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特别为一种一体化检测管。
背景技术:
2.现有病毒检测大多由多个步骤组成,首先通过拭子获取检测液,然后将检测液保存在检测管中,最后提取检测管中的检测液滴设在检测条上用于显示检测结果。上述步骤繁杂,而且检测管需要反复启闭,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一体化检测管,该检测管不但能保存检测液,而且在管体内部就能对检测液进行检测,不需要反复启闭检测管,可减少二次污染的发生。
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的主管以及设置在主管中的副管,所述副管将主管的内部分隔为位于副管上方的上腔体和位于副管下方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主管共用一个上开口,所述下腔体与主管共用一个下开口,所述主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和下盖,且上腔体和下腔体形成各自封闭空间;
5.所述下盖的中部设有向上凸出且置于主管的下腔体中的穿刺部,所述下盖与主管活动连接且相对主管具有向上活动的穿刺状态,以带动穿刺部向上刺破副管,所述下腔体中还安装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上腔体经过穿插处流入下腔体中的检测液,所述下盖与主管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下盖相对主管向下脱出的防脱部件。
6.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打开主管的上盖,拭子由上端开口处进入上腔体将检测液刮下,检测液保存在上腔体中。当需要检测检测时,向上推动下盖,下盖的穿刺部刺破副管,检测液流入下腔体,在下腔体中设有检测装置能对检测液进行检测。
7.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方案,还提供如下优化方案:
8.为了实现下盖的安装,所述防脱部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在主管下端外周且向外凸出的限位凸缘以及设置在下盖盖沿的内周壁上且向下盖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凸出的且与限位凸缘相配合卡接的卡扣。
9.优选地,所述限位凸缘的数量为两个且上下分布设置,所述下盖的卡扣卡接在下层的限位凸缘上时为穿刺部未刺破副管的初始状态,其中穿刺部由初始状态进入穿刺状态时,所述下盖的卡扣卡接在上层的限位凸缘上。
10.优选地,所述卡扣的上表面由与盖沿的连接部位起向下盖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过程中由上往下倾斜,所述限位凸缘的下表面由与主管外周的连接部位起向外延伸过程中由下往上倾斜。
11.为了防止误操作,所述主管在限位凸缘的上方还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块,穿刺部处于未刺破副管的初始状态时,所述下盖盖沿的上端部卡接在限位块的底部,以防止下盖
向上窜动,在下盖盖沿的上端部还设有向下凹陷且与限位块向上配合导向运动的限位凹槽。
12.为了密封,所述下盖与主管之间还安装有弹性密封圈。
13.优选地,所述穿刺部包括与下盖中部相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连接座上方的穿刺头,所述弹性密封圈套接在连接座的外周,并且弹性密封圈的外周与主管的内周壁相配合连接。
14.为了实现压入时过盈自密封,所述弹性密封圈的外周沿着轴线方向呈波峰和波谷凹凸交替设置的波纹管状。
15.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检测条。
16.为了身份信息与检测结果共面,在主管的外周还设有身份识别信息,所述检测条与身份识别信息位于同一侧,所述主管的整体或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用于透出检测条的检测结果。
17.优选地,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为二维码。
18.优选地,所述上盖与主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9.为了方便拭子的刮取,所述副管的内部设有向靠近副管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用于方便拭子刮取的刮条,所述刮条上设有棱角。
20.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1.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检测管,该检测管不但能保存检测液,而且在管体内部就能对检测液进行检测,不需要反复启闭检测管,可减少二次污染的发生。
22.2.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检测管,该检测管设置两级自锁卡扣,第一级实现下盖的组装,二级用于提示穿插状态。
23.3.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其中主管上设有限位块配合下盖上的限位凹槽,能防止运输或检测前的误操作,以破坏副管。
24.4.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其中检测管中设置波纹状的密封圈,在下盖压入时能过盈自密封。
25.5.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在副管中还设有刮条,用于方便拭子进行刮取。
附图说明
