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固定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脑主机支架。
背景技术:
2.电脑主机支架用于固定电脑主机。目前,电脑主机一般是通过可安装在桌板底下的电脑主机支架来将电脑主机悬挂在桌板下方,达到节省空间、美观的目的。为了使此类电脑主机支架适配不同尺寸的电脑主机,需要电脑主机支架有伸缩调节的功能。目前,行业内的电脑主机支架在伸缩调节的结构设计上,普遍采用的是内外套件相对滑动的伸缩结构,内外套件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存在容易刮伤产品表面涂装,导致伸缩不顺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主机支架。
4.所述电脑主机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锁紧结构和摩擦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所述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位置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夹持电脑主机,所述摩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两者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摩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两者中的另一个接触。
5.可选地,所述摩擦件包括第一摩擦件和/或第二摩擦件;所述第一摩擦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摩擦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或,所述第一摩擦件和所述第二摩擦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或,所述第一摩擦件和所述第二摩擦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摩擦件包括第一摩擦部、卡接部和围护部,所述卡接部和所述围护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摩擦部的两端,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围护部包覆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摩擦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接触。
7.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摩擦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摩擦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摩擦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接触。
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水平板和第一垂直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水平板和第二垂直板,所述第二垂直板套设在所述第一垂直板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垂直板上下滑动,且所述第二垂直板与所述第一垂直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拉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垂直板的伸缩方向。
9.可选地,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板活
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以适于限位电脑主机。
10.可选地,所述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板转动连接。
11.可选地,所述顶板为中心下沉的碗状结构。
12.可选地,所述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适于连接桌板或者台面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滑动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拉带,所述拉带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摩擦片,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刮伤产品表面的涂装,另一方面摩擦片与连接板接触,可以有效减小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保障滑动更加顺滑,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的外部结构图;
16.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17.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的外部结构图;
20.图6为图5中d-d方向的剖面图;
21.图7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8为图5中f-f方向的剖面图;
23.图9为图8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第一连接板;11-第一垂直板;12-第一水平板;13-第一安装孔;15-第一摩擦件;151-第一摩擦部151;152-卡接部;153-围护部;16-条形孔;2-第二连接板;21-第二垂直板;22-第二水平板;23-第二安装孔;25-第二摩擦件;251-第二摩擦部;252-插接部;3-挡板;31-前挡片;32-连接件;33-定位件;4-弹簧;5-顶板;51-轴销;6-锁紧结构;61-把手;62-凸轮;63压块;7-第三连接板;71-限位柱;72-滑块;8-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7.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x方向为前方,与x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方;y方向为左方,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右方;z方向为上方,与z相反的方向为下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向仅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能对本实用新型产生不利限定。
28.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脑主机支架,该电脑主机支架用于将电脑主机(或称计算机主机)悬挂安装在桌板底部或者任何其他台面的底部。该电脑主机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锁紧结构6和摩擦件。
29.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活动连接,即第二连接板2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上下滑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用于夹持电脑主机。锁紧结构6和摩擦件均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锁紧结构6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相对位置的固定,进而固定电脑主机。
