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茶油压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茶油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在对茶油籽压榨之前,需要对茶油籽进行加热,提高出油率及压榨质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茶油压榨装置在对炒熟后的油茶籽进行压榨过程中,只是将油茶籽包裹在压盘中,通过极限压力将油茶籽破壳出油,此过程中虽然可以将大部分的油挤出,但是也有大量的茶籽壳被压碎甚至混合在油中,随后一同漏入成品油中,因此就需要一种压榨控制系统以解决该类问题的出现。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401228u公开的一种应用于茶油压榨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侧板以及上盖;所述上盖中部设置有进油口,进油口连接有进油阀,所述底板设置成圆锥形底板,圆锥形底板最低处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连接有第一出油阀;所述上盖与底板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分别设置有无数个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孔直径;虽然该装置设置了层层的过滤板用来过滤,但是由于油茶籽被压榨过后呈粉末状吸油效果极强,在重力情况下依然有不少油被吸附在茶壳碎末中;
4.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和提高压榨过后出油率的一体化油茶籽压榨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大力压榨过后导致茶壳碎末中夹杂大量成品油不易彻底分离的问题,提供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平台和压合在一起的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的中间放置有包裹着蒸煮后油茶籽的布袋,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中部靠近一端开有锥形槽口,且锥形槽口的端部连通有条形孔,安装平台的上表面位于锥形槽口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架和支撑挡板,且支撑架和支撑挡板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弧形托板,两个弧形托板共一根轴心线且半径厚度均相同,弧形托板的内径与挤压盘一的直径相适配,确保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能够在两个弧形托板的上表面形成的轨道上轴向滑动,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位于条形孔远离支撑挡板的一端固定有液压顶杆,且液压顶杆延伸杆的端部固定有压盘,液压顶杆延伸杆的延伸方向与弧形托板轴心线共线,且压盘的直径等于挤压盘一直径的4/5,所述压盘远离支撑挡板的一侧靠近底端固定有l形拨动杆,且l形拨动杆的端部穿过条形孔贴合有转动柱,且转动柱靠近锥形槽口的一端联动有二级压滤机构,且二级压滤机构包括压滤桶以及固定在转动柱端部的圆杆,圆杆的圆周外壁设置有螺旋板,且压滤桶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设置有弧形网板,从而可以在液压顶杆施压对包裹在布袋中的油茶籽进行一次压榨过后难免会有茶籽壳碎末连同油一起经锥形槽口漏入压滤桶中,此时二级压滤机构中的螺旋
板在l形拨动杆的带动下继续带动螺旋板将夹杂有碎末的油壳混合物再次压滤,如同挤压海绵一样将成品油挤出并从弧形网板中漏出。
7.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l形拨动杆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柱以及转动柱两端的轴头,转动柱的圆周外壁开有螺旋槽,l形拨动杆的端部固定有圆柱凸头,圆柱凸头的直径与螺旋槽的槽宽相适配,安装平台的下表面位于转动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轴头直径相适配的轴承架,从而可以在液压顶杆的延伸杆推动压盘进行直线运动即挤压的时候,通过l形拨动杆和螺旋槽的配合即可带动转动柱作圆周运动,回程的时候转动柱反向转动。
8.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靠近所述压滤桶一端的轴头的端部开有偏心螺孔,且圆杆的端部圆周外壁预留有与偏心螺孔相适配的螺纹,螺旋板的外壁圆周外壁与压滤桶的圆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偏心螺孔的设置可以让螺旋板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与压滤桶内壁的接触位置,有效地避免渣壳堵塞在螺旋板和压滤桶的间隙处。
9.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压滤桶的圆周外壁位于锥形槽口的正下方开有矩形孔,且矩形孔与锥形槽口的底端之间固定有锥形漏管,压滤桶的圆周外壁远离矩形孔的一端开有与弧形网板外形相适配的安装孔,且压滤桶的外壁位于安装孔的下方固定有出料管,从而可以在压榨的时候,当布袋中的油茶籽被压时确保各个位置漏下的油都能够落入二级压滤机构中的压滤桶中。
