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及其驾驶模拟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2-09  122



    1.本实用新型属于驾驶模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及其驾驶模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驾考学习方式,尤其是科目二、科目三需要实操的驾考项目,仍然是通过去驾校,利用驾校的驾考车辆,在实地进行练习并学习驾驶技巧,进而达到通过驾驶考试要求的目的,对于炎热的夏天以及寒冷的冬天而言,去实体进行驾驶学习对人的感受和心理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驾驶学习状态,进而拖慢正常的学习进度,例如:在恶劣的天气下,无法在露天的场地下完成既定的驾驶练习,因而影响练车进度,但是驾驶考试是属于提前预约的方式,如果提前预约了驾驶考试时间,但是由于天气原因没能进行有效的驾驶练习,则可能会造成考试失利的情形,同时,在现有的一些模拟练车的装置中,驾驶体验也比较差,例如在装置内的方向盘转向结构设计上,无法完全模拟出真车的驾驶阻力和转向回位,导致了学员无法把控方向盘的实际转动角度,进而导致学员无法判断车辆的轮胎的转动方向。
    3.可见,对于模拟练车的装置中,在方向盘转向结构设计上,无法完全模拟出真车的驾驶阻力和转向回位,导致了学员无法把控方向盘的实际转动角度,进而导致学员无法判断车辆的轮胎的转动方向,造成了模拟练车效果不佳,以使得在使用真车考试时无法判断方向盘的转动方向和驾驶感觉,进而无法通过考试;
    4.也即,对于模拟练车的装置中,在方向盘转向结构设计上,如何提高方向盘转动结构的真实模拟体验,以提高学员学车的驾驶学习体验,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翻身的床体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6.为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所述组件用于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所述组件包括:一对轴承、螺旋槽导盘、支座和触杆;一对所述轴承座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螺旋槽导盘设置在一对所述轴承之间,且所述螺旋槽导盘为圆盘状,圆盘状的所述螺旋槽导盘与一对所述轴承同轴心设置,所述螺旋槽导盘沿盘面设置3圈螺旋通的引导槽,所述转向轴依次穿设至一对所述轴承以及螺旋槽导盘的轴心;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上,与所述转向轴同步转动;所述支座包括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起点与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平行,所述滑槽的终点与所述引导槽的末端平行,所述滑槽的长度与所述引导槽的直径一致;所述触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滑槽的起点;当所述转向轴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支座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所述滑槽的起点与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的触杆发生同步运动,且运动轨迹为:所述
    触杆的第一端自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向所述引导槽的末端运动,以及所述触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滑槽的起点向所述滑槽的终点运动;当所述转向轴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支座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所述滑槽的终点与所述引导槽的末端的的触杆发生同步运动,且运动轨迹为:所述触杆的第一端自所述引导槽的末端向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运动,以及所述触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滑槽的终点向所述滑槽的起点运动。
    7.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组件还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一同步带与所述转向轴连接,当所述伺服电机转动时通过同步带带动所述转向轴发生同步转动,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当所述转向轴发生转动后,利用所述伺服电机使所述转向轴回复至转动起始位置。
    8.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用于将一对所述轴承、螺旋槽导盘、伺服电机连接为一体。
    9.在第一方面中,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包括ecm-b3m-c20604rs1。
    10.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减速器的转速为3000r/min。
    11.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减速器的减速比为1:9。
    12.在第一方面中,所述轴承的种类包括下述轴承种类当中的任意一种:球轴承、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
    13.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组件还包括一对限位筒,一对所述限位筒对应连接在减速器的输出端和转向轴上,用于共同连接所述同步带,每一所述限位筒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圆筒状,圆筒状的所述本体与所述减速器或转向轴同轴心设置,所述同步带套设在所述本体上;一对限位环,一对所述限位环对应设置在所述本体一对轴端面上,且所述限位环突出于所述本体的转动端面,一对所述限位环用于将所述同步带限制在所述本体上。
