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03-06  133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维修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当车辆发生故障无法行走时,且需要移动到指定地点进行维修时,通常需要采用抢救抢修车将故障车托拽至维修地点,抢救抢修车在托拽故障车时,需要采用抢救抢修车上的托牵装置上的托臂将故障车的车头托起,并将故障车固定在托牵装置上的托臂上,然后将故障车拖拽到维修地点,但目前在将故障车与托牵装置上的托臂连接通常将托臂插入故障车的底部并将故障车的车头托起并通过链条连接固定,链条通常仅能保证抢救抢修车在拉拽故障车时故障车无法从托臂上脱离,但采用此种连接方式在抢救抢修车行走过程中在遇到紧急刹车降速时故障车相对于抢救抢修车向前移动与抢救抢修车产生碰撞从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故障车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与抢救抢修车碰撞发生危险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包括:
    5.托臂,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托臂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托臂上设置有多个挂耳;
    6.连接臂,设置在两个托臂之间,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臂固定连接;
    7.限位块,沿所述托臂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托臂上,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连接臂一侧延伸的限位杆;
    8.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托臂上。
    9.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臂的滑动槽,所述托臂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部。
    10.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托臂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滑动槽连通。
    11.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12.固定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孔沿所述托臂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托臂的外侧;
    13.第一套管,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块的外侧,所述第一套管的轴线与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平行设置;
    14.第一插销,沿所述第一套管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部,所述第一插销可滑入所述固定孔内用于防止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托臂上滑动。
    15.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套管上还设置有第一上紧件,所述第一上紧件
    与所述套管的侧壁螺纹连接且贯穿所述套管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上紧件的端部可抵触在所述第一插销的外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插销从所述第一套管内滑出。
    16.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
    17.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内部设置有螺纹孔;
    18.第二插销,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内部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插销可滑入所述固定孔内,用于防止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托臂上滑动。
    19.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托臂设置,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沿所述固定孔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托臂的两侧。
    20.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块上,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管内部,所述第三套管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限位杆固定在所述第三套管内部的限位组件。
    21.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22.限位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沿所述限位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上且所述限位孔贯穿所述限位杆设置;
    23.第三插销,贯穿所述第三套管设置,所述第三插销可滑入所述限位孔内用于防止所述限位杆相对与所述第三套管移动。
    24.作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托臂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自所述限位杆向靠近故障车一侧延伸。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臂,在两个托臂之间通过设置有连接臂将两个托臂进行连接固定,连接臂的两端通过焊接与托臂固定连接,从而将两个托臂之间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臂上滑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沿托臂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托臂上,并且在托臂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一端连接在限位块上,另一端在托臂上向远离连接臂一侧延伸,并且在托臂靠近连接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挂耳,多个挂耳沿托臂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将托臂插入故障车的底部,通过托臂将故障车的车头托起后通过链条将托臂上的挂耳与故障车连接固定,并通过移动限位块,使限位块上的限位杆抵触在故障车轮胎靠近抢救抢修车的一侧,并通过固定组件将限位块固定在托臂上,使抢救抢修车在行走过程中在刹车减速时限位杆能够阻挡故障车相对于抢救抢修车移动从而避免故障车与抢救抢修车发生碰撞产生危险,提高故障车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9.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0.图4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31.图5为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32.图中:1、托臂;11、挂耳;12、固定孔;2、限位杆;21、防护杆;3、限位块;31、滑动槽;32、开口;4、固定组件;41、第一套管;42、第一插销;43、第一上紧件;44、第二套管;45、第二插销;5、连接臂;6、第三套管;7、第三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进行说明。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包括托臂1、连接臂5、限位块3和固定组件4。托臂1数量为两个,两个托臂1间隔平行设置,托臂1上设置有多个挂耳11;连接臂5设置在两个托臂1之间,连接臂5的两端分别与托臂1固定连接;限位块3沿托臂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托臂1上,限位块3上设置有向远离连接臂5一侧延伸的限位杆2;固定组件4用于将限位块3固定在托臂1上。
