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与流程

    专利查询2023-02-20  89

    1.本技术属于通信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通信技术,都是基于单波束的测量方式,即测量和使用是基于相同的波束,例如,网络侧有32个发送波束,终端侧有16个接收波束,那么一共有32*16=512个波束对(beampair)。因此,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包括: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波束的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8.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波束质量信息确定出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这样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中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出另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从而节省了资源开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10.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11.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可应用的神经网络的示意图;12.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神经网络中神经元的示意图;1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波束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1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1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17.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1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20.值得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generation,6g)通信系统。2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transceiver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22.下面将对本技术中的术语进行相应的说明;23.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24.人工智能,目前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ai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分类器等。本技术以神经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ai网络的具体类型。一个神经网络如图2所示,其中,神经网络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的示意如图3所示,其中,a1,a2,…ak为输入,w为权值(乘性系数),b为偏置(加性系数),σ(.)为激活函数;其中,常见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tanh、relu(rectifiedlinearunit,线性整流函数,修正线性单元)等等。25.神经网络的参数通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其中,优化算法就是一种能够帮我们最小化或者最大化目标函数(有时候也叫损失函数)的一类算法。而目标函数往往是模型参数和数据的数学组合。例如,给定数据x和其对应的标签y,构建一个神经网络模型f(.),有了模型后,根据输入x就可以得到预测输出f(x),并且可以计算出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距(f(x)-y),这个就是损失函数。目的是找到合适的w,b使上述的损失函数的值达到最小,损失值越小,则说明模型越接近于真实情况。26.目前常见的优化算法,基本都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errorbackpropagation,bp)算法。b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正向传播时,输入样本从输入层传入,经各隐层逐层处理后,传向输出层。若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的输出不符,则转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反传是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此误差信号即作为修正各单元权值的依据。这种信号正向传播与误差反向传播的各层权值调整过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就是网络的学习训练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或进行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27.常见的优化算法有梯度下降(gradientdescent)、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gradientdescent,sgd)、mini-batchgradientdescent(小批量梯度下降)、动量法(momentum)、nesterov(带动量的随机梯度下降)、adagrad(adaptivegradientdescent,自适应梯度下降)、adadelta、rmsprop(rootmeansquareprop,均方根误差降速)、adam(adaptivemomentestimation,自适应动量估计)等。28.这些优化算法在误差反向传播时,都是根据损失函数得到的误差/损失,对当前神经元求导数/偏导,加上学习速率、之前的梯度/导数/偏导等影响,得到梯度,将梯度传给上一层。29.二、关于多天线30.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lte-advanced,lte-a)等无线接入技术标准都是以多进多出(multiple-inmultiple-out,mimo)+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其中,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系统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峰值速率与系统频谱利用率。31.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mimo技术的维度不断扩展。在lterel-8中,最多可以支持4层的mimo传输。在rel-9中增强mu-mimo技术,tm(transmissionmode)-8的mu-mimo(multi-usermimo)传输中最多可以支持4个下行数据层。在rel-10中将su-mimo(single-usermimo)的传输能力扩展至最多8个数据层。32.产业界正在进一步地将mimo技术向着三维化和大规模化的方向推进。目前,3gpp已经完成了3d信道建模的研究项目,并且正在开展efd-mimo和nrmimo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5g移动通信系统中,更大规模、更多天线端口的mimo技术将被引入。33.massivemimo技术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频带利用效率,支持更大数量的接入用户。因此各大研究组织均将massivemimo技术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有潜力的物理层技术之一。34.在massivemimo技术中如果采用全数字阵列,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最优mu-mimo性能,但是这种结构需要大量的ad/da转换器件以及大量完整的射频-基带处理通道,无论是设备成本还是基带处理复杂度都将是巨大的负担。35.为了避免上述的实现成本与设备复杂度,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应运而生,即在传统的数字域波束赋形基础上,在靠近天线系统的前端,在射频信号上增加一级波束赋形。模拟赋形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使发送信号与信道实现较为粗略的匹配。模拟赋形后形成的等效信道的维度小于实际的天线数量,因此其后所需的ad/da转换器件、数字通道数以及相应的基带处理复杂度都可以大为降低。模拟赋形部分残余的干扰可以在数字域再进行一次处理,从而保证mu-mimo传输的质量。相对于全数字赋形而言,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是性能与复杂度的一种折中方案,在高频段大带宽或天线数量很大的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前景。36.三、关于高频段37.在对4g以后的下一代通信系统研究中,将系统支持的工作频段提升至6ghz以上,最高约达100ghz。高频段具有较为丰富的空闲频率资源,可以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大的吞吐量。目前3gpp已经完成了高频信道建模工作,高频信号的波长短,同低频段相比,能够在同样大小的面板上布置更多的天线阵元,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形成指向性更强、波瓣更窄的波束。因此,将大规模天线和高频通信相结合,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38.