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安装配件以及光伏组件边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2-22  125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光伏组件的安装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型材安装配件以及光伏组件边框。


    背景技术:

    2.型材是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由于制造工艺的限制,一种型材的截面形状一般是固定的,其形状和厚度在长度方向的各个截面上是统一的。在选用型材时,一般根据实际的安装需求,选择形状、材质、力学性能等方面相匹配的型材。然而,光伏组件边框型材在安装后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型材的不同位置所承受的外加载荷并不相同,这导致在型材的应力较大局部位置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撕裂,为了避免这种变形或撕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对型材整体进行加强的设计,如型材整体增厚,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型材可用于形成各种边框,组装在组件外侧四边,起到支撑、固定和保护相应工件的作用。
    4.作为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太阳能光伏组件即是通过光伏组件边框将包含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层压件进行固定。组件边框的作用是增强组件的机械强度、密封层压件边缘以及把层压件固定在支架上,从而形成太阳能光伏组件,简称光伏组件或组件。因此,组件边框的强度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整体强度。
    5.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其主体部分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的型材,通过挤压一体成型。由于前述原因,同一种类的边框型材具有统一的截面形状及厚度尺寸,组件边框的长边和短边有可能不同,但是长边与长边、短边与短边是统一的。大多数情形下,长边与短边也是统一的。这导致在设计组件边框的强度时,需要按照受力最大处进行设计,使边框整体上满足受力最大处的强度要求,造成边框其他部分强度的冗余,最终造成成本浪费。
    6.图1示出一种型材的截面图,图2、图3示出了该型材用于组装光伏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型材11具有a面、b1面、b2面、c面和d面。a面与d面之间形成用于承载光伏电池20的槽口12,b1面、b2面、c面与d面之间形成型腔13;c面中位于型腔13底部的为c1面,c1面向内侧延伸形成c2面,c面为光伏电池20与组件边框组成的光伏组件安装时与光伏支架30接触的接触面。一般来说,在c2面开设有螺栓孔14,可以用来配合紧固件(图未示)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30上,更多的情况是在a面和b1面通过压块40和紧固件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30上。从现有型材的成本结构看,b1面、b2面和c2面构成型材原料成本的主要部分。
    7.图3示出了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支架的檩条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伏组件在安装时,组件边框10的长边型材11与支架30的檩条31垂直安装。檩条31宽度一般为40-60mm,两根檩条31的位置一般处于组件长边1/8至1/4区域。当光伏组件受力时,此区域(也就是组件边框和檩条接触的位置及其附近的位置)组件边框应力最大,但是在组件边框的其他部位应力相对较小。现有技术中,设计边框时对边框机械性能的设计是参照该应力最大的部分,这样在应力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应的载荷冗余。
    8.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螺栓孔安装方式,安装位一般位于边框底部内延伸面(即c2面)上。由于近年来光伏组件降低成本的需求,已经把c2面的壁厚和宽度都尽量缩小,这导致组件安装面的强度降低,经常出现螺栓孔受力变形或者被拉穿失效现象。通过增加边框底部的厚度或者加宽边框底面可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但是,在现有的组件边框结构下,需要使长边所有长度方向统一加强或至少使c2面加宽,这样会导致成本大幅提高,经济上带来较大的负担。
    9.此外,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当在支架上连续安装多个组件边框时,需要使用许多压块40和紧固件将组件边框安装在支架30上,这导致安装时间更长。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型材安装配件以及光伏组件边框,可以灵活地增强型材局部强度,且简化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方式。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材安装配件,包括加强件和压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压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加强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条形型材结合,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之间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是分离的。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是组装在一起。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嵌入所述连接槽中。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和所述连接条的横截面为圆弧状,使得所述连接槽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条转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矩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矩形外框的上表面。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u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为所述u形外框的内表面。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底面具有向至少一侧延伸的底边。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型材安装配件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型材结合。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件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水平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的紧固孔。
