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及应用该轴承的电动水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2-10  9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水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冷却循环的电动水泵的轴承,ipc分类可属于f04d29/046。


    背景技术:

    2.目前应用于汽车冷却循环的电动水泵的石墨轴承为圆柱体型,属于刚性轴承,安装后无法调整,不具备调心作用,与转轴配合使用容易磨损,磨损后导致支撑轴承产生偏心运动,转轴偏心运动时进一步加快石墨轴承的磨损,如此反复作用将导致石墨轴承失效。而现有标准调心轴承因尺寸太大和汽车冷却循环液温度过高,亦无法使用,汽车冷却液还会将标准调心轴承润滑滚珠的油脂清除干净,导致滚珠磨损。现有技术cn203730380u披露了一种排水泵轴承结构,轴承座和轴承配合面有相互对应的凹槽嵌入密封圈进行轻微的调心,但由于只有一件密封圈,不能在轴承上有效地形成杠杆支撑力矩,偏转严重时不能矫正轴和轴承的偏转,轴承外表面直接碰触轴承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泵送汽车冷却循环液的电动水泵的轴承结构,可以有效对轴承进行调心,矫正轴和轴承的偏转。
    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同轴嵌套固定安装,轴承外圈外周设置有两道环形径向的凹槽,该凹槽内嵌装有弹性密封圈。
    5.这样,轴承内圈采用石墨等耐磨材料,轴承外圈可以采用易加工的塑料注塑成形凹槽或金属材料加工凹槽,避免石墨材料加工凹槽容易损坏的问题,两道凹槽内各嵌入一件弹性密封圈,由于两件密封圈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轴承上形成具有力臂的杠杆,在密封圈支撑力的作用下产生有效的回转扭矩,矫正轴承及轴的偏转,起到了很好的调心作用,并且避免了轴承外表面直接碰压轴承座。
    6.进一步的设计之一是:所述两道凹槽之间沿轴承外圈的外周径向开设有数个通孔,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沿轴向开设数个贯通槽,该贯通槽对应通孔设置,轴承内圈在其外周设置有扁位正对轴承外圈的部分通孔和贯通槽,扁位与对应的贯通槽形成空腔,经通孔向该空腔注入粘接剂填充,固化后将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固定为一体,起到周向限位作用。
    7.进一步的设计之二是:所述两道凹槽之间沿轴承外圈的外周径向开设有数个通孔,所述轴承外圈的内周沿轴向开设数个贯通槽,该贯通槽对应通孔设置,所述通孔、贯通槽与轴承内圈的外周围合形成t形的通道,两件o形圈与轴承座之间围合一环形的空腔二,t形通道用于与该空腔二连通,排出空腔二内被压缩的空气,避免轴承安装不到位。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所述轴承的电动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轴、筒状屏蔽套、定子、叶轮转子组件和所述的轴承,筒状屏蔽套的筒底缩窄形成筒状轴承座,轴承套装于轴承座,叶轮转子组件与泵轴固连,泵轴具有间隙地套装于轴承内孔,这样,轴承外
    周嵌装的两道o形圈,起到很好的调心作用,而且避免了标准调心轴承因尺寸过大而安装不下以及润滑油脂易被冷却液清除的问题。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施例调心轴承分解示意图;
    10.图2为调心轴承立体示意图;
    11.图3为调心轴承另一方位的立体示意图;
    12.图4为轴承内圈左视图;
    13.图5为图4的d-d主剖视图;
    14.图6为轴承外圈主剖视图;
    15.图7为图6的e-e右剖面图;
    16.图8为调心轴承左视图;
    17.图9为图8的a-a旋转剖视图;
    18.图10为调心轴承安装示意图(图12的局部放大图ⅱ);
    19.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图ⅰ;
    20.图12为泵送汽车冷却循环液的电动水泵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轴承1,轴承内圈10,扁位11,轴承外圈20,凹槽21,通孔22,贯通槽23,o形圈30,轴承座4,空腔50,粘接剂51,通道60,空腔二70,屏蔽套6、定子7、泵轴5、叶轮转子组件8。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4.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25.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
    27.本实施例为一种适用于汽车电动水泵的调心轴承结构,如图1-3、9-11所示,包括轴承内圈10、轴承外圈20、两件o形圈30。
    28.轴承内圈10:如图4、5所示,采用石墨材料,外周设置两个对称的扁位11。
