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管件抱箍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
背景技术:
2.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到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而管件抱箍则是用于固定相邻两个管件的紧固件,从而提高管件与管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参照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管件抱箍,其主要包括圆弧形的抱箍主体1以及粘贴于抱箍主体1的内壁的氯丁橡胶片2,从而在抱箍连接固定管件时,氯丁橡胶片2可以通过其弹性力来实现缓冲目的,进而增加管件抱箍与管件之间的紧固力。
4.但是申请人认为,当抱箍主体1受到水平于氯丁橡胶片2的外力时,氯丁橡胶片2存在与抱箍主体1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氯丁橡胶片脱离抱箍主体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氯丁橡胶片预处理:首先裁剪指定尺寸的氯丁橡胶片,随后对氯丁橡胶片的粘贴面进行打磨,待氯丁橡胶片的粘贴面可目视出粗糙度时,停止对氯丁橡胶片的打磨;(二)抱箍主体预处理:对抱箍主体的内壁进行打磨,待抱箍主体的内壁可目视出粗糙度时,停止对抱箍主体的打磨;(三)清理杂质:对氯丁橡胶片的粘贴面以及抱箍主体的内壁进行清理,随后备用;(四)粘胶剂涂覆: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挤压至氯丁橡胶片的粘贴面,随后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涂刷均匀;(五)氯丁橡胶片粘贴:将氯丁橡胶片粘贴于抱箍主体的内壁,之后进行固化操作;(六)检测:当固化操作完成后,拨动氯丁橡胶片以检测粘接牢固性,如氯丁橡胶片未脱落,则粘贴完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一)氯丁橡胶片预处理中首先对氯丁橡胶片的粘贴面进行打磨处理,(二)抱箍主体预处理中首先对抱箍主体的内壁进行打磨处理,所以在氯丁橡胶片粘贴于抱箍主体上后,一旦平行于氯丁橡胶片的外力施加于抱箍主体上时,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上的摩擦面可以协同对氯丁橡胶片的移动进行限位,有效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8.另外,在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均进行打磨操作后,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粘贴的接触面积可以显著增加,进一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9.优选的,(五)氯丁橡胶片粘贴中,在氯丁橡胶片粘贴于抱箍主体的内壁后,对氯丁橡胶片的外表面进行滚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氯丁橡胶片粘贴于抱箍主体的内壁后还对氯丁橡胶片进行滚压操作,所以氯丁橡胶胶黏剂可以更为充分的涂抹于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之间,有效减少大面积空隙的产生,间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11.优选的,(五)氯丁橡胶片粘贴中,在对氯丁橡胶片的外表面进行滚压后,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夹持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氯丁橡胶片进行滚压后,由于还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夹持固定操作,所以在氯丁橡胶胶黏剂固化的过程中,氯丁橡胶片不易因为自身的重力或者其他外力脱离抱箍主体,从而有效减少在氯丁橡胶胶黏剂未完全固化时氯丁橡胶片便脱离抱箍主体的可能性。
13.优选的,(五)氯丁橡胶片粘贴中,抱箍主体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对称设置于抱箍主体的两端的夹持件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的滚压件;所述滚压件包括挤压板以及若干转动连接于挤压板上的滚压球,所述夹持件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挤压板的锁定槽,在所述挤压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定槽内的过程中,若干所述滚压球持续对氯丁橡胶片的外表面进行滚压。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夹持固定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挤压板滑移至锁定槽内进行固定,从而促使锁定槽的槽壁可以持续对挤压板进行限位,进而促使挤压板以及夹持件可以协同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夹持。
15.而在将挤压板滑移至锁定槽内并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挤压板上的滚压球可以持续对氯丁橡胶片进行滚压,从而将滚压操作以及夹持操作合并为同一操作,有效降低粘贴氯丁橡胶片的操作难度。
16.优选的,若干所述滚压球相互交错。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若干滚压球相互交错,所以在对氯丁橡胶片进行滚压操作时,若干滚压球可以对氯丁橡胶片的不同区域进行滚压,进一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之间出现较大空隙的可能性,间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18.优选的,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块以及弹性片,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抱箍主体上,所述弹性片设置于所述连接块远离抱箍主体的一侧,所述锁定槽由所述弹性片与抱箍主体形成;所述弹性片靠近抱箍主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锁定块,所述第一锁定块远离所述弹性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向远离所述弹性片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挤压板远离氯丁橡胶片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锁定块,所述第二锁定块远离所述挤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互平行,若干所述第一锁定块与若干所述第二锁定块相互交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夹持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挤压板插入滑移槽内,此时,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首先抵接,从而促使挤压板可以通过第一导向面以及第二导向面迫使弹性片发生形变。当挤压板完全盖合氯丁橡胶片时,第一锁定块通过第二锁定块限制挤压板的移动,有效减少挤压板脱离锁定槽的可
能性,间接提高挤压板对氯丁橡胶片的夹持稳定性。
