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容纳乘客的舱室的面板及车辆舱室座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1-14  130



    1.本实用新型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2.空气处理装置旨在安装在运输工具(例如,公交车、飞机、直升飞机、火车和机动车辆等
    ……
    )或建筑物(住宅、办公室
    ……
    )中。


    背景技术:

    3.具体地,当今的机动车辆经常配备有通常适用于过滤尺寸大于10微米的污染物的粗过滤器,其中污染物是:人造的(灰尘,颗粒等)或是天然来源(例如,花粉)的固体污染物。然而,除了取决于系统的不均匀性能外,还必须定期更换过滤器,否则就会堵塞。还应注意客舱受挥发性化合物voc的内部污染。
    4.另外,具有电动机的车辆中几乎完全消除了多余的卡路里。例如,在寒冷天气,经常通过以车辆可行驶里程为代价从电池中获取能量来提供对客舱(也称为乘客隔室)的加热。由于舱室空气更新(至多500 m3/h)是热量损失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对舱室中的空气进行再循环,从而尽可能地限制从外部引入空气。为了阻止室内空气恶化,必须使用有效的空气处理系统。
    5.在较新的商用飞机上,客舱不再用100%的外部空气而是用50%的外部空气进行通风,其余空气是经过处理(通常是过滤和回收)的舱室空气。这已经带来燃料节省(空气取自引擎的空气压缩机),因此改善了引擎的性能。因此,试图通过提高回收率来使引入新鲜空气最小化。然而,已经提出了关于现代客机舱室中的空气质量和通风是否可接受的问题。
    6.另外,“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导致对室内环境的遏制。因此,通过通风系统更新空气的需要与日俱增。然而,大城市规模的增加导致城市区域污染水平增加。为了限制空气污染物向栖息地的内部转移,必须实施有效的空气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旨在响应于上文提到的问题,并改善现有空气处理装置的性能和效率。
    8.出于此原因,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包括:
    9.‑ꢀ
    光催化材料,
    10.‑ꢀ
    对于所述光催化材料来说是多孔的多孔载体,柔性的所述多孔载体可透气并且所述光催化材料与空气接触,以及
    11.‑ꢀ
    在所述光催化材料的紫外(uv)光谱中的照明装置,
    12.‑ꢀ
    用于支撑所述照明装置并且为所述照明装置供应电力的柔性结构,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多孔载体连接到所述柔性结构。
    13.因此,目的在于:
    14.‑ꢀ
    使空气处理非常高效,而不需要更换过滤器,
    15.‑ꢀ
    允许以几乎任何形状放置在各种位置上,并且
    16.‑ꢀ
    确保装置是高度紧凑的,
    17.‑ꢀ
    确保光催化材料的足够照明,
    18.‑ꢀ
    增加交换表面,因此能够减小空气速度,因此减少噪音。
    19.常规地:
    20.‑ꢀ
    术语“多孔的”意味着可以将载体比作由通过桥接件彼此连接的单元(被称为孔)构成的开放结构。所述结构的“空隙”分数(被称为多孔载体的孔隙率)被定义为孔体积与多孔载体的总体积之比。所述“空隙”分数优选地在50%与97%之间选择,
    21.‑ꢀ
    多孔载体的柔性的特征在于变形率大于30%,变形率百分比是通过变形乘以100来定义的。
    22.载体结构(其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或纺织网;见下文)的柔性将来源于成分的细度和单纤维性质和/或来源于载体本身的构造(如印刷电路或纺织网等;见下文)。关于示范性印刷电路,其可以由厚度介于0.05 mm与0.8 mm之间并且优选地介于0.15 mm与0.30 mm之间的塑料膜(如优选地,聚酰亚胺)制成,从而使所述塑料膜易于变形。
    23.对于所有意图和目的,甚至还规定,在一维情况下,用百分比表示的变形率等于100 x
    ꢀꢀ
    ,其中为初始长度,并且l为变形后的长度。
    24.照明装置被布置成激活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作用。
    25.而且,照明装置和多孔载体将有利地连接到与外表面相对的柔性结构,其中在激活光催化材料之后,照明装置提供的光离开多孔载体。
    26.应当注意,在本实用新型文本中,“连接”具有甚至间接地,即通过至少一个中间元件(或组件)“与其形成组合件”,或“与其组装”的意义。
    27.为了进一步改善解决方案的所述效率/效果和实现所述解决方案的方式,甚至提出了:
    28.‑ꢀ
    光催化材料将存在于多孔载体的外表面上,和/或
    29.‑ꢀ
