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具以及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2-27  146



    1.本技术涉及虚拟训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枪具以及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2.虚拟仿真训练是利用真实和虚拟的结合进行训练的一种方式,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军警领域,对于枪具的使用,例如何时使用枪具以及如何使用枪具(例如,装换弹夹、射击、瞄准等动作)均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军警领域的训练是多场景的,需要模拟现实中的可能场景,这些训练如果使用真实场景进行训练,成本非常高,且训练场景单一,不利于训练场景的切换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枪具以及训练系统,利用该枪具可以将用户对现实世界中的枪具的使用操作映射到虚拟世界中,使得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使用真实的枪具进行虚拟的使用场景训练,通过使用训练类型的枪具在虚拟场景中模拟训练,可以使用户清晰地了解到真实世界使用枪具的各种场景以及相应的如何使用枪具,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训练效果,降低训练成本。
    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具,包括主体和装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相对所述主体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壳体和追踪模块,所述壳体覆盖于所述主体并可相对所述主体滑动,所述追踪模块背离所述壳体和主体的表面上设有标记物,所述标记物可用于被外部相机拍摄追踪,以获取所述枪具相对的位置和旋转关系。
    5.进一步地,所述套筒还包括两个后准星以及前准星,所述后准星和前准星均设置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枪架一侧的外表面上,所述后准星邻近所述追踪模块的一端设置,所述前准星位于与所述后准星相对的一端边缘,所述两个后准星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前准星和后准星朝向所述追踪模块的侧面上均设有发光元件,所述前准星上的发光元件和所述后准星上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不同。
    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握柄、枪架和扳机,所述握柄的一侧面设置有换弹按键,所述换弹按键可被按压,以激发对应的换弹指令;所述握柄远离所述枪架的一端设有装弹组件,所述装弹组件可被按压,以激发对应的装弹指令;所述扳机位于所述握柄和枪架的连接交叉处,所述扳机被按压,以激发对应的射击指令。
    7.进一步地,所述握柄于背离枪口的侧面上且邻近所述枪架处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枪具是否被握持。
    8.进一步地,所述枪架的侧面且邻近扳机处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测握持所述枪具的用户的手指是否在枪架的侧面上。
    9.进一步地,所述枪架的侧面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与外部枪套的接触元件感应,以确定枪具是否准确套置在所述枪套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通过滑动组件的作用相对所述主体滑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套置于所述滑动件上的弹性件以及容置部分所述滑动件的收容槽,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筒内,另一端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一同固定在所述套筒上,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收容槽入口的两侧面上;所述容置槽相对所述主体固定;所述套筒在外力作用下,以使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收容槽内滑动直至抵持所述收容槽的底部,以激发上膛相关的指令,并使得所述套筒相对所述主体沿所述追踪模块远离所述主体的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形成的弹性力可使得所述套筒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恢复相对所述主体的原始状态。
    11.进一步地,所述枪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扳机模组,所述扳机模组包括扳机和感应单元,所述扳机包括按压部、转动部以及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部分套置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壳体,所述按压部和转动部可在力的作用下围绕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扭簧的弹性力可使得所述按压部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恢复成原始状态;所述感应单元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紧邻所述转动部设置,所述感应器能够感测到与所述转动部接触的表面的粗糙程度的变化,以触发与按压所述扳机对应的控制指令。