四、关于波束测量和报告(beammeasurementandbeamreporting)39.模拟波束赋形是全带宽发射的,并且每个高频天线阵列的面板上每个极化方向阵元仅能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发送模拟波束。模拟波束的赋形权值是通过调整射频前端移相器等设备的参数来实现。40.目前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通常是使用轮询的方式进行模拟波束赋形向量的训练,即每个天线面板每个极化方向的阵元以时分复用方式依次在约定时间发送训练信号(即候选的赋形向量),终端经过测量后反馈波束报告,供网络侧在下一次传输业务时采用该训练信号来实现模拟波束发射。波束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最优的若干个发射波束标识以及测量出的每个发射波束的接收功率。41.在做波束测量时,网络会配置参考信号资源集合(rsresourceset),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参考信号资源,例如ssbresource或csi-rsresource。ue测量每个rsresource的l1-rsrp/l1-sinr,并将最优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上报给网络,上报内容包括ssbri或cri、及l1-rsrp/l1-sinr。该报告内容反映了至少一个最优的波束及其质量,供网络确定用来向ue发送信道或信号的波束。42.五、关于波束指示(beamindication)机制43.在经过波束测量和波束报告后,网络可以对下行与上行链路的信道或参考信号做波束指示,用于网络与ue之间建立波束链路,实现信道或参考信号的传输。44.对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的波束指示,网络使用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信令为每个控制资源集coreset配置k个传输配置指示(transmissionconfigurationindication,tci)state,当k》1时,由媒体接入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accesscontrolcontrolelement,macce)指示或激活1个tcistate,当k=1时,不需要额外的macce命令。ue在监听pdcch时,对coreset内全部searchspace使用相同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即相同的tcistate来监听pdcch。该tci状态中的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rs),例如周期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csi-rs)resource、半持续csi-rsresource、ssblock等,与ue-specificpdcchdmrs端口是空间qcl的。ue根据该tci状态即可获知使用哪个接收波束来接收pdcch。45.对于pdsch的波束指示,网络通过rrc信令配置m个tcistate,再使用macce命令激活2n个tcistate,然后通过dci的n-bittcifield来通知tci状态,该tci状态中的rs与要调度的pdsch的dmrs端口是qcl的。ue根据该tci状态即可获知使用哪个接收波束来接收pdsch。46.对于csi-rs的波束指示,当csi-rs类型为周期csi-rs时,网络通过rrc信令为csi-rsresource配置qcl信息。当csi-rs类型为半持续csi-rs时,网络通过macce命令来从rrc配置的csi-rsresourceset中激活一个csi-rsresource时指示其qcl信息。当csi-rs类型为非周期csi-rs时,网络通过rrc信令为csi-rsresource配置qcl,并使用dci来触发csi-rs。47.对于pucch的波束指示,网络使用rrc信令通过参数pucch-spatialrelationinfo为每个pucchresource配置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resource配置的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包含多个时,使用mac-ce指示或激活其中一个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当为pucchresource配置的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只包含1个时,不需要额外的macce命令。48.对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pusch)的波束指示,pusch的spatialrelation信息是当pdcch承载的dci调度pusch时,dci中的srifield的每个sricodepoint指示一个sri,该sri用于指示pusch的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49.对于srs的波束指示,当srs类型为周期srs时,网络通过rrc信令为srsresource配置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当srs类型为半持续srs时,网络通过macce命令来从rrc配置的一组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中激活一个。当srs类型为非周期srs时,网络通过rrc信令为srsresource配置spatialrelationinformation。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波束信息、spatialrelation信息、spatialdomaintransmissionfilter信息、spatialfilter信息、tcistate信息、qcl信息、qcl参数、spatialrelation信息等,其含义是相近似的。51.其中,下行波束信息通常可使用tcistate信息、qcl信息表示。上行波束信息通常可使用spatialrelation信息表示。52.六、波束失败恢复(beamfailurerecovery)机制53.在高频段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号的波长较短,较容易发生信号传播被阻挡等情况,导致信号传播中断。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无线链路重建,则耗时较长,因此引入了波束失败恢复机制,该机制分为下面四个内容:54.beamfailuredetection:终端在物理层对波束失败检测参考信号(beamfailuredetectionreferencesignal,bfdrs)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是否发生波束失败事件。判断的条件是:如果检测出全部servingbeam的metric(hypotheticalpdcchbler)满足预设条件(超过预设阈值),则确定为一次波束失败实例(beamfailureinstance,bfi),ue物理层上报给ue高层(mac层)一个指示,该上报过程是周期的,bfi上报周期为bfdrs的最短周期,下界是2ms。反之,如果ue物理层确定没有发生beamfailureinstance,则不向高层发送指示。ue高层使用计数器(counter)和定时器(timer)对物理层上报的bfi进行计数,每收到bfi则重启timer,timer超时则counter重新计数,当counter达到网络配置的最大次数时,ue声明发生了波束失败事件。现有技术中ue的mac层的counter和timer是对每个activebwp配置的,每个bwp上的counter和timer的启动和维护是独立的,即每个bwp的counter和timer独立工作,包括启动、重置、计数、计时等。55.新的候选波束识别(newcandidatebeamidentification):终端物理层测量候选波束参考信号(candidatebeamrs),寻找新的候选波束。本步骤不强制在beamfailureevent发生后,也可以在之前。当ue物理层收到来自ue高层(mac层)的请求或指示或通知时,将满足预设条件(对candidatebeamrs的测量l1-rsrp超过预设门限)的测量结果上报给ue高层,上报内容为{beamrsindex,l1-rsrp},ue高层基于物理层的上报,来选择candidatebeam。56.波束失败恢复请求(beamfailurerecoveryrequest,bfrq):ue高层(mac层)根据所选candidatebeam来确定prachresource。如果ue找到了candidatebeam且配置了无竞争prach资源,则使用无竞争的prach上向基站发送上述bfrq。否则,ue可以使用基于竞争的prach资源。当bfrq超时后只能使用基于竞争的prach资源。两种prach资源使用的总次数不能超过预设计数值。此处的无竞争prach资源,与其它prach资源(如用于初始接入的prach资源)可以是fdm或cdm。此外,现有技术中,也支持pucch发送bfrq。57.波束失败恢复响应(beamfailurerecoveryresponse,bfrr):基站接收到该bfrq后,会在配置的coreset-bfr上的dedicatedpdcch中发送响应(response),并携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rnti),并还有可能包括切换至新候选波束、或重新启动波束搜索、或其它指示。coreset-bfr与ue找到的candidatebeam的下行rs是空间qcl的。如果波束失败恢复不成功,则ue物理层向ue高层发送一个指示,供高层确定后续的无线链路失败过程。58.对于多载波的场景,如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有多个载波carrier,或多个成员载波cc,或多个小区cell,其中,存在一个主小区,如主小区组(mastercellgroup,mcg)中的主小区(primarycell,pcell),或辅小区组(secondarycellgroup,scg)中的主辅小区(primarysecondarycell,pscell)和至少一个辅小区(secondarycell,scell)。59.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束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波束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61.