    照明装置将被布置成通过多孔载体照亮光催化材料。
    30.以此方式,潜在的处理面积和体积将尽可能的大,而不占据太多空间。
    31.出于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和效果,还提出了:
    32.‑ꢀ
    照明装置将包含led(发光二极管),并且
    33.‑ꢀ
    柔性结构将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每个发光二极管将附接到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
    34.出于相同的目的,还提出了柔性印刷电路板将限定网,所述网形成交叉点的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将在所述交叉点处固定到并且电连接到印刷电路。
    35.此类网的灵活性因此可以与以下结合:
    36.‑ꢀ
    交叉阵列的透气性,以及
    37.‑ꢀ
    二极管在这些交叉点处的网状分布,如果期望的话,所述网状分布是规则的。
    38.关于在解决方案实施方面的灵活性,还提出了空气处理装置将进一步包括细长的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光催化材料、所述多孔载体和所述照明装置插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并且沿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插置,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流动,穿过所述多孔载体并与所述光催化材料接触。
    204472497)。
    64.但是空气处理仍然存在问题。
    6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涉及上述提及的空气处理装置可以再次是上述呈现的具有其提到的特性的全部或部分的第一个空气处理装置,或者再次是一种这样的装置,其中:
    66.‑ꢀ
    所述照明装置将包含柔性光纤,并且
    67.‑ꢀ
    所述柔性结构包括具有与光纤粘合的纱线的柔性纺织网,所述柔性纺织网具有光通道开口。
    68.在任何情况下,在座椅中,(本实用新型的或上文刚刚提到的那个)柔性结构可以具有网状开口,所述网状开口通过插置于所述温度调节构件的所述部分与利用所述光催化材料的所述多孔载体之间来限定所述气流通道之一。
    69.因此,柔性结构将确保一定机械结构、用于带来光的构件(或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光的电)以及用于传递横向于其表面的气流中的待处理空气的构件。
    70.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还提出了:
    71.‑ꢀ
    所述温度调节构件的所述部分将布置于(在所述座椅中属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细长导管中并且沿所述细长导管布置,并且因此插置于实体壁与从所述部分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所述气流通道之间,并且
    72.‑ꢀ
    所述多孔载体将基本上沿表面延伸:
    73.‑‑ꢀ
    所述气流通道将通向所述表面中,并且
    74.‑‑ꢀ
    所述气流将横向于此表面从所述表面穿过所述多孔载体的厚度以便因此通向所述客舱中。
    75.这将优化交换空气/温度调节构件和存在于多孔载体上(或中的)空气/光催化材料。
    76.为了进一步促进经过处理的空气朝用户循环,还提出了横向于多孔载体的所述表面,气流穿过微穿孔通向所述客舱中,所述微穿孔穿过座椅的修饰内衬,占用者可以与所述座椅的修饰内衬接触。
    77.如果必要的话,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在阅读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的以下说明时,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细节、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7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备有空气处理装置的座椅沿图4的线i-i所形成的截面图;
    79.图2是可以形成用于支撑上述提到的照明装置并向其供应电力的柔性结构的印刷电路的平面图;
    80.图3示出如图1所示的截面图的一个变体;
    81.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备有空气处理装置的座椅;
    82.图5示出如图1所示的截面图的一个变体;上述截面图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座椅的靠背的截面图;
