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槟榔栽培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槟榔属温湿热型阳性植物,喜高温、雨量充沛湿润的气候环境,在我国海南种植较广,管理员在对槟榔进行日常所需的营养、病虫害、植株修剪的同时,还会定期给槟榔的根部灌输营养液,快速给槟榔根部注射所需营养,改善槟榔树体的长势、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槟榔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现有技术中往往是购买市面上调配包装后的输液袋直接对槟榔根部输液注射,输液袋上的开关仅控制开或关,没有输液快慢调节的功能,所以很容易导致注射液的外溢,槟榔的输液过程无监控程序,所以,具体不知道注射液真正进入槟榔根部的量,设置专门的监控系统或监控设备成本高且不现实,所以本发明提出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从根本上上解决输液外溢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包括: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所述第一辅料包括甘油、水;所述第二辅料包括甘露醇、水。
5.优选的,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所述第一辅料还包括葡萄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优选的,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所述第二辅料还包括甘油、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7.优选的,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所述第一辅料中甘油10~20份、葡萄糖0~5份、甘露醇0~5份、水30~50份。
8.优选的,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所述第二辅料中甘露醇10~15份、葡萄糖0~5份、甘油0~15份、水30~50份。
9.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
10.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直接将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与所述注射剂混合后再注入槟榔根茎部。
11.优选的,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若发生外溢现象,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
12.优选的,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所述注射剂辅料的使用量是注射剂总量的5%~20%。
13.优势如下:
14.(1)本发明涉及的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属于高渗溶液,有利于注射剂溶液快速进入槟榔根茎部组织,避免注射剂溶液的外渗;
15.(2)本发明涉及的槟榔用注射剂辅料中第一辅料中的甘油防外溢效果持久但起效慢,第二辅料中的甘露醇起效快但效果难以维持,可根据槟榔注射剂的输入情况合理调整注射剂辅料的使用顺序及使用量;
16.(3)本发明涉及的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可有效防止注射剂外溢;
17.(4)本发明涉及的槟榔用注射剂辅料有助于管理者实现定量养护目的。
1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19.具体实施案例1:
20.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所述第一辅料包括甘油15份、水45份。
21.注射剂1l,第一辅料用量0.1l。
22.具体实施案例2:
23.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第二辅料包括甘露醇13份、水45份。
24.注射剂1l,第二辅料用量0.1l。
25.具体实施案例3:
26.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1、2相同。
27.注射剂1l,第一辅料用量0.05l、第二辅料用量0.05l。
28.具体实施案例4:
29.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二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1、2相同。
30.注射剂1l,第一辅料用量0.05l、第二辅料用量0.05l。
31.具体实施案例5:
32.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1、2相同。
33.注射剂1l,第一辅料用量0.05l、第二辅料用量0.05l。
34.针对具体实施案例1~具体实施案例5,注射剂的注射速度相同、注射时间段相同、槟榔树木均选择情况相似且位于邻近地块的树木,每个实验结果选取15课槟榔树木统计防溢效果的统计结果如下:
35.[0036][0037]
由具体实施案例1~具体实施案例5可知,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单独使用时均可抑制注射剂的外溢,但是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先后使用时,防溢效果更好。下面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加入葡萄糖后第一辅料、第二辅料混合使用的防溢效果:
[0038]
具体实施案例6:
[0039]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二辅料。所述第一辅料包括甘油15份、葡萄糖3份、水45份,第二辅料包括甘露醇13份、葡萄糖3份、水45份。
[0040]
注射剂1l,第一辅料用量0.05l、第二辅料用量0.05l。
[0041]
具体实施案例7:
[0042]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案例6相同。
[0043]
注射剂1l,第一辅料用量0.05l、第二辅料用量0.05l。
[0044]
具体实施案例8:
[0045]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案例6相同。
[0046]
注射剂1l,先使用的第一辅料用量0.05l,注射过程中使用的第一辅料用料0.02l、第二辅料用量0.03l。
[0047]
具体实施案例9:
[0048]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案例6相同。
[0049]
注射剂1l,先使用的第一辅料用量0.05l,注射过程中使用的第一辅料用料0.02l、第二辅料用量0.05l。
[0050]
具体实施案例10:
[0051]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案例6相同。
[0052]
注射剂1l,先使用的第一辅料用量0.05l,注射过程中使用的第一辅料用料0.04l、第二辅料用量0.03l。
[0053]
具体实施案例11:
[0054]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先将第一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槟榔注射剂输入过程中直接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其中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与具体实施案例6相同。
[0055]
注射剂1l,先使用的第一辅料用量0.05l,注射过程中使用的第一辅料用料0.04l、第二辅料用量0.06l。
[0056][0057]
根据具体实施案例6~具体实施案例11的实验结果可知,在注射剂辅料中加入葡萄糖后会提高注射剂的防溢效果,注射前先使用第一辅料,注射过程中混合使用第一辅料、第二辅料可有效避免外溢,且第一辅料、第二辅料的使用总量是注射剂的7%~20%之间最佳。
[005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所述第一辅料包括甘油、水;所述第二辅料包括甘露醇、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料还包括葡萄糖、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料还包括甘油、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料中甘油10~20份、葡萄糖0~5份、甘露醇0~5份、水30~50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料中甘露醇10~15份、葡萄糖0~5份、甘油0~15份、水30~50份。6.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向槟榔根茎部输入注射剂。7.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射剂中混入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同时输入槟榔根茎部。8.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注射在槟榔根茎部,再将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与注射剂混合后再同时输入槟榔根茎部。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辅料、第二辅料的使用量之和是注射剂的5%~20%。
技术总结
一种槟榔用注射剂辅料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第一辅料是以甘油为主要成分的长效型辅料,第二辅料以甘露醇为主要成分的速效型辅料,将第一辅料在使用之前先施用形成长效型高渗环境,使注射剂快速进入槟榔根茎部组织,注射剂与第一辅料或/和第二辅料混合后同时输入,会更好的发挥辅料的防溢效果。本发明涉及的注射剂辅料的优势如下:成分简单、成本低;可有效防止槟榔用注射剂的外溢,把控注射剂的输入率,更容易实现槟榔的定量养护;节省注射剂用量。节省注射剂用量。
技术研发人员:曾涛 芮凯 田威 马瑞 徐明月 王贞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5600.html