20.另外,由于第一导向面向远离弹性片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以挤压板仅可以向上插入锁定槽内,进而在滚压球推动多余的氯丁橡胶胶黏剂移动时,多余的氯丁橡胶胶黏剂还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两侧转移,进一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之间存在较大空隙的可能性,间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21.优选的,(四)粘胶剂涂覆中,所述氯丁橡胶胶黏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50-70份氯丁橡胶、30-40份氰基丙烯酸乙酯、3-6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0.5-0.8份稳定剂、2-3份光引发剂、90-110份溶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氯丁橡胶胶黏剂中引入湿气固化体系以及uv固化体系,所以在氯丁橡胶片粘接于抱箍主体的内壁后,氯丁橡胶胶黏剂可以快速固化,从而促使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的连接更为稳定。
23.另外,在管件抱箍实际使用过程中,湿气和光照还可以持续对氯丁橡胶胶黏剂的连接强度进行促进,进一步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24.优选的,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的混合物。
25.优选的,所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与所述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的重量比例为2:1。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下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单独使用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或者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来说,将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可以明显加快氯丁橡胶胶黏剂固化的速度。特别是当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与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的重量比例为2:1时,固化速度相对更快。
27.优选的,所述氯丁橡胶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对氯丁橡胶、氰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稳定剂、光引发剂以及溶剂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将配置环境进行避光除湿处理;s2、一次混合:将溶剂升温至35-45℃,随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依次添加氯丁橡胶、氰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稳定剂,之后升温至60-70℃并搅拌,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基料;s3、二次混合:将氯丁橡胶胶黏剂基料的温度降温至25-30℃,随后加入光引发剂并搅拌,最终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制备氯丁橡胶胶黏剂时,首先对溶剂、氯丁橡胶、氰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稳定剂进行混合,随后再添加光引发剂进行混合,所以氯丁橡胶胶黏剂中的各个原料可以混合的更为均匀,间接加快氯丁橡胶胶黏剂的固化速度。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技术中,由于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均进行打磨操作,所以当平行于氯丁橡胶片的外力施加于抱箍主体上时,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上的摩擦面可以协同对氯丁橡胶片的移动进行限位,有效减少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发生脱离的可能性;2、在本技术中,由于在氯丁橡胶片粘贴于抱箍主体的内壁后还对氯丁橡胶片进行
滚压操作,所以氯丁橡胶胶黏剂可以更为充分的涂抹于氯丁橡胶片与抱箍主体之间,进而有效减少大面积空隙的产生;3、在本技术中,由于在对氯丁橡胶片进行滚压后还对氯丁橡胶片以及抱箍主体进行夹持固定操作,所以在氯丁橡胶胶黏剂固化的过程中,氯丁橡胶片不易因为自身的重力或者其他外力脱离抱箍主体。
附图说明
30.图1是管件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管件抱箍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夹持件与滚压件的爆炸示意图。
32.图4是沿着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抱箍主体;2、氯丁橡胶片;3、夹具;31、夹持件;;311、锁定槽;312、连接块;313、弹性片;314、第一锁定块;315、第一导向面;32、滚压件;321、挤压板;322、滚压球;323、第二锁定块;324、第二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2-4、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原料本技术中各原料组分如表1:表1各原料组分的来源原料型号氯丁橡胶cas:9010-98-4氰基丙烯酸乙酯cas:7085-85-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as:9011-14-7三氟甲基磺酸cas:1493-13-6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cas:75980-60-8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cas:947-19-3甲苯cas:108-88-3实施例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氯丁橡胶片2预处理:首先将氯丁橡胶片2裁剪为片状,随后将氯丁橡胶片2的表面擦拭干净,之后通过800目的砂纸对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进行打磨,待工作人员可目视出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出现粗糙度时,停止对氯丁橡胶片2的打磨;(二)抱箍主体1预处理:首先通过800目的砂纸对抱箍主体1的内壁进行打磨,待工作人员可目视出抱箍主体1的内壁出现粗糙度时,停止对抱箍主体1的打磨;(三)清理杂质:对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以及抱箍主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随后备用;(四)粘胶剂涂覆: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挤压至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随后通过毛刷
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涂刷均匀;(五)氯丁橡胶片2粘贴:将氯丁橡胶片2沿着方向a粘贴于抱箍主体1的内壁,之后通过夹具3对氯丁橡胶片2的外壁进行滚压并夹持,最后在常温常湿下进行固化;(六)检测:在固化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拨动氯丁橡胶片2来检测粘接牢固性,如氯丁橡胶片2未脱落,则粘贴完成。
36.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夹具3包括对称固定于抱箍主体1的两端的夹持件31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夹持件31之间的滚压件32。其中,滚压件32包括圆弧状的挤压板321以及若干转动连接于挤压板321的内表面的滚压球322,夹持件31的两端开设有锁定槽311,挤压板321可拆卸连接于锁定槽311内。
37.当需要对氯丁橡胶片2的外壁进行滚压并夹持时,工作人员可以驱使挤压板321向上滑移至锁定槽311内,此时,若干滚压球322持续对氯丁橡胶片2进行滚压,从而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更为充分的涂抹于氯丁橡胶片2与抱箍主体1之间,有效减少大面积空隙的产生。