    83.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框图;
    84.图7是可以在此处呈现的示范性应用“座椅”和“舱室”中使用的光纤装置的平面图;
    85.图8、9是跟随图7的线viii-viii的,光纤纺织网的两个可能的实施例的截面;
    86.图10示出了空气处理装置应用到飞机舱的应用,并且
    87.图11、12示出了设置有光催化材料的多孔载体的放大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88.图1、3和5具体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1,其包括:
    89.‑ꢀ
    光催化材料3,
    90.‑ꢀ
    对于所述光催化材料来说是多孔的载体5,
    91.‑ꢀ
    用于实现所述光催化材料的紫外(uv)光谱内的照明的装置7,以及
    92.‑ꢀ
    用于支撑所述照明装置7的柔性结构9,所述照明装置7和所述多孔载体5连接到所述柔性结构。
    93.所述多孔载体5是柔性的且可透气。
    94.所述光催化材料3与空气接触。所述光催化材料可以限定布置于多孔载体的接触表面(外表面)上的涂层,所述涂层可以简化其实施。所述涂层可以是氧化锌(zno)或二氧化钛(tio2):在锐钛矿的形式下,其3.2 ev的能带隙使其由波长小于387 nm(对应于uv-a照明)的光子激活。
    95.光催化材料3在外部存在于多孔载体的表面5a上。在相关实施例中,多孔载体5连接到柔性结构9的一侧9b(外表面),在所述侧上,此柔性结构连接到其以此方式支撑的照明装置7;参见图1、3。以此方式,照明装置7穿过多孔载体5照亮光催化材料。
    96.设置有光催化材料3的多孔载体5可以固定(例如,胶合)到所述侧9b,在所述侧,柔性结构9支撑与其连接(此处为固定)的照明装置7。
    97.在多孔载体5由纤维材料(纤维50,图11)制成的情况下,光催化材料3将位于其将涂覆的纤维表面上;类似地,在多孔单元载体5(泡沫52,图12)的情况下:光催化材料3将涂覆所述泡沫。
    9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实施例中,柔性结构9确保照明装置7的电力供应。所述柔性结构包括通过电缆11供电的导电电路90。具体地,这可以是标记为91的柔性印刷电路;具体地参见图2。
    99.然后优势是具有网状导电阵列,其中在网格的位置处具有空气的贯穿开口13。
    100.因此,柔性印刷电路91将能够限定网,所述网形成具有交叉点910的阵列(图2),发光二极管15可以因此在所述交叉点处固定到并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所述印刷电路将因此是导电的。
    101.柔性印刷电路将通过例如以下产生:在厚度为0.05 mm到0.8 mm,优选地0.15 mm到0.30 mm的聚酰亚胺膜上印刷银墨轨道,使得所述聚酰亚胺膜可以易于变形。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是照明装置7附接到的这种柔性电路,所述照明装置将提供能够激活光催化作用的光源。
    102.通过与包括发光二极管15和每个二极管15将附接到并且电连接到的柔性印刷电路91的照明装置相结合,可以覆盖很大且均匀分布的照明/处理面积。而且,与传统的uv灯
    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放出少量热量的优势。
    103.发光二极管被布置的方式为使得其可以照亮光催化材料3覆盖的整个表面。
    104.对于多孔载体5,将有利地考虑通过增加反应器的几何表面积(按m
    ²
    .m-3计)和每反应器单位体积活性光催化剂的量允许反应器以与“壁涂”模式不同的模式操作的材料。多孔载体与由通过桥接件彼此连接的单元制成的开放结构类似。所述结构的“空隙”分数(被称为多孔载体的孔隙率)被定义为孔体积与多孔载体的总体积之比。根据孔径和桥接件的厚度,所述“空隙”分数优选地在50%与97%之间选择,并且甚至更优选地在80%与97%之间选择。除了必须实现反应器核心中的照明的约束条件外,光催化材料还应优选地允许在可接收的压降下在与拍流模式(lick-flow mode)相对的通流模式(through-flow mode)下操作。“理想的”多孔载体将是结构化材料,首先,所述结构化材料会在多孔载体于光催化剂之间提供紧密粘合,以将光催化剂锚定在反应器中,而不降低其固有活性。出于此目的,所述结构化材料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从而促进与光催化剂的结合以及污染物在其表面上的吸附,而且还允许光扩散到其结构中。所述结构化材料具有化学惰性,对通过光催化作用形成的自由基具有耐性,所述结构化材料还应抵抗由与其接触的流体持续通过产生的热应力和机械摩擦。然而,载体的化学稳定性必须允许与光催化剂充分的相互作用以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处理、使用、洗涤/再生)期间生成稳定的材料。载体的低表观密度和灵活性应当允许其采用最大可能的几何配置,从而赋予设计者很大的自由来设计高性能光催化反应器。因此,多孔载体的柔性的特征在于变形率大于30%,变形率百分比是通过变形乘以100来定义的。当例如从聚合物家族(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硅树脂、乙烯-丙烯-二烯单体、丁二烯-丙烯腈
