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
技术背景
2.温针灸是利用针体将热度传递至学位或病结处,使病人缓解疼痛和治疗的针灸治疗方法,传统的温针灸是将艾绒揉成团捻裹在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传统温针灸的方式无法控制温度,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度视艾绒燃烧是否充分而定,且充分燃烧时温度会达到80-90℃,对皮肤会造成一定伤害,所以20世纪初出现了电针灸的形式。
3.目前采用的电针灸是通过一台加热仪,输出端外接电热针,电热针通常采用内热针或外热针两种形式,内热针一般是采用不锈钢等合规的医疗材料作为针体,针体内装有电热丝,通电后电热丝发热时针体发热;外热针则采用银质针,利用银本身的高热传导性传递热量,以下是检索到有关电热针的文献:中国专利1,名称:一种电热针灸针;申请号:201010290051.4;申请日:2010-09-25;申请人:曹莹莹;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闵子骞路80号山东省化工设计院;摘要:一种电热针灸针,其结构是由针体和针柄组成,针体的上端弯有导电环,针柄设置在导电环的下方,针柄是由塑料绝缘外套、电热丝和导电套环组成,电热丝从上至下缠绕在针体上,塑料绝缘外套设置在电热丝的外部,导电环与电热线的初端连接,导电套环套在塑料绝缘外套的下端与电热丝的末端连接,导电环和导电套环通过电源线与调压电源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使用方便,用电热体代替传统的金属线绕制的针柄,将电源接点直接设置在塑料绝缘外套上,这样既形成针柄针体一体化,还不改变针灸针的传统外形,更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还能通过针柄产生热量进行温针治疗。
4.中国专利2,名称:内热式电热针灸针;申请号:201420436778.2 申请日:2014-07-30;申请人:鲁钢芦;地址: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路466号华三通信;摘要:一种内热式电热针灸针,它由针体管(4)、电热丝(5)、内绝缘套管(6)、外绝缘套管(7)和导电裸导线(8)构成。针体管(4)为外径小于0.5毫米的空心不锈钢毛细管。电热丝(5)的电阻主要集中在离针尖2.5
±
0.5毫米处、10
±
2毫米段,电热丝(5)的一端压接在针尖里,电热丝(5)的另一端压接在外绝缘套管(7)导电裸导线(8)之间。导电裸导线(8)和针体管(4)构成电热丝的两个电极,当有电流经两电极流过电热丝时,内热式电热针灸针离针尖2.5
±
0.5毫米处、10
±
2毫米段会产生温升,温升的高低由电流大小决定。
5.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已有许多厂家在生产电热针,但上述电热针均存在以下通病,内热针直径较粗,如果要制成银质针的直径需要繁琐的工艺,成本过高,针体整体发热,使得进入人体内的通道均受热,无论是否是病结处的组织都会受损,不锈钢针头不耐磨且钝了之后不能磨尖再使用,寿命较短;传统的针灸一般都依靠医师的手法把握插入的深度,无法控制精度,受医师的状态影响,对病结处治疗不够精准,并且容易对其它好的组
织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具有结构简单、能够精确调整针头位置,不损害病结处以外正常组织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包括外壳、热源装置、伸缩装置、针体和聚氨酯隔热层,所述外壳为的中空圆柱体,外壳的上半部内壁有螺纹结构,外壳底部设有针孔,伸缩装置嵌套在外壳最顶部,伸缩装置下方为热源装置,热源装置的电源线从外壳侧面穿出,热源装置底部与针体固定连接,针体除针头之外均包覆聚氨酯隔热层,针体末端穿过外壳底部的针孔1.5~2cm。
7.所述热源装置包括电热片和热源外壳组成,热源外壳为圆柱体结构,热源外壳的直径适应外壳内径,电热片安装在热源外壳内。
8.所述伸缩装置包括转动柄、转动轴和活动块,转动柄贯穿外壳和转动轴连接,转动柄顶部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活动块为圆柱体结构,活动块的直径适应外壳的内径,活动块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与外壳内的螺纹结构啮合,活动块底部与热源装置相接。所述针体采用银合金制成,银占比80%,其它金属占20%,针头长度为0.5~2mm。
9.所述外壳为透明材质制成,外壳表面标有标尺,标尺对应针体推出和收回的长度。
10.工作原理:将热源装置的电源插入市场上流通的电热针灸治疗仪的接头中,电热片通电开始加热,通常温度控制在45℃~60℃,针体吸收电热片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针尖,使针尖温度达到针灸治疗所需的温度,由于针体除针头位置以外均覆盖有聚氨酯隔热涂层,因此,只有未覆盖的针尖处有明显温度变化,医师将针头刺入患者皮肤后根据需要旋扭转动柄,此时驱动轴旋转带动伸缩装置的活动块沿着螺纹向下缓慢转动,医师根据标尺判断针头到达病结处为止。
11.聚氨酯材料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好的保温材料。主链含—nhcoo—重复结构单元的一类聚合物。英文缩写pu。由异氰酸酯(单体)与羟基化合物聚合而成。由于含强极性的氨基甲酸酯基,不溶于非极性基团,具有良好的耐油性、韧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粘合性,涂层柔软并有弹性;聚氨酯涂层强度好,可用于很薄的涂层;涂层多孔,耐磨,耐湿,耐洗。
