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2.高空作业平台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高空作业、设备安装、维修等可移动性高空作业,其中臂式高空作业平台是一种作业范围广、安全系数高、承载能力大的高空作业专用设备。现有的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大部分是通过驱动底盘的滚轮行走,且最大平台高度普遍在12m以上,整机重量偏重,机器占地空间大。存在以下局限:1、仅适用于水泥路面、柏油路面一类的坚硬、平整路面行走,不适用于泥地、沙地等坑洼路况;2、滚轮与地面接地面积小,稳定性不足,作业时易造成平台的晃动,给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风险;3、在有高度要求及空间范围受限区域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高空作业平台对使用场景要求高,以及与地面接地面积小,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设有履带的高空作业平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回转装置、举升装置、载重平台及辅助爬梯,所述的底盘外端设有履带,所述的底盘内通过集成设有主动轮与履带之间啮合相连;所述的回转装置设于底盘上端,所述的回转装置内包括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且所述的回转装置通过底盘上的回转支承连接座与底盘自身装配相连;所述的举升装置由两组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组成,所述的举升装置一端与回转装置上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同时所述的举升装置另一端与载重平台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所述的载重平台与所述的辅助爬梯为一体结构,所述的载重平台与所述的辅助爬梯之间通过提拉锁链相连。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盘包括主动轮、履带、承重轮、托带轮、导向轮、底盘架,所述的底盘整体采用四轮一带结构,所述的底盘内各个零部件基于底盘架装配,且所述的底盘架呈八字型结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的导向轮分别装配设于底盘架的行进方向两端。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履带内圈设有承重轮、托带轮,所述的承重轮设有若干,且所述的承重轮通过固定轴与底盘架定位孔之间装配相连,所述的承重轮外端边缘与所述的履带内侧平面端之间接触相连,且承重轮通过支架结构与底盘架装配相连。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托带轮设于履带内圈的中段,同时所述的托带轮外侧轮毂端面与履带上部分的内侧之间接触挤压相连。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装置内包括燃油箱、主控制阀、控制箱、液压油箱、发动机组件,所述的回转装置内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呈模块化布局,同时
所述的控制箱同时与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之间设有控制连接,动力模块设于回转装置的操作室一端,动力模块中所述的燃油箱与发动机组件依托于连接铰点的作业平台装配安装,且所述的燃油箱与发动机组件之间通过油路相连,所述的发动机组件通过液压马达与主动轮的输入端之间相连。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装置中液压驱动模块包括主控制阀、液压油箱,所述的液压驱动模块中各个组件通过连接铰点的作业平台装配安装于燃油箱一侧,所述的主控制阀的进出口端设于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路中,且所述的主控制阀一进油端还设有吸油泵,所述的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路尾端与举升装置之间传递相连。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举升装置包括下举升油缸、连杆ⅰ、连杆ⅱ、枢纽、上举升油缸、连杆ⅲ、连杆ⅳ,所述的举升装置中连杆ⅰ、连杆ⅱ及枢纽与回转装置的连接铰点构成下举升四边形,所述的下举升油缸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回转装置中液压驱动模块相连,同时所述的下举升油缸另一端与连杆ⅱ之间铰接相连,所述的连杆ⅰ、连杆ⅱ设于回转装置的连接铰点和枢纽之间,且连接端均采用铰接相连。