    ……
    )中选择构成多孔载体的材料时,这些材料的低纵向弹性模量和载体的孔隙率允许多孔载体的显著变形,从而赋予其很大的柔性。
    105.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由缠结的纤维制成的毛毡将满足这些约束条件,所述缠结的纤维如石英纤维(理想地,纯度》 99.99%,直径5-20 μm),在所述纤维上支撑有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的光催化剂tio2。这种介质具有三个主要优势:优异的光透射、适度的压降和良好的暴露表面。所述介质可以在贯穿通量模式(through-flux mode)下工作,有效厚度受辐射传输和引起的压降的限制。
    106.对于进入气流f1(参见图3或图5、6,在安装在车辆10座椅中的装置1的实例的情况下)的处理,可以在装置1中提供基本上在多孔载体5和柔性结构9的一般表面s1的延伸部中(即横向于此表面并且因此横向于所述多孔载体的厚度e)进行的空气循环,因此例如通向车辆的客舱17中;参见图4、6和图3:经过纯化的废气f2。
    107.为了示出装置1的此表面区域(s),在图4中:
    108.‑ꢀ
    展示了此装置1的单个柔性印刷电路91,以及
    109.‑ꢀ
    另一方面,由实例中在一个所述座椅10的座椅前部分21中设置的空气入口19,以及此座椅外部的用于经过处理的空气f2的出口23表示。空气入口19和空气出口23可以穿过一个或多个坐垫25,所述靠垫围绕其传统框架在座椅坐垫21和靠背27两者上装饰座椅10(图6)。
    110.在图1、3和4中,所示出的事物的前部和后部也已经分别标记为av和ar;如同图5,如果所示的装置1的切口是按图4制作的话。
    111.为了确保此类空气循环横向于所述多孔载体的厚度e,装置1可以包括细长的用于
    引导空气的第一侧壁18a和第二侧壁18b(即实体壁),光催化材料3、多孔载体5和照明装置7、15插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并且沿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插置,使得空气在第一侧壁18a和第二侧壁18b之间循环,在多孔载体中并且与光催化材料接触。光催化材料3能够分散于多孔载体5中,而不是作为涂层提供。
    112.应当注意,得益于其柔性和使用谨慎分布的照明装置7、15,装置1才可以轻松地以3d成形,并且因此可以遵循此情况下的座椅10的弯曲形状,无论是座椅坐垫21和/或靠背27(图6)。例如,装置1可以如图10中的实例那样成型或弯曲。具体地,装置1然后可以集成到一个或多个相关坐垫25中。
    113.不是横向于多孔载体5的厚度e,然而,可以优选地提供(基本上)平行于此多孔载体的厚度e,因此(基本上)横向于装置1的表面区域(s1)的空气出口,如图5所示,其中经过处理的空气f2通过座椅占用者接触的座椅的表面s2的主要部分排出。
    114.因此,多孔载体将在此情况下基本上沿表面s1延伸:
    115.‑‑ꢀ
    空气的流动通道33(此处为入口)(见下文)将通向所述表面,并且
    116.‑‑ꢀ
    进入的气流f1将横向与此表面从所述表面穿过载体3的厚度e以再次横向地涌入客舱17中。
    117.在此实例中,还考虑到向装置1添加温度调节构件29以对座椅坐垫21和/或靠背27中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的重要性。温度调节构件29可以限定车辆的采暖通风及空调(hvac)系统,并且因此,系统控制客舱17中的此类空气循环和采暖通风及空调的温度。
    118.温度调节构件29符合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解决方案之一。所述温度调节构件包括布置于座椅10中的部分29a:例如,图5中所述座椅的座椅坐垫21和图6中所述座椅的靠背27。温度调节构件29的部分29a因此可以包括循环流体的管线31(或任何其它热交换构件),所述流体的由hvac系统的另一部分控制的温度将在座椅10中并且通过邻近于装置1与进入的气流f1进行的热交换来使处于不同温度下的清洁气流f2从进入流f1中排出。
    119.管线31可以连接到hvac系统的电路32,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在导管34中,在热交换介质31与进入的气流f1之间产生热梯度;图6。其它或互补可能性:进入的气流f1来自hvac系统,通过可以向泵39供应空气的电路36;还参见图6。