10.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压滤桶远离转动柱的一端固定有桶端盖,且桶端盖的表面靠近底端铰接有排渣盖,桶端盖的表面位于排渣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卡块,且两个l形卡块之间插接有同一根插销板,可以在使用时,当螺旋板在推进挤压壳渣的时候,能够对壳渣进行阻挡,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将油和壳渣分离,并且挤压结束后可将干的壳渣从排渣盖处排出。
11.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远离所述压滤桶的轴头端部设置有齿轮座,且齿轮座的输出轴端固定有曲轴,所述曲轴包括两个转动轴杆,且两个转动轴杆上均套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远离曲轴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塞风筒,且两个活塞风筒的桶底处均插接有风管,通过齿轮座的作用可以加速曲轴的转动速度,紧接着通过连杆和活塞风筒的作用不断地为风管输出气流可以为高温的成品油进行降温。
12.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支撑架和支撑挡板之间位于锥形槽口的两侧均固定有与风管相连通的冷却风管,两个冷却风管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不等高交错分布的出风孔,在喷吹冷却的过程中,避免风向来自同一方向将油垂直下落的轨迹改变,确保冷却的同时保证成品油落入下方的锥形槽口中。
13.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的直径相同,且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互相吻合的弧形凸条和弧形凹槽,挤压盘二靠近挤压盘一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尖头,且挤压盘一上开有与尖头相适配的插孔,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的圆周外壁均开有同轴的对齐缺口,可以在压榨之前,将装有油茶籽的布袋固定在带有尖头的挤压盘二上,并通过两个对齐缺口确保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上的弧形凸条和弧形凹槽在压榨过后能够吻合,以及尖头能够插在插孔中,能够减小后期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之间的缝隙,提高压榨效果。
14.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位于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互相对
称的l形铰接座,且两个l形铰接座与支撑挡板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翻盖机构,翻盖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对称的翻盖板,两个翻盖板的两端远离压盘的一侧均固定有弯杆,两个所述弯杆相背的一端均设置有长轴,靠近支撑挡板的两个长轴的端部均固定有摆动拉杆,且支撑挡板远离翻盖板的一侧中部固定有活动轴,活动轴的端部固定有卷绳轮,且卷绳轮的圆周外壁缠绕有两根互相成中心对称的拉绳,两根拉绳远离卷绳轮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摆动拉杆的底端,卷绳轮与支撑挡板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且卷绳轮的表面固定有摇杆,使用时通过顺时针转动摇杆即可同时卷绕两根拉绳,此时产生对摆动拉杆的拉力进而将两个翻盖板掀开,便于放取原料和布袋。
15.本方案中进一步的设置在于,两个所述翻盖板靠近支撑挡板的一端远离铰接点处均固定有限位凸块,且支撑挡板的侧面开有与限位凸块相适配的限位缺口,确保两个翻盖板在下落的时候正好盖在挤压盘一的圆周外壁上。
16.综上所述,本方案中的有益效果为:
17.1.该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在锥形槽口下方的二级过滤机构,可以在液压顶杆施压对包裹在布袋中的油茶籽进行一次压榨过后难免会有茶籽壳碎末连同油一起经锥形槽口漏入压滤桶中,此时二级压滤机构中的螺旋板在l形拨动杆的带动下继续带动螺旋板将夹杂有碎末的油壳混合物再次压滤,如同挤压海绵一样将成品油挤出并从弧形网板中漏出;
18.2.该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与l形拨动杆底端相适配的螺旋槽和转动柱,可以在液压顶杆的延伸杆推动压盘进行直线运动即挤压的时候,通过l形拨动杆和螺旋槽的配合即可带动转动柱作圆周运动,回程的时候转动柱反向转动,可以将液压顶杆延伸杆的直线运动变成转动柱的圆周运动,进而实现带动二次压滤机构和冷却机构的运行;
19.3.该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在桶端盖上铰接的排渣盖,可以在使用时,当螺旋板在推进挤压壳渣的时候,能够对壳渣进行阻挡,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将油和壳渣分离,并且挤压结束后可将干的壳渣从排渣盖处排出;