步骤s402,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62.步骤s404,依据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63.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步骤s402和步骤s404,在获取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波束质量信息确定出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这样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中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出另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从而节省了资源开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6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步骤s402中涉及到的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65.步骤s402-11,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66.步骤s402-12,根据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对第一波束进行测量,得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67.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步骤s404中涉及到的依据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的方式,可以是:根据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和关联关系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其中,关联关系是指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关联关系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69.1)配置信息中携带有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70.2)由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确定所述关联关系,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人工智能模块中所选择出的所述第一人工智能模块,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的参数信息;71.其中,参数信息可以包括:人工智能模块的标识,人工智能模块的类型、算法、里面各个元素的信息。例如,对于神经网络,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神经网络的结构、层数、某层神经元的数目、神经元的系数(乘性系数和/或加性系数)、激活函数等等。72.此外,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确定关联关系是指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的输入为第一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的输出为第二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或者,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的输入为第二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的输出为第一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73.可选地,人工智能模块的输入和/或输出为波束的标识,和/或波束的资源,和/或波束的波束赋形信息,和/或波束的波束质量。74.3)由协议约定关联关系。75.其中,协议可以指约定具体的关联关系,也可以是约定关联关系通过何种方式确定。7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波束为待上报的波束或为候选波束。其中,候选波束可以为专门配置的候选波束,或者所有可用的波束,或所有被配置的可用波束,或所有可能被使用的波束,或所有可能被上报的波束。7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训练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无线链路监测(radiolinkmonitoring,rlm)中的测量波束、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management,rrm)中的测量波束、用于邻区测量的测量波束;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波束参考信息中的波束、准共址qcl信息中的波束、用于反映无线链路性能的波束、rrm相应报告中的波束、邻区波束报告中的波束。78.其中,波束训练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层1l1的波束训练、层3l3的波束训练;和/或,波束测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测量、l3的波束测量;和/或,波束报告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报告、层3l3的波束报告;和/或,波束参考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波束参考信息、信号的波束参考信息;和/或,qcl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qcl信息、信号的qcl信息。79.基于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类型,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类型可以是:80.a)在第一波束为l1波束训练和/或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的情况下,第二波束为l1波束报告中的待上报的波束或候选波束;81.b)第二波束为l3波束训练和/或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的情况下,第二波束为l3波束报告中待上报的波束或候选波束;82.c)第一波束为l1/l3波束训练和/或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或所述第一波束为l1/l3波束报告中的波束的情况下,第一波束为信道和/或信号的波束参考/qcl信息中待上报的波束或候选波束。83.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广播信道pbch;84.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同步信号块ssb、追踪参考信号trs、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85.d)在第一波束为rrm中的测量波束的情况下,第二波束为rrm相应报告中待上报的波束或候选波束;86.其中,rrm中事件触发的测量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rrm中事件触发的上报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87.e)在第一波束为rlm中的测量波束的情况下,第二波束为反映无线链路性能的波束,例如,判断是否同步(in-sync)和/或失步(out-of-sync)和/或无线链路失败的波束;88.f)在第一波束用于邻区测量的波束(邻区ssb和/或本小区的csi-rsformobility)的情况下,第二波束为邻区波束报告中待上报的波束或候选波束,例如,l1波束报告和/或l3波束报告。8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波束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ssb的测量波束、系统信息块sib的测量波束、第一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测量波束、由于波束失败检测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以及,第二波束还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随机接入信道rach使用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90.基于上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类型,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类型还可以是:91.g)在第一波束为以下之一的测量波束情况下:ssb、sib、coreset#0,第二波束为随机接入信道(randomaccesschannel,rach)使用的候选波束,例如,用于rach阶段的prach、pdcch、pdsch、pusch等信道qcl信息的波束。92.i)第一波束为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的情况下,第二波束为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其中,在第一波束为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第二波束为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的情况下,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第一波束,或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第二波束。