    120.在座椅10中,邻近于温度调节构件29的部分29a,提供了一种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进入的气流f1将在由于与所示实例中的温度调节构件29的部分29a进行的热交换而穿过之后,将在任何情况下穿过所述空气处理装置。
    121.出于此目的,此部分29a已经布置于细长的空气供应导管34中,在座椅10中,在装置1的下方或后方并且沿所述细长的空气供应导管布置,并且因此插置于实体壁38与从此部分到装置1的一个或多个前部气流通道13之间。
    122.气流通道,如上述13(导电电路90的网格点处的开口;参见图2)、33(座椅的空气入口;参见图5)、35a,35b(可以以引导的方式将空气供应到座椅中的空气入口33的空气循环导管;参见图6)或34实际上允许与温度调节构件、空气处理装置1和非环境压力源37流体连通,所述非环境压力源通过气流通道诱导气流进入温度调节构件(的部分29a),然后穿过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到达车辆的舱室17。
    123.非环境压力源37可以包含气泵39,所述气泵由控制器41控制并且将加压空气发送到分配器43,从而将气流发送到可以分别布置有阀门45a、45b的气流导管35a、35b。
    124.关于气流通道13,应当注意,如果在座椅10中,柔性结构9具有在空气回路上插置于温度调节构件的所述部分29a与对于光催化材料来说是多孔的载体5之间的此类网状开口,则这将是有利的。
    125.为了排出座椅10,经过处理的空气的与光催化材料3接触的流动可以横向于表面s2并且横向于所述s1穿过微穿孔47,所述微穿孔是穿过坐垫25的修饰内衬49设置的,所述座椅占用者与所述坐垫的修饰内衬接触。
    126.如泡沫层51等柔性层可以存在于修饰内衬49与光催化材料3可因此存在的多孔载体的侧面5a之间。
    127.另一个空气处理装置如图7以及图8、9中的局部横截面所示。在这些实施例中:
    128.‑ꢀ
    照明装置7包含柔性光纤150,
    129.‑ꢀ
    柔性结构9包括具有(纬纱和/或经纱)纱线191的柔性纺织网190,并且
    130.‑ꢀ
    光纤150具有用于将光传递到光催化材料3的开口151。
    131.然而,应当注意,在这些变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并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装置(如上文呈现的标记为1的空气处理装置),而是柔性结构(标记为900)仍用作照明装置7、150而不是其电源的载体的空气处理装置110。由于光源不是点状的,也不是像二极管7、15那样在柔性结构的位置处产生,因此这是不必要的。在光纤中,光是远程注入的。与二极管相比,二极管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二极管15可以以网状阵列安装(参见图2),这意味着照明可以是呈更细的网状。此外,为了改变而拆开二极管比从纱线191上拆开纤维150更容易。而且,由于结构900的纺织特性,空气通道十分狭窄。
    132.也就是说,从定位于与柔性结构900相距一定位置处的至少一个光源l,优选地在紫外光谱中,照亮光纤150。光通过设置在所述纤维中的开口151离开纤维150,并且然后穿过光催化材料3。
    133.通过此类侵入性改变151,可以改变光线在纤维150内的反射角度并且使光在纤维外部横向传播。如图8所示,光催化颗粒3存在于多孔载体5的内部,然后所述光催化颗粒形成在光纤的中央核心周围充当护套的涂层。粘合纱线191的纺织网190不含光催化颗粒,并且可以在后期用光纤编织。
    134.在图9中的实例中,光催化颗粒(材料3)分散于多孔载体5中,所述光催化颗粒形成柔性结构900的粘合纱线191上的涂层。通过其开口151,光纤150可以将光纤携带到粘合纱线。
    135.可替代地,光催化颗粒3可以分布在多孔载体5中,所述光催化颗粒将再次在由光纤150形成的织物——具有开口151——其可以用粘合纱线191编织——上形成涂层。在此实施例中,在织物的两个组件(纱线/纤维)上的编织操作之后可能已经施涂涂层5。然后设置开口151。
    136.因此,对于光催化材料3来说仍然是多孔的载体5仍然是柔性的,并且像光催化材料一样可透气以与光催化材料接触,从而使其纯化。
    137.如图8、9中的130所示,在纺织网190中通过纱线191在所述纱线之间产生的网格或空间将在柔性结构900的位置处形成上述提到的气流通道13。在图8中,这种空气的纯化发生在纤维涂层的水平处。
    138.作为多孔载体5中的分散体的替代方案,光催化材料3可以在多孔载体的外侧形成
    涂层。
    139.在图10的示范性应用中,关注的是接纳乘客的车辆56(在此情况下是飞机)舱室55的面板53。
    140.因此,每个面板53包含空气处理装置1(但其可以是标记为110的空气处理装置),如已经描述的(参见对应的前图),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141.‑ꢀ
    光催化材料3,
    142.‑ꢀ
    柔性且多孔的载体5,
    143.‑ꢀ
    在所述光催化材料的紫外光谱中的照明装置,以及
    144.‑ꢀ