    14.在第一方面中,所述限位筒的长度节段上位于两端部位置上设置有外螺纹;一对所述限位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连接,用于调节一对所述限位环之间的限位空间,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同步带。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驾驶模拟器,包括:运动平台,所述运动平台包括安装平台和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平台动作的驱动装置;支撑主体和座椅,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座椅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显示屏,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上,且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方向盘和上述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所述方向盘与所述换向组件的输入轴连接,所述换向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换向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方向盘转角的第一传感器;换挡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换挡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挡位的第二传感器;驾驶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驾驶控制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踏板动作的第三传感器;驻车制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驻车制动组件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手刹动作的第四传感器;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支撑主体/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显示屏、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电连接;支撑主体包括支撑架和外壳,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运动平台上,所述外壳包覆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运动平台。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用于使所述方向盘
    的转向轴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具体通过螺旋槽导盘与支座以及触杆相互配合,将转向轴限制在3圈以内,实施时,将螺旋槽导盘的盘面设置3圈螺旋贯通的引导槽,然后将支座的滑槽设置长度与引导槽的直径相一致,在利用触杆平行连接于引导槽的起始端与滑槽的起点,转向轴转动时,带动支座转动,使触杆的两端对应在引导槽以及滑槽内滑动,当转向轴转动至3圈时,触杆的两端对应位于引导槽的末端以及滑槽的终点,进而达到限位目的,以辅助学员在学车时对于方向盘的转向把控,以及模拟真车方向盘转动的真实体验,进而提高学员学车的驾驶学习体验,使学员准确掌握真车方向盘的转向回位规律,进而达到提高驾考通过率的技术效果。
    18.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结构图一;
    21.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结构图2;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驾驶模拟器结构图;
    23.附图标记:
    24.1000.驾驶模拟器;
    25.200.支撑主体;
    26.300.座椅;
    27.400.显示屏;
    28.500.方向盘;
    29.600.换向组件;
    30.661.转向轴;
    31.662.轴承;
    32.663.螺旋槽导盘;
    33.664.支座;
    34.665.触杆;
    35.666.伺服电机;
    36.667.同步带;
    37.668.引导槽;
    38.669.滑槽;
    39.700.换挡组件;
    40.800.驾驶控制组件;
    41.900.驻车制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4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中的“引导槽”、“滑槽”、并非是对“槽”功能进行的限定,而仅仅只是起区分作用。换句话说,引导槽、滑槽均可使用同一种槽型,或者不同种槽型,或者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槽型,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触杆的导向功能,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实施例一:
    46.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600,所述组件用于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661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所述组件包括:一对轴承662、螺旋槽导盘663、支座664和触杆665;一对所述轴承662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螺旋槽导盘 663设置在一对所述轴承662之间,且所述螺旋槽导盘663为圆盘状,圆盘状的所述螺旋槽导盘663与一对所述轴承662同轴心设置,所述螺旋槽导盘663 沿盘面设置3圈螺旋贯通的引导槽668,所述转向轴661依次穿设至一对所述轴承662以及螺旋槽导盘663的轴心;所述支座664设置在所述转向轴661 上,与所述转向轴661同步转动;所述支座664包括内设置有滑槽669,所述滑槽669的起点与所述引导槽668的起始端平行,所述滑槽669的终点与所述引导槽668的末端平行,所述滑槽669的长度与所述引导槽668的直径一致;所述触杆66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引导槽668的起始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滑槽669的起点;当所述转向轴661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支座664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所述滑槽669的起点与所述引导槽668的起始端的触杆665发生同步运动,且运动轨迹为:所述触杆665 的第一端自所述引导槽668的起始端向所述引导槽668的末端运动,以及所述触杆665的第二端自所述滑槽669的起点向所述滑槽669的终点运动;当所述转向轴661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支座664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所述滑槽669的终点与所述引导槽668的末端的的触杆665发生同步运动,且运动轨迹为:所述触杆665的第一端自所述引导槽668的末端向所述引导槽668 的起始端运动,以及所述触杆665的第二端自所述滑槽669的终点向所述滑槽669的起点运动。