9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由第一配置信息配置的关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94.1)第一关联关系,其中,第一关联关系是指第一波束由多个第二波束通过第一数学运算方式确定;95.对于该第一数学运算方式,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例如a1=(b1+b2+b3+b5)/4,a1即为第一波束的第一个波束,b1、b2、b3、b5分别为第二波束中的第1、2、3、5个波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数学方式仅仅是举例说明,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其他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第一数学运算方式进行相应的设置。9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的关系,可以由波束训练/波束管理/波束测量/sib/mib/小区配置信息/物理小区配置信息/物理层配置信息/高层配置信息等配置信息来配置,具体可以包括:显式关系和隐式关系;97.其中,显式关系,即直接配置组成第一波束的第二波束的关系式或系数。例如,波束总共包含b1、b2、…、b6,a1=(b1+b2+b3+b5)/4,配置111010或[0.250.250.2500.250],或配置b1、b2、b3、b5(可能配置系数)。而隐式关系,即由协议约定、或网络配置该关联关系。[0098]2)第二关联关系,其中,第二关联关系是指第二波束由多个第一波束通过第二数学运算方式确定;[009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波束与第二波束的关系,可以由波束训练/波束管理/波束测量/sib/mib/小区配置信息/物理小区配置信息/物理层配置信息/高层配置信息等配置信息来配置,具体可以包括:显式关系和隐式关系;[0100]其中,显式关系,即直接上报组成第一波束的第二波束的关系式或系数。例如,波束训练包含a1、a2、…、a6,b1=(a1+a2+a3+a5)/4,上报111010或[0.250.250.2500.250],或上报a1、a2、a3、a5(可能携带系数)。而隐式关系,即由协议约定、网络配置该关联关系。[0101]3)表示第一波束为第二波束的子集的关联关系;例如,第一波束为所有波束的一个子集,或,第一波束为第二波束的一个子集。[0102]4)第三关联关系,其中,第三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第一波束作为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第二波束;[0103]5)第四关联关系,其中,第四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第一波束;[0104]其中,对于上述4)和5)则是ai网络的输入为第二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ai网络的输出为第一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或者,ai网络的输入为第一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ai网络的输出为第二波束中的至少一个波束。[0105]6)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0106]需要说明的是,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波束赋形信息直接配置关联关系;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关联、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确定所述关联关系;通过波束赋形信息推导出关联关系。[010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过波束赋形信息直接配置关联关系的方式,是一种直接规定波束的具体波束赋形信息的方式,即波束赋形信息配置在波束信息中,也就是说,通过波束赋形信息可以得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的关系。例如,各个波束的波束赋形向量都已经获知,则可以将第一波束的波束赋形向量由第二波束的波束赋形向量通过数学运算组合而来,也可以将第二波束的波束赋形向量由第一波束的波束赋形向量通过数学运算组合而来。[0108]而对于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关联、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确定所述关联关系的方式,以及通过波束赋形信息推导出关联关系的方式,是一种间接方式即,波束赋形信息配置与波束信息关联。例如,规定n个波束赋形向量,指示波束信息如何由这些向量组成。[0109]7)第五关联关系,其中,第五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波束的配置信息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列表中。[011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使用不同或相同的波束。可选地,在每个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第一波束的情况下,根据关联关系通过多个天线面板形成第二波束;在每个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第二波束的,根据关联关系,通过多个天线面板形成第一波束。[011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将至少一个波束进行幅度和/或相位的混合。可选地,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根据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第一波束,组合为第二波束;或,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根据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第二波束,组合为第一波束。[011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确定该关联关系的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通信设备的硬件信息、模拟波束选择、信道环境。[0113]其中,硬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相关参数、天线相关参数、处理能力相关参数。[0114]需要说明的是,该波束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支持的模拟波束颗粒度、支持的模拟波束精度、支持的模拟波束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组合成模拟波束的波束数量、支持的模拟波束数量、模拟波束的主射方向的数量、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能力。[0115]另外,天线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线元数目、txru数目、天线面板数目、天线阵列分布/位置、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能力(包络)、天线面板分布/位置(如天线面板在ue内如何摆放,某个面板在ue的屏幕正面还是侧面还是后面、具体位置是哪里)、是否存在波束一致性(beamcorrespondence)。[0116]处理能力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号处理能力、数据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processunits,npu)。可选地,包括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相关参数,和/或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相关参数。[0117]模拟波束选择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具体配置的模拟波束类型、具体配置的模拟波束精度、具体配置的模拟波束参数、具体配置的模拟波束的范围、选择的模拟波束类型、选择的模拟波束精度、选择的模拟波束参数、选择的模拟波束的范围、可用的模拟波束类型、可用的模拟波束精度、可用的模拟波束参数、可用的模拟波束的范围。可选地,包括网络设备的模拟波束选择,和/或终端设备的模拟波束选择。[0118]此外,该信道环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送功率、噪声功率、干扰功率、无线信号的视线传输los、无线信号的非视线传输nlos、时延信息、散射情况、信道时变性、终端移动速度、终端旋转速度、终端周围遮挡变化速度、遮挡情况。[01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束的处理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波束的处理装置,或者,该波束的处理装置中的用于执行波束的处理方法的控制模块。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波束的处理装置执行波束的处理方法为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束的处理装置。