    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型材安装配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加强件和压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适于与型材结合。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矩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矩形外框的上表面。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u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为所述u形外框的内表面。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底面具有向至少一侧延伸的底边。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型材安装配件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型材结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件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压件与所述加强件的结合处水平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的紧固孔。
    2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条形型材,所述型材具有用于承载待安装工件的承载部;至少一个如前述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安装在所述型材上,其中所述型材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的第二结合部。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由多个所述条形型材围绕而成。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型材安装配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型材的长度。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型材中的所述压件,延伸到相邻边框中相邻条形型材的上表面并压紧所述上表面。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用于与组件边框型材配合的型材安装配件,可增强组件边框局部的机械性能,且该部位构成组件边框与安装工位的接触面,受力最大。因此,设计时,只需要使组件边框该部分的强度达到最大的强度需求即可,对组件边框的其余部分,可以仅满足较小的强度要求。这样,可以降低组件边框型材的厚度,节约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型材安装配件整合了加强件和压件,使得压件不必单独组装,从而简化组件边框的安装方式。
    附图说明
    34.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
    35.图1为用于光伏组件边框的一种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的型材用于组成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37.图3为图2的光伏组件安装于光伏支架的檩条的示意图;
    38.图4a-4d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角度组装图、侧视角度组装图、剖视角度分解图及动态变化图。
    39.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侧视角度组装图。
    40.图6a、6b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41.图6c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变化例。
    42.图7a、7b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43.图8a、8b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44.图9a、9b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45.图10a-10d本技术各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与型材配合的剖视图。
    46.图11a-11c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示意图。
    47.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示意图。
    48.图13a、13b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50.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
    51.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3.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
    55.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在另一个部件上”、“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之上、连接于、或接触该另一个部件,或者可以存在插入部件。相比之下,当一个部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直接连接于”另一个部件时,不存在插入部件。
    56.本技术的实施例描述型材装配部件,尤其是用于光伏组件边框的型材装配部件。概要地说,该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和压件,加强件适于在安装前与压件结合后,再与条形型材结合。这一方面可以简化组装光伏组件边框的步骤;另一方面,型材上安装有加强件的部位具有较大的强度,而对型材的强度要求可以降低。
    5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加强件与压件是作为分离的套件,运送到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现场后,再进行组装。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加强件与压件是作为组合件,预先组装后运送到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现场后,与其他部件组装。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加强件与压件是作为一体成型部件,后运送到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现场后,与其他部件组装。
    58.本技术的型材装配部件以及光伏组件边框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进一步展开。
    59.型材安装配件的第一实施例