20.4.该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的尖头和弧形凸条以及弧形凹槽,可以在压榨之前,将装有油茶籽的布袋固定在带有尖头的挤压盘二上,并通过两个对齐缺口确保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上的弧形凸条和弧形凹槽在压榨过后能够吻合,以及尖头能够插在插孔中,能够减小后期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之间的缝隙,提高压榨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压榨前上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安装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二级压滤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安装平台;101、翻盖机构;102、二级压滤机构;2、支撑架;3、冷却风管;4、
弧形托板;5、压滤桶;6、排渣盖;7、桶端盖;8、支撑挡板;9、摆动拉杆;10、摇杆;11、卷绳轮;12、限位缺口;13、翻盖板;14、挤压盘一;15、布袋;16、挤压盘二;17、压盘;18、液压顶杆;19、l形铰接座;20、风管;21、活塞风筒;22、出料管;23、锥形漏管;24、转动柱;241、轴头;242、偏心螺孔;25、螺旋槽;26、l形拨动杆;27、齿轮座;28、曲轴;29、连杆;30、扭力弹簧;31、弯杆;32、限位凸块;33、插孔;34、弧形凸条;35、对齐缺口;36、轴承架;37、弧形网板;38、条形孔;39、锥形槽口;40、圆杆;41、螺旋板;42、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本实施例中
33.参照图1-8,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平台1和压合在一起的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的中间放置有包裹着蒸煮后油茶籽的布袋15,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中部靠近一端开有锥形槽口39,且锥形槽口39的端部连通有条形孔38,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位于锥形槽口39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架2和支撑挡板8,且支撑架2和支撑挡板8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弧形托板4,两个弧形托板4共一根轴心线且半径厚度均相同,弧形托板4的内径与挤压盘一14的直径相适配,确保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能够在两个弧形托板4的上表面形成的轨道上轴向滑动;
34.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位于条形孔38远离支撑挡板8的一端固定有液压顶杆18,且液压顶杆18延伸杆的端部固定有压盘17,液压顶杆18延伸杆的延伸方向与弧形托板4轴心线共线,且压盘17的直径等于挤压盘一14直径的4/5,压盘17远离支撑挡板8的一侧靠近底端固定有l形拨动杆26,且l形拨动杆26的端部穿过条形孔38贴合有转动柱24,且转动柱24靠近锥形槽口39的一端联动有二级压滤机构102,且二级压滤机构102包括压滤桶5以及固定在转动柱24端部的圆杆40,圆杆40的圆周外壁设置有螺旋板41,且压滤桶5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设置有弧形网板37,从而可以在液压顶杆18施压对包裹在布袋15中的油茶籽进行一次压榨过后难免会有茶籽壳碎末连同油一起经锥形槽口39漏入压滤桶5中,此时二级压滤机构102中的螺旋板41在l形拨动杆26的带动下继续带动螺旋板41将夹杂有碎末的油壳混合物再次压滤,如同挤压海绵一样将成品油挤出并从弧形网板37中漏出。
35.其中,l形拨动杆26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柱24以及转动柱24两端的轴头241,转动柱24的圆周外壁开有螺旋槽25,l形拨动杆26的端部固定有圆柱凸头,圆柱凸头的直径与螺旋槽25的槽宽相适配,安装平台1的下表面位于转动柱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轴头241直径相适配的轴承架36,从而可以在液压顶杆18的延伸杆推动压盘17进行直线运动即挤压的时候,通过l形拨动杆26和螺旋槽25的配合即可带动转动柱24作圆周运动,回程的时候转动柱24反向转动。
36.其中,靠近压滤桶5一端的轴头241的端部开有偏心螺孔242,且圆杆40的端部圆周
外壁预留有与偏心螺孔242相适配的螺纹,螺旋板41的外壁圆周外壁与压滤桶5的圆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偏心螺孔242的设置可以让螺旋板41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与压滤桶5内壁的接触位置,有效地避免渣壳堵塞在螺旋板41和压滤桶5的间隙处。
37.其中,压滤桶5的圆周外壁位于锥形槽口39的正下方开有矩形孔,且矩形孔与锥形槽口39的底端之间固定有锥形漏管23,压滤桶5的圆周外壁远离矩形孔的一端开有与弧形网板37外形相适配的安装孔,且压滤桶5的外壁位于安装孔的下方固定有出料管22,从而可以在压榨的时候,当布袋15中的油茶籽被压时确保各个位置漏下的油都能够落入二级压滤机构102中的压滤桶5中。
38.其中,压滤桶5远离转动柱24的一端固定有桶端盖7,且桶端盖7的表面靠近底端铰接有排渣盖6,桶端盖7的表面位于排渣盖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卡块,且两个l形卡块之间插接有同一根插销板,可以在使用时,当螺旋板41在推进挤压壳渣的时候,能够对壳渣进行阻挡,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将油和壳渣分离,并且挤压结束后可将干的壳渣从排渣盖6处排出。