    35.本实施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臂1,在两个托臂1之间通过设置有连接臂5将两个托臂1进行连接固定,连接臂5的两端通过焊接与托臂1固定连接,从而将两个托臂1之间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臂1上滑动设置有限位块3,限位块3沿托臂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托臂1上,并且在托臂1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杆2,限位杆2一端连接在限位块3上,另一端在托臂1上向远离连接臂5一侧延伸,并且在托臂1靠近连接臂5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挂耳11,多个挂耳11沿托臂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使用时,可以将托臂1插入故障车的底部,通过托臂1将故障车的车头托起后通过链条将托臂1上的挂耳11与故障车连接固定,并通过移动限位块3,使限位块3上的限位杆2抵触在故障车轮胎靠近抢救抢修车的一侧,使抢救抢修车在行走过程中在刹车减速时限位杆2能够阻挡故障车相对于抢救抢修车移动从而避免故障车与抢救抢修车发生碰撞产生危险,提高故障车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36.本实施例中,连接臂5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臂5均垂直于托臂1设置或两两交叉设置,且端部分别与托臂1固定连接,增强两个托臂1之间的连接强度。
    3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3、图5,限位块3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托臂1的滑动槽31,托臂1滑动设置在滑动槽31内部。限位块3套装在托臂1的外侧,限位块3内的滑动槽31长度方向沿托臂1的长度方向设置,托臂1及滑动槽31沿垂直于托臂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方形结构,可以防止限位块3在托臂1上转动使限位块3仅能沿托臂1长度方向在托臂1上滑动使限位杆2始终位于托臂1远离连接臂5的一侧。
    3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限位块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避让托臂1的开口32,开口32与滑动槽31连通。通过在限位块3的一侧设置有开口32,限位块3在沿垂直于托臂1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可以根据救援车轮胎的位置将限位块3通过开口32处放置到托臂1上的指定位置,并通过固定组件4将限位块3固定在托臂1上,在限位块3安装时可以减少限位块3在托臂1上的滑
    动来调节位置,能够直接通过开口32防止到合适位置,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3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孔12、第一套管41和第一插销42。固定孔12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孔12沿托臂1长度方向设置在托臂1的外侧;第一套管41一端固定在限位块3的外侧,第一套管41的轴线与固定孔12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一插销42沿第一套管41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管41内部,第一插销42可滑入固定孔12内用于防止限位块3在托臂1上滑动。第一套管41的轴线沿托臂1长度方向与固定孔12的轴线平行设置,在托臂1的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过个固定孔12,固定孔12为圆孔,第一套管41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在限位块3的外侧,限位块3上设置有与第一套管41的内孔同轴设置的让位孔,限位块3在托臂1上滑动时,第一套管41的内孔可以与托臂1上的固定孔12保持同轴状态,第一插销42通过贯穿第一套管41及托臂1上的固定孔12内部,从而实现将限位块3固定在第一套管41上。
    4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4,第一套管41上还设置有第一上紧件43,第一上紧件43与套管的侧壁螺纹连接且贯穿套管的侧壁设置,第一上紧件43的端部可抵触在第一插销42的外侧用于防止第一插销42从第一套管41内滑出。第一上紧件43为螺钉,在第一套管41的外侧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套管41的轴线设置,并在第一套管4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螺母同轴设置的让位孔,第一上紧件43与螺母螺纹配合并穿过让位孔顶紧在第一插销42的外侧,使第一插销42无法在第一套管41内滑动。
    4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4、图5,固定组件4还包括第二套管44和第二插销45。第二套管44与第一套管41平行设置,第二套管44内部设置有螺纹孔;第二插销45设置在第二套管44内部且与螺纹孔螺纹配合,第二插销45可滑入固定孔12内,用于防止限位块3在托臂1上滑动。第二套管44的内孔为螺纹孔,在第二插销45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套管44内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可以在第一插销42插入固定孔12内后使限位块3固定在托臂1上后再通过转动第二插销45在第二套管44内部转动可以将第二插销45刃入托臂1上的固定孔12内或从固定孔12内撤离,操作方便,同时能够提高限位块3与托臂1的连接强度。
    42.本实施例中,第二插销45在插入固定孔12内部时,第二插销45位于托臂1内部的部位为不带螺纹的光杆,第二插销45与第二套管44配合部位为外螺纹结构,可也防止第二插销45的外侧与固定孔12的内壁接触导致第二插销45的外螺纹损坏。
    4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4、图5,固定孔12贯穿托臂1设置,第一套管41与第二套管44沿固定孔12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托臂1的两侧。固定孔12在托臂1上为通孔,第一插销42与第二插销45均可在托臂1的两侧滑入固定孔12内部,可以将第一套管41与第二套管44分别沿固定孔12的轴线长度方向设置在限位块3的两侧,使限位块3的两侧均能固定在托臂1上,能够使限位块3固定在托臂1上更为稳定,提高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4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4,限位块3与限位杆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套管6,第三套管6一端固定在限位块3上,限位杆2滑动设置在第三套管6内部,第三套管6与限位杆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限位杆2固定在第三套管6内部的限位组件。在限位块3的外侧焊接固定有第三套管6,第三套管6的一