    60.图4a-4d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角度组装图、侧视角度组装图、剖视角度分解图及动态变化图。参考图4a-4d所示,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110和压件120。加强件110整体的横截面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外框111,外框111内构成型腔112。外框111的上表面作为与条形型材结合的第一结合部113。加强件110还具有第一连接部114,用于与压件120结合。压件120具有与第一连接部114适配的第二连接部121。加强件110与压件120之间适于通过第一连接部114和第二连接部121组装。第一连接部114位于加强件110的侧面,方便与第一连接部114结合的压件120从侧面向外延伸。
    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4具有连接槽,第二连接部121具有连接条,连接条可通过连接槽开放的端部嵌入连接槽中。举例来说,连接槽和连接条的横截面为圆弧状,使得连接槽能够相对于连接条转动,如图4c所示。这种可转动方式,使得加强件110与压件120的安装和调整更为灵活。
    62.在本实施例中,压件120具有第一延伸部122、第二延伸部123和第三延伸部124。第一延伸部122从第二连接部121水平延伸,第二延伸部123从第一延伸部122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124从第二延伸部123向远离第一延伸部124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122上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图未示)的紧固孔125。紧固件可将压件锁附在光伏系统的支架上,从而一并将型材及加强件固定。第三延伸部124用于压紧相邻的另一型材上表面。这将在后文展开描述。
    63.尽管图4a-4c示出加强件和压件的特定形状,但这并非是本技术实施的限制。在图未示的其他实施例中,在不违背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这些形状可以改变。举例来说,例如加强件110整体的横截面具有大致呈u型的外框,第一结合部为u形外框的内表面。又如,加强件110底面具有向至少一侧延伸的底边。又如,压件110可以不是呈“z”型,而是呈“一”型。
    64.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型材安装配件的加强件110可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等方式与型材结合,本技术不做限定。
    65.如图4a所示,压件120的延伸长度小于加强件110的延伸长度。举例来说,加强件110的延伸长度为150-400mm,压件120的延伸长度为50-150mm。
    66.在提供型材安装配件时,可以提供如图4d所示的套件,其中加强件110与所述压件120是分离的,在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现场再将二者组装。或者,可以提供如图4b所示的组合件,其中加强件110与压件120是组装在一起,在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现场可直接使用。
    67.型材安装配件的第二实施例
    68.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侧视角度组装图。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210和压件220。加强件210具有外框211、型腔212、第一结合部213和第一连接部214。压件220具有第二连接部221、第一延伸部222、第二延伸部223和第三延伸部224。各个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应部分基本相似,区别在于,第一连接部214的连接槽和第二连接部221的连接条的横截面为矩形。按照这种连接方式,加强件210和压件220不会相对转动,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
    69.型材安装配件的第三实施例
    70.图6a、6b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参考图6a、6b所示,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310和压件120。加强件310整体的横截面具有大致呈矩形的外框311,外框311内构成型腔312。外框311的上表面作为与条形型材结合的第一结合部313。加强件310与压件320是一体成型。压件320位于加强件310的侧面,方便压件310从侧面向外延伸。
    71.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310与压件320可以采用压铸的方式一体成型,从而省去组装步骤。
    72.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310底面具有向一侧延伸的底边315。该底边315可增大加强件310与光伏组件边框的支架的接触面,从而使组装更为稳固。在图未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加强件310底面具有两侧延伸的底边315。底边315的延伸长度可与外框311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更长或更短。在一些实施例中,底边315可以是不连续的。
    73.在本实施例中,压件320具有第一延伸部322、第二延伸部323和第三延伸部324。第一延伸部322从第二连接部321水平延伸,第二延伸部323从第一延伸部322向上延伸,第三延伸部324从第二延伸部323向远离第一延伸部324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322上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图未示)的紧固孔325。紧固件可将压件锁附在光伏组件边框的支架上,从而一并将型材及加强件固定。第三延伸部124用于压紧相邻的另一型材上表面。这将在后文展开描述。
    74.尽管图6a、6b示出加强件和压件的特定形状,但这并非是本技术实施的限制。在图未示的其他实施例中,在不违背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这些形状可以改变。举例来说,压件110可以不是呈“z”型,而是呈“一”型。又如,在图6c的变化例中,加强件310a没有向一侧延伸的底边。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型材安装配件的加强件310可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等方式与型材结合,本技术不做限定。
    75.如图6a所示,压件320的延伸长度小于加强件310的延伸长度。举例来说,加强件310的延伸长度为150-400mm,压件320的延伸长度为50-150mm。
    76.在提供如图6a所示的一体成型件时,在光伏组件边框的安装现场可直接使用,与型材、支架等部件组装为光伏组件边框。
    77.型材安装配件的第四实施例
    78.图7a、7b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参考图7a、7b所
    示,本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410和压件420。加强件410具有外框411、型腔412、第一结合部413和开口414。压件420具有第一延伸部422、第二延伸部423和第三延伸部424。本实施例和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加强件410的外框411为倒u型,底部具有开口414。另外,加强件410不具有底边。
    79.型材安装配件的第五实施例
    80.图8a、8b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参考图8a、8b所示,本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510和压件520。加强件510具有外框511、型腔512、第一结合部513和底边515。压件520具有第一延伸部522、第二延伸部523和第三延伸部524。各个部分与第三实施例相应部分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外框511中形成型腔512和u型槽,第一结合部513为u型槽的内表面。型腔512中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加强筋512a,以提高强度。