39.其中,远离压滤桶5的轴头241端部设置有齿轮座27,且齿轮座27的输出轴端固定有曲轴28,曲轴28包括两个转动轴杆,且两个转动轴杆上均套接有连杆29,两个连杆29远离曲轴28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塞风筒21,且两个活塞风筒21的桶底处均插接有风管20,通过齿轮座27的作用可以加速曲轴28的转动速度,紧接着通过连杆29和活塞风筒21的作用不断地为风管20输出气流可以为高温的成品油进行降温。
40.其中,支撑架2和支撑挡板8之间位于锥形槽口39的两侧均固定有与风管20相连通的冷却风管3,两个冷却风管3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不等高交错分布的出风孔42,在喷吹冷却的过程中,避免风向来自同一方向将油垂直下落的轨迹改变,确保冷却的同时保证成品油落入下方的锥形槽口39中。
41.其中,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的直径相同,且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互相吻合的弧形凸条34和弧形凹槽,挤压盘二16靠近挤压盘一14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尖头,且挤压盘一14上开有与尖头相适配的插孔33,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的圆周外壁均开有同轴的对齐缺口35,可以在压榨之前,将装有油茶籽的布袋15固定在带有尖头的挤压盘二16上,并通过两个对齐缺口35确保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上的弧形凸条34和弧形凹槽在压榨过后能够吻合,以及尖头能够插在插孔33中,能够减小后期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之间的缝隙,提高压榨效果。
42.其中,支撑架2的顶端位于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互相对称的l形铰接座19,且两个l形铰接座19与支撑挡板8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翻盖机构101,翻盖机构101包括两个互相对称的翻盖板13,两个翻盖板13的两端远离压盘17的一侧均固定有弯杆31,两个弯杆31相背的一端均设置有长轴,靠近支撑挡板8的两个长轴的端部均固定有摆动拉杆9,且支撑挡板8远离翻盖板13的一侧中部固定有活动轴,活动轴的端部固定有卷绳轮11,且卷绳轮11的圆周外壁缠绕有两根互相成中心对称的拉绳,两根拉绳远离卷绳轮1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摆动拉杆9的底端,卷绳轮11与支撑挡板8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30,且卷绳轮11的表面固定有摇杆10,使用时通过顺时针转动摇杆10即可同时卷绕两根拉绳,此时产生对摆动拉杆9的拉力进而将两个翻盖板13掀开,便于放取原料和布袋15。
43.其中,两个翻盖板13靠近支撑挡板8的一端远离铰接点处均固定有限位凸块32,且
支撑挡板8的侧面开有与限位凸块32相适配的限位缺口12,确保两个翻盖板13在下落的时候正好盖在挤压盘一14的圆周外壁上。
44.工作原理:使用前先将蒸煮消毒以及烘干后的油茶籽包裹在布袋15中,之后再将装有油茶籽的布袋15固定在带有尖头的挤压盘二16上,并通过两个对齐缺口35确保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上的弧形凸条34和弧形凹槽在压榨过后能够吻合,以及尖头能够插在插孔33中,能够减小后期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之间的缝隙;之后再顺时针转动摇杆10即可同时卷绕两根拉绳,此时产生对摆动拉杆9的拉力进而将两个翻盖板13掀开,将夹持有布袋15的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整齐放入两个弧形托板4上,再将翻盖板13盖上;开启液压机此时,液压顶杆18施压对包裹在布袋15中的油茶籽进行一次压榨过后残余的茶籽壳碎末连同油一起经锥形槽口39漏入压滤桶5中,此时二级压滤机构102中的螺旋板41在l形拨动杆26的带动下继续带动螺旋板41将夹杂有碎末的油壳混合物再次压滤,如同挤压海绵一样将成品油挤出并从弧形网板37中漏出。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平台(1)和压合在一起的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的中间放置有包裹着蒸煮后油茶籽的布袋(15),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中部靠近一端开有锥形槽口(39),且锥形槽口(39)的端部连通有条形孔(38),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位于锥形槽口(39)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支撑架(2)和支撑挡板(8),且支撑架(2)和支撑挡板(8)之间固定有两个互相对称的弧形托板(4),弧形托板(4)的内径与挤压盘一(14)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安装平台(1)的上表面位于条形孔(38)远离支撑挡板(8)的一端固定有液压顶杆(18),且液压顶杆(18)延伸杆的端部固定有压盘(17),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17)远离支撑挡板(8)的一侧靠近底端固定有l形拨动杆(26),且l形拨动杆(26)的端部穿过条形孔(38)贴合有转动柱(24),且转动柱(24)靠近锥形槽口(39)的一端联动有二级压滤机构(102),且二级压滤机构(102)包括压滤桶(5)以及固定在转动柱(24)端部的圆杆(40),圆杆