26.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29.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30.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2.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盖和弹性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34.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35.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36.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
37.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五。
38.标号说明:1-管体、11-主管、111-限位块、112-凸台、12-副管、121-刮条、2-上盖、3-下盖、31-穿刺部、311-连接座、312-穿刺头、32-盖沿、33-限位凹槽、4-检测装置、5-防脱部件、51-限位凸缘、52-卡扣、6-弹性密封圈、7-身份识别信息、a1-上腔体、a2-下腔体、b-拭子。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40.如图1-12所示,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的主管11以及设置在主管11中的副管12,所述副管12将主管11的内部分隔为位于副管12上方的上腔体a1和位于副管12下方的下腔体a2,所述上腔体a1与主管11共用一个上开口,所述下腔体a2与主管11共用一个下开口,所述主管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2和下盖3,且上腔体a1和下腔体a2形成各自封闭空间;
41.所述下盖3的中部设有向上凸出且置于主管11的下腔体a2中的穿刺部31,所述下盖3与主管11活动连接且相对主管11具有向上活动的穿刺状态,以带动穿刺部31向上刺破副管12,所述下腔体a2中还安装有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由上腔体a1经过穿插处流入下腔体a2中的检测液,所述下盖3与主管11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下盖3相对主管11向下脱出的防脱部件5。
42.为了实现下盖的安装,所述防脱部件5包括一个以上设置在主管11下端外周且向外凸出的限位凸缘51以及设置在下盖3盖沿32的内周壁上且向下盖3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凸出的且与限位凸缘51相配合卡接的卡扣52。
43.优选地,所述限位凸缘51的数量为两个且上下分布设置,所述下盖3的卡扣52卡接在下层的限位凸缘51上时为穿刺部31未刺破副管12的初始状态,其中穿刺部31由初始状态进入穿刺状态时,所述下盖3的卡扣52卡接在上层的限位凸缘51上。
44.优选地,所述卡扣52的上表面由与盖沿32的连接部位起向下盖3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过程中由上往下倾斜,所述限位凸缘51的下表面由与主管11外周的连接部位起向外延伸过程中由下往上倾斜。
45.为了防止误操作,所述主管11在限位凸缘51的上方还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块111,穿刺部31处于未刺破副管12的初始状态时,所述下盖3盖沿32的上端部卡接在限位块111的底部,以防止下盖3向上窜动,在下盖3盖沿32的上端部还设有向下凹陷且与限位块111向上配合导向运动的限位凹槽33。
46.为了密封,所述下盖3与主管11之间还安装有弹性密封圈6。
47.优选地,所述穿刺部31包括与下盖3中部相连接的连接座311以及设置在连接座311上方的穿刺头312,所述弹性密封圈6套接在连接座311的外周,并且弹性密封圈6的外周与主管11的内周壁相配合连接。
48.为了实现压入时过盈自密封,所述弹性密封圈6的外周沿着轴线方向呈波峰和波谷凹凸交替设置的波纹管状。
49.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4为检测条。
50.为了身份信息与检测结果共面,在主管11的外周还设有身份识别信息7,所述检测
条与身份识别信息7位于同一侧,所述主管11的整体或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用于透出检测条的检测结果。本实施例在主管11的外周设有凸台112,用于张贴身份识别信息7。
51.优选地,所述身份识别信息7为二维码。
52.优选地,所述上盖2与主管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53.为了方便拭子的刮取,所述副管12的内部设有向靠近副管12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用于方便拭子b刮取的刮条121,所述刮条121上设有棱角。本实施刮条12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绕着同一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5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55.步骤一:如图8所示,打开主管11的上盖2,拭子b由主管11的上端开口处进入上腔体a1;
56.步骤二:如图9所示,拭子b伸入多个刮条121的中部,带动拭子b旋转,检测液在刮条上被刮下,并盖上上盖2;
57.步骤三:如图10所示,转动下盖3使得限位凹槽33对准主管11上的限位块111;