    4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600,用于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661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具体通过螺旋槽导盘663与支座664以及触杆665相互配合,将转向轴661限制在3圈以内,实施时,将螺旋槽导盘663的盘面设置3圈螺旋贯通的引导槽668,然后将支座664的滑槽669设置长度与引导槽668的直径相一致,在利用触杆665平行连接于引导槽668的起始端与滑槽669的起
    点,转向轴661转动时,带动支座664转动,使触杆665的两端对应在引导槽668以及滑槽669内滑动,当转向轴661转动至3圈时,触杆665的两端对应位于引导槽668的末端以及滑槽669的终点,进而达到限位目的,以辅助学员在学车时对于方向盘的转向把控,以及模拟真车方向盘转动的真实体验,进而提高学员学车的驾驶学习体验,使学员准确掌握真车方向盘的转向回位规律,进而达到提高驾考通过率的技术效果。
    48.同时,为了使转向轴66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后自动回位,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实施方式,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方案包括,提供伺服电机666 和减速器,伺服电机666的输出端设置减速器,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一同步带667与转向轴661连接,当伺服电机666转动时通过同步带667带动转向轴661发生同步转动,伺服电机666用于当转向轴661发生转动后,利用伺服电机666使转向轴661回复至转动起始位置,进而达到快速复位的技术目的。
    49.进一步地,对于本实施例一的伺服电机666而言,作为伺服电机666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采用ecm-b3m-c20664rs1型号的伺服电机666,需要说明的是,伺服电机666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使丝杆精确恢复至转动起始位置,伺服电机666的原理为:伺服电机666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50.针对上述实施例一的减速器,对于与伺服电机666配合的减速器而言,其转速为3000r/min。
    51.进一步地,对于与伺服电机666配合的减速器而言,其减速器的减速比为1:9,使得伺服电机666发生逆向反馈调节时能够缓慢平稳地发生转动,保障了伺服电机666的输出稳定性。
    52.对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轴承662座而言,为了保证丝杆与轴承662座的配合程度,在每个轴承662座内均设置一轴承662,且轴承662的种类包括下述轴承662种类当中的任意一种:球轴承662、滚子轴承662和滚针轴承662;需要说明的是:球轴承662是滚动轴承662的一种,球滚珠装在内钢圈和外钢圈的中间,能承受较大的载荷;滚子轴承662主要有调心滚子轴承662、推力调心滚子轴承662、圆锥滚子和圆柱滚子轴承662等结构型式,其稳定性比较好;滚针轴承662(needle bearing)是带圆柱滚子的滚子轴承662,相对其直径,滚子既细又长。这种滚子称为滚针。尽管具有较小的截面,轴承662 仍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滚针轴承662装有细而长的滚子(滚子直径 d≤5mm,l/d≥2.5,l为滚子长度),因此径向结构紧凑,其内径尺寸和载荷能力与其它类型轴承662相同时,外径最小,特别适用于径向安装尺寸受限制的支承结构,本发明的轴承662选用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对以上的球轴承662、滚子轴承662和滚针轴承662进行任一选取。
    53.对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轴承662、螺旋槽导盘663、伺服电机666的安装方式而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方式,即可通过一个底板将轴承662、螺旋槽导盘663、伺服电机666连接为一个整体,以达到结构在发生传动时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设置在一个底座上,方便后期的维修拆卸等,安装时,在地板上设置若干安装孔,可以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螺栓连接,将上述轴承662、螺旋槽导盘663、伺服电机666等进行连接。
    54.对于上述实施例一中同步带667与减速器、转向轴661的连接关系而言,为了进一
    步提高同步带667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实现方式,该方式为:在减速器的输出端与转向轴661的之间设置一对限位筒,以限制同步带667的转动方向,进而保障了在同步带667的传动过程中保持平稳,限位筒具体包括:本体和一对限位环,本体为圆筒状,圆筒状的本体与减速器或转向轴661同轴心设置,同步带667套设在本体上;一对限位环对应设置在本体一对轴端面上,且限位环突出于本体的转动端面,一对限位环用于将同步带667限制在本体上;这样就使得,同步带667在转动时,不会发生脱离本体的风险。
    55.进一步地,为了使得限位筒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同步带66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施方式,该方式包括:在限位筒的长度节段上位于两端部位置上设置有外螺纹,然后在一对所述限位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外螺纹适配连接,该连接方式主要用于调节一对所述限位环之间的限位空间,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同步带667,达到匹配不同尺寸的同步带667的效果,或者在更换同步带667时可以通过松懈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方式进行拆卸。
    56.实施例二:
