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3-04  13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冷却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闭式循环水系统中的冷却水循环流动,会在换热设备及管道内形成结垢以及使循环水内形成杂质;因此需要向闭式循环系统的管道注入药水以分解、除去管道及循环水内的结垢和杂质,确保系统使用寿命,提高系统换热效率。
    3.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简单的装置向闭式循环水系统的管道注入药水,但不能根据循环水的水质情况精确定量的加入药水,从而出现因药水的加入量过大导致药水浪费,或药水的加入量过小无法有效消除污垢和杂质;从而影响闭式水循环系统的换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通过设置水质监测仪和称重机构,在控制器、流量调节阀和阀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根据循环水的水质情况精确定量的加入药水,不仅减少了药液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提升了闭式水循环系统的换热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缓冲罐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与缓冲罐之间通过输药管连通;所述缓冲罐通过加药管与循环管道连通;
    7.所述输药管上远离储药罐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流量调节阀、加药泵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加药管上远离缓冲罐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和第三流量调节阀;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水质监测仪;
    8.还包括称重机构,缓冲罐设置在称重机构上;
    9.所述第一阀门、第一流量调节阀、加药泵、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三流量调节阀和水质监测仪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称重机构包括设置在缓冲罐底部四周的称重传感器以及位于称重传感器底部的称重平台;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水质监测仪通过旁通管并联在循环管道上;所述循环管道位于旁通管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旁通管上位于水质监测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12.所述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缓冲罐的一侧面设置有溢流管;所述缓冲罐通过溢流管与储药罐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储药罐上设置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储药罐
    内分别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和第五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储药罐上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6.优选的,所述储药罐的一侧设置有视窗。
    17.优选的,所述储药罐内盛放有药液;所述药液的成分包括苯丙三氮唑以及由聚环氧琥珀酸、羟基乙叉二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磷酸组成的酸性化合物。
    18.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9.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质监测仪和称重机构,在控制器、流量调节阀和阀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根据循环水的水质情况精确定量的加入药水,不仅减少了药液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提升了闭式水循环系统的换热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其中:储药罐1、缓冲罐2、控制器3、输药管4、加药管5、循环管道6、第一阀门7、第一流量调节阀8、加药泵9、第二流量调节阀10、过滤器11、第三流量调节阀12、水质监测仪13、称重机构14、旁通管15、第二阀门16、第三阀门17、第四阀门18、溢流管19、进药管20、第五阀门21、上液位传感器22、下液位传感器23、搅拌器24、视窗25、称重传感器141、称重平台14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6.如图1所示,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1、缓冲罐2和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1与缓冲罐2之间通过输药管4连通;所述缓冲罐2通过加药管5与循环管道6连通;通过设置缓冲罐2初步控制加入药液的量。
    27.所述输药管4上远离储药罐4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7、第一流量调节阀8、加药泵9和第二流量调节阀10;所述加药管5上远离缓冲罐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11和第三流量调节阀12;所述循环管道6上设置有水质监测仪13。
    28.在该实施例中,所示第一阀门7用于控制输药管4的通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8和
    第二流量调节阀10用于控制输药管4药液流量的大小;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12用于控制加药管5药液流量的大小;所述水质监测仪13通过可以取水样分析循环管道6中水质情况。
    29.还包括称重机构14,缓冲罐2设置在称重机构14上;所述称重机构14用于监测缓冲罐2实时的重量。
    30.所述第一阀门7、第一流量调节阀8、加药泵9、第二流量调节阀10、第三流量调节阀12和水质监测仪13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称重机构14包括设置在缓冲罐2底部四周的称重传感器141以及位于称重传感器141底部的称重平台142;所述称重传感器141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2.在该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141通过控制器3控制第三流量调节阀12的通断以及流量大小;当水质检测仪13将检测到的水质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该信号算出所需药液的重量,然后将该重量的信号发送给称重传感器141,当称重传感器141监测到缓冲罐2的重量达到该重量信号时,则通过控制器3控制第一阀门7关闭,加压泵9停止工作,然后控制第三流量调节阀12打开并调至设定的流量值,从而可以精准定量的设置缓冲罐2内药液的量,并将其加至循环管道6内,从而实现精准定量的向系统加入药液。