    支撑照明装置的柔性结构9,所述多孔载体连接到所述柔性结构。
    145.还有装置1或110通过例如胶合附接到的面板结构53。所述面板结构可以是呈期望形状的刚性塑料板。所述面板结构由于附接到舱室框架(单元)而用作装置1或110的载体。
    146.气流通道59提供与空气处理装置1或110、非环境压力源57的流体连通,所述非环境压力源通过通道诱导气流,并且然后穿过所述空气处理装置1到达舱室55。
    147.如在柔性印刷电路91的情况下,柔性结构9是导电的,这使得结合柔性、紧凑性、高性能电源和经优化照明成为可能,尤其是如果使用二极管15的话。
    148.柔性光纤解决方案150之一可以在此类面板53上使用;相似地座椅10上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容纳乘客的舱室的面板,所述面板包括:
    ‑ꢀ
    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
    被布置用于与空气接触的光催化材料(3),
    ‑‑ꢀ
    对于所述光催化材料来说是多孔的多孔载体(5),所述多孔载体是柔性的,以及
    ‑‑ꢀ
    用于实现所述光催化材料的紫外(uv)光谱内的照明的照明装置(7),
    ‑‑ꢀ
    支撑所述照明装置的柔性结构,所述多孔载体和所述照明装置连接到所述柔性结构,其中:
    ‑‑‑ꢀ
    所述照明装置包含柔性光纤(150),所述光纤具有用于将光传递到所述光催化材料(3)的开口(151),并且所述柔性结构包括柔性纺织网,或者
    ‑‑‑ꢀ
    所述照明装置包含发光二极管(15),并且所述柔性结构包括柔性印刷电路(91),每个发光二极管(15)附接到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
    ‑ꢀ
    面板结构(53),所述空气处理装置附接到所述面板结构,以及
    ‑ꢀ
    至少一个气流通道(13),所述至少一个气流通道适于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和非环境压力源流体连通,所述非环境压力源诱导气流进入所述通道并且然后穿过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到达所述车辆的所述舱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7)被布置成通过所述多孔载体照亮所述光催化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催化材料(3)存在于所述多孔载体的外表面(5a)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9)限定用作所述照明装置(7)的电源。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91)与所述发光二极管(15)一起限定柔性纺织网,所述柔性纺织网形成具有交叉点(910)的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15)在所述交叉点处附接到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其进一步包括细长的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侧壁(18a)和第二侧壁(18b),所述光催化材料、所述多孔载体(5)和所述照明装置(7)插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并且沿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插置,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流动,穿过所述多孔载体并与所述光催化材料(3)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9)是导电的。8.一种车辆舱室座椅,其布置在车辆舱室中,所述车辆舱室座椅包括联接在一起的座椅坐垫(21)和靠背(27),所述座椅坐垫和所述靠背各自具有能够接触所述座椅的占用者的表面,所述座椅坐垫和/或所述靠背包括:
    ‑ꢀ
    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
    ‑‑ꢀ
    与空气接触的光催化材料(3),
    ‑‑ꢀ
    用于实现所述光催化材料的紫外光谱内的照明的照明装置(7),所述座椅的特征在于:
    ‑ꢀ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进一步包括:
    ‑‑ꢀ
    对于所述光催化材料来说是多孔的多孔载体(5),所述多孔载体(5)是柔性的,以及
    ‑‑ꢀ
    支撑所述照明装置的柔性结构,所述多孔载体和所述照明装置连接到所述柔性结
    构,其中:
    ‑‑‑ꢀ
    所述照明装置包含柔性光纤(150),所述光纤具有用于将光传递到所述光催化材料(3)的开口(151),并且所述柔性结构包括柔性纺织网,或者