38.再加上由于挤压板321是向上滑移的,所以在滚压球322推动多余的氯丁橡胶胶黏剂移动时,多余的氯丁橡胶胶黏剂将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向下方的孔隙处进行转移,从而促使氯丁橡胶片2与抱箍主体1之间的氯丁橡胶胶黏剂可以涂抹得更加均匀。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滚压球32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任意设置,且若干滚压球322相互均匀间隔交错设置,而滚压球322可以根据实际选用销轴等常规转动连接零部件转动连接于夹持板上。
40.参照图3和图4,夹持件31包括连接块312以及弹性片313,其中,连接块312固定连接于抱箍主体1的端部,而弹性片313固定连接于连接块312远离抱箍主体1的一侧,而锁定槽311由弹性片313与抱箍主体1组合形成。
41.弹性片313靠近抱箍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锁定块314,且每一个锁定块远离弹性片3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5,而第一导向面315向远离弹性片313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挤压板321远离氯丁橡胶片2的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锁定块323,若干第一锁定块314与第二锁定块323相互交错。每一个锁定块远离挤压板321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24,第二导向面324与第一导向面315相互平行。
42.当挤压板321向上滑移至锁定槽311内时,第一导向面315以及第二导线片首先迫使弹性片313向远离抱箍主体1的方向形变。当第一锁定块314与第二锁定块323相互交错时,弹性片313回复至原来状态,而第一锁定块314通过第二锁定块323限制挤压板321的移动,从而完成对氯丁橡胶片2的滚压夹持操作。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块314与第二锁定块323的数量可以任意设置,而上述固定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采用一体成型、焊接固定、螺栓固定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
4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氯丁橡胶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对氯丁橡胶、氰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氟甲基磺酸、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甲苯放置于50摄氏度的烘箱内进行烘干2h,随后将上述原料降温至室温,最后将配置环境进行避光除湿处理(黄光灯照明,湿度60%rh);s2、一次混合:将100g甲苯加热至40℃,随后在氮气氛围下依次添加60g氯丁橡胶、35g氰基丙烯酸乙酯、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0.75g三氟甲基磺酸,之后在65℃的温度
下以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min,最后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基料;s3、二次混合:将氯丁橡胶胶黏剂基料的温度下降至25℃,随后加入2.5g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之后以6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min,最后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
45.需要说明的是,一次混合中的加热温度可以于35-45℃内任意选取,二次混合中的加热温度可以在25-30℃内任意选取。稳定剂还可以根据实际选用亚酸酐等常规市售酸性稳定性,溶剂还可以根据实际选用丙酮等常规市售溶剂。
46.实施例2-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3中各原料的重量有所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47.表2实施例1-3中各原料及其重量表/g实施例4-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5中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的重量有所不同,具体如表3所示。
48.表3实施例1、实施例4-5中光引发剂的重量表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
49.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中的混合物,且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中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1。
50.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中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例为2:1。
51.实施例9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中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2。
52.实施例10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中的混合物的重量比例为3:1。
53.对比例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氯丁橡胶胶黏剂采用乐泰380胶水。
54.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2中,将100g甲苯加热至40℃,随后在氮气氛围下依次添加60g氯丁橡胶、35g氰基丙烯酸乙酯、4.5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0.75g三氟甲基磺酸以及2.5g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之后在65℃的温度下以5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20min,最后直接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
55.性能检测试验检测方法一、固化测试分别从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2中取出三份样品,随后在相同环境下(光照强度30mw/cm2、相同温度25℃、相同湿度55%rh)依次应用于上述氯丁橡胶粘贴工艺中,随后记录粘贴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并取平均值。
56.测试结果: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2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57.表4实施例1-10以及对比例1-2的检测结果表 粘贴时间/min 粘贴时间/min实施例17实施例75实施例211实施例84实施例39实施例95实施例49实施例105实施例57对比例130实施例69对比例29结合实施例1-3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例1来说,实施例1-3的粘贴时间显著减少,由此说明,湿气固化体系以及uv光照体系的添加可以有效加快氯丁橡胶胶黏剂的固化速度。