    81.另外,底边515中可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图未示)的紧固孔516,第一延伸部522中也具有紧固孔525。
    82.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型材安装配件的加强件510可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等方式与型材结合,本技术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u型的第一结合部513可以将型材包围,因此与型材的结合更为紧密和牢固。
    83.型材安装配件的第六实施例
    84.图9a、9b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参考图9a、9b所示,本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包括加强件610和压件620。加强件610具有外框611、第一结合部613和底边615。压件620具有第一延伸部622、第二延伸部623、第三延伸部624和紧固孔625。各个部分与第五实施例相应部分基本相似,区别在于,外框611为u型,不具有型腔,第一结合部613为u形外框的内表面。
    85.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型材安装配件的加强件610可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等方式与型材结合,本技术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u型外框611可以将型材包围,因此与型材的结合更为紧密和牢固。
    86.图10a-10d本技术各实施例的型材装配部件与型材配合的剖视图。参考图10a和10b所示,一种示例的型材710具有外框711、型腔712、承载部713和第二结合部714。外框711整体上为矩形,其内部具有型腔712。承载部713从外框向上延伸,形成凹槽,供光伏组件插入。外框711底面作为第二结合部714,与加强件110或210结合。参考图10c所示,另一种示例的型材720具有外框721、型腔722、承载部723和第二结合部724。外框721整体上为矩形,其内部具有型腔722。承载部723从外框向上延伸,形成凹槽,供光伏组件插入。外框721的u型外表面构成第二结合部724,用于与加强件510的u型槽内表面的第一结合部513结合。参考图10d所示,另一种示例的型材820具有外框821、型腔822、承载部823和第二结合部824。外框821整体上为矩形,其内部具有型腔822。承载部823从外框向上延伸,形成凹槽,供光伏组件插入。外框821的u型外表面构成第二结合部824,用于与加强件610的u型槽内表面的第一结合部613结合。
    87.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一实施例
    88.图11a-11c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示意图。参考图11a所示,光伏组件边框1000整体上呈矩形,具有一对长边1001和一对短边1001,一对长边1001和一对短边1002可分别使用如前文参考图10a-10d所描述的条形型材,可根据实际的载荷需求选择
    使用。在此使用标记100来标记条形型材。长边和短边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型材,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型材,也可以将本技术中的型材与现有技术中的型材搭配使用。
    89.参考图11b所示,光伏组件边框1000还包括多个型材安装配件。型材安装配件包括加强件200和压件300。相邻的长边1001之间可通过压件300一起固定。光伏组件边框1000装上光伏电池(图未示)后,安装在支架400(具体为檩条)上。
    90.在本应用中,加强件200的长度为30-1400mm;优选150-400mm。型材的高度为15-40mm,加强件200的高度为15-35mm。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用。
    91.本实施例中,形成组件边框的型材100,高度采用35mm,厚度为1.2-1.6mm,组件长边的长度2384mm,短边1303mm,型材构件的长度为200mm,仅以原材料节省计算,可以节约18%的组件边框原料。而组件边框的机械性能并无明显改变。
    92.当然,加强件200不限于上述尺寸。可以根据光伏组件尺寸大小及光伏组件在不同的安装场景下的载荷要求来进行调整。一般来讲,光伏组件尺寸越大,可以通过调整增长加强件200的长度;安装场景下,外力作用强,如风、雪较大的安装场景下,加强件200的长度也应增大;同理,也可以根据上述情形调整加强件200的厚度,一般来讲,加强件200越厚,其对型材的局部增强作用越强。
    93.参考图11b所示,条形型材100具有用于承载待安装例如光伏组件500的工件的承载部101。条形型材100还具有第二结合部102。相应地,加强件200具有第一结合部201,适于与第二结合部102结合,从而使加强件200与条形型材100组装。加强件200与压件300可以是前文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或者其变化例。在此示例中,加强件200与压件300为一体成型。压件300从加强件200侧面延伸,且具有第一延伸部301、第二延伸部302和第三延伸部303。第三延伸部303延伸到相邻光伏组件边框的另一条形型材100之上,以压紧该条形型材100。这样,两个相邻的条形型材100可共用压件300来固定。第一延伸部301中设置紧固孔,以穿过螺栓304。螺栓304锁入支架400的螺母401中。这样,型材100通过加强件200设置在支架400上,且通过压件300与支架400固定。
    94.可以理解的是,型材安装配件,尤其是加强件200的长度小于其配合的型材100的长度。这样,加强件200可在型材100中适合的位置安装,从而节省材料。举例来说,一个型材100中可安装2个或更多加强件200。
    95.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二实施例
    96.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示意图。参考图12所示,此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加强件200和压件300使用的是如图4a-4d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其他细节与前一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97.光伏组件边框的第三实施例
    98.图13a、13b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的示意图。参考图13a、13b所示,此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加强件200和压件300使用的是如图8a、8b所示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其他细节与前一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99.光伏组件边框上安装了光伏组件后,可以整体安装到支架上,并通过压件与支架固定,组成光伏系统。
    100.前述各实施例的光伏组件边框,由于采用了型材安装配件,可增强组件边框局部的机械性能,且该部位构成组件边框与安装工位的接触面,受力最大。因此,设计时,只需要