    12.进一步地,所述扳机模组还包括阻力单元,所述阻力单元包括阻力主体、线性弹簧、抵持件以及第二扭簧,所述阻力主体包括转动轴,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阻力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线性弹簧可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阻力主体在两个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抵持件包括抵持块、凸轴以及连接部,所述凸轴分别自所述抵持块的相对的两表面突出设置,并与所述滑槽相匹配,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抵持块的一端且朝所述阻力主体的内部突出设置;所述凸轴滑动容置在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抵持件相对所述阻力主体在固定范围内滑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性弹簧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线性弹簧抵持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抵持块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扳机还包括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和按压部位于所述转动部的同侧;所述抵压部在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朝所述阻力单元运动,并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抵持第一侧面时,推动所述抵持件朝向所述容置槽底部运动,以压缩所述线性弹簧;当所述压缩线性弹簧的弹性力克服所述第二扭簧的扭力时,可使得所述阻力主体围绕所述转动轴的轴线转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由抵持第一侧面变化至抵持所所述第二侧面。
    1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训练系统,包括:器械,具有标记物;至少一个参考标记物;头戴显示装置,可被用户佩戴,并观看到虚拟训练场景;所述头戴显示装置包括相机,可用于识别跟踪器械上的标记物,以获取头戴显示装置相对器械的相对位置和旋转信息;所述相机还可识别追踪至少一个参考标记物,以获取头戴显示装置在真实训练场景中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取到用户在虚拟训练场景中的位置。
    14.本技术设计的枪具,通过在枪架远离枪口的一端设置包括有标记物的追踪模块,使得能够获取到枪具相对包括有相机的头戴显示装置的位置和旋转关系,进而可将真实世界的枪具的位置和旋转信息映射到虚拟训练场景中,实现仿真虚拟训练的效果;此外还通过设置的具有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以及各种仿真结构,使得在虚拟训练场景中,该枪具能够检测用户使用状态,并且能够将用户在现实世界对枪具的操作映射到虚拟世界中,通过真
    实操作与虚拟视觉效果的结合,达到完美的仿真训练效果,节省使用真枪的训练成本,而且能够将其与各种训练场景,有助于低成本的训练场景拓展。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训练系统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训练系统中的一种枪具的整体示意图。
    18.图3为图2所示的枪具的另一方向的整体示意图。
    19.图4为图2所示的枪具的主要内部构造的框架图。
    20.图5为图4所示的枪具的另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21.图6a为图2所示的枪具的扳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b为图6a所示的扳机模组中的阻力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23.图6c为图6b所示的阻力单元中的抵持件的示意图。
    24.图6d为图6a所示的扳机与阻力单元相抵持的状态示意图。
    25.图7为图2所示的枪具与枪套相结合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训练系统,应用于混合现实、增强现实和/或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该训练系统包括训练器械100和头戴显示装置200。其中,训练器械100可被设置在外部的相机识别跟踪,用户可佩戴头戴显示装置200,并透过头戴显示装置200观看到虚拟训练场景,用户对训练器械100的使用操作可映射到虚拟训练场景中,使得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军、警用器械使用场景训练。其中,识别跟踪训练器械100的相机可以是集成在头戴显示装置200上,头戴显示装置200可以是同时观看到现实世界场景和虚拟训练场景的装置,也即是,用户透过头戴显示装置200,可以看到现实世界场景,还可以观看到虚拟训练场景叠加显示在现实世界场景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头戴显示装置200可以包括显示器和光学镜片,显示器可将显示的虚拟训练场景投射至光学镜片,并透过光学镜片反射到佩戴头戴显示装置的用户的眼睛,使得用户可以观看到虚拟训练场景;此外,佩戴用户还可以透过光学镜片观看到现实场景,进而使得用户在视觉上可以观看到虚拟训练场景与现实场景叠加融合的虚实场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训练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参考标
    记物300,头戴显示装置200上的相机可以识别追踪至少一个参考标记物,以获取头戴显示装置200(也即是用户)在真实训练场景中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取到用户在虚拟训练场景中的位置,以便用户进行军警领域的战术训练。本技术的训练系统,可将用户对现实世界中的训练器械的使用操作映射到虚拟世界中,使得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使用真实的训练器械进行虚拟的训练器械使用场景训练,通过使用训练类型的训练器械在虚拟场景中模拟训练,可以使用户清晰地了解到真实世界使用训练器械的各种场景以及相应的如何使用训练器械,有助于提高用户的训练效果,降低训练成本。
    29.请参阅图2-4,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枪具100a,包括主体10和装设于主体10上的套筒20,其中,套筒2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相对主体10沿特定方向滑动。