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枢纽的连接铰点与连杆ⅲ、连杆ⅳ及载重平台的连接铰点构成上举升四边形,所述的上举升油缸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回转装置中液压驱动模块相连,同时所述的上举升油缸设于连杆ⅱ、连杆ⅳ之间,且上举升油缸的连接端均采用铰接相连,所述的连杆ⅲ、连杆ⅳ设于枢纽、载重平台的连接铰点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载重平台通过水平连接座设于所述的举升装置另一端。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辅助爬梯设于载重平台的一端,同时所述的辅助爬梯两侧集成设有提拉锁链与挂钩,其中所述的提拉锁链设于辅助爬梯和载重平台的安全笼之间,所述的挂钩设于载重平台的安全笼上,同时所述的挂钩与辅助爬梯一端的卡口形状相匹配。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新型的高空作业平台为履带臂式结构,其履带式底盘结构提供了机器较好的通过性及地面适应性,进一步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行走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室外高空作业复杂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平台设计的最大工作高度及最远延伸长度,基本能可满足日常的高空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是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使用状态下的最远延伸状态图。
18.图3是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使用状态下的全高状态图。
19.图4是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动力单元布置图。
20.如图所示:1、底盘,11、主动轮,12、履带,13、承重轮,14、托带轮,15、导向轮,16、底盘架,2、回转装置,21、燃油箱,22、主控制阀,23、控制箱,24、液压油箱,25、发动机组件,3、举升装置,31、下举升油缸,32、连杆ⅰ,33、连杆ⅱ,34、枢纽,35、上举升油缸,36、连杆ⅲ,37、连杆ⅳ,4、载重平台,5、辅助爬梯,51、提拉锁链,5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1、回转装置2、举升装置3、载重平台4及辅助爬梯5,所述的底盘1外端设有履带12,所述的底盘1内通过集成设有主动轮11与履带12之间啮合相连;所述的回转装置2设于底盘1上端,所述的回转装置2内包括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且所述的回转装置2通过底盘1上的回转支承连接座与底盘1自身装配相连;所述的举升装置3由两组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组成,所述的举升装置3一端与回转装置2上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同时所述的举升装置3另一端与载重平台4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所述的载重平台4与所述的辅助爬梯5为一体结构,所述的载重平台4与所述的辅助爬梯5之间通过提拉锁链51相连。
22.所述的底盘1包括主动轮11、履带12、承重轮13、托带轮14、导向轮15、底盘架16,所述的底盘1整体采用四轮一带结构,所述的底盘1内各个零部件基于底盘架16装配,且所述的底盘架16呈八字型结构,离地间隙可达282mm,具有很好的通过性,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主动轮11和所述的导向轮15分别装配设于底盘架16的行进方向两端,主动轮11的齿部与履带12的铁齿相互啮合产生相对运动,提供了机器前进、后退的动力,同样地,导向轮15能保证机器能够直线行驶,同时在转向时起辅助作用。
23.所述的履带12内圈设有承重轮13、托带轮14,所述的承重轮13设有若干,且所述的承重轮13通过固定轴与底盘架16定位孔之间装配相连,所述的承重轮13外端边缘与所述的履带12内侧平面端之间接触相连,且承重轮13通过支架结构与底盘架16装配相连,承重轮13落在履带12内侧平面端上,起到支撑机器重量的作用,同时能减少运动过程中机器的上下抖动。
24.所述的托带轮14设于履带12内圈的中段,同时所述的托带轮14外侧轮毂端面与履带12上部分的内侧之间接触挤压相连,托带轮14布置在履带12的下方,起到托举履带的作用,保证机器能稳定行走。
25.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回转装置2内包括燃油箱21、主控制阀22、控制箱23、液压油箱24、发动机组件25,所述的回转装置2内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呈模块化布局,同时所述的控制箱23同时与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之间设有控制连接,动力模块设于回转装置2的操作室一端,动力模块中所述的燃油箱21与发动机组件25依托于连接铰点的作业平台装配安装,燃油箱21可满足日常一天的工作燃油量,且所述的燃油箱21与发动机组件25之间通过油路相连,所述的发动机组件25通过液压马达与主动轮11的输入端之间相连,其中的控制箱23执行点火命令,燃油箱21为发动机组件25提供燃料,发动机带动吸油泵工作。
