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
一: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
二:
背景技术:
2.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铸造模具技术的提高,将对提高铸件质量,发展新型铸件,提高近净加工水平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铝合金模具依然存在着不容易脱模,容易发生倾倒和密封不紧密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
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设有主体模具,所述主体模具上端外部设有盖板,所述主体模具左右端面上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相对面上部与盖板左右端面相贴合,所述盖板上端面中心处设有进料口,所述盖板内腔顶端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下端面设有封盖,所述进料口向下贯穿缓冲垫和封盖。
5.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箱体、挡板、限位杆、连接块、弹簧、拉杆和阻挡块,所述主体模具左右端面上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箱体,所述限位箱体内腔上部横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端面中部设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远离盖板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盖板一端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连接块一端贯穿限位箱体至盖板左右端面内腔,所述连接块远离限位杆一端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末端贯穿延伸至限位箱体外部,所述拉杆外部靠近连接块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远离限位杆一端端面,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箱体内腔内壁。
6.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倒状t字形,所述主体模具左右端面下部一体形成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与凹槽内腔左右两侧相匹配。
7.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匀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下端贯穿延伸至连接耳内腔。
8.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模具内腔内壁粘接有防粘层,所述防粘层的接缝处设置有防粘倒角。
9.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底端面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下端面均匀设有防滑纹。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主体模具、盖板和限位装置,弹簧具有复位作用,带动连接块向主体模具一
侧移动,连接块带动限位杆插入盖板左右两侧,保证盖板与主体模具稳定连接,保证密封紧密。
12.2、通过凹槽、连接耳、锁紧螺栓、防粘层和防粘倒角,凹槽与连接耳相匹配,通过锁紧螺栓紧固,有利于防止本实用新型因外力产生倾倒,使内部的高温金属液体向外溅射,对周边的人员造成危险,防粘层和防粘倒角方便成型后进行脱模。
四: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板;2、橡胶垫;3、凹槽;4、主体模具;5、连接耳;6、锁紧螺栓;7、盖板;8、进料口;9、缓冲垫;10、封盖;11、防粘层;12、限位箱体;13、挡板;14、限位杆;15、连接块;16、弹簧;17、拉杆;18、阻挡块。
五: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1
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端面中部设有凹槽3,凹槽3内腔设有主体模具 4,主体模具4上端外部设有盖板7,主体模具4左右端面上部均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相对面上部与盖板7左右端面相贴合,盖板7为凹槽状,且盖板7左右两侧覆盖于主体模具4左右两端面。
2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盖板7上端面中心处设有进料口8,盖板7内腔顶端面设有缓冲垫9,缓冲垫9下端面设有封盖10,进料口8向下贯穿缓冲垫9和封盖10,缓冲垫9和封盖10均通过螺栓与盖板7固定连接,保证缓冲垫9和封盖10的稳定性。
21.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箱体12、挡板13、限位杆 14、连接块15、弹簧16、拉杆17和阻挡块18,主体模具4左右端面上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箱体12,限位箱体12内腔上部横向设置有挡板13,挡板13 上端面中部设有阻挡块18,阻挡块18远离盖板7一侧设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靠近盖板7一端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远离连接块 15一端贯穿限位箱体12至盖板7左右端面内腔,连接块15远离限位杆14一端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17,拉杆17末端贯穿延伸至限位箱体12外部,拉杆17外部靠近连接块15一端设有弹簧16,弹簧16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 15远离限位杆14一端端面,弹簧16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箱体12内腔内壁,阻挡块18为楔形块,保证阻挡块18不会受力发生位移,甚至导致损坏,且限位箱体12相对面上部和盖板7左右端面分别设有与限位杆14相匹配的开口和凹槽,且开口与凹槽相连通。
22.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凹槽3为倒状t字形,主体模具4左右端面下部一体形成有连接耳5,连接耳5与凹槽3内腔左右两侧相匹配,连接耳5位于凹槽3内腔左右两侧,保证主
体模具4不会发生位移。
2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主体模具4内腔内壁粘接有防粘层11,防粘层11的接缝处设置有防粘倒角,防粘层11和防粘倒角能够保证成型后铸造零件方便脱模。
24.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底板1底端面设有橡胶垫2,橡胶垫2下端面均匀设有防滑纹,橡胶垫2和防滑纹配合,保证底板1不会发生位移,保证主体模具4的稳定性。
25.实施例2
26.请参阅图1,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匀设有锁紧螺栓6,锁紧螺栓6下端贯穿延伸至连接耳5内腔,保证主体模具4不会发生倾倒,使内部的高温金属液体向外溅射,对周边的人员造成危险。
27.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连接耳5插入凹槽3内腔左右两侧,推动主体模具4,保证主体模具4安装于底板1内腔,利用锁紧螺栓6固定连接耳5.保证主体模具4的稳定性,再将盖板7盖在主体模具4上端面,弹簧16具有复位作用,带动连接块15向主体模具4一侧移动,连接块15带动限位杆14插入盖板7左右两侧,保证盖板7与主体模具4稳定连接,保证密封紧密,最后从进料口8处注入液体金属,完成铸造,通过防粘层和防粘倒角方便成型后进行脱模。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中部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腔设有主体模具(4),所述主体模具(4)上端外部设有盖板(7),所述主体模具(4)左右端面上部均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相对面上部与盖板(7)左右端面相贴合,所述盖板(7)上端面中心处设有进料口(8),所述盖板(7)内腔顶端面设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下端面设有封盖(10),所述进料口(8)向下贯穿缓冲垫(9)和封盖(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箱体(12)、挡板(13)、限位杆(14)、连接块(15)、弹簧(16)、拉杆(17)和阻挡块(18),所述主体模具(4)左右端面上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箱体(12),所述限位箱体(12)内腔上部横向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上端面中部设有阻挡块(18),所述阻挡块(18)远离盖板(7)一侧设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靠近盖板(7)一端端面上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远离连接块(15)一端贯穿限位箱体(12)至盖板(7)左右端面内腔,所述连接块(15)远离限位杆(14)一端端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17),所述拉杆(17)末端贯穿延伸至限位箱体(12)外部,所述拉杆(17)外部靠近连接块(15)一端设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15)远离限位杆(14)一端端面,所述弹簧(16)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箱体(12)内腔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为倒状t字形,所述主体模具(4)左右端面下部一体形成有连接耳(5),所述连接耳(5)与凹槽(3)内腔左右两侧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侧均匀设有锁紧螺栓(6),所述锁紧螺栓(6)下端贯穿延伸至连接耳(5)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具(4)内腔内壁粘接有防粘层(11),所述防粘层(11)的接缝处设置有防粘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面设有橡胶垫(2),所述橡胶垫(2)下端面均匀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金属铸造技术领域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包括底板,底板上端面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腔设有主体模具,主体模具上端外部设有盖板,主体模具左右端面上部均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相对面上部与盖板左右端面相贴合,盖板上端面中心处设有进料口,盖板内腔顶端面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下端面设有封盖,进料口向下贯穿缓冲垫和封盖,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高脱模效率,防止倾倒。倾倒。倾倒。
技术研发人员:肖保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铭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