    30.主体10包括握柄11、枪架12以及扳机13,握柄11的一端与枪架12连接,扳机13位于握柄11和枪架12的连接交叉处,也与枪架12连接。主体10内部设有电源41、主板42、换弹模块43、装弹模块44、射击模块45以及上膛模块46,其中,电源41、换弹模块43以及装弹模块44设置在握柄11内,射击模块45设置在枪架12内,主板42与上膛模块46设置在枪架12的上方,且被套筒20覆盖。握柄11的一侧面设置有换弹按键111,用户在握持枪具100时,用户的大拇指可按压换弹按键111,以激发换弹模块43,进而使得主板42触发与按压换弹按键111对应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为控制虚拟训练场景的虚拟枪具的弹夹脱离该虚拟枪具,也即是换弹夹指令。握柄11远离枪架12的一端设置有装弹组件113,用户在握持枪具100时,可通过另一只手辅助按压装弹组件113,以激发装弹模块43,进而使得主板42触发与按压装弹组件113对应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为控制虚拟训练场景的虚拟枪具装上新的弹夹,也即是装弹夹指令。用户在握持枪具100时,可通过食指按压扳机13,以激发射击模块45,进而使得主板42触发与按压扳机13对应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为控制虚拟训练场景的虚拟枪具进行射击。用户在握持枪具100时,可用过另一只手辅助,以使套筒20相对主体10滑动,以激发上膛模块46,进而使得主板42触发控制虚拟训练场景中的虚拟枪具上膛的控制指令。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握柄11于背离枪口的侧面上且邻近枪架12处设置有传感器14,该传感器14可用于感测枪具100a是否被使用者的手所握持。在现实的真枪使用场景,对用户(例如警察)何时开始握持枪是存在一定要求的,因此,本技术在握柄11背离枪口的侧面上且邻近枪架12处设置有传感器14,使得可以感测到用户在哪些时间段是握持枪具100a的,进而可以反馈到虚拟训练场景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训练效果。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枪架12的侧面且邻近扳机13处设置有传感器15,该传感器15用于感测握持枪具100a的用户的手指是否在枪架的侧面上。用户在握持真枪时,在非开枪的场景中,一般是不允许用户的手指去接触扳机,以避免出现走火的情况,正常的训练中,都是要求用户习惯按压扳机的手指(一般是食指)抵触在枪架的侧面上;本技术通过在枪架12的侧面邻近扳机13处设置有传感器15,使得可以感测到用户的手指在哪些时间段是放置在枪架12的侧面上,进而可以反馈到虚拟训练场景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训练效果。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10内部还设置有充电接口47、开关按键48以及菜单按键49,其中充电接口47、开关按键48以及菜单按键49相邻设置,均位于枪架12底部且远离握柄11的一端处。充电接口47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主体10内部的电源提供电能;开关按键48可控制枪具100a的电源开关,菜单按键49可控制与枪具100a相对应的虚拟训练场景的软件。
    34.套筒20包括壳体21、追踪模块22、后准星23以及前准星24。其中,壳体21覆盖于枪架12上,且壳体21与枪架12可相对滑动,也即是,壳体21与枪架12之间具有滑动配合的结构设计,本技术中不作具体结构的说明;追踪模块22大致呈方形板块妆,其位于壳体21远离枪口(未标识)的一端,且追踪模块22背离壳体21和主体10的一侧表面上设有标记物(未标识),通过对拍摄的该标记物图像进行分析,可获取相机相对标记物的六自由度信息,进而实时获取到枪具100a相当于头戴显示装置200的相对位置和旋转关系;后准星23和前准星24均设置于壳体21背离枪架12一侧的外表面上,后准星23邻近追踪模块22设置,前准星24邻近枪口一端设置,后准星23的数量为两个,前准星24的数量为一个,两个后准星23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用户的视线可在具有追踪模块的一侧,从两个后准星23的空隙穿过以观察到前准星24。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前准星24和后准星23朝向追踪模块2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发光元件241、231,发光元件231、241在枪具100a开启后均会发出光线,其中前准星24上的发光元件241和后准星23上的发光元件231发光的颜色不同,且具有一定的对比度,例如后准星23上的发光元件231发出绿光,前准星24上的发光元件241发出红光。通过在前、后准星上设置发光元件,用户可以快速的找到前、后准星,并通过前、后准星实现对虚拟场景的目标物的瞄准。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平行于壳体21和枪架12的方向定义为水平方向,追踪模块22上设有标记物的面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使得佩戴头戴显示装置200的用户握持枪具100a进行训练时,在各种正常操作的情况下,枪具100a上的追踪模块22的标记物都能够被包括相机的头戴显示装置200识别跟踪到,进而获取到枪具100a相对头戴显示装置200的位置和旋转关系,进而可将真实世界的枪具100a的位置和旋转信息映射到虚拟训练场景中。优先地,追踪模块22上设有标记物的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在30-60度之间。
    36.请一并参阅图5,套筒20可通过滑动组件30的作用相对主体10滑动,滑动组件30包括滑动件31、套置于滑动件31上的弹性件32以及容置部分滑动件31的收容槽33。其中,滑动件31大致呈柱状,其一端固定于套筒20内,另一端容置于收容槽33内;弹性件32为弹簧,其套设在滑动件31的柱面上,且弹性件31的一端与滑动件31一同固定在套筒20上,另一端抵持在收容槽33入口的两侧面上;开设容置槽33的部件相对主体10固定。用户可用一只手握住主体10,用另一只手对套筒20施加外力,以使滑动件31容置于收容槽33的一端在收容槽33内滑动直至抵持收容槽33的底部,以激发上膛模块46,并使得弹性件31成压缩状态;此时,套筒20整体相对主体10沿追踪模块22远离主体10的水平方向滑动。当用户不再对套筒施加力的作用后,在呈压缩状态的弹性件31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可使得套筒20整体相对主体10沿追踪模块22朝向主体10的水平方向滑动,进而使得套筒20恢复相对主体10的原始状态。