2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的回转装置2中液压驱动模块包括主控制阀22、液压油箱24,所述的液压驱动模块中各个组件通过连接铰点的作业平台装配安装于燃油箱21一侧,所述的主控制阀22的进出口端设于液压油箱24内的液压油路中,且所述的主控制阀22一进油端还设有吸油泵,所述的液压油箱24内的液压油路尾端与举升装置3之间传递相连,液压油箱24内的液压油通过吸油泵供给主控制阀22,主控制阀根据控制箱23的指令将液压油供给至各运动执行部件,例如下举升油缸31、上举升油缸35等,完成整个行走、升降动作。
27.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举升装置3包括下举升油缸31、连杆ⅰ32、连杆ⅱ33、枢纽34、上举升油缸35、连杆ⅲ36、连杆ⅳ37,所述的举升装置3中连杆ⅰ32、连杆ⅱ33及枢纽
34与回转装置2的连接铰点构成下举升四边形,所述的下举升油缸31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回转装置2中液压驱动模块相连,同时所述的下举升油缸31另一端与连杆ⅱ33之间铰接相连,所述的连杆ⅰ32、连杆ⅱ33设于回转装置2的连接铰点和枢纽34之间,且连接端均采用铰接相连,如图2所示为作业平台最远延伸状态。下举升油缸31推动连杆ⅱ33至最大工作角度,且连杆ⅰ32协同抬起。
28.所述的枢纽34的连接铰点与连杆ⅲ36、连杆ⅳ37及载重平台4的连接铰点构成上举升四边形,所述的上举升油缸35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回转装置2中液压驱动模块相连,同时所述的上举升油缸35设于连杆ⅱ33、连杆ⅳ37之间,且上举升油缸35的连接端均采用铰接相连,所述的连杆ⅲ36、连杆ⅳ37设于枢纽34、载重平台4的连接铰点之间,上举升油缸35推动连杆ⅳ37呈水平状态,连杆ⅲ36协同工作,保证载重平台4不会发生翻转,枢纽34提供中间连接作用,保证上下举升动作的协同性。
29.如图3所示为作业平台全高状态,即为最大平台高度。下举升油缸31已经将连杆ⅱ33推至最大工作角度;上举升油缸35继续推动连杆ⅳ37至最大工作角度,连杆ⅲ36协同工作,保证载重平台4不会发生翻转。此时载重平台4的最大平台高度为6374mm。
30.所述的载重平台4通过水平连接座设于所述的举升装置3另一端。
31.所述的辅助爬梯5设于载重平台4的一端,同时所述的辅助爬梯5两侧集成设有提拉锁链51与挂钩52,其中所述的提拉锁链51设于辅助爬梯5和载重平台4的安全笼之间,所述的挂钩52设于载重平台4的安全笼上,同时所述的挂钩52与辅助爬梯5一端的卡口形状相匹配,其中载重平台4、辅助爬梯5构成整机的作业区域,提拉锁链51与挂钩52相互配合可实现辅助爬梯的收放,同时作业前,通过提拉锁链51将辅助爬梯5旋转拉起,后固定在挂钩52处,可实现辅助爬梯5的固定,同时爬梯可作为载重平台4的一部分护栏,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下车时放下即可作为下车梯子使用。最远延伸长度可达4247mm,能够满足日常的工作需求。
3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1)、回转装置(2)、举升装置(3)、载重平台(4)及辅助爬梯(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1)外端设有履带(12),所述的底盘(1)内通过集成设有主动轮(11)与履带(12)之间啮合相连;所述的回转装置(2)设于底盘(1)上端,所述的回转装置(2)内包括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且所述的回转装置(2)通过底盘(1)上的回转支承连接座与底盘(1)自身装配相连;所述的举升装置(3)由两组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组成,所述的举升装置(3)一端与回转装置(2)上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同时所述的举升装置(3)另一端与载重平台(4)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所述的载重平台(4)与所述的辅助爬梯(5)为一体结构,所述的载重平台(4)与所述的辅助爬梯(5)之间通过提拉锁链(5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1)包括主动轮(11)、履带(12)、承重轮(13)、托带轮(14)、导向轮(15)、底盘架(16),所述的底盘(1)整体采用四轮一带结构,所述的底盘(1)内各个零部件基于底盘架(16)装配,且所述的底盘架(16)呈八字型结构,所述主动轮(11)和所述的导向轮(15)分别装配设于底盘架(16)的行进方向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12)内圈设有承重轮(13)、托带轮(14),所述的承重轮(13)设有若干,且所述的承重轮(13)通过固定轴与