[01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波束的处理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0121]获取模块52,用于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0122]确定模块54,用于依据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0123]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在获取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波束质量信息确定出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这样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中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出另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从而节省了资源开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0124]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52进一步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第一测量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对第一波束进行测量,得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0125]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确定模块54,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和关联关系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其中,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01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关联关系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0127]1)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0128]2)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确定关联关系,或用于指示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人工智能模块中所选择出的所述第一人工智能模块,或用于指示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的参数信息;[0129]其中,对于第一人工智能模块,可以是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人工智能模块中选择出的。而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的参数信息,也可以是从多个人工智能模块中的参数信息选择出的,并且在指示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的参数信息后,第一通信设备则可以直接通过该参数信息确定出第二人工智能模块,进而通过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确定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之间的关联关系。[0130]3)由协议约定所述关联关系。[0131]可选地,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训练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无线链路监测rlm中的测量波束、无线资源管理rrm中的测量波束、用于邻区测量的测量波束;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波束参考信息中的波束、准共址qcl信息中的波束、用于反映无线链路性能的波束、rrm相应报告中的波束、邻区波束报告中的波束。[0132]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波束训练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层1l1的波束训练、层3l3的波束训练;和/或,波束测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测量、l3的波束测量;和/或,波束报告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报告、层3l3的波束报告;和/或,波束参考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波束参考信息、信号的波束参考信息;和/或,qcl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qcl信息、信号的qcl信息。[013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广播信道pbch;[0134]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同步信号块ssb、追踪参考信号trs、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0135]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rrm中事件触发的测量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rrm中事件触发的上报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0136]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ssb的测量波束、系统信息块sib的测量波束、第一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测量波束、由于波束失败检测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随机接入信道rach使用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013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波束为待上报的波束或为候选波束。[0138]可选地,在第一波束为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第二波束为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的情况下,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第一波束,或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第二波束。[013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关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0140]1)第一关联关系,其中,第一关联关系是指第一波束由多个第二波束通过第一数学运算方式确定;[0141]2)第二关联关系,其中,第二关联关系是指第二波束由多个第一波束通过第二数学运算方式确定;[0142]3)表示第一波束为第二波束的子集的关联关系;[0143]4)第三关联关系,其中,第三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第一波束作为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第二波束;[0144]5)第四关联关系,其中,第四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第二波束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第一波束;[0145]6)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0146]7)第五关联关系,其中,第五关联关系用于指示第一波束的配置信息和第二波束的配置信息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列表中。[0147]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关联关系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一通信设备直接配置、协议约定、网络侧配置、终端上报。[0148]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波束赋形信息直接配置关联关系;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关联、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确定所述关联关系;通过波束赋形信息推导出关联关系。[014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使用不同或相同的波束;其中,在每个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第一波束的情况下,根据关联关系通过多个天线面板形成第二波束;或,在每个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第二波束的,根据关联关系,通过多个天线面板形成第一波束。[0150]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将至少一个波束进行幅度和/或相位的混合;其中,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根据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第一波束组合为第二波束;或,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根据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第二波束组合为第一波束。