    37.请同时参阅图6a-6d,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扳机模组60,其设置于主体10的内部。扳机模组60包括扳机61、感应单元62以及阻力单元63,其中,感应单元62可对用户是否按压扳机进行检测,进而确定是否触发与按压扳机对应的控制指令,也即是,控制虚拟训练场景的虚拟枪具进行射击的是否;阻力单元63可以给按压的扳机施加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在按压扳机时,具有与按压真枪扳机相同的力感。扳机61包括按压部611、抵压部612、转动部613以及扭簧614,其中,按压部611和抵压部612位于转动部613的同侧,扭簧614部分套置于转动部613上,转动部613转动连接于主体10的壳体;当按压扳机61的按压部611时,按压部
    611和抵压部612一起围绕转动部613的中心轴转动;当释放按压在按压部611上的压力时,在扭簧614的弹性力作用下,可以使得按压部611和抵压部612恢复成原始状态。感应单元62上设置有感应器621,感应器621紧邻转动部613设置,当按压扳机611的按压部611使得按压部611和抵压部612一起围绕转动部613的中心轴转动时,感应器621能够感测到与转动部613接触的表面的粗糙程度发生改变,进而可以确定触发与按压扳机对应的控制指令。
    38.阻力单元63包括阻力主体631、线性弹簧632、抵持件633以及扭簧634,其中,阻力主体631包括转动轴6311,扭簧634套设于转动轴6311上;阻力主体631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6312,线性弹簧632可容置于容纳槽6312内;阻力主体631在两个侧壁开上有与容纳槽6312相连通的滑槽6313。抵持件633包括抵持块6331、凸轴6332以及连接部6333,其中,抵持块6331呈不规则块状,凸轴6332分别自抵持块6331的相对的两表面突出设置,并与滑槽6313相匹配,连接部6333位于抵持块6331的一端且朝阻力主体631的内部突出设置。凸轴6332容置在滑槽6313内,并可在滑槽6313内滑动,使得抵持件633相对阻力主体631在固定范围内滑动;连接部6333可与线性弹簧632一端连接,并将线性弹簧632抵持在容纳槽6312内,抵持件633朝向容置槽6312底部滑动时,可以压缩线性弹簧632。抵持块6331背离连接部6333的一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侧面6335、第二侧面6336,其中第一侧面6335和第二侧面6336之间具有弧形过渡面6337。当用户开始按压扳机61的按压部611时,抵压部612同时也朝向阻力单元63运动,在按压部612的末端开始接触抵持件633时,用户按压扳机61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使得用户具有真实的按压体验感;当用户继续按压扳机时,按压部612的末端抵持第一侧面6335,并相对朝向过度面6337运动,同时,还会推动抵持件633朝向容置槽6312底部运动,并压缩线性弹簧632;当压缩线性弹簧到632到预设程度时,阻力主体631可以克服扭簧634的扭力,进而使得阻力主体631围绕转动轴6331的轴线转动,此时,按压部612的末端由抵持过度面6337运动到抵持第二侧面6336;当释放按压在扳机61上的按压力时,在扭簧634的扭力以及线性弹簧63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得阻力单元63恢复至没有按压扳机61时的状态。阻力单元63的整体结构使得,按压扳机61的按压部612的按压力的需求在逐渐增大,模拟了真枪按压扳机的体验,有助于提升虚拟训练的体验效果。
    39.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7,枪具100a的枪架12的侧面设置有传感器16,枪套70的侧面对应传感器16设有接触元件71。当传感器16感测到与接触元件71对齐时,也即说明,枪具100a准确套置在枪套70内;当传感器16感测到与接触元件71不在对齐状态时,也即说明,枪具100a脱离枪套70。在现实的真枪使用场景,对枪具何时需要拔出脱离枪套,以及枪具是否准确套置在枪套内时由要求的,本技术通过在枪具100a的枪架12的侧面设置的传感器16和枪套70的侧面对应设置接触元件71,使得可以感测到枪具100a在哪些时间段是脱离枪套70的,进而可以反馈到虚拟训练场景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训练效果。
    40.本技术设计的枪具,通过在枪架远离枪口的一端设置包括有标记物的追踪模块,使得能够获取到枪具相对包括有相机的头戴显示装置的位置和旋转关系,进而可将真实世界的枪具的位置和旋转信息映射到虚拟训练场景中,实现仿真虚拟训练的效果;此外还通过设置的具有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以及各种仿真结构,使得在虚拟训练场景中,该枪具能够检测用户使用状态,并且能够将用户在现实世界对枪具的操作映射到虚拟世界中,通过真实操作与虚拟视觉效果的结合,达到完美的仿真训练效果,节省使用真枪的训练成本,而且能够将其与各种训练场景,有助于低成本的训练场景拓展。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枪具,包括主体和装设于所述主体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相对所述主体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壳体和追踪模块,所述壳体覆盖于所述主体并可相对所述主体滑动,所述追踪模块背离所述壳体和主体的表面上设有标记物,所述标记物可用于被外部相机拍摄追踪,以获取所述枪具相对的位置和旋转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还包括两个后准星以及前准星,所述后准星和前准星均设置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枪架一侧的外表面上,所述后准星邻近所述追踪模块的一端设置,所述前准星位于与所述后准星相对的一端边缘,所述两个后准星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前准星和后准星朝向所述追踪模块的侧面上均设有发光元件,所述前准星上的发光元件和所述后准星上的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不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握柄、枪架和扳机,所述握柄的一侧面设置有换弹按键,所述换弹按键可被按压,以激发对应的换弹指令;所述握柄远离所述枪架的一端设有装弹组件,所述装弹组件可被按压,以激发对应的装弹指令;所述扳机位于所述握柄和枪架的连接交叉处,所述扳机被按压,以激发对应的射击指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于背离枪口的侧面上且邻近所述枪架处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枪具是否被握持。