底盘架(16)定位孔之间装配相连,所述的承重轮(13)外端边缘与所述的履带(12)内侧平面端之间接触相连,且承重轮(13)通过支架结构与底盘架(16)装配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带轮(14)设于履带(12)内圈的中段,同时所述的托带轮(14)外侧轮毂端面与履带(12)上部分的内侧之间接触挤压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装置(2)内包括燃油箱(21)、主控制阀(22)、控制箱(23)、液压油箱(24)、发动机组件(25),所述的回转装置(2)内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呈模块化布局,同时所述的控制箱(23)同时与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之间设有控制连接,动力模块设于回转装置(2)的操作室一端,动力模块中所述的燃油箱(21)与发动机组件(25)依托于连接铰点的作业平台装配安装,且所述的燃油箱(21)与发动机组件(25)之间通过油路相连,所述的发动机组件(25)通过液压马达与主动轮(11)的输入端之间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装置(2)中液压驱动模块包括主控制阀(22)、液压油箱(24),所述的液压驱动模块中各个组件通过连接铰点的作业平台装配安装于燃油箱(21)一侧,所述的主控制阀(22)的进出口端设于液压油箱(24)内的液压油路中,且所述的主控制阀(22)一进油端还设有吸油泵,所述的液压油箱(24)内的液压油路尾端与举升装置(3)之间传递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举升装置(3)包括下举升油缸(31)、连杆ⅰ(32)、连杆ⅱ(33)、枢纽(34)、上举升油缸(35)、连杆ⅲ(36)、连杆ⅳ(37),所述的举升装置(3)中连杆ⅰ(32)、连杆ⅱ(33)及枢纽(34)与回转装置(2)的连接铰点构成下举升四边形,所述的下举升油缸(31)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回转装置(2)中液压驱动模块相连,同时所述的下举升油缸(31)另一端与连杆ⅱ(33)之间铰接相连,所述的连杆ⅰ(32)、连杆ⅱ(33)设于回转装置(2)的连接铰点和枢纽(34)之间,且连接端均采用铰
接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纽(34)的连接铰点与连杆ⅲ(36)、连杆ⅳ(37)及载重平台(4)的连接铰点构成上举升四边形,所述的上举升油缸(35)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的回转装置(2)中液压驱动模块相连,同时所述的上举升油缸(35)设于连杆ⅱ(33)、连杆ⅳ(37)之间,且上举升油缸(35)的连接端均采用铰接相连,所述的连杆ⅲ(36)、连杆ⅳ(37)设于枢纽(34)、载重平台(4)的连接铰点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重平台(4)通过水平连接座设于所述的举升装置(3)另一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爬梯(5)设于载重平台(4)的一端,同时所述的辅助爬梯(5)两侧集成设有提拉锁链(51)与挂钩(52),其中所述的提拉锁链(51)设于辅助爬梯(5)和载重平台(4)的安全笼之间,所述的挂钩(52)设于载重平台(4)的安全笼上,同时所述的挂钩(52)与辅助爬梯(5)一端的卡口形状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底盘、回转装置、举升装置、载重平台及辅助爬梯,底盘外端设有履带,底盘内通过集成设有主动轮与履带之间啮合相连;回转装置设于底盘上端,回转装置内包括动力模块、液压驱动模块,且回转装置通过底盘上的回转支承连接座与底盘自身装配相连;举升装置由两组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组成,举升装置一端与回转装置上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同时举升装置另一端与载重平台的连接铰点之间装配相连。本新型的高空作业平台为履带臂式结构,其履带式底盘结构提供了机器较好的通过性及地面适应性,进一步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行走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室外高空作业复杂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解决了室外高空作业复杂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解决了室外高空作业复杂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坤 卢伟 陈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法兰泰克(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