[0151]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确定关联关系的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通信设备的硬件信息、模拟波束选择、信道环境。[0152]其中,硬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相关参数、天线相关参数、处理能力相关参数。[0153]其中,波束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支持的模拟波束颗粒度、支持的模拟波束精度、支持的模拟波束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组合成模拟波束的波束数量、支持的模拟波束数量、模拟波束的主射方向的数量、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能力。[0154]可选地,信道环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送功率、噪声功率、干扰功率、无线信号的视线传输los、无线信号的非视线传输nlos、时延信息、散射情况、信道时变性、终端移动速度、终端旋转速度、终端周围遮挡变化速度、遮挡情况。[015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波束的处理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为非移动终端。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非移动终端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015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波束的处理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技术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01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束的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0158]可选的,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6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6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601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0159]图7为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0160]该终端7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701、网络模块702、音频输出单元703、输入单元704、传感器705、显示单元706、用户输入单元707、接口单元708、存储器709、以及处理器710等部件。[01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7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7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0162]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入单元7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7041和麦克风7042,图形处理器7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706可包括显示面板7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7061。用户输入单元707包括触控面板7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7072。触控面板7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7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7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0163]本技术实施例中,射频单元7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7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7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0164]存储器7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7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7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0165]处理器7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7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10中。[0166]其中,处理器710,用于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以及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0167]可选地,射频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和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0168]处理器710,用于根据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对第一波束进行测量,得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0169]可选地,射频模块701,还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其中,第二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人工智能模块确定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0170]处理器710,还用于根据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对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测量,得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0171]可选地,处理器710,还用于根据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0172]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图7中的终端还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波束的处理方法中的其他方法步骤,在此不再一一赘述。[0173]通过本技术中的网络侧设备,在获取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波束质量信息确定出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这样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其中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出另一部分波束的质量信息,从而节省了资源开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0174]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800包括:天线81、射频装置82、基带装置83。天线81与射频装置8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82通过天线8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8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8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82,射频装置8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81发送出去。[0175]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8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8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83包括处理器84和存储器85。[0176]基带装置8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8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84,与存储器8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8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0177]该基带装置8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86,用于与射频装置8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radiointerface,简称cpri)。[0178]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65上并可在处理器8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84调用存储器8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4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017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波束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0180]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0181]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网络侧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波束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0182]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018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0184]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018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技术特征:
    1.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包括: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对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其中,所述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确定所述关联关系,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人工智能模块中所选择出的所述第一人工智能模块,或用于指示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的参数信息;由协议约定所述关联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训练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无线链路监测rlm中的测量波束、无线资源管理rrm中的测量波束、用于邻区测量的测量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波束参考信息中的波束、准共址qcl信息中的波束、用于反映无线链路性能的波束、所述rrm相应报告中的波束、邻区波束报告中的波束。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训练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层1l1的波束训练、层3l3的波束训练;和/或所述波束测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测量、l3的波束测量;和/或所述波束报告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报告、层3l3的波束报告;和/或所述波束参考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波束参考信息、信号的波束参考信息;和/或所述qcl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qcl信息、信号的qcl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广播信道pbch;所述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同步信号块ssb、追踪参考信号trs、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rrm中事件触发的测量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所述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所述rrm中事件触发的上报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所述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ssb的测量波束、系统信息块sib的测量波束、第一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测量波束、由于波束失败检测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随机接入信道rach使用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10.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为待上报的波束或为候选波束。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波束为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为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的情况下,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所述第一波束,或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所述第二波束。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一波束由多个第二波束通过第一数学运算方式确定;第二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二波束由多个第一波束通过第二数学运算方式确定;表示所述第一波束为所述第二波束的子集的关联关系;第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三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作为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所述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第四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四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所述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所述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第五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波束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波束的配置信息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列表中。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直接配置所述关联关系;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关联、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确定所述关联关系;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推导出所述关联关系。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使用不同或相同的波束。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关联关系通过多个所述天线面板形成第二波束;
    在每个所述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的,根据所述关联关系,通过多个所述天线面板形成所述第一波束。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所述数模转换器或所述模数转换器或所述射频模块将至少一个波束进行幅度和/或相位的混合。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模转换器或所述模数转换器或所述射频模块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组合为所述第二波束;或,所述数模转换器或所述模数转换器或所述射频模块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组合为所述第一波束。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关联关系的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的硬件信息、模拟波束选择、信道环境。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相关参数、天线相关参数、处理能力相关参数。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支持的模拟波束颗粒度、支持的模拟波束精度、支持的模拟波束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组合成模拟波束的波束数量、支持的模拟波束数量、模拟波束的主射方向的数量、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能力。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环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送功率、噪声功率、干扰功率、无线信号的视线传输los、无线信号的非视线传输nlos、时延信息、散射情况、信道时变性、终端移动速度、终端旋转速度、终端周围遮挡变化速度、遮挡情况。22.一种波束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资源信息对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和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其中,所述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通过以下至少一项确定:所述配置信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关系;