30.摩擦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两者中的一个连接,摩擦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两者中的另一个接触。这样,当第二连接板2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滑动的时候,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直接接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刮伤连接板表面的涂装,另一方面摩擦片与连接板接触,可以有效减小连接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保障滑动更加顺滑,减小噪音,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31.可选地,摩擦件可以为尼龙或者pom(聚甲醛)材质,这两种材质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良好的强度以及自润滑的效果。当然,摩擦件还可以选择具有与尼龙或pom相同即相似特性的材质。
32.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包括相互呈直角连接的第一水平板12和第一垂直板11,第一水平板12前后延伸,第一垂直板11上下延伸,第一水平板12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垂直板11的顶端。第一垂直板11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前翻折再相向翻折的包边,以形成第一限位滑槽。第二连接板2包括相互呈直角连接的第二水平板22和第二垂直板21,第二水平板22前后延伸,第二垂直板21上下延伸,第二水平板22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垂直板21的底端。第二垂直板21套设在所述第一垂直板11内,并能相对于第一垂直板11上下滑动,第二垂直板21的左右两侧边沿处于上述第一限位滑槽内。进一步地,第二垂直板21的左右两侧边沿也设有向前翻折再相向翻折的包边,第二垂直板21的左右两侧的包边套设在第一垂直板11左右两侧的包边内。
33.第二垂直板21与第一垂直板11之间设有弹簧4,弹簧4的拉伸方向平行于第二垂直板21的滑动伸缩方向。弹簧4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板11的前侧壁靠上的区域连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第二垂直板21的前侧壁靠下的区域连接。
34.参见图3所示,较佳地,摩擦件包括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25。
35.第一垂直板11的底端设有第一安装孔13,第一安装孔13为贯通第一垂直板11的通孔。第一摩擦件15包括第一摩擦部151、卡接部152和围护部153,第一摩擦件15一体成型。第一摩擦部151具有一定厚度,且上下延伸。卡接部152连接在第一摩擦部151的顶端,围护部153连接在第一摩擦部151的底端。其中,卡接部152为倒钩形状,该倒钩形状的卡接部152卡入第一安装孔13内,围护部153包覆在第一垂直板11的底部端面上,同时,第一摩擦部151的侧壁可与第二垂直板21接触。如此,无需另外的安装零部件,即可实现第一摩擦件15的安装限位。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件15包括两个,两个第一摩擦件15对称设置在第一垂直板11底部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两个第一摩擦件15对称设置在第一垂直板11左右两侧向前翻折的包边上。
36.第二垂直板21的靠近其顶端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孔23,第二安装孔23为贯通第二垂直板21的通孔。第二摩擦件25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252和第二摩擦部251,第二摩擦件25一体成型。插接部252与第二摩擦部251同轴心,且第二摩擦部251的外径大于插接部252的外径。插接部252插入第二安装孔23内,第二摩擦部251用于与第一垂直板11接触。如此,无需另外的安装部件,即可实现第二摩擦件25的安装限位。本实施例中,第二摩擦件25也包
括两个,两个第二摩擦件25对称设置在第二垂直板21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两个第二摩擦件25对称设置在第二垂直板21左右两侧向前翻折的包边上。
37.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选地,可以将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25均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上,此时,设置第一摩擦件15在第二垂直板21顶部的位置,而第二摩擦件25则设置在第二垂直板21的较为下部的位置。可选地,第一摩擦件15和第二摩擦件25也可以都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上,此时,第二摩擦件25可设置在第一垂直板11的较为上部的位置。
38.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挡板3,挡板3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板12滑动连接,挡板3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以适于限位电脑主机。
39.具体地,挡板3包括连接件32和前挡片31,连接件32前后水平延伸。前挡片31设置在连接件32的前端,并相对于连接件32向下弯折一定角度,前挡片31与连接件32一体成型,可在前挡片31与连接件3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筋。连接件32的左右两侧设有向上翻折后再相向翻折的包边。在连接件32的左右两侧向上翻折的包边上设有定位孔。第一水平板12左右两侧边沿设有向下翻折后再相向翻折的包边。连接件32套设在第一水平板12内,连接件32的左右两侧的包边套设在第一水平板12左右两侧的包边内。在第一水平板12左右两侧向下翻折的包边上均设有条形孔16,将定位件33依次穿过第一水平板12上的条形孔16和连接件12上的定位孔并固定,即可实现挡板3相对于第一水平板12前后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前挡片31对电脑主机的夹紧。改变定位件33在条形孔中的前后位置,即可改变前挡片31的前后位置,从而使本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适用不同尺寸的电脑主机。定位件33可以为十字螺钉、一字螺钉或内六角螺钉等常见螺钉或螺栓。也可以是特制件,例如定位件33的一端外壁设有螺纹,另一端为便于手持的旋钮。
40.如此,本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相对位置、挡板3和第一连接板1的相对位置来适配不同尺寸的电脑主机。
41.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顶板5,顶板5与第一水平板12转动连接。顶板5中间设有轴销51,轴销的轴心上下延伸,第一水平板12与轴销51转动连接。该轴销51可以为螺栓,螺栓尾部依次穿过顶板5和第一水平板12后旋上螺母。顶板5上还设有多个螺钉孔,便于使用螺钉穿过螺钉孔与桌板或者台面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电脑主机的悬挂固定。为避免轴销与桌板干涉,顶板5的中间部位下沉,顶板5的左右两翼的水平端面设有螺钉孔。
4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锁紧结构包括把手61、凸轮62和压块63。凸轮62为一偏心凸轮,凸轮6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垂直板11的外壁上,把手61与凸轮62固定连接,操作把手61可实现凸轮62的转动。第一垂直板11设有通孔,压块63设置在该通孔内,压块63一端与第二垂直板12抵触,压块63另一端与凸轮62抵触。
