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图像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光学防抖的装置、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手持式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拍照或录像时,人体的生理性颤动和外界震动对手持式便携智能设备的干扰是无法避免的,人体的生理性颤动无法通过训练克服,外界的震动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使手持式便携式智能设备在拍照或录像时不可避免的会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产生不需要的抖动,从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最明显的表现为拍照或录像得到的图像模糊、不清晰。
3.现有手持式便携智能设备在摄像头模组内使用可以在xy轴方向运动的镜头组件,从而达到对人体的生理性颤动和外界震动进行补偿的目的,得到高质量图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对图像的追求不断提高,现有手持式便携智能设备的摄像头模组因为图像传感器的增大而导致镜头等比例增大,变重。传统的使镜头在xy轴方向进行移动补偿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推动沉重的镜头。且镜头在xy轴方向进行移动补偿的方法可补偿的角度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图像质量的需求。
4.而现有技术中,通过图像传感器芯片移动式所提供的的光学防抖方法结构复杂,大多应用于单反数码相机中,鲜有量产于手持式便携智能设备的案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回弹部件和电性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单元;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在外力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以进行光学防抖的运动补偿,在所述回弹部件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
6.优选地,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适于在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
7.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适于接受所述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以在控制信号变化时根据控制信号发生形变,使图像传感器芯片产生x、y方向的位移或者平面旋转。
8.优选地,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一端与所述下基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
9.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通过下基板与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
10.优选地,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
所述回弹部件一端连接所述下基板,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
11.优选地,所述回弹部件包括:挠曲部;所述挠曲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悬臂,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适于在所述弹性悬臂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
12.优选地,所述回弹部件还包括:内框;所述内框固定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所述内框的外围适于引出所述挠曲部。
13.优选地,还设置有载板,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与所述载板固定设置,所述载板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进行电性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载板的一角。
15.优选地,所述回弹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载板底面。
16.优选地,所述载板位于所述下基板之上。
17.优选地,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电容,所述电容条状排布,且环绕所述图像传感器侧边设置。
18.优选地,所述下基板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适于与所述开孔或者凹槽中实现x、y方向的移动或者旋转。
19.优选地,所述载板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
20.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通过下基板与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载板的一角。
21.优选地,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至少为两根,分别设置于位于所述载板在x、y方向的侧边。
22.优选地,所述下基板上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适于在所述下基板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之间留出预定高度的空隙,并且所述支撑件适于随着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移动进行滚动或者滑动。
23.优选地,所述下基板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贴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底面的增强板,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所述增强板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24.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金属滚珠或者陶瓷滚珠。
25.优选地,所述下基板上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开孔或者凹槽适于设置所述支撑件。
26.优选地,所述支撑件至少三个,分别对应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至少三边,其滚动或者滑动方向为x、y方向,以适于减少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往x、y方向的移动摩擦力,且提供所述图像传感器平面度保证。
27.优选地,还设置有载板,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与所述载板固定设置,所述载板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并与所述
第一柔性电路单元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载板与下基板之间。
28.优选地,所述预定高度在大于等于50微米。
29.优选地,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单元。
30.优选地,所述第二柔性电路单元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相对设置并且电性连接。
31.优选地,还包括滤光片组件,所述滤光片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方的滤光片。
32.优选地,还包括滤光片组件,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载板中,并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方。
33.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驱动镜头单元在z方向上移动。
34.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单元、电磁驱动单元或者压电陶瓷驱动单元。
35.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空间和侧壁,所述图形传感器芯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下部的中心,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第二驱动单元和镜头单元在其中。
36.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侧壁外侧。
37.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以环绕所述侧壁。
38.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环绕所述侧壁部分的外侧。
39.优选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空间和侧壁,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第二驱动单元和镜头单元在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单元实现电性连接。
40.优选地,通过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值变化实时反馈及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位置。
41.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由下基板供电,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载板的接地端;或者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由所述载板供电,另一端由连接至所述下基板的接地端。
4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
4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及其电子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与现有设计相比,本专利中采用第一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使图像传感器芯片产生x、y方向的位移或者平面旋转。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可以包括体积较小的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结构,这样形成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操控轻便,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44.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设置有回弹部件使得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恢复初始位置,所述回弹部件结构轻薄简洁,操控轻便,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45.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图像传感器芯片可以固定设置
在载板上,所述载板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46.进一步的,所述载板设置有开孔,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可以镶嵌于所述载板中,能够降低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整体厚度,即减小了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面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最低面的距离,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和厚度,能够更好的适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
47.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所述下基板中也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和/或载板可以进一步靠近所述下基板的最低面,即进一步缩减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感光面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最低面的距离,能够更好的适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