58.步骤四:如图11-12所示,向上推动下盖3,限位凹槽33沿着限位块111向上运动,使得下盖3的卡扣52进入二级的限位凸缘51(即上层的限位凸缘51),此时穿刺部31向上刺破副管12,检测液由上腔体a1进入下腔体a2,检测条对检测液进行检测,并显示检测结果。
59.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包括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的主管(11)以及设置在主管(11)中的副管(12),所述副管(12)将主管(11)的内部分隔为位于副管(12)上方的上腔体(a1)和位于副管(12)下方的下腔体(a2),所述上腔体(a1)与主管(11)共用一个上开口,所述下腔体(a2)与主管(11)共用一个下开口,所述主管(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2)和下盖(3),且上腔体(a1)和下腔体(a2)形成各自封闭空间;所述下盖(3)的中部设有向上凸出且置于主管(11)的下腔体(a2)中的穿刺部(31),所述下盖(3)与主管(11)活动连接且相对主管(11)具有向上活动的穿刺状态,以带动穿刺部(31)向上刺破副管(12),所述下腔体(a2)中还安装有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由上腔体(a1)经过穿插处流入下腔体(a2)中的检测液,所述下盖(3)与主管(11)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下盖(3)相对主管(11)向下脱出的防脱部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件(5)包括一个以上设置在主管(11)下端外周且向外凸出的限位凸缘(51)以及设置在下盖(3)盖沿(32)的内周壁上且向下盖(3)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凸出的且与限位凸缘(51)相配合卡接的卡扣(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缘(51)的数量为两个且上下分布设置,所述下盖(3)的卡扣(52)卡接在下层的限位凸缘(51)上时为穿刺部(31)未刺破副管(12)的初始状态,其中穿刺部(31)由初始状态进入穿刺状态时,所述下盖(3)的卡扣(52)卡接在上层的限位凸缘(5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52)的上表面由与盖沿(32)的连接部位起向下盖(3)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过程中由上往下倾斜,所述限位凸缘(51)的下表面由与主管(11)外周的连接部位起向外延伸过程中由下往上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1)在限位凸缘(51)的上方还设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块(111),穿刺部(31)处于未刺破副管(12)的初始状态时,所述下盖(3)盖沿(32)的上端部卡接在限位块(111)的底部,以防止下盖(3)向上窜动,在下盖(3)盖沿(32)的上端部还设有向下凹陷且与限位块(111)向上配合导向运动的限位凹槽(3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3)与主管(11)之间还安装有弹性密封圈(6),所述穿刺部(31)包括与下盖(3)中部相连接的连接座(311)以及设置在连接座(311)上方的穿刺头(312),所述弹性密封圈(6)套接在连接座(311)的外周,并且弹性密封圈(6)的外周与主管(11)的内周壁相配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6)的外周沿着轴线方向呈波峰和波谷凹凸交替设置的波纹管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4)为检测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在主管(11)的外周还设有身份识别信息(7),所述检测装置(4)与身份识别信息(7)位于同一侧,所述主管(11)的整体或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用于透出检测装置(4) 的检测结果。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检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12)的内部设有向靠近副管(12)中心轴线方向凸出的用于方便拭子(b)刮取的刮条(121),所述刮条(121)上设有棱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检测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上下两端开口的主管以及设置在主管中的副管,副管将主管的内部分隔为位于副管上方的上腔体和位于副管下方的下腔体,上腔体与主管共用一个上开口,下腔体与主管共用一个下开口,主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盖和下盖,且上腔体和下腔体形成各自封闭空间;下盖的中部设有向上凸出且置于主管的下腔体中的穿刺部,下盖与主管活动连接且相对主管具有向上活动的穿刺状态,以带动穿刺部向上刺破副管,下腔体中还安装有检测装置,下盖与主管之间还设有防脱部件。本实用新型不但能保存检测液,而且在管体内部就能对检测液进行检测,不需要反复启闭检测管,可减少二次污染的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李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市涵江华丰塑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