43.通过转动凸轮62,凸轮62的周向外壁的不同部位与压块63相抵触,从而实现对压块63不同的压紧状态的调整。当凸轮62的较大半径的周向外壁与压块63抵触时,可以使压块63对第二垂直板21挤压更紧,从而达到固定第一垂直板11和第二垂直板21相对位置的目的。即实现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锁定。
44.可选地,压块63的朝向凸轮62的一侧设有功能槽,该功能槽不贯穿压块63。功能槽具有朝向凸轮62的开口,且功能槽的开口的端面与凸轮62的周向外壁接触。并且,功能槽的开口的端面为向中间凹陷的形态。
45.把手61上设有贯穿孔。把手61可以采用压铸工艺制造,例如铝压铸,由于铝压铸一般表层是硬化的,里面较软。在把手61上设置贯穿孔,硬化层面积多了,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把手61的强度。
46.如图5-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接板7,第三连接板7适于连接桌板或者台面底部,顶板5与第三连接板7滑动连接。第三连接板7为水平面内前后延伸的板状结构。第三连接板7的左右两侧边沿向下翻折后再相向翻折形成前后延伸的水平滑槽,水平滑槽的前后两端设有限位柱71。顶板5的边沿为矩形,顶板5的中心下沉形成向下的凸包,或称碗状结构。顶板5的左右边沿连接滑块72,滑块72位于第三连接板7的水平滑槽内,并能够在水平滑槽内前后滑动。
47.如此,本实施例,既能通过顶板5实现对电脑主机的转动,又能通过调节顶板5相对于第三连接板7的前后位置,来改变电脑主机相对于桌板的前后位置,方便用户使用。
48.参考图8和9所示,较佳地,本实施例的电脑主机支架,还包括拉带8,拉带8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板11固定连接,另一端悬垂在外部,拉动拉带5即可带动第一连接板1相对于第三连接板3的滑动,即实现电脑主机支架相对于桌板或者台面的前后位置变化。当然,拉带8也可以和挡板3连接,即拉带8与第一连接板1间接连接,以实现对电脑主机支架前后位置的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拉带8也可以与顶板5连接,来实现拉带8与第一连接板1的间接连接。
49.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锁紧结构(6)和摩擦件,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之间设有所述锁紧结构(6),所述锁紧结构(6)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相对位置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用于夹持电脑主机,所述摩擦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两者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摩擦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两者中的另一个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包括第一摩擦件(15)和/或第二摩擦件(25);所述第一摩擦件(15)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上,所述第二摩擦件(25)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上;或,所述第一摩擦件(15)和所述第二摩擦件(25)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或,所述第一摩擦件(15)和所述第二摩擦件(25)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端设有第一安装孔(13),所述第一摩擦件(15)包括第一摩擦部(151)、卡接部(152)和围护部(153),所述卡接部(152)和所述围护部(15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摩擦部(151)的两端,所述卡接部(152)卡入所述第一安装孔(13)内,所述围护部(153)包覆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所述第一摩擦部(151)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设有第二安装孔(23),所述第二摩擦件(25)包括相互连接的插接部(252)和第二摩擦部(251),所述插接部(252)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23)内,所述第二摩擦部(251)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水平板(12)和第一垂直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水平板(22)和第二垂直板(21),所述第二垂直板(21)套设在所述第一垂直板(11)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垂直板(11)上下滑动,且所述第二垂直板(21)与所述第一垂直板(11)之间设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拉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垂直板(21)的滑动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3),所述挡板(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板(12)活动连接,所述挡板(3)的另一端向下弯折以适于限位电脑主机。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5),所述顶板(5)与所述第一水平板(12)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为中心下沉的碗状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板(7),所述第三连接板(7)适于连接桌板或者台面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第三连接板(7)滑动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脑主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带(8),所述拉带(8)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固定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脑主机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锁紧结构和摩擦件,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用于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位置的固定,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于夹持电脑主机,摩擦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两者中的一个连接,摩擦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两者中的另一个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摩擦片,可以有效防止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刮伤产品表面的涂装,有效减小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摩擦系数,保障滑动更加顺滑,用户使用体验更好。用户使用体验更好。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尤小东 林高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沱沱河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