    ‑‑‑ꢀ
    所述照明装置包含发光二极管(15),并且所述柔性结构包括柔性印刷电路(91),每个发光二极管(15)附接到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
    ‑ꢀ
    所述座椅和/或所述靠背包含:
    ‑‑ꢀ
    温度调节构件(29),所述温度调节构件的一部分(29a)适于对所述座椅和/或所述靠背中的空气进行温度调节,以及
    ‑‑ꢀ
    气流通道(13),所述气流通道适于与所述温度调节构件、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和非环境压力源(41)流体连通,所述非环境压力源通过所述气流通道诱导气流,所述气流被引导到所述温度调节构件(29a)并且然后穿过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到达所述车辆舱室。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是导电的。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9)具有网状开口(13),所述网状开口通过插置于所述温度调节构件的所述部分与所述多孔载体(5)之间来限定所述气流通道之一。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特征在于:
    ‑ꢀ
    所述温度调节构件的所述部分(29a)布置于在所述座椅中属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细长导管(34)中并且沿所述细长导管布置,并且因此插置于实体壁(38)与所述气流通道中将空气从所述部分朝所述空气处理装置传递的一个气流通道之间,并且
    ‑ꢀ
    所述多孔载体基本上沿表面延伸:
    ‑‑ꢀ
    所述气流通道(13)通向所述表面中,并且
    ‑‑ꢀ
    所述气流横向于所述表面从所述表面穿过所述多孔载体的厚度以便因此通向所述车辆舱室中。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特征在于,横向于所述表面,所述气流穿过微穿孔(47)通向所述车辆舱室中,所述微穿孔穿过所述座椅的修饰内衬(49),所述座椅的占用者能够与所述内衬接触。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91)与所述发光二极管(15)一起限定柔性纺织网,所述柔性纺织网形成具有交叉点(910)的阵列,所述发光二极管(15)在所述交叉点处附接到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印刷电路。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进一步包括细长的用于引导空气的第一侧壁(18a)和第二侧壁(18b),所述光催化材料、所述多孔载体(5)和所述照明装置(7)插置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并且沿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插置,使得所述空气在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流动,穿过所述多孔载体并与所述光催化材料(3)接触。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舱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结构(9)限定用作所述照明装置(7)的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容纳乘客的舱室的面板,所述面板包括无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包括:光催化材料(3);对于所述光催化材料来说是多孔的载体(5),柔性的所述多孔载体和所述光催化材料能透气;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光催化材料的紫外光谱内的照明的照明装置(7)。将柔性结构(9)用作所述照明装置(7)的载体和电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舱室座椅。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舱室座椅。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舱室座椅。


    技术研发人员:金-伊维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金森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8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