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
背景技术:
2.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对钢筋钢筋混凝土梁桥进行加固时,目前采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模注加固法、贴钢板或钢筋加固法、贴纤维材料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
3.现有的主要采用的模板为钢模板,存在工时消耗高,安装麻烦、成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主要采用的模板为钢模板,存在工时消耗高,安装麻烦、成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主箱体,所述连接板后表面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呈矩形设置,且填充槽位于主箱体内,所述主箱体前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箱体外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主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心处贯穿开设有进料通孔,所述安装槽配套设置有密封板,设置有连接板,通过在连接板位置设置有主箱体,首先在工作位置预埋与第一连接孔对于的紧固螺栓,随后将连接板对应预埋紧固螺栓位置进行安装,随后通过进料通孔位置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完成后,通过盖上密封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待混凝土凝固后,则取下主箱体。
6.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前表面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且多个第一连接孔位于主箱体两侧。
7.优选的,所述主箱体对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连接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截面呈体型设置,在主箱体设置位置有加强筋,增强了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在主箱体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板,提升前表面的支撑强度。
8.优选的,所述凹槽内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后表面与凹槽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对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且第二加强板端面与凹槽前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进料通孔内径小于安装槽内径,所述安装槽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螺纹孔。
10.优选的,所述密封板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与多个螺纹孔位置相配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其设置有连接板,通过在连接板位置设置有主箱体,首先在工作位置预埋与第一连接孔对于的紧固螺栓,随后将连接板对应预埋紧固螺栓位置进行安装,随后通过进料通孔位置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完成后,通过盖上密封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待混凝土凝固后,则取下主箱体,其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
13.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其在主箱体设置位置有加强筋,增强了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在主箱体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板,提升前表面的支撑强度,其设置有安装孔,同时安装孔位置安装插头,其插头在安装连接板之前即进行固定,并在安装孔的内表面进行密封,确保装置整体安装方便,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例说明:1、连接板;11、第一连接孔;12、填充槽;2、主箱体;21、加强筋;22、安装孔;23、第一加强板;24、第二加强板;25、安装槽;26、进料通孔;27、螺纹孔;3、密封板;3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包括连接板1,连接板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主箱体2,连接板1后表面开设有填充槽12,填充槽12呈矩形设置,且填充槽12位于主箱体2内,主箱体2前表面开设有凹槽,主箱体2外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22,主箱体2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5,安装槽25中心处贯穿开设有进料通孔26,安装槽25配套设置有密封板3。
21.其实施例1的具体有益效果为,其中填充槽12为截面呈凸形设置,其设置有连接板1,通过在连接板1位置设置有主箱体2,首先在工作位置预埋与第一连接孔11对于的紧固螺栓,随后将连接板1对应预埋紧固螺栓位置进行安装,随后通过进料通孔26位置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完成后,通过盖上密封板3,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待混凝土凝固后,则取下主箱体2,其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
22.实施例2,如图1-3所示,连接板1前表面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且多个第一连接孔11位于主箱体2两侧,主箱体2对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筋21,加强筋21与连接板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加强筋21截面呈体型设置,凹槽内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23,第一加强板23后表面与凹槽前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加强板23对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
二加强板24,且第二加强板24端面与凹槽前表面固定连接,进料通孔26内径小于安装槽25内径,安装槽25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7,密封板3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1,多个第二连接孔31与多个螺纹孔27位置相配合。
23.其实施例2的具体有益效果为,其在主箱体2设置位置有加强筋21,增强了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在主箱体2前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板23和多个第二加强板24,提升主箱体2前表面的支撑强度,其设置有安装孔22,同时安装孔22位置安装插头,其插头在安装连接板1之前即进行固定,并在安装孔22的内表面进行密封,确保装置整体安装方便,使用便捷。
24.工作原理:通过在连接板1位置设置有主箱体2,首先在工作位置预埋与第一连接孔11对于的紧固螺栓,同时在安装孔22位置安装插头,并在安装孔22的内表面进行密封,防止后续混凝土掉落,将连接板1对应预埋紧固螺栓位置进行安装,随后通过进料通孔26位置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完成后,通过盖上密封板3,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即紧固螺栓插入第二连接孔31,并沿着螺纹孔27进行螺纹密封,待混凝土凝固后,敲击主箱体2,使得主箱体2进行震动,并取下紧固螺母,则取下主箱体2,其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回收速度快。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包括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主箱体(2),所述连接板(1)后表面开设有填充槽(12),所述填充槽(12)呈矩形设置,且填充槽(12)位于主箱体(2)内,所述主箱体(2)前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箱体(2)外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22),所述主箱体(2)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5),所述安装槽(25)中心处贯穿开设有进料通孔(26),所述安装槽(25)配套设置有密封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工程用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前表面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且多个第一连接孔(11)位于主箱体(2)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工程用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2)对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筋(21),所述加强筋(21)与连接板(1)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21)截面呈体型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工程用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23),所述第一加强板(23)后表面与凹槽前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23)对称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24),且第二加强板(24)端面与凹槽前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工程用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孔(26)内径小于安装槽(25)内径,所述安装槽(25)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螺纹孔(2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桥梁工程用锚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3)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1),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1)与多个螺纹孔(27)位置相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工程用锚箱,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前表面固定连接有主箱体,所述连接板后表面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呈矩形设置,且填充槽位于主箱体内,所述主箱体前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主箱体外表面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主箱体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中心处贯穿开设有进料通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连接板,通过在连接板位置设置有主箱体,首先在工作位置预埋与第一连接孔对于的紧固螺栓,随后将连接板对应预埋紧固螺栓位置进行安装,随后通过进料通孔位置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完成后,通过盖上密封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待混凝土凝固后,则取下主箱体,其工作稳定,工作效率高。高。高。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强 刘小平 杨青松 谢力云 陈建胜 吕忠明 钱军成 汤俊伟 张锁平 李洪波 黄朝华 孙健 何正炳 刘黎明 刘颖 吕龙 胡胜林 马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华晨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3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