58.结合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4-5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实施例4的粘贴时间略微有所提升,而实施例5的粘贴时间基本没有变化,由此说明,苏子和光引发剂的添加量的增加,粘贴时间逐渐减少。但是当光引发剂的添加量达到2.5g时,即使再增加光引发剂的添加量,粘贴时间也不易发生显著变化。
59.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6-7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相对于实施例7来说,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6的粘贴时间均相对较长,由此说明,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之间存在协配作用,当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混合使用时,可以有效降低氯丁橡胶胶黏剂的粘贴时间。
60.结合实施例7-10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相对于实施例8来说,实施例7、实施例9-10的粘贴时间均有所增加,由此说明,当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的重量比例为2:1时具备相对比较优良的粘贴时间降低效果。
61.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2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对比例2的粘贴时间明显有所提升,由此说明,分步混合可以有效降低氯丁橡胶胶黏剂的粘贴时间。
6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氯丁橡胶片(2)预处理:首先裁剪氯丁橡胶片(2),随后对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进行打磨,待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可目视出粗糙度时,停止对氯丁橡胶片(2)的打磨;(二)抱箍主体(1)预处理:对抱箍主体(1)的内壁进行打磨,待抱箍主体(1)的内壁可目视出粗糙度时,停止对抱箍主体(1)的打磨;(三)清理杂质:对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以及抱箍主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随后备用;(四)粘胶剂涂覆: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挤压至氯丁橡胶片(2)的粘贴面,随后将氯丁橡胶胶黏剂涂刷均匀;(五)氯丁橡胶片(2)粘贴:将氯丁橡胶片(2)粘贴于抱箍主体(1)的内壁,之后进行固化操作;(六)检测:当固化操作完成后,拨动氯丁橡胶片(2)以检测粘接牢固性,如氯丁橡胶片(2)未脱落,则粘贴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五)氯丁橡胶片(2)粘贴中,在氯丁橡胶片(2)粘贴于抱箍主体(1)的内壁后,对氯丁橡胶片(2)的外表面进行滚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五)氯丁橡胶片(2)粘贴中,在对氯丁橡胶片(2)的外表面进行滚压后,对氯丁橡胶片(2)以及抱箍主体(1)进行夹持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五)氯丁橡胶片(2)粘贴中,抱箍主体(1)上设置有夹具(3),所述夹具(3)包括对称设置于抱箍主体(1)的两端的夹持件(31)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两个所述夹持件(31)之间的滚压件(32);所述滚压件(32)包括挤压板(321)以及若干转动连接于挤压板(321)上的滚压球(322),所述夹持件(31)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挤压板(321)的锁定槽(311),在所述挤压板(321)固定连接于所述锁定槽(311)内的过程中,若干所述滚压球(322)持续对氯丁橡胶片(2)的外表面进行滚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滚压球(322)相互交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31)包括连接块(312)以及弹性片(313),所述连接块(312)固定连接于抱箍主体(1)上,所述弹性片(313)设置于所述连接块(312)远离抱箍主体(1)的一侧,所述锁定槽(311)由所述弹性片(313)与抱箍主体(1)形成;所述弹性片(313)靠近抱箍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一锁定块(314),所述第一锁定块(314)远离所述弹性片(3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面(315),所述第一导向面(315)向远离所述弹性片(313)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挤压板(321)远离氯丁橡胶片(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锁定块(323),所述第二锁定块(323)远离所述挤压板(3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面(324),所述第一导向面(315)与所述第二导向面(324)相互平行,若干所述第一锁定块(314)与若干所述第二锁定块(323)相互交错。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四)粘胶剂涂覆中,所述氯丁橡胶胶黏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50-70份氯丁橡胶、30-40份氰基丙
烯酸乙酯、3-6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0.5-0.8份稳定剂、2-3份光引发剂、90-110份溶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以及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中的混合物。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瞵)与所述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的重量比例为2:1。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丁橡胶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对氯丁橡胶、氰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稳定剂、光引发剂以及溶剂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将配置环境进行避光除湿处理;s2、一次混合:将溶剂升温至35-45℃,随后在保护气体氛围下依次添加氯丁橡胶、氰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稳定剂,之后升温至60-70℃并搅拌,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基料;s3、二次混合:将氯丁橡胶胶黏剂基料的温度降温至25-30℃,随后加入光引发剂并搅拌,最终得到氯丁橡胶胶黏剂。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管件抱箍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一种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氯丁橡胶预处理;(二)抱箍主体预处理;(三)清理杂质;(四)粘胶剂涂覆;(五)氯丁橡胶粘贴;(六)检测。本申请的氯丁橡胶粘贴工艺具有减少氯丁橡胶脱离抱箍主体的可能性优点。箍主体的可能性优点。箍主体的可能性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 刘超越 肖亚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骋拓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