    使组件边框该部分的强度达到最大的强度需求即可,对组件边框的其余部分,可以仅满足较小的强度要求。这样,可以降低组件边框主体结构的厚度,节约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型材的底部可以开口,同时型材上不具有安装边(c2边),进一步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此外,由于型材上大部分区域不具有安装边,可降低组件边框对光伏组件背面的遮挡,可有效提高双面双玻组件背面的功率,提高组件的双面率以上,从而提升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还能使得背面各个电池的受光更均匀,可靠性能更好。型材安装配件构成了型材高度的一部分,可进一步节省型材的原料。
    101.前述各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由于型材安装配件在长度上小于型材,型材的高度小于型材高度,从而在型材的底部形成镂空结构,安装后的光伏组件的底部具有更好的空气流通和对流的空间。这可使运行中的光伏组件温度得以降低,提高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102.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实用新型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103.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104.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105.一些实施例中使用了描述成分、属性数量的数字,应当理解的是,此类用于实施例描述的数字,在一些示例中使用了修饰词“大约”、“近似”或“大体上”来修饰。除非另外说明,“大约”、“近似”或“大体上”表明所述数字允许有
    ±
    20%的变化。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106.虽然本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在没有脱离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型材安装配件,包括加强件和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压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加强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条形型材结合,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之间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是分离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是组装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嵌入所述连接槽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和所述连接条的横截面为圆弧状,使得所述连接槽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条转动。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矩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矩形外框的上表面。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u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为所述u形外框的内表面。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底面具有向至少一侧延伸的底边。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安装配件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型材结合。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水平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的紧固孔。12.一种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加强件和压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适于与型材结合。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矩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位于所述矩形外框的上表面。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横截面具有u形外框,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为所述u形外框的内表面。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底面具有向至少一侧延伸的底边。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安装配件通过铆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弹簧连接、榫卯连接或者粘合剂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型材结合。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具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压件与所述加强件的结合处水平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上具有用于穿过紧固件的紧固孔。19.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条形型材,所述型材具有用于承载待安装工件的承载部;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型材安装配件,安装在所述型材上,其中所述型材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的第二结合部。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所述条形型材围绕而成。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安装配件的长度小于所述型材的长度。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型材中的所述压件,延伸到相邻边框中相邻条形型材的上表面并压紧所述上表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型材安装配件、光伏组件边框。所述型材安装配件包括加强件和压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压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适配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加强件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条形型材结合,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压件之间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美 蒋阿华 茅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3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