(40)的圆周外壁设置有螺旋板(41),且压滤桶(5)的圆周外壁靠近底端设置有弧形网板(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拨动杆(26)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柱(24)以及转动柱(24)两端的轴头(241),转动柱(24)的圆周外壁开有螺旋槽(25),l形拨动杆(26)的端部固定有圆柱凸头,圆柱凸头的直径与螺旋槽(25)的槽宽相适配,安装平台(1)的下表面位于转动柱(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轴头(241)直径相适配的轴承架(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压滤桶(5)一端的轴头(241)的端部开有偏心螺孔(242),且圆杆(40)的端部圆周外壁预留有与偏心螺孔(242)相适配的螺纹,螺旋板(41)的外壁圆周外壁与压滤桶(5)的圆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桶(5)的圆周外壁位于锥形槽口(39)的正下方开有矩形孔,且矩形孔与锥形槽口(39)的底端之间固定有锥形漏管(23),压滤桶(5)的圆周外壁远离矩形孔的一端开有与弧形网板(37)外形相适配的安装孔,且压滤桶(5)的外壁位于安装孔的下方固定有出料管(22)。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桶(5)远离转动柱(24)的一端固定有桶端盖(7),且桶端盖(7)的表面靠近底端铰接有排渣盖(6),桶端盖(7)的表面位于排渣盖(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l形卡块。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压滤桶(5)的轴头(241)端部设置有齿轮座(27),且齿轮座(27)的输出轴端固定有曲轴(28),所述曲轴(28)包括两个转动轴杆,且两个转动轴杆上均套接有连杆(29),两个所述连杆(29)远离曲轴(28)的一端均设置有活塞风筒(21),且两个活塞风筒(21)的桶底处均插接有风管(2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和支撑挡板(8)之间位于锥形槽口(39)的两侧均固定有与风管(20)相连通的冷却风管(3),两个冷却风管(3)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不等高交错分布的出风孔(4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的直径相同,且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相对的一侧分别开有互相吻合的弧形凸条(34)和弧形凹槽,挤压盘二(16)靠近挤压盘一(14)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尖头,
且挤压盘一(14)上开有与尖头相适配的插孔(33),挤压盘一(14)和挤压盘二(16)的圆周外壁均开有同轴的对齐缺口(3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顶端位于前后两侧分别固定有互相对称的l形铰接座(19),且两个l形铰接座(19)与支撑挡板(8)的顶端之间设置有翻盖机构(101),翻盖机构(101)包括两个互相对称的翻盖板(13),两个翻盖板(13)的两端远离压盘(17)的一侧均固定有弯杆(31),两个所述弯杆(31)相背的一端均设置有长轴,靠近支撑挡板(8)的两个长轴的端部均固定有摆动拉杆(9),且支撑挡板(8)远离翻盖板(13)的一侧中部固定有活动轴,活动轴的端部固定有卷绳轮(11),且卷绳轮(11)的圆周外壁缠绕有两根互相成中心对称的拉绳,两根拉绳远离卷绳轮(1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摆动拉杆(9)的底端,卷绳轮(11)与支撑挡板(8)之间设置有扭力弹簧(30),且卷绳轮(11)的表面固定有摇杆(1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翻盖板(13)靠近支撑挡板(8)的一端远离铰接点处均固定有限位凸块(32),且支撑挡板(8)的侧面开有与限位凸块(32)相适配的限位缺口(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茶油压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茶油压榨管理控制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大力压榨过后导致茶壳碎末中夹杂大量成品油不易彻底分离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安装平台和压合在一起的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挤压盘一和挤压盘二的中间放置有包裹着蒸煮后油茶籽的布袋,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中部靠近一端开有锥形槽口,且锥形槽口的端部连通有条形孔。本发明可以在液压顶杆施压对包裹在布袋中的油茶籽进行一次压榨过后难免会有茶籽壳碎末连同油一起经锥形槽口漏入压滤桶中,此时二级压滤机构中的螺旋板在L形拨动杆的带动下继续带动螺旋板将夹杂有碎末的油壳混合物再次压滤,如同挤压海绵一样将成品油挤出并从弧形网板中漏出。网板中漏出。网板中漏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土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湘锋山茶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