    5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驾驶模拟器1000,包括:运动平台、支撑主体200、座椅300、显示屏400,方向盘500、换向组件600600、换挡组件700、驾驶控制组件800、驻车制动组件900、驾驶模拟控制装置;运动平台包括安装平台和用于驱动安装平台动作的驱动装置;支撑主体200 和座椅300分别安装于安装平台上,,座椅300用于提供驾驶位置,显示屏400 安装于支撑主体200上,且位于座椅300的前方,用于显示模拟的路况图像;方向盘500与换向组件600600的输入轴连接,换向组件600600安装于支撑主体200/安装平台上,换向组件600600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方向盘500转角的第一传感器;换挡组件700安装于支撑主体200/安装平台上,换挡组件700 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挡位的第二传感器;驾驶控制组件800安装于支撑主体200/ 安装平台上,驾驶控制组件800中设置有用于检测踏板动作的第三传感器;驻车制动组件900安装于支撑主体200/安装平台上,驻车制动组件900中设置有用于检测手刹动作的第四传感器;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安装于支撑主体 200/安装平台上,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显示屏400、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电连接;支撑架安装于运动平台上,用于支撑安装于其上方的座椅300以及支撑主体200,外壳包覆支撑架和运动平台,外壳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设计,可以在外壳上设置储物格,用于学员临时储存个人物品,如手机钱包等。
    58.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驾驶模拟器1000通过运动平台、支撑主体200、座椅300、显示屏400,方向盘500、换向组件600600、换挡组件700、驾驶控制组件800、驻车制动组件900、驾驶模拟控制装置完整地模拟了真车驾驶舱内的结构,为模拟练车的学员提供更真实的驾驶体验,帮助学员快速高效地取得驾照提供了技术支持。
    5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所述组件用于使所述方向盘的转向轴相对于起始位置发生转动后进行自动回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一对轴承、螺旋槽导盘、支座和触杆;一对所述轴承同轴心间隔设置;所述螺旋槽导盘设置在一对所述轴承之间,且所述螺旋槽导盘为圆盘状,圆盘状的所述螺旋槽导盘与一对所述轴承同轴心设置,所述螺旋槽导盘沿盘面设置3圈螺旋贯通的引导槽,所述转向轴依次穿设至一对所述轴承以及螺旋槽导盘的轴心;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上,与所述转向轴同步转动;所述支座包括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起点与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平行,所述滑槽的终点与所述引导槽的末端平行,所述滑槽的长度与所述引导槽的直径一致;所述触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滑槽的起点;当所述转向轴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支座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所述滑槽的起点与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的触杆发生同步运动,且运动轨迹为:所述触杆的第一端自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向所述引导槽的末端运动,以及所述触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滑槽的起点向所述滑槽的终点运动;当所述转向轴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所述支座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所述滑槽的终点与所述引导槽的末端的触杆发生同步运动,且运动轨迹为:所述触杆的第一端自所述引导槽的末端向所述引导槽的起始端运动,以及所述触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滑槽的终点向所述滑槽的起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所述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一同步带与所述转向轴连接,当所述伺服电机转动时通过同步带带动所述转向轴发生同步转动,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当所述转向轴发生转动后,利用所述伺服电机使所述转向轴回复至转动起始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用于将一对所述轴承、螺旋槽导盘、伺服电机连接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的型号包括ecm-b3m-c20604rs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的转速为3000r/min。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的减速比为1: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种类包括下述轴承种类当中的任意一种:球轴承、滚子轴承和滚针轴承。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组件还包括一对限位筒,一对所述限位筒对应连接在减速器的输出端和转向轴上,用于共同连接所述同步带,每一所述限位筒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圆筒状,圆筒状的所述本体与所述减速器或转向轴同轴心设置,所述同步带套设在所述本体上;一对限位环,一对所述限位环对应设置在所述本体一对轴端面上,且所述限位环突出于所述本体的转动端面,一对所述限位环用于将所述同步带限制在所述本体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的长度节段上位于两端部位置上设置有外螺纹;一对所述限位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连接,用于调节一对所述限位环之间的限位空间,以适应不同宽度的同步带。10.一种驾驶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螺旋导向的方向盘自动回位换向组件,组件包括:一对轴承、螺旋槽导盘、支座和触杆;一对轴承同轴心间隔设置;螺旋槽导盘设置在一对轴承之间,且螺旋槽导盘为圆盘状,圆盘状的螺旋槽导盘与一对轴承同轴心设置,螺旋槽导盘沿盘面设置3圈螺旋贯通的引导槽,转向轴依次穿设至一对轴承以及螺旋槽导盘的轴心;支座设置在转向轴上,与转向轴同步转动;支座包括内设置有滑槽,滑槽的起点与引导槽的起始端平行,滑槽的终点与引导槽的末端平行,滑槽的长度与引导槽的直径一致;当转向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支座同步转动,以使位于滑槽与引导槽内的触杆发生同步运动。可广泛应用于驾驶模拟器技术领域。可广泛应用于驾驶模拟器技术领域。可广泛应用于驾驶模拟器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姜英豪 朱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未来幻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1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