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架的侧面且邻近扳机处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测握持所述枪具的用户的手指是否在枪架的侧面上。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枪架的侧面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与外部枪套的接触元件感应,以确定枪具是否准确套置在所述枪套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通过滑动组件的作用相对所述主体滑动,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套置于所述滑动件上的弹性件以及容置部分所述滑动件的收容槽,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套筒内,另一端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一同固定在所述套筒上,另一端抵持在所述收容槽入口的两侧面上;所述容置槽相对所述主体固定;所述套筒在外力作用下,以使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收容槽内滑动直至抵持所述收容槽的底部,以激发上膛相关的指令,并使得所述套筒相对所述主体沿所述追踪模块远离所述主体的水平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形成的弹性力可使得所述套筒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恢复相对所述主体的原始状态。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具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扳机模组,所述扳机模组包括扳机和感应单元,所述扳机包括按压部、转动部以及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部分套置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壳体,所述按压部和转动部可在力的作用下围绕所述转动部的中心轴转动;所述第一扭簧的弹性力可使得所述按压部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恢复成原始状态;所述感应单元上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紧邻所述转动部设置,所述感应器能够感测到与所述转动部接触的表面的粗糙程度的变化,以触发与按压所述扳机对应的控制指令。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枪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模组还包括阻力单元,所述阻力单元包括阻力主体、线性弹簧、抵持件以及第二扭簧,所述阻力主体包括转动轴,所述第二扭簧套设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阻力主体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线性弹簧可容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阻力主体在两个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抵持件包括抵持块、凸轴以及连接部,所述凸轴分别自所述抵持块的相对的两表面突出设置,并与所述
    滑槽相匹配,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抵持块的一端且朝所述阻力主体的内部突出设置;所述凸轴滑动容置在所述滑槽内,使得所述抵持件相对所述阻力主体在固定范围内滑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线性弹簧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线性弹簧抵持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抵持块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具有依次相邻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扳机还包括与所述转动部连接的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和按压部位于所述转动部的同侧;所述抵压部在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朝所述阻力单元运动,并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抵持第一侧面时,推动所述抵持件朝向所述容置槽底部运动,以压缩所述线性弹簧;当所述压缩线性弹簧的弹性力克服所述第二扭簧的扭力时,可使得所述阻力主体围绕所述转动轴的轴线转动,所述按压部的末端由抵持第一侧面变化至抵持所所述第二侧面。10.一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器械,具有标记物;至少一个参考标记物;头戴显示装置,可被用户佩戴,并观看到虚拟训练场景;所述头戴显示装置包括相机,可用于识别跟踪训练器械上的标记物,以获取头戴显示装置相对训练器械的相对位置和旋转信息;所述相机还可识别追踪至少一个参考标记物,以获取头戴显示装置在真实训练场景中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取到用户在虚拟训练场景中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枪具,包括主体和装设于主体上的套筒,套筒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相对主体滑动,套筒包括壳体和追踪模块,壳体覆盖于主体并可相对主体滑动,追踪模块背离壳体和主体的表面上设有标记物,标记物可用于被外部相机拍摄追踪,以获取枪具相对的位置和旋转关系。以获取枪具相对的位置和旋转关系。以获取枪具相对的位置和旋转关系。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 贺杰 戴景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4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