    29.轴承外圈20:如图6、7所示,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外周沿周向开设两道环形径向的凹槽21,凹槽截面呈矩形,两凹槽21之间沿外周径向开设4个圆周对称均布的通孔22,内周沿轴向开设4条圆周对称均布的贯通槽23,沿圆周位置正对4个通孔22。
    30.如图8-11所示,轴承外圈20与轴承内圈10嵌套安装,内圈的两个扁位11正对外圈的两个通孔22,两组扁位11、贯通槽23形成两个圆周对称布置的空腔50,经通孔22向空腔 50注入粘接剂51,固化后将轴承外圈20和轴承内圈10固定为一体,起到周向限位作用;轴承外圈的另两个通孔22、贯通槽23与轴承内圈10的外周围合成两个对称的t形的通道60;轴承外圈外周的两道凹槽21嵌装入两件o形圈30,组装成轴承1。
    31.如图10、12所示的泵送汽车冷却循环液的电动水泵,该电泵包括注塑制成的筒状屏蔽套 6、定子7、由叶轮与转子同轴固连于泵轴5组成的叶轮转子组件8,筒状屏蔽套6内形成充满冷却液的湿腔容纳叶轮转子组件8,屏蔽套6外周套装定子7隔离冷却液,定子7通电驱动叶轮转子组件8高速旋转泵送冷却液循环流动。轴承1应用于该电动水泵具体结构如下:其屏蔽套6筒底缩窄为更小的筒状体形成轴承座4,轴承座4是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筒状体,轴承1呈柔性状态套装入轴承座4内,其外周的两个o形圈30在轴承1上形成具有力臂l1和l2的杠杆,在o形圈支撑力f1和f2的作用下产生有效的回转扭矩f1
    ×
    l1+f2
    ꢀ×
    l2,矫正轴承1及套装于其内孔的泵轴5偏转,起到了很好的调心作用,并且避免了轴承外圈20的外表面直接碰压轴承座4。在轴承1套装入轴承座4时,两件o形圈与轴承座4之间会围合形成一环形空腔二70,o形圈30压入轴承座4时压缩该空腔二70内空气,形成反作用力使轴承1从轴承座4中脱出一段距离,导致轴承1安装不到位,通过设置通孔22将该空腔二70与t形的通道60连通,即可排出空腔二70内被压缩的空气,避免轴承安装不到位。
    32.o形圈可以改用矩形或其它形状的密封圈,材料和形状不限,只要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和支撑作用即可。
    33.密封圈30的外径略大于轴承外圈20外周直径0.4~0.8mm,以保留密封圈弹性变形的空间,以免轴承外圈20的外周碰压轴承座4。
    34.在其它实施例中,轴承内圈10可以采用锡青铜等耐磨材料。轴承外圈20和轴承内圈10 的固定方式可以不采用粘接固定,而替换为螺钉紧定,将通孔22改为螺纹孔拧入固定螺钉即可固定轴承内圈10。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内圈(10)、轴承外圈(20),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10)和轴承外圈(20)同轴嵌套固定安装,轴承外圈(20)外周设置有两道环形径向的凹槽(21),该凹槽(21)内嵌装有弹性密封圈(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道凹槽(21)之间沿径向开设有数个通孔(22),所述轴承外圈(20)内周沿轴向开设数个贯通槽(23),该贯通槽(23)对应通孔(2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10)在其外周设置有扁位(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扁位(11)正对轴承外圈的部分通孔(22)和贯通槽(23),所述扁位(11)与对应的贯通槽(23)形成空腔(50),该空腔(50)填充有粘接剂(51),将轴承外圈(20)和轴承内圈(10)固定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2)、贯通槽(23)与轴承内圈(10)的外周围合形成通道(60)。6.一种电动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7)、叶轮转子组件(8)、筒状屏蔽套(6)和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轴承(1),所述筒状屏蔽套(6)的筒底缩窄形成筒状轴承座(4),轴承(1)套装于轴承座(4)。

    技术总结
    一种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嵌套固定安装,轴承外圈外周设置有两道环形径向凹槽,每道凹槽内各嵌入一件弹性密封圈,轴承内圈采用石墨等耐磨材料,轴承外圈可以采用易加工的塑料注塑成形凹槽或金属材料加工凹槽,避免石墨材料加工凹槽容易损坏的问题,两道凹槽内各嵌入一件密封圈,由于两件密封圈间隔一定的距离,在轴承上形成具有力臂的杠杆,在密封圈支撑力的作用下产生有效的回转扭矩,矫正轴承及轴的偏转,起到了很好的调心作用,并且避免了轴承外表面直接碰压轴承座。承座。承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汉基 邹志 刘翁帆 欧耀辉 彭城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汉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1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