12.外壳用于封装热源装置、伸缩装置和针体,使电热针整体易于携带和使用。
13.热源装置用于提高针体温度起到电热的作用。
14.伸缩装置用于精确调整针头位置。
15.本发明的优势在于:(1)本发明利用聚氨酯隔热涂层实现电热针点热的功能,传统电热针在加热时,针体整体发热,而患者通常只需要病结处热疗,就能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整体发热会使针体进入人体的通道全部受热,一些正常的细胞或神经也会连带收到伤害,本发明采用点热设计,聚氨酯隔热涂层覆盖的针体不会产生温度变化,只有针头出变热,就可以实现对点治疗的效果。
16.(2)本发明采用银合金作针体,因为银的导热系数高,热传递速度快,加入一些其它金属,如铜、铬合金可以加强针体硬度,针头钝之后可以重新磨尖使用。
17.(3)本发明利用伸缩装置实现针头的精确调整,提高医师下针的精准度,简单化操
作,实现定点治疗的效果。
18.(4)本发明的外壳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表面标记有标尺,方便医师对针头所处位置进行判断。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所述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热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识含义如下:1-外壳;2-热源装置;3-伸缩装置;4-针体;5-聚氨酯隔热层;6-针孔;7-电热片;8-热源外壳;9-转动柄;10-转动轴;11-活动块;12-螺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0.一种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包括外壳1、热源装置2、伸缩装置3、针体4和聚氨酯隔热层5,所述外壳1为的中空圆柱体,外壳1的上半部内壁有螺纹结构,外壳1底部设有针孔6,伸缩装置3嵌套在外壳1最顶部,伸缩装置3下方为热源装置2,热源装置2的电源线从外壳1侧面穿出,热源装置2底部与针体4固定连接,针体4除针头之外均包覆聚氨酯隔热层5,针体4末端穿过外壳1底部的针孔6 1.5~2cm。
21.优选地情况下,所述热源装置2包括电热片7和热源外壳8组成,热源外壳8为圆柱体结构,热源外壳8的直径适应外壳1内径,电热片7安装在热源外壳8内。
22.优选地情况下,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转动柄9、转动轴10和活动块11,转动柄9贯穿外壳1和转动轴10连接,转动柄9顶部与活动块11固定连接,活动块11为圆柱体结构,活动块11的直径适应外壳1的内径,活动块11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与外壳1内的螺纹结构啮合,活动块11底部与热源装置2相接。优选地情况下,所述针体4采用银合金制成,银占比80%,其它金属占20%,针头长度为0.5~2mm。
23.优选地情况下,所述外壳1为透明材质制成,外壳1表面标有标尺,标尺对应针体4推出和收回的长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热源装置(2)、伸缩装置(3)、针体(4)和聚氨酯隔热层(5),所述外壳(1)为的中空圆柱体,外壳(1)的上半部内壁有螺纹结构,外壳(1)底部设有针孔(6),伸缩装置(3)嵌套在外壳(1)最顶部,伸缩装置(3)下方为热源装置(2),热源装置(2)的电源线从外壳(1)顶面穿出,热源装置(2)底部与针体(4)固定连接,针体(4)除针头之外均包覆聚氨酯隔热层(5),针体(4)末端穿过外壳(1)底部的针孔(6)1.5~2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装置(2)包括电热片(7)和热源外壳(8)组成,热源外壳(8)为圆柱体结构,热源外壳(8)的直径适应外壳(1)内径,电热片(7)安装在热源外壳(8)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转动柄(9)、转动轴(10)和活动块(11),转动柄(9)贯穿外壳(1)和转动轴(10)连接,转动柄(9)顶部与活动块(11)固定连接,活动块(11)为圆柱体结构,活动块(11)的直径适应外壳(1)的内径,活动块(11)的外表面为螺纹结构与外壳(1)内的螺纹结构啮合,活动块(11)底部与热源装置(2)相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4)采用银合金制成,银占比80%,其它金属占20%,针头长度为0.5~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透明材质制成,外壳(1)表面标有标尺,标尺对应针体(4)推出和收回的长度。
技术总结
一种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针尖、电热套、电热片、热传感器和聚氨酯隔热涂层,所述电热套内部顶端安装热传感器,电热套套在针体首端并旋紧于热传感器接触,电热片安装在电热套内,与针体紧密接触,电热套聚氨酯隔热涂层从电热套底部开始覆盖至离针尖0.5-2mm位置,针尖裸露在聚氨酯隔热层外,所述定位型触发点热敏针因为针体有聚氨酯隔热涂层隔热,所以只有针尖产生温度,工作人员将针尖刺入病结处就可以针对性治疗,不会对整个刺入通道周围的组织都进行热疗,导致不必要的损伤。要的损伤。要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周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横县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