸结构包括环绕活塞杆(7)且沿前后向贯穿端盖(6)的多个呼吸孔和端盖(6)内且将呼吸孔遮蔽的滤芯(9)。采用带滤芯的端盖对进入气缸前腔的气体进行过滤,可避免粉尘等影响。可避免粉尘等影响。可避免粉尘等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军 方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力美制动元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