    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第一人工智能模块确定所述关联关系,或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多个人工智能模块中所选择出的所述第一人工智能模块,或用于指示第二人工智能模块的参数信息;由协议约定所述关联关系。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训练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测量中的测量波束、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无线链路监测rlm中的测量波束、无线资源管理rrm中的测量波束、用于邻区测量的测量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波束报告中的波束、波束参考信息中的波束、准共址qcl信息中的波束、用于反映无线链路性能的波束、所述rrm相应报告中的波束、邻区波束报告中的波束。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训练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层1l1的波束训练、层3l3的波束训练;和/或所述波束测量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测量、l3的波束测量;和/或所述波束报告包括如下至少一项:l1的波束报告、层3l3的波束报告;和/或所述波束参考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波束参考信息、信号的波束参考信息;和/或所述qcl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的qcl信息、信号的qcl信息。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广播信道pbch;所述信号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同步信号块ssb、追踪参考信号trs、相位追踪参考信号pt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rm中事件触发的测量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所述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所述rrm中事件触发的上报行为的触发条件基于以下之一:所述第一波束的波束质量、所述第二波束的波束质量。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ssb的测量波束、系统信息块sib的测量波束、第一控制资源集coreset的测量波束、由于波束失败检测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随机接入信道rach使用的波束、波束失败中用于判断是否发生波束失败的波束、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31.根据权利要求26或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束为待上报的波束或为候选波束。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波束为波束失败中的新波束指示而需要测量的波束,所述第二波束为波束失败中新选择的波束的情况下,物理层上报
    至高层的波束是所述第一波束,或物理层上报至高层的波束是所述第二波束。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一波束由多个第二波束通过第一数学运算方式确定;第二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关联关系是指所述第二波束由多个第一波束通过第二数学运算方式确定;表示所述第一波束为所述第二波束的子集的关联关系;第三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三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作为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所述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第四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四关联关系是指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所述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入后,所述人工智能网络的输出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第五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五关联关系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波束的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波束的配置信息分别配置在不同的列表中。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波束赋形信息确定的关联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直接配置所述关联关系;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一波束的关联、所述波束赋形信息与所述第二波束的关联确定所述关联关系;通过所述波束赋形信息推导出所述关联关系。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天线面板,每个天线面板使用不同或相同的波束。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在每个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关联关系通过多个所述天线面板形成第二波束;在每个所述天线面板使用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的,根据所述关联关系,通过多个所述天线面板形成所述第一波束。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信设备上设置有数模转换器或模数转换器或射频模块,所述数模转换器或所述模数转换器或所述射频模块将至少一个波束进行幅度和/或相位的混合。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模转换器或所述模数转换器或所述射频模块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波束,组合为所述第二波束;或,所述数模转换器或所述模数转换器或所述射频模块根据所述关联关系,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波束,组合为所述第一波束。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关联关系的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通信设备的硬件信息、模拟波束选择、信道环境。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波束相关参数、天线相关参数、处理能力相关参数。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支持的模拟波束颗粒度、支持的模拟波束精度、支持的模拟波束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颗粒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精度、模拟波束赋形向量中元素的可选值、组合成模拟波束的波束数量、支持的模拟波束数量、模拟波束的主射方向的数量、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数模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模数转换器的能力、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精度、与模拟波束生成相关的射频模块的能力。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环境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送功率、噪声功率、干扰功率、无线信号的视线传输los、无线信号的非视线传输nlos、时延信息、散射情况、信道时变性、终端移动速度、终端旋转速度、终端周围遮挡变化速度、遮挡情况。43.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波束的处理方法的步骤。4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波束的处理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波束的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依据所述第一波束的质量信息确定第二波束的质量信息。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波束较多的情况下,如果终端或网络侧设备要获取详细的波束信息,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会导致资源开销较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3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