    33.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监测仪13通过旁通管15并联在循环管道6上;所述循环管道6位于旁通管15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6;所述旁通管15上位于水质监测仪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17和第四阀门18;
    34.所述第二阀门16、第三阀门17和第四阀门18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5.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阀门16、第三阀门17和第四阀门18的通断实现对循环水的取样;当需要对循环水进行取样时,则控制第三阀门17打开(第二阀门16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第四阀门18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根据设定,关闭第三阀门17,待水质检测仪13对水质检测完成后,则控制第四阀门18打开,将旁通管15内的循环水排出,最后完成循环水的取样。
    36.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缓冲罐2的一侧面设置有溢流管19;所述缓冲罐2通过溢流管19与储药罐1连接。
    37.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不使用称重机构14进行定量向系统加入药液时,可以通过该溢流管19的设置实现定量加药;当缓冲罐2中的药液液面高度超过溢流管19的高度时,药液会通过溢流管19再次流入储药罐1中,使缓冲罐2中的药液液面始终处在一个恒定的高度,从而实现每次加药量保持一致。
    38.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储药罐1上设置有进药管20;所述进药管20上设置有第五阀门21;所述储药罐1内分别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22和下液位传感器23;所述上液位传感器22、下液位传感器23和第五阀门21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9.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液位传感器22和下液位传感器23控制第五阀门21的通断实现对储药罐1内药液量的控制。
    40.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储药罐1上设置有搅拌器24;所述搅拌器24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3控制搅拌器24间隙性对药液进行搅拌,防止药液存放过久沉淀,对药液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
    41.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储药罐1的一侧设置有视窗25;便于观察罐内的液位。
    42.进一步的,所述储药罐1内盛放有药液;所述药液的成分包括苯丙三氮唑以及由聚环氧琥珀酸、羟基乙叉二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磷酸组成的酸性化合物。
    4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苯丙三氮唑起到缓蚀作用;所述由聚环氧琥珀酸、羟基乙叉二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磷酸组成的酸性化合物起到对循环管道壁上的污垢进行吸附、粘结和分解。
    44.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缓冲罐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与缓冲罐之间通过输药管连通;所述缓冲罐通过加药管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输药管上远离储药罐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流量调节阀、加药泵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加药管上远离缓冲罐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和第三流量调节阀;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水质监测仪;还包括称重机构,缓冲罐设置在称重机构上;所述第一阀门、第一流量调节阀、加药泵、第二流量调节阀、第三流量调节阀和水质监测仪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机构包括设置在缓冲罐底部四周的称重传感器以及位于称重传感器底部的称重平台;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仪通过旁通管并联在循环管道上;所述循环管道位于旁通管进水口端和出水口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旁通管上位于水质监测仪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的一侧面设置有溢流管;所述缓冲罐通过溢流管与储药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上设置有进药管;所述进药管上设置有第五阀门;所述储药罐内分别设置有上液位传感器和下液位传感器;所述上液位传感器、下液位传感器和第五阀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上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罐的一侧设置有视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闭式水循环系统专用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缓冲罐和控制器,所述储药罐与缓冲罐之间通过输药管连通;所述缓冲罐通过加药管与循环管道连通;所述输药管上远离储药罐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一流量调节阀、加药泵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加药管上远离缓冲罐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和第三流量调节阀;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水质监测仪;还包括称重机构,缓冲罐设置在称重机构上。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水质监测仪和称重机构,在控制器、流量调节阀和阀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根据循环水的水质情况精确定量的加入药水,不仅减少了药液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有效提升了闭式水循环系统的换热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宏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5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