    端固定在限位块3,另一端向远离限位杆2方向延伸,在第三套管6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杆2,第三套管6的长度方向与限位杆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通过将限位杆2滑动设置在第三套管6内部可以方便调节限位杆2向远离托臂1方向延伸的长度,通过第三套管6的设置可以根据事故车的宽度适当调节限位杆2在第三套管6内的位置,并通过限位组件将限位杆2固定在第三套管6上,增加抢救抢修车的使用范围。
    4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4,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和第三插销7。限位孔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孔沿限位杆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限位杆2上且限位孔贯穿限位杆2设置;第三插销7贯穿第三套管6设置,第三插销7可滑入限位孔内用于防止限位杆2相对与第三套管6移动。第三插销7的一端设置有外径大于限位孔的卡装部,第三插销7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三插销7垂直的销孔,销孔内可插入卡扣,从而使第三插销7通过卡装部与卡扣的配合固定在限位孔内部,防止第三插销7从限位孔滑出。
    4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2、图4,限位杆2远离托臂1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杆21,防护杆21自限位杆2向靠近故障车一侧延伸。防护杆21向靠近故障车方向延伸,防护杆21与限位杆2及托臂1组成u型槽,在托牵故障车时,能够将故障车的前轮轮胎正好卡在u型槽内部,提高故障车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用于与故障车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托臂,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托臂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托臂上设置有多个挂耳;连接臂,设置在两个托臂之间,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托臂固定连接;限位块,沿所述托臂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托臂上,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向远离所述连接臂一侧延伸的限位杆;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托臂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托臂的滑动槽,所述托臂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托臂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滑动槽连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孔沿所述托臂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托臂的外侧;第一套管,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块的外侧,所述第一套管的轴线与所述固定孔的轴线平行设置;第一插销,沿所述第一套管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部,所述第一插销可滑入所述固定孔内用于防止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托臂上滑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上还设置有第一上紧件,所述第一上紧件与所述套管的侧壁螺纹连接且贯穿所述套管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一上紧件的端部可抵触在所述第一插销的外侧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插销从所述第一套管内滑出。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内部设置有螺纹孔;第二插销,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内部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插销可滑入所述固定孔内,用于防止所述限位块在所述托臂上滑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托臂设置,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沿所述固定孔轴线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托臂的两侧。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管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块上,所述限位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管内部,所述第三套管与所述限位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限位杆固定在所述第三套管内部的限位组件。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孔沿所述限位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上且所述限位孔贯穿所述限位杆设置;第三插销,贯穿所述第三套管设置,所述第三插销可滑入所述限位孔内用于防止所述限位杆相对与所述第三套管移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托臂的端部设置有防护杆,所述防护杆自所述限位杆向靠近故障车一侧延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抢修车托臂连接结构,属于维修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用于与故障车连接,包括托臂、连接臂、限位块和固定组件,通过设置有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臂,托臂用于伸入到故障车车头的底部用于将故障车车头托起,在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托臂之间通过连接臂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臂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挂耳可以通过链条将托臂与故障车的车头连接,并通过在托臂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上设置有沿垂直于托臂长度方向向托臂外侧延伸的限位杆,在使用时可以使限位杆抵触在故障车的轮胎处,可以对故障车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故障车与抢救抢修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危险发生。中发生碰撞导致危险发生。中发生碰撞导致危险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毛向东 黄文斌 冯广斌 王正军 刘永进 张连武 梁伟杰 李万领 於磊 赵晔 蔡娜 鲁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1部队
    技术研发日:2021.11.1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5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