48.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所述载板的供电采用第一柔性电路单元,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可以部分弯折设置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底座侧壁和所述壳体之间,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49.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所述下基板的供电采用第二柔性电路单元,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相对设置并彼此连接,使得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结构简洁轻便。
50.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镜头单元还可以由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驱动镜头单元在z方向上移动,进一步的实现更精微的ois防抖效果。
附图说明
51.图1至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53.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集成式容栅传感器进行详细描述。
55.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100、回弹部件410和电性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在外力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以进行光学防抖的运动补偿,在所述回弹部件410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适于在第一驱动单元420的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
适于接受所述光学防抖控制单元(未图示)的控制信号,以在控制信号变化时根据控制信号发生形变,使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产生x、y方向的位移或者平面旋转。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下基板500和/或载板110。
59.结合图1,参考图2所示,所述下基板500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下方;所述下基板50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420。优选地,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回弹部件410。
60.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一端与所述下基板500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通过下基板500与光学防抖控制单元(未图示)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上。
62.具体地,所述回弹部件410一端连接所述下基板500,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
63.结合图1,参考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弹部件410包括:挠曲部415;所述挠曲部415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固定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在被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驱动或者拉动作用下离开初始位置,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停止工作后,适于在所述弹性悬臂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
6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弹部件410还包括:内框414;所述内框414固定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侧边,所述内框414的外围适于引出所述挠曲部415。
65.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与所述载板110固定设置,所述载板110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进行电性连接。
66.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的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载板110的底面。所述回弹部件410的所述挠曲部4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载板110底面。
67.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500上,通过下基板500与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载板100的一角。
68.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420至少为两根,分别设置于位于所述载板110在x、y方向的侧边。
69.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载板110位于所述下基板500之上。
70.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载板110上设置有电容,所述电容条状排布,且环绕所述图像传感器侧边设置。
71.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下基板500在所述载板110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适于固定设置于所述载板110上,所述载板110于所述开孔中实现x、y方向的移动或者旋转。
72.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载板110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适于镶嵌于所述开孔中。
73.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下基板500在所述载板110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所述载板110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
图像传感器芯片100适于镶嵌于所述载板110的开孔中,与所述载板110固定连接,所述载板110适于与所述下基板500的所述开孔中实现x、y方向的移动或者旋转。
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基板500上还设置有支撑件44,所述支撑件44适于在所述下基板500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之间留出预定高度的空隙,并且所述支撑件44适于随着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移动进行滚动或者滑动。
75.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下基板500包括印制电路板(pcb)和贴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底面的增强板,所述印制电路板(pcb)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所述增强板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处设置有凹槽54,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凹槽54中。
7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4为金属滚珠或者陶瓷滚珠。
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基板500上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54,所述开孔或者凹槽54适于设置所述支撑件44。
7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4至少三个,分别对应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至少三边,其滚动或者滑动方向为x、y方向,以适于减少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往x、y方向的移动摩擦力,且提供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平面度保证。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高度在大于等于50微米。
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基板50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单元520。
81.参考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单元520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相对设置并且电性连接。
82.参考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滤光片组件,所述滤光片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上方的滤光片170。
83.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滤光片170设置于所述载板110中,并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上方。
84.在一种实施情况中,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未图示),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驱动镜头单元210在z方向上移动。
8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单元、电磁驱动单元或者压电陶瓷驱动单元。
86.继续参考图1所示,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底座300,所述底座300包括容纳空间和侧壁,所述图形传感器芯片10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下部的中心,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第二驱动单元和镜头单元在其中。
8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设置于所述侧壁外侧。具体的,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以环绕所述侧壁。
8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壳体600,所述壳体600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环绕所述侧壁部分的外侧。
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00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基板500上,所述下基板500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单元12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单元120实现电性连接。
9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值变化实时反馈及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位置。
9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的一端由下基板500供电,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载板110的接地端;或者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的一端由所述载板110供电,另一端由连接至所述下基板500的接地端。
92.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与现有设计相比,本专利中采用第一驱动单元420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使图像传感器芯片100产生x、y方向的位移或者平面旋转。所述第一驱动单元420可以包括体积较小的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结构,这样形成的驱动组件结构简单,操控轻便,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93.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设置有回弹部件使得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恢复初始位置,所述回弹部件410结构轻薄简洁,操控轻便,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94.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图像传感器芯片可以固定设置在载板上,所述载板110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95.进一步的,所述载板110设置有开孔,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可以镶嵌于所述载板110中,能够降低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整体厚度,即减小了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感光面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最低面的距离,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和厚度,能够更好的适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
96.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所述下基板500中也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和/或载板110可以进一步靠近所述下基板500的最低面,即进一步缩减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100的感光面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最低面的距离,能够更好的适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
97.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所述载板110的供电采用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可以部分弯折设置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底座侧壁和所述壳体600之间,可以进一步缩小光学防抖装置的体积。
98.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所述下基板500的供电采用第二柔性电路单元520,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120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520相对设置并彼此连接,使得所述光学防抖装置的结构简洁轻便。
99.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中,镜头单元还可以由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驱动镜头单元在z方向上移动,进一步的实现更精微的ois防抖效果。
10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
101.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回弹部件和电性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单元;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在外力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以进行光学防抖的运动补偿,在所述回弹部件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适于在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适于接受所述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以在控制信号变化时根据控制信号发生形变,使图像传感器芯片产生x、y方向的位移或者平面旋转。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下基板,所述下基板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一端与所述下基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通过下基板与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装置还包括:所述回弹部件一端连接所述下基板,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件包括:挠曲部;所述挠曲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悬臂,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适于在所述弹性悬臂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件还包括:内框;所述内框固定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所述内框的外围适于引出所述挠曲部。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载板,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与所述载板固定设置,所述载板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进行电性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作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载板的一角。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载板底面。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载板位于所述下基板之上。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上设置有电容,所述电容条状排布,且环绕所述图像传感器侧边设置。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适于与所述开孔或者凹槽中实现x、y方向的移动或者旋转。15.如权利要求9或14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通过下基板与光学防抖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作用于所述载板的一角。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至少为两根,分别设置于位于所述载板在x、y方向的侧边。1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上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适于在所述下基板和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之间留出预定高度的空隙,并且所述支撑件适于随着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移动进行滚动或者滑动。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包括印制电路板和贴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底面的增强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正投影对应处设置有开孔,所述增强板在所述支撑件的正投影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凹槽中。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金属滚珠或者陶瓷滚珠。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上设置有开孔或者凹槽,所述开孔或者凹槽适于设置所述支撑件。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至少三个,分别对应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至少三边,其滚动或者滑动方向为x、y方向,以适于减少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往x、y方向的移动摩擦力,且提供所述图像传感器平面度保证。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载板,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与所述载板固定设置,所述载板包括逻辑电路单元,所述逻辑电路单元对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引脚进行电路合并,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载板与下基板之间。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高度在大于等于50微米。2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单元。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单元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相对设置并且电性连接。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片组件,所述滤光片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方的滤光片。2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光片组件,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载板中,并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上方。2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驱动镜头单元在z方向上移动。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单元、电磁驱动单元或者压电陶瓷驱动单元。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空间和侧壁,所述图形传感器芯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下部的中心,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第二驱动单元和镜头单元在其中。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设置于所述侧壁外侧。33.如权利要求1、2或者32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以环绕所述侧壁。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部分覆盖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单元环绕所述侧壁部分的外侧。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容纳空间和侧壁,所述容纳空间适于容纳第二驱动单元和镜头单元在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下基板上,所述下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柔性电路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单元实现电性连接。36.如权利要求3、5或16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电阻值变化实时反馈及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位置。3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由下基板供电,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载板的接地端;或者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一端由所述载板供电,另一端由连接至所述下基板的接地端。3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防抖装置、电子设备,所述光学防抖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回弹部件和电性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第一柔性电路单元;所述图像传感器芯片在外力作用下在X、Y方向移动以及平面旋转,以进行光学防抖的运动补偿,在所述回弹部件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用移动图像传感器芯片进行运动补偿的光学防抖装置能够更好的适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应带摄像头模组的数码产品日益轻